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案六环节”之教案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分离定律的应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理解第二节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本部分用1课时完成。 本节内容涉及到“基因”、“等位基因”等概念,看似是第四章内容的提前,其实不然,教科书中只是把基因解释为控制性状的因子,是比较宏观的说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基因,又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为第四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杂交的含义及杂交的基本方法,会写遗传学的各种基本符号。 (2)能够辨别相对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际例子。 (3)能够理解并表达等位基因的含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概念及关系。 (4)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的能力。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4)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3、情感目标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课前准备: PPT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验装置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通过情境设置,激发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PPT展示演员陈强及其儿子陈佩斯、葛存壮及其儿子葛优的照片,观察他们相像处与不同处。 2、试举出自己与父母长得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含义。 利用3分钟时间小组对自主学习内容中出现的疑惑再次讨论,以便课堂展示。 一、杂交的基本操作过程 收集信息,自学质疑(设计在学案上,学生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方法指导:本节整个内容贯穿着实验过程,并且概念较多,因此要补充介绍杂交、自交的基本操作程序。由于是补充内容,学生通过书本内容的阅读无法完成预习,可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等查找资料,小组共同完成。 1.杂交:基因型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表示(广义的杂交指生物体间的交配行为)。 思考上图,回答:①过程叫 ,之后要对紫色花实行 处理②过程叫 ,之后要对紫色花实行 处理,以防止 2.自交:基因型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 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PPT展示杂交视频,强调①去雄要在雄蕊成熟之前进行,②要进行严格的套袋处理,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③豌豆花的自交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收集信息,自学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体验科学认知过程) 1、阅读课文,邀请两个学生(分属两个组)到黑板书写孟德尔实验的过程图解,同组学生可补充,其他组成员可批改,并语言介绍实验过程。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P: 紫花豌豆 × 白花豌豆 F1: F2: : 2、根据以上图解,完成相关概念(小组交流后完成,理解后用1分钟时间强化记忆) (1)、P: F1: F2: (2)、孟德尔选 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格的 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 。他挑选了 对 明显差异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追踪这些性状在杂种后代的 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 (3)、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 表现类型。例如 与 。 (5)、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亲本性状。如 。 (6)、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 亲本性状。如 。 (7)、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 的现象。如同时出现 和 性状的现象。 精讲点拨,凸显重点(教师适当点拨,强化学生记忆和加速对知识点的理解) PPT展示实验图解,请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并与小组展示进行比较,指出不足之处。强调: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是两种,也可是多种。 【迁移应用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色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本题不仅要求说出正确答案,还要求学生说出其他选项中的每种性状的相对性状。 实验现象和结果令人费解,因此孟德尔要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如何解释,必须提出相关的假说。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收集信息,自学质疑(阅读书本,完成填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 结合以上实验图解,理解以下相关概念 (1)、显性基因:控制 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2)、隐性基因:控制 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3)、等位基因: 上决 对_ 的两个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A、a。 (4)、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 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根据对书本的阅读,请小组同学上黑板用图解的方式讲述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过程。本组补充,其他组评价。 锻炼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P: × 配子: F1: F2: 表现型 : 比例 : 特点:F1只表现 性亲本的性状;F2出现 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 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①由于孟德尔时代还没有认识染色体、DNA、基因的结构,因此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实际就是我们现在的基因,本节内容我们直接用基因表述。 ②AA对应的表现型是 , Aa对应的表现型是 aa对应的表现型是 ,而紫花对应的基因型是 ,白花对应的基因型是 。 ③实际上就是利用孟德尔的假说内容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但解释后还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矫正反馈(课堂完成,可小组讨论) 请总结假说内容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 存在,纯种紫色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AA基因,纯种白色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aa基因。 2、生物体在形成 时,成对的基因彼此 ,分别进入不同的 。因此,纯种紫色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 ,纯种白色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的基因又恢复 。杂交产生的F1体细胞中,A和a的配子结合成Aa(一对等位基因)。因为基因A对基因a有 作用,故F1(Aa)只表现为 。 3、F1(Aa)自交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基因A和基因a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含有基因A和含有基因a的两种配子,比例1∶1。(雄配子A∶雄配子a=1∶1,雌配子A∶雌配子a=1∶1,植物的雄配子数目一般 于雌配子数目)。 4、受精时,两种雌配子与两种雄配子 结合,因此,F2便有了 、 、 三种基因组合,即 ,它们之间的比例近于1∶2∶1,因基因A对基因a有 作用,F2在性状表现型上比例则近于 ∶ =3∶1。 【迁移应用2】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发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是 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优化组织,引导探究(学生活动) 由于受材料限制,无法每个小组准备一组小球装置,可各组准备两个小罐,分别标记1号和2号罐,每个罐中放有大小、质地相同的红色纸条和绿色纸条各50个,红色纸条中写上A,绿色纸条上写上a,代表两种雌配子,2号罐中红纸条写上B,绿纸条写上b,代表两种雄配子。其他要求按书上试验过程完成。此实验要求课前完成,记录实验结果,课堂对实验结果讨论。(可用PPT演示抓小球的实验过程) 温馨提示:每次抓取出纸条后要放回原罐中,充分摇匀,再抓下一次。只有这样,用双手摸纸条时才具有随机性,更能表示配子结合时的随机性,尽量避免人为误差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试验记录表 显性 隐性 AA Aa aa 1 2 …… 100 合计 基因组合比 性状分离比 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分组实验、讨论的过程,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及效果。) 各小组将记录的结果投影的大屏幕进行交流,并得出结论。 课堂生成问题:1、为什么抓取的次数要50-100次?2、如果只抓取10次,情况会怎样?3、在抓取之前能否估算出AA、Aa、aa的概率?4、实际操作结果与理论有出入,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评价:1、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2、如果只抓取10次,出现偶然性的可能性很大,与真实值的差距较大 3、1:2:1 4、将小球用纸条代替,混【“三案六环节”之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幼儿睡眠环节的教案(精选10篇)12-29
关于幼儿睡眠环节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12-29
黔之驴教案范文汇总六篇04-25
5、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及教案的撰写04-25
《桥之美》教案03-05
旅鼠之迷教案02-17
《黔之驴》教案03-05
《桥之美》的教案03-07
VB 教案之数组04-24
体育参赛之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