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悔的边缘》教案

时间:2023-04-25 20:30: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悔的边缘》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悔的边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2.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如何层层推进人物心理。 难点:对“悔”的多层次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阅读全文,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大家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饰演男主人公的演员走到大街上,也不断有人朝他扔石头了。不仅如此,此剧的篇名一时成为人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甚至在网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信任危机的争论。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们到底要不要信任、帮助陌生人?难道陌生人都是坏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心武的一篇小小说《悔的边缘》,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二、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61年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5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6年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引起巨大反响,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黑墙》、《SS白牙》,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纪实小说《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并从事《红楼梦》研究和建筑评论,到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是国际笔会中国中心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熙攘(xīr259;ng)  穿梭(suō)  执拗(niù)  栅(zhà)栏  嚅(rú)动 岔(chà)口  颀(qí)长  煞(shà)住  奢侈(shē ch301;) 四、阅读全篇,整体感知,把握全文的行文脉络和思想感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老者与一位年轻的小偷之间的一段邂逅:老者钱包被偷之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真诚地为问路的小偷引路,引领小偷到问路的地点后才放心地折身返回。老者的真诚让年轻的小偷在被引领的过程中,心情一直处于极为复杂的交织状态……事后,两者的心思都同时徘徊于“悔的边缘”,两者都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决定: 年轻的小偷:一种浓酽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他还是觉得以他个人的遭遇而言,像这位老人这样的人社会存在还是太少,他还不能放弃他报复心理…… 花甲的老者:心思也一直在悔的边缘徘徊。当他往家里走去时,他这样想,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断定是那年轻人偷窃了自己的钱包,自己以后把钱包保护得更好就是了:他以十二分的善意去帮助陌生人并没有错,这样的事情过去倒是做得太少了,而且,应该有更多的人乐于以自己的行动——哪怕只是热情为人带路这样小善,来点滴增加这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 2.请同学们默读第1-4自然段,归纳出事情发生过程中表现小伙孑和老人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 小伙——从侧面撞  问路  又问别人  表情复杂惊讶 婉拒不让带路 老人——并不在意  回答  慨叹帮助  热情带路理解 体谅叮嘱 3.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小伙子和老人怎样性格心理? 明确:小伙子为了偷东西假装从侧面撞老人,又假装问路,说明他富有心计,而对老人主动要帮他带路他的反应是表情复杂惊讶,说明他难以理解别人的善良真诚,婉拒不让带路则说明他对他人有很强的防备心理。 老人被撞一下并不生气,还是回答了年轻人的问题,说明他很热心。当他看到年轻人又去别人,觉得年轻人不信任自己,非要建立起一种信任不可,这说明他性格中有执拗的一面。热情带路和体谅叮嘱则体现了老人热心善良的一面。 2.请大家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学情分析:以下六个问题是围绕着文中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来设置的,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中小伙子和老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1)小伙在老人如此信任的举动中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 明确:产生了“悔”的心情。 (2)老人知道钱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 明确:也是后悔的心理。 (3)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 明确:小伙:良知示泯,奉还钱包;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窃。 (4)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 明确:不能。“悔的边缘”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 (5)在短暂的徘徊后,两人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不悔。小伙:继续偷窃,报复社会。老人:助人无错,多做好事。 (6)你怎么看待这两个人最终不悔的行为? (学情分析:可以让学生各抒已见,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应该引导学生明了并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观。) 明确:要像老人那样,人们多做好事、善事,改变那种“像这位老人这样的人社会存在还太少”的社会现状,使年轻人这样的人尽快改过自新。 还要像老人那样并不因某种具体的损失,改变自己的善举善行;老人是可敬的,这年轻人应当感到羞愧。 (7)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态度吗? 明确:人与人之间应真诚信任、乐于向善。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词句品味·积累”,品味加点词运用的效果。 2.如果给本篇添加结局好不好?试着学学前两片的写法,给它加个出乎意料的结局,看看能否比原故事更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讲到小说,人们往往从小说的“三要素”出发,就是:情节、人物、环境。有时把环境换成“主题”。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符合许多小说的实际。但是,并不全面,有许多小说并不都具备这样三个要素。有的小说是淡化环境的,有的小说是淡化情节的。说到情节,人们又往往把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当成是绝对正确的模式。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有些小说,情节不能说是没有,但省略了许多环节,线索并不完整。鲁迅的《故乡》,只有开端和结尾;《孔乙己》,涵盖孔乙己的一生,但是整篇小说,他出场的只有两个场面,其它都在幕后,很难找出开端、发展、高潮来。 我们这篇课文从情节来看也是并不完整的,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它在情节方面的特色。 二、探讨《悔的边缘》在“情节”方面的特色: 1.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传统的模式来说,课文只具备了哪些环节? 只有开端和发展。 刘心武的这篇《悔的边缘》从情节来看,并不完整;勉强算也只有开端和一点发展。老人热情为小偷指路,而小偷却偷了老人的钱包。从一般的情节观念说,光是这样还不能说是情节。情节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对转,也就是情境向相反方面转折,这就是“高潮”。但在这里,却不了了之,没有后续的发展,更没有构成“高潮”的对转。 然而,它仍然是小说。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性小说,而是一种非情节性小说。 从传统情节意义上来看,这样的小说,情节结构不完整。传统的情节就是人物的动作,情节完整就是动作连贯,转折要有前因后果,都表现为曲折的动作。所谓动作,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一般行为具有外部的可感性,故可以称为“外部动作”。外部动作的不连贯和转折不完整,就是情节的不完整,残缺。 2、但是,阅读《悔的边缘》,读者并没有感到小说的不完整,相反的感觉到它有头有尾,首尾一贯,应该是完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使这个本来有头没尾的“情节”给了我们以完整感呢? 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小偷在摆脱了老人以后,在“悔的边缘徘徊”。他曾经想过把钱包还给那个热心的老人,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觉得社会上人与人充满了敌意和恶意,像老人这样的善意还太少。而老人在发现了自己的钱包被盗以后,也曾经在“悔的边缘徘徊”。他也曾经怀疑过乐于助人的正当性,但最后觉得自己以十二分的善意待人,没有错,以往所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今后要继续以乐于助人“来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 从外部动作上来看,老人和小偷的内心活动缺乏联贯性,也没有发生直接关联。但是从审美情感来说,老人的内心活动恰恰是回答了小偷的问题。小偷因为人世间乐于助人的太少,才没有真正的悔悟;而老人恰恰是觉得自己的善意不够,还要继续努力。这样就连贯起来了,而且构成一种因果关系,也就是老人做得越多,小偷从“悔的边缘”上回归社会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个意义说,小说的结构还是完整的。不过这种完整不是外部动作的,而是内心活动的。在戏剧理论中,把这种内心活动叫做“内心动作”。可以说,这样的小说结构的完整,是一种内心动作的完整。 3.请大家进一步探讨这种完整表现在这些方面? 开端:老人以主动的带路争取陌生人的信任,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 发展1:小偷偷了老人的钱包,是出于对世界是否有真善和信任的怀疑;受到老人的热情帮助,在“悔的边缘徘徊”,因为觉得世界上善意信任太少。 发展2:老人发现钱包丢了,也在“悔的边缘徘徊”。 以心理活动代替高潮并结局:帮助陌生人没有错误,继续以善意助人,以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与亲善。 这种结构的完整,不是外部可见的动作的完整,而是心理活动的完整。而心理活动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于小说结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外部行为动作更具重要意义。因为,外部动作的连贯和对转,都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揭示心理的奥秘服务的。 从某种

【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悔的边缘》教案】相关文章:

《悔的边缘》教案03-04

五上第二单元教案04-28

五上第三单元教案104-28

八上第二单元教案《背影》04-25

古诗四首教案八上第二单元教案(二)04-25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04-25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04-25

八上第三单元教案:说明文知识介绍04-25

新目标八年英语上第六单元教案04-25

四上第一单元作文:美丽的滨港路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