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看云识天气》

时间:2023-04-25 22:16:1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7、《看云识天气》

一.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商丘天气,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精心导入 用谚语及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三)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2.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1)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 (1)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2)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四)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连云港天气,可以遵循规律,南通天气,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2.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驻马店天气,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学生讨论填表后明确:通过表格的填写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 3.合作探究 (1)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阜阳天气。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问题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4)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单一例即可)。 (5)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 (1)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2)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 (4)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5)论述有理即可。 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五)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今年重大病虫害预计发生60亿亩次 河北雨后初晴 “世界气象日”宣传引人关注

【17、《看云识天气》】相关文章: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01-04

看云识天气谚语01-23

《看云识天气》教案04-25

看云识天气教案01-15

《看云识天气》教案01-19

精选《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01-01

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07-04

《看云识天气》课堂实录03-12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04-25

看云识天气教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