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 --礼仪之邦的渊源

时间:2023-04-25 08:13: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 --礼仪之邦的渊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讲述的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教材先讲周朝的分封制,再以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过渡到宗法制,然后以“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与宗法等级制度相衔接,层次清晰。 教材讲述了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治理国家的方略,与前面所学的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古老文明相对应,对后面教学中学生理解2000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作了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便于学生理解“制度”这类抽象概念,教材中用了一些具体实例、图片、活动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华文明主要特征的起源,初步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根基和特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通过对比课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理解和感受礼乐文明的基本内涵,增强对礼乐文明的感性体会。 2.学会运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增强对礼乐的理性认识。 3.在活动与探索中体验求知和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继续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在周朝得到发展与完善。 教学难点: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成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落实与突破:通过小品表演、图片观察、资料收集、组织活动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去感知、去体验,自己得出结论,使抽象的知识感性化,加深理解与认识。    教学方法 情境化教学、讨论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相结合 礼仪之邦的渊源—礼乐文明的确立 一、分封制 学生阅读课文,分小组思考、讨论: 1. 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受封者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和仪仗等物品。受封者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2.分封制在当时的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3、对比:西周的分封制与中世纪欧洲的分封制有何不同? (欧洲:“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承转]:那么,周王是如何进行分封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二、宗法制度 学生观看宗法制度的视频,并阅读课本《西周等级示意图》,提问: 1.宗法制与分封制有何联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2.宗法制的含义? (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 3、为什么说宗法制是周初巩固政权的一个重大的措施? (嫡长子与其他诸子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周天子与各诸侯像树干与枝叶的关系,周王可以有效地控制诸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 [讲述]: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得到加强。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提问]: 1.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何根本差异? (答:由血缘关系决定。现代社会崇尚民主、平等、公平竞争和个人的奋斗,而当时则重视人的出身。) 2、周王这样大规模地分封土地,时间一长,会不会有消极影响?他还能安枕无忧吗? (答:由于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大宗与小宗之间,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独立性的诸侯国离心倾向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君。一些势力较强的诸侯国更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互相侵占土地,掠夺财富,甚至是吞并小国,战乱由此而开始,500多年争霸战争由此而产生,从此人民将陷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承转]:宗法制实际上就是等级制,那么周朝统治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维护等级制度的呢? 四、礼乐制度------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讲述]:“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使贵贱、长幼有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贵族的“死”(避讳) 天子——崩、驾崩 诸侯——薨 大夫——卒 文士——不禄 [展示]:“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图,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 阅读教材71——72页内容,学生讨论回答以下内容: 1、古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如何体现等级制度的呢? 2、孔子为何如此重视礼乐制度? (答: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3、你认为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处或害处? (答: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 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 (答:中华礼仪的源头——周代礼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周礼的许多细则被废止,政治色彩,社会地位逐渐减弱。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礼仪更大程度上属于一种社会公德,由周礼的强制执行变成了公民自觉去遵守。   但是周礼奠定的“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的精神传统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二十一世纪,礼仪仍然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活动:我为宏扬民族文化出微力: 1.当发现身边有不合礼仪文明的现象时──    2.为宏扬民族文化我是这样做的── 3.……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 --礼仪之邦的渊源】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12-17

确立坐标作文07-28

确立目标 考研英语复习步步行04-27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全文12-15

写事应确立线索-初中作文指导04-05

非常的“原罪”-论卡夫卡的犹太文化渊源04-28

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古代奥运会05-04

《文明进餐》教案03-31

春节手抄报资料:年画的渊源06-30

创文明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