- 相关推荐
远教手册语文教案-“词五首之三”
《远程教育语文学科教学应用指导手册》 卢宁 语文学科 一、教学建议 《江城子 密州出猎》通过记述作者出猎的场景,表现了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武陵春》通过作者对自己感受的描述,展示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带来浓郁的忧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教读这三首词,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会感情,领悟词的构思艺术和精练的语言。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古诗五步教学法、诗歌境界教学法。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使学生正真成为鉴赏的主人,使鉴赏富有个性。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搜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在词的学习中,老师要激活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案例 1、教学背景分析: 《词五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所选这三首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这些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体会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 2、整合思路: 本课应运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穿插,首先在教学中要多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诵读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但一次次的诵读不应停留在同一个层次上,应该是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感受和领悟,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和领悟表现出来。教师要在启发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做一些朗读技法方面的指导,其次有些表现重大事件,与诗人经历、处境密切相关的诗歌,要对其产生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最后挑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揣摩品味,做初步的鉴赏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古词的准备;老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 学生吟诵、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老师作适当指导。 学生体验,老师点拨。学生在吟诵的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体验训练;老师对词中与体验相关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学生品味、教师点拨。学生对古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深入赏析与品味,着眼于名句、关键词,老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学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 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的形式,使学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学生学习的灵感,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感情法:能过诵读,熟悉词作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 感悟法:深入品读,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讨论点拔: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和反思质疑,师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三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4、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词的意境,感悟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词的美点。 (3)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多媒体应运与分析 一、激趣导人: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刚钹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他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他,就是开创我国豪放派词风的诗人──苏轼!今天就让我们从走近这位特立独行的文学家开始这趟精神之旅吧。 介绍词的相关知识 应用: 播放《关山月》 分析:此环节以苏轼图像为背景,配以文字与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出示 直观明了 出示教学目标 二、走近苏轼 耳熟能详的他,同学们一定了解不少。请你们介绍你所了解的苏轼。 三、整体感知诗词 1、苏轼的确是不朽的文学精灵,就让我们在吟诵他的千古绝唱中,使心灵得到净化与超脱吧! 2、请欣赏──听 3、说说听后的感受。 4、你也来试试,以你喜欢的方式读。(朗读、吟诵、互读) 5、每组推荐一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准字音、重音和节奏。学生评价。(我认为他哪里处理得比较好) 6、跟录音读。(播放录音) 四、课文分析 1、上阕: ⑴ 先看上阕。自由读,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合作学习) ⑵ 指名读。(你读了试试。)你有什么感觉?(大气!令人振奋!等)你也会读诗!你也来试试!学生评价。 ⑶ 自读。哪些句子或词语你特别喜欢?找出来赏读。 找──赏──读(还有补充的吗?) “卷”──“到,过”? “聊发少年狂”。 “亲射虎,看孙郎” 你读了试试?自己先闭目想象当时情景,品味苏轼语言,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 ⑷ 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出去打猎的?他的心境如何?(结合课前发的背景材料) 饱经沧桑的年老的他,常年被贬职──有忧郁、感伤、愤怒了吗?──而是放浪于形骸,找到一种寄托来渲泄──(打猎)──这是多么好的心态啊,狂以忘忧嘛!(“老夫聊发少年狂”!读了试试看)──好一个“狂”字!最能体现出他的豪迈的气概──读出“狂气”来──读──怎么表现?──(狩猎的场面)──指名读──他相信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是一种超然、超脱 ⑸ 于此,我们不禁也慷慨激昂,豪情满怀了,那就让我们到这舞台上来也潇洒走一回吧。读出苏轼的心境和情怀。加上身体语言! ⑹ 背诵。接龙! ⑺ 总结学习的方法。 ① 理解诗意。 ② 体会诗境界。 ③ 领悟诗情。 2、下阕: ⑴ 导入:与同官凯旋归来,设酒摆宴犒劳群雄。豪情洋溢的苏轼又唱出了什么呢? ⑵ 根据刚才总结的方法,你来尝试读读下阕! ⑶ 推荐一名同学来组织一下。你来当老师!! ⑷ 我来补充一点:下阕抒发的感情不完全是“狂”所能概括的。可以用什么概括他此时的情怀呢?豪(豪放不羁的个性,豪情洋溢的壮志) ⑸ 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五、评价此首词 六、课堂检测 学习《破阵子》 一、导入 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1、上阕: ⑴ 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⑵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⑶ “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2、下阕: ⑴ 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⑵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 六、尝试背诵这首词 七、本文凭什么称为壮词 八、课后作业 把《破阵子》或者《江城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出猎场面→气势盛大 报国之志→豪迈奔放 抒发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应用: 1、出示苏轼生平苏轼的字画书像连续2、出示苏轼创作历程简介。 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应用: 苏轼的字画书像连续出现 应用: 播放背【远教手册语文教案-“词之三”】相关文章:
鄂教版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08-26
教唱歌教案03-20
中班体育教案:《谁投得远》01-22
送远使,送远使张籍,送远使的意思,送远使赏析 -诗词大全03-13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03-03
早教活动的教案12-30
早教音乐教案02-01
川教版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