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代寓言两则 教案
五、古代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业 :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 1. 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步骤 :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继续努力。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四、作业 :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五、教后反思: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 教案】相关文章:
《寓言》教案03-01
《寓言》的教案08-26
古代历史教案12-15
古代历史历史教案12-18
《古代希腊》历史教案12-03
古代希腊历史教案11-20
古代历史教案(精选18篇)11-22
古代历史教案精选14篇12-22
古代历史教案(14篇)12-17
古代历史教案14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