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纸粘土制作之古代中国钱币》教案

时间:2023-04-25 23:24: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活动课:《纸粘土制作之古代中国钱币》教案

  一:活动主题

活动课:《纸粘土制作之古代中国钱币》教案

  纸粘土制作之古代中国钱币

  二:活动引言

  当你手里拿着一张五颜六色的纸币,它可不是一“出生”就如此的,它(货币)跟你们一样,也要“怀胎十月”啊!它业需要慢慢地逐渐地成长和育成,才能“长到”像你们一样朝气蓬勃。今天就让大家一起动手,一起体验一下货币的诞生和成长,由于工具的限制,我们并不能像古人一样制作真正的铅笔,但是我们的聪明才智并不比古人差,让我们用手中的纸粘土,谱写我们自己的“货币发展史”。

  三:活动对象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仍旧未能马上摆脱小学生的稚气,因此一般都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与多动的特性。但是由于知识水平未能达到参与高难度的活动制作,也比较缺乏自觉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在活动课之前为他们搜集一些有助于他们进行活动的相关资料,为他们在活动课的进行做好必要的准备。初一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年级来说,好动活泼,动手制作能力较强,对于感兴趣的手工制作有很高的热情,但是相对而言,初一年级的学生都普遍存在“三分钟的热度”的缺憾,感性认识也较强于理性,问题分析能力也较为缺少,因此,在活动课的课前准备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能够让学生短时间内轻松了解所需的知识,并在活动课过程当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能力发挥的空间。

  四:目标设计

  了解我国历史上货币的宏观的货币发展历史;模仿制作历史上几种较为有代表性的货币,增强学生的动手制作的能力,通过动手仿制古代货币,加深对我国古代货币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博大精深的理解,提高保护古代文物的意识,间接提高爱国情绪。

  五:活动课型设计

  制作展示型

  六:相关知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七:活动内容设计

  制作模仿技术系列

  八:活动程序设计

  1、准备阶段(调动学生、目标、组织形式……)

  (1)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中国古钱币的了解。

  (2)组织形式:这次活动课分小组进行:班上一共有49个学生,把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在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

  (3)在第八周,老师找齐关于“中国钱币发展史”的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片。这节活动课在第九周进行,会在第八周五左右把具体的分工告诉每一个小组长。

  (4)每个小组的7个同学分工合作,负责制作某种钱币,可以多制作几个,最后挑选出较好的参加最后的展示。

  (5)学生需要带的工具:每组一个带一个小塑料桶、报纸若干(防止弄脏桌子)、颜料。

  (6)活动课场地:在班内进行。

  2、实施步骤(即进程安排、活动提示)

  (1)把教室布置好,用桌椅把教室安排成7个小区,每个小区之间留有通道,方便老师的指导,同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区,方便交流。这一部分由7个小组长协助老师进行。

  (2)每个小组用具的摆放。由于纸粘土和颜料都会弄脏桌子,所以每组的桌子都事先要用报纸铺好,而且必须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用具要整齐摆放。

  (3)布置每组的任务。我们这次制作的主题是“中国钱币的发展史”,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到两种钱币。

  (4)老师讲解。简略讲解中国钱币发展的历史,出示各种钱币的图片;纸粘土的特性,制作技巧。

  (5)小组长到老师处领取纸粘土。

  (6)老师再讲在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节约纸粘土、不能做主题外的东西、不能打闹,必须认真完成任务……

  (7)开始制作

  (8)制作完成后,每组派一个同学展示作品,讲制作心得。

  (9)老师总结。

  3、活动课成果的制作要求(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课的主题为:中国钱币的发展史。要求学生制作古钱币,必须要形似。

  4、活动成果评价

  主要评价标准为制作的作品形似程度。

  九:活动延伸:

  活动成果交流与推广

  参加番禺区历史制作比赛

  十: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课是纸粘土制作,主题是中国古代钱币发展史。让学生利用纸粘土制作出各种中国古代钱币的形状。

  在课堂前,将分工细化到学生个人,分组后选出组长,由组长督促成员带齐材料。正式上课前,宣布课堂纪律,并对主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开始制作后,各组分工完成不同类型的作品。组内分工协作,完成同一类型作品。学生参与热情高,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配合良好,在制作接近尾声的时候,通过一些资料了解本组制作的作品的来历和用途,增加历史知识,下课时每组都交出了至少两件令人满意的作品。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动手能力,增加了历史知识。

  在这次活动课中,我们发现了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很强,看着平面图就可以想象出物体的立体形状。例如贝币,我们没有提供贝币的模型,只有一张平面图,学生要根据这张平面图想象出贝币的立体形象。我稍作说明之后,学生就明白了,马上动手制作。虽然最后做出来的作品形状与实物不是完全一致,但是还是有贝币的大体轮廓。

  这次活动课中,同学们发扬了分工合作的精神,共同合作完成本组的任务。每个组员都有具体分工,又能做到互相帮助,这是本次活动课中非常明显的一个闪光点,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事前我们会担心学生的自律能力不够,会不按要求完成作品,搞其他东西。但是,上课之后,学生们都很专心地做自己的任务,反映了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强。

  本节活动课很顺利地完成了,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知识讲解,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要将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史实掌握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此在课前的讲解未达到掌握的程度。学生对手工制作有着相当大的兴趣,在制作指定的“手工作品”时,有极个别的学生分心去弄课外的东西,未能真正去完成组内的任务。

  课前准备的“钱币”模板相对实物要大很多。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制作,也有利于制作时能较好地处理“钱币”的细微精致的地方。但由于制作的钱币有点过大,有明显的失真之处。

  在制作过程中,有浪费纸粘土的行为,这种浪费的行径需要及时纠正。由于人数较多,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未能做到最好,有点遗憾。

  下次在开展相同类型的活动课,要更充足地准备,务求做到最好!


【活动课:《纸粘土制作之古代中国钱币》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03-23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钱币教案03-23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钱币02-2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教案04-2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04-2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04-2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04-25

大班数学认识钱币教案含反思03-23

纸幼儿教案08-25

纸的吸水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