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

时间:2023-04-25 04:56:24 教案 我要投稿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语文知识 1、了解朦胧诗特点。 2、了解作者的简历和创作特色。 (二)语文能力 1、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品位意境与情理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感悟诗人渴求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三)德育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具特色的意象,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如“橡树”、“木棉”、“鸟儿”、“凌霄花”等。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2、探究式阅读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或深刻主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一些歌曲,这些歌曲都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生:爱情。)对,就是爱情。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爱情。爱情使人欢乐,又令人痛苦,给人力量,又让人迷惘。是啊,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恩怨情仇。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去那里寻找答案吧! 二、背景了解 1、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是中国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诗歌特点:明丽隽永、缜密流畅、真挚感人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2、引出“朦胧诗”的概念 产生于70年代末、  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 2、思考:全诗中有两个人称代词,是哪两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明确:“你”和“我”,“你”指“橡数”,“我”指“木棉”。 四、研习诗歌 我们不难发现在诗歌当中,木棉花在向橡树深情的告白,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真情告白吧! 1、她说:爱不应该这样 (1)思考:这一部分有哪些意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思考:这一部分中诗人罗列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爱情观?诗人对这些爱情观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明确: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3)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⑴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 ⑵讨论:诗人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明确: a 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书)。 c 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 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女) /仿佛永远分离, (男)/ 却又终身相依。” (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f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六、总结   诗人舒婷彻底否定了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等、独立、互相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这才是正确的爱情观。 七、作业    请以“我心目中的爱情观”为题,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致橡树》教案】相关文章:

《致橡树》优秀教案10-23

舒婷《致橡树》教案设计最新10-22

致橡树读后感(精选16篇)01-07

‘教案’教案04-28

‘教案’狼(教案)04-28

‘教案’远方教案04-28

‘教案’人琴俱亡教案04-28

‘教案’白鹅教案04-28

高中教案教案03-05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