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 郭良洁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通过实验,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现象的美好。 二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理解主光轴,焦点,焦距的概念。 四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讲解法 五 教具准备: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手电筒,放大镜,光具盘 六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大雨过后,小明家的小狗正趴在自己窝里的干草上,狗窝的上方是用透明塑料纸搭起来的,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透过积水的阳光照在狗的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小狗正享受着这份惬意时,突然自己的尾巴着起了火,疼得它上蹿下跳.你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展示故事模型,引起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谁是罪魁祸首。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楚用肉眼看不到的小字;假日外出旅游时,用照相机就可以把美丽的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在我们做生物实验时,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各种细胞;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投影在多媒体投影仪上,方便了课堂教学。这里我们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2、进行新课 师:(提问)“在实验桌上有光学器件,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会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生:(进行观察。)“不同的镜片的中间和边缘的厚度不一样”。 师:(总结)“根据中间和边缘的厚度我们可以将透镜分为两类:一类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另一类是中间薄,边缘厚的凸透镜。” 师:(提问)先看我投影出来的这几块透镜分别是什么透镜,辨认一下。 ( 学生讨论) 师:(总结)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认它们的?对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反之则是凹透镜,所以对透镜进行分类时,只能通过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薄程度,不能只看表面是凸出来还是凹下去。 (发下一组透镜,其中既有凸透镜也有凹透镜,让学生自行辨认它们。简单的直观的通过触摸来辨别透镜。) 师: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怎么画出来的? ( 课件演示) “ 我们看到两个相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块凸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两个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间部分就是一块凹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无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都不变,这个点叫光心。我们可以简单认为光心在透镜的几何中心上。” 主光轴和光心是我们研究透镜的两个常用科学术语“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演示实验。(用平面镜取光做凸透镜使光线会聚的实验并记录在白纸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然后取出另一块不同的凸透镜让一位学生模仿刚才的实验做一次看结果是否相同。最后换用凹透镜,重做以上实验,看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得出实验的结论: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知识扩展1)师:“如下图所示,平行光经过三棱镜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到第二界面上,光从玻璃斜射如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光在经三棱镜后,通常向底面偏折,即光总是向棱镜较“厚”的地方偏折。如图所示,透镜就相当于两块三棱镜,中间夹着一块玻璃砖,按图甲组装,就成了一个凸透镜,按图乙组装就成了凹透镜。当光入射时,凸透镜使光线变得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 (知识扩展2)师:“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的所用的就是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发散的所用的就是凹透镜。所谓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都是相对入射光线而言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会聚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的;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发散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发散的。到底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不能只看折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而应该比较折射后的光束与原来的光束的发散和会聚程度。”如下图所示。根据这个请大家做一下练习题5。 (板书如下图) 师:从以上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这体现在用不同的凸透镜做上述实验时,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课件演示光路图)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我们看见太阳光是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之后会聚于一个小而亮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焦点。(这时太阳光与主光轴平行,焦点恰好在主光轴上)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实验中我们看到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 “如果我们把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通过透镜后会是什么现象呢?” (提示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光路是可逆的来回答) 利用光具盘演示验证。 “由此我们知道了凸透镜可以产生平行光”。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从光路图出发我们来研究几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走向)。凹透镜的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由于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故叫做虚焦点。 (分别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光线恰好通过光心,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的情形。然后由前面所学过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发画出逆向射入的光线光路图)。 (学生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4题) (知识点扩展3)师:(1)焦距的大小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程度:焦距越大,会聚作用越弱。(2)综上所述,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所示: 师:“通过以上知识,我们就可以来找出我们开头所提的谁是罪魁祸首了。请大家来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出: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只要水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就属于水透镜,具有凸透镜所具有的所以的特性。因此阳光透过水透镜时,折射后可能会会聚于一点,此处温度很高,会点燃干草。 (ppt展示另外两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并指导学生回答。) 3 课堂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透镜的应用。知道了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有关概念及不同透镜对光的作用。还知道了凸透镜可以产生平行光,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采用边提问边回答的复习方法) 板书设计: 中间厚,边缘薄 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两个实焦点 中间薄,边缘厚 透镜 凹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虚焦点 主光轴 光心 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透镜》教案】相关文章:
奇妙的透镜教案02-16
透镜物理教案11-05
初中物理透镜教案12-30
物理凸透镜教案12-30
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教案03-18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01-08
大班科学奇妙的透镜教案5篇03-18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02-01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12-03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