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次教案

时间:2023-04-25 20:42:5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次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五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在教学第四小节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更为课文要求的背诵打好基础。       在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内在美时,要求学生默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体会樟树的可贵品质。默读,作为中年段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是需要经常而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的。默读是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诵。     最后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宋庆龄的资料,将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格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赞美和对宋庆龄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中“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等关键词句的理解,感悟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宋庆龄一身正气、顽强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树。 3、看课件图1,教师述说:大家请看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课件2: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 )指导朗读 读出宋庆龄的不舍。 二、 细读课文,体情悟道。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课件3),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板书: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理解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 “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课件4) 无论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师引读:是啊,无论  ,它们总是 。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课件5)。(齐读第4小节)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课件6 3、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①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这是具有驱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板书:驱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驱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也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人们都很喜欢用这种木料来做家具,比如说衣柜或箱子等;也就是说它的香气使虫类害怕,人们却喜欢,因为它不仅给我们带来香味,还能保护我们的物品。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课件7) 屏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这还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5、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人们为什么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又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老师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资料,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你从中读懂了宋庆龄和樟树有哪些相似之处?(资料展示,了解宋庆龄) 汇报: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了吗?(学生说宋庆龄与樟树的关系,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顽强不屈、一身正气等)。 6出示填空题:课件  引导填空,把人和树联系起来。(课件) 7、小结:师:这就是宋庆龄!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课件) 齐读 8、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因此,人们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作永久的纪念,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板书:崇敬、怀念) 9如果你来到了宋庆龄的故居,你会和这樟树留影吗?为什么? 三、课外拓展 1、为了纪念宋庆龄,中国福利会还在1985年设立的全国性专项奖——宋庆龄樟树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也有人对宋庆龄和樟树了解之后为故居的两棵樟树作了一首诗,题目是《咏樟》用它来赞美樟树,更是赞美宋庆龄。大家请欣赏。(出示诗欣赏,自读)让我们也怀着崇敬和怀念之情朗读一下这首诗。(齐读) 四、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板书: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借物喻人)  外形  充满活力  蓬蓬勃勃   崇敬  樟树     可贵 驱虫香气  永久保持  爱戴 宋庆龄一身正气 顽强不屈   怀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次教案】相关文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08-26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案04-25

四下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04-25

游宋庆龄故居作文10-09

宋庆龄故居英文导游词03-10

上海宋庆龄故居导游词05-12

参观宋庆龄故居小学生作文(精选13篇)08-09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案01-03

胡雪岩故居11-30

李鸿章故居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