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文学类作品复习教案

时间:2023-04-25 04:46: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现代文文学类作品复习教案

中考现代文文学类作品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本考点的常见题型。 2.把握本考点的主要内容。 3.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 4.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 2.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复习过程: 一、考点概述:参考《考试说明》 记叙类文本(散文 小说)阅读 (1)词句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2)文意把握:把握文章的内容 把握文章的思路。 (3)要点概括:基于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之上。归纳语句、语段、全篇文章的意思,概括中心意思。 (4)内容探究: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作者观点。. (5)作品感受:感受作品形象,感受作者情感,品味语言,感受表达技巧,作出简单评价。  二、常见失分原因: (1)对阅读提示不够重视,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审题失误) (2)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 (3)对文章主旨提炼不准确,回答不恰当,过于随便。 (4)照抄原文与把握主旨来回答不注意分寸,灵活性差。 三、答题技巧指导:细化“考点概述”,融合讲解一些答题技巧。 (一)内容感知 1、概括文段内容:直接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方法:抓关键词,要点要全面,可按找主谓宾的方法(及修饰语)进行概括。 格式:谁(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或者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 2、主旨把握: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3、结构分析: ①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②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或人物的特征)(2)核心事物(或事物的特征)(3)核心事件(4)时间空间(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5)所见所闻(6)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③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二)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方法: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其次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2、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 方法: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再次,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从结构上: 常起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设伏笔、作铺垫的作用;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1、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其中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格式:写出了环境(或某事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命运);为下文的××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细节描写: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其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 ①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③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 ⑤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⑥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⑦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气势。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3、写作技巧: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置悬念——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能激起读者急切心情,使文章跌宕起伏,为下文蓄势。 4、佳句点评:点评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抓住修辞、句式体会语言之美、内容之美) (四)探究作品的内涵,有自己的独特的评价和鉴赏,能写出自己的见解和阅读收获。 技巧: 1、要有明确的感点,要联系社会生活、个人实际,要有深入的议论。 2、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五、结合考试要点评讲记叙文练习 炊烟 赵丰 ( l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 2 )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 3 )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然《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 4 )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 … 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 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 5 )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 )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攻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7 )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选自《 长安》 2008 年第4 期,有侧改) 7 .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 ?( 3 分) 8 .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3 分) 9 .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 3 分) 10 .在第(2 )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4 分) 答案: 7 . ( 3 分)作者提到《 桃花源记》 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 8 . ( 3 分)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9 . ( 3 分)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意思对即可) 10 . ( 4 分)答案要点: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悄。   感知母爱 邓笛 编译 我对于她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我不记得那时我几岁,但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双手是我母亲的,她是一个盲人。 我记得,有一回,我在餐桌上画一幅画。“妈妈,看,我的画。” 我画完后欢叫道。“喔,太好了。”妈妈答道继续忙她手上的活儿。 “不,我要你用手‘看’我的画嘛。”我固执地说。她走到我

【中考现代文文学类作品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中考数学复习教案09-30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04-27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演示会方案08-24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通用11篇)11-21

最好的作品中考作文9篇04-29

中考数学基础知识要点复习教案11-13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05-01

中考复习计划08-08

中考英语复习建议08-05

中考复习学习计划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