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案

时间:2024-09-02 08:41:21 海洁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的地形教案(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的地形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地形教案(精选7篇)

  中国的地形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中国地形及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PPT上展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谚语,提问:这句话包含怎样的为人道理?---揭示出人要勇往直前,勇攀高峰。同时,“水往低处流”这句话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它揭示出河流是从高处流往低处的,这就包含了两项构成自然环境的因素:地形和河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的地形。

  (二)新授环节:

  活动一:知地形

  1、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它是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于展示地球表面5中基本类型的地图,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山地。人们又把某一地区具体的类型叫做地形区,下面咱们就从地形区着手,来分析下中国的地形。

  2、在“中国的地形”图中,5分钟对照图例查找下列地形区所在的位置。

  山地: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昆仑山 巴颜喀拉山 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

  高原: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盆地: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肯定学生的读图习惯:顺时针读图 逆时针读图 自北向南 自西向东

  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写上地形的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后,总结地形特点:

  ①、地形类型种类齐全 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②、山脉走向

  活动二:晓地势

  观看地图,创设情境:小组自西向东沿32°N在亚洲陆地上旅行,你会经过哪些地形区,海拔是多少?谈所见所闻。

  通过所见所闻,提出问题:中国地势的总趋势是什么?

  ---西高东低,总结三阶梯海拔高度的地形特点。(提出假想)

  是否一致检验呈现地形剖面图。(验证假想)

  活动三:论影响

  小组讨论:我国的地形地势会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小组讨论--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三)小结:分析某国家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1、读图、文等资料了解自然环境的概况。

  2、总结该国家地形、地势等自然要素的特点。

  3、综合分析地形地势的影响。

  (四)作业:谈:我国奇峰名山众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们自古就是人们争相祭拜之处,游览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们能在图上找出来吗。

  五、板书设计

  中国地形和地势

  地形: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三阶梯

  利弊影响

  中国的地形教案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教学难点:

  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

  教具准备:

  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

  教学过程:

  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 4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

  板书: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

  师:(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

  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

  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

  分布:

  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

  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

  总结:人员的死亡,财产的损失,自然资源与地表环境的破坏

  师:(转折)地质灾害除了地震灾害还有?下面来学习一下泥石流灾害,

  板书:泥石流的分布于危害

  中国的地形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种自然灾害的含义、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2、分析、比较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提高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根据三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案例,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

  2、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3、通过课堂训练环节,达到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积累户外出行的经验,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尤其是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指导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学会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和防御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视频播放:“滑坡、泥石流”

  教师与学生交流:这种灾害听说过吗?在哪里怎么听说的?你经历过吗?但愿没有经历。

  观看视频和师生互动观看视频、设计情景,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中去,从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1.滑坡、崩塌:山体岩石在重力、地震和流水作用下,产生的断裂、滑落、堆积。

  2.泥石流: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随山洪流动。

  1 、提出问题:根据上述灾害的含义和对图片的阅读,你能看出这些灾害大多分布在什么地形?

  2、提出问题:根据地形分布的特点,分析我国哪些地形区具备这样的地形特点?

  3、阅读地图,指出我国上述灾害的多发地区。

  4、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地区具备了山高坡陡的地形条件,就一定会发生滑坡、泥石流吗?是否还有其诱因?

  5、讨论:从气候区、降水特征分析上述地区的.气候特点。

  例:冰雪融水、地震

  6、讨论:有时三种自然灾害在同一地区同时发生,这是为什么?

  (①三种自然灾害形成的地形条件相同—地貌、气候。②滑坡、崩塌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

  资料:不科学地开挖山坡,劈山造田,毁林开荒,人工爆破采石等,则是诱发滑坡的人为因素。据世界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大约有70%的滑坡,都是由于人类不科学的工程施工等所引发的。

  近十几年来,三种自然灾害在长江上游地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否和人类活动有关?你认为和哪些人类活动有关?观察图片(或视频)尝试给滑坡崩塌泥石流下个定义。

  根据画面情景说明三种自然灾害的特性。

  [来学生交流发言,阐述理由。

  学生交流发言,阐述理由。

  阅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准确说出分布地区。

  学生可联系刚才观察过的图片或视频,结合灾害的爆发,逐步得出气候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能够识别不同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地形的特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难点

  分析中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壮丽山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著名的地形景观图片,引出课题 “中国的地形”。

  提问学生:“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地形景观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中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如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河流自西向东流,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多种农业的发展等。

  分别介绍中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特点和主要物产。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各主要地形区有更深刻的认识。

  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如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

  中国地形的.特点

  主要地形区

  中国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中国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识别地形类型和主要地形区。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形的特点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中国地形的奥秘。

  布置作业

  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形简图,并标注主要地形区。

  收集有关中国地形的资料,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地形区。

  中国的地形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地势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难点

  分析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地形图,提问学生:“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如地势西高东低使得夏季风可以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等。

  利用动画演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地势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展示各种地形类型的图片,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地形类型。

  结合中国地形图,指出中国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地区。

  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

  中国地势的特点

  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关于中国地形和地势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课堂总结

  总结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强调中国地形和地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布置作业

  让学生制作一份中国地形手抄报,展示中国地形的特点和美丽风光。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中国的地形教案 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而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

  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其在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亨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DVD、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图、DVD。

  七、教学过程

  (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用方框表达的文字说明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从而引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分组分享活动一: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我想知道的——。

  (过渡)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第一步,分组讨论:我根据——分析,得出一——。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得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第二步,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第三步,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第四步,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通过,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把握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将问题和知识点在地图上发现,又落实到地图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第一步,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第二步,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第三步,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第四步,教师点评。(期间注意巡视,作出及时辅导。)

  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第一步,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第二步,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三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第一步,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山峰,一——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第二步,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第三步,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如: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第四步,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第五步,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第一步,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第一步,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四步,“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山脉名称西侧地形区东侧地形区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北侧南侧

  天山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第五步,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第六步,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一想:“我学到了——。”

  八、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分组分享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它是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规律(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点带面、以优带差,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如地势剖面图学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尤其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中华五岳”教学录像欣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分组分享教学更符合我校实际,不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气氛,还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更乐在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受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限,使得课堂上教师板图、绘图需时较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时间,致使有个别班甚至有“拖堂”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时间的把握外,还要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的地形教案 7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地形图的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复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地理学科是边缘学科,学生一直都不重视,对前两年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对地形、地势和地形区等基本概念分辨不清;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是我面对的是合班学生(一个合班至少两个班的学生)班大人多,还要上大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所以给本节课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复习目标:

  1、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阅读中国地形图,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3、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对河流、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重点:

  1、阅读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3、说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和主要特点。

  复习难点:

  我国地形对自然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地图册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理学习之友

  复习方法:讲授法、图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复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北武当庙图片)

  当你骑自行车去北武当庙旅游,去和回的路上你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家乡的地形地势变化引入中国的地形、地势。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地势、地形状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考点分析: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复习重点:中国地势特点、三级阶梯的概况、地势对河流、气候、交通的影响)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请学生打开地图册第11页,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活动

  1、学生上讲台指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大体位置。

  2、说出以上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高度(合作学习)

  3、个别学生交流汇报读图结果

  4、学生总结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地图册11页“沿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学生活动:

  5、学生再读地形刨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形的第二个特点:

  呈阶梯状分布,是三级阶梯

  6: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画一幅能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

  示意简图。

  7: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示意简图,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来分析哪一个图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导向作用,由浅入深层

  层深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图中去感知、发现、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转:从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我们明显看出,一级阶梯和另一级

  阶梯之间都有分界线,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分界线是河流、湖泊还是山脉?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师活动:教师画板图,并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生活动:

  (1)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动手描出分界线。

  (2)你认为哪些山脉有可能是阶梯分界线?(学生同桌合作找出)

  (3)请学生在板图中填出这些作为分界线的山脉。

  (4)教师请学生找出每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师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描线、找山、填图三个环节,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承转:那么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3、地势对河流、气候、经济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探究性问题

  1、《水浒传》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能不能将“大河向东流”改为“大河向西流”?为什么?

  2、为什么我国许多水电站大都建在阶梯的交界处?

  3、我们宁夏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但每年夏季都能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为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学生代表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将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入手的问题简单化,学生乐于接受,即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又节省了时间。

  二、中国的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复习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简单分析我国地形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1、我国的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介绍山地和山区的区别。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归纳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山脉走向的方法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板图中标出主要地形区的数字代码。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中找出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个别学生上黑板指图说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各地形区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板图和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读图、指图、说图三个环节,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掌握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强化复习重点。

  3、我国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部分练习题

  1、宁夏平原大面积种植小麦,而六盘山区和贺兰山则以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为主。

  2、云南、四川、贵州的一些山区,村民们赶集时,还是靠肩挑、背驮来买卖物品。

  3、今年,甘肃的舟曲县又发生了特大的泥石流。学生活动:学生解释现象

  设计意图:将知识融于活动中,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地形对人

  们的生活的影响是不同的,让活动成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场,同时也落实地理学科的六大理念之一: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知识梳理:课件展示知识结构,师生共同归纳。设计意图:总结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系统学习。

  (四)、中考链接,典型例题精选,学习之友部分练习题。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中国的地形特征

  地形

  1、多种多样

  2、山区面积大

  地势

  1、西高东低

  2、呈阶梯状分布

  二、我国地形地势的影响

  教学反思:回顾这节复习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三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图突破了教学重点。

  2、精心设计了生活化的探究式问题,解决了教学难点。

  3、将生活地理知识运用于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也落实了地理学科的理念。

  不足之处:

  1、怎样阅读地形刨面图,教学中还是方法单一,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方法,怎样高效,还有待和同课头老师商讨。

  2、体现了讲练结合,但由于课时紧,练得还是少。

【中国的地形教案】相关文章:

地形与表示的地形的地图教案04-25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05-01

地势与地形教案04-25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教学反思范文05-02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精选10篇)09-21

地形的变化地理教案05-01

地形04-30

地形的变化05-02

地形概况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