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含义,理解信息的特征和作用。②通过信息素养的提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和思考、分析和讨论、归纳和举例来认识身边无处不在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能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实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对象及实施环境】高一年级,网络机房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概念)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信息技术老师。我叫胡秀丽。我们这门课程的名字是信息技术基础,而同学们更习惯称我们这门课为微机,那么微机与信息技术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PPT)P13现在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电报,电话,无线电,卫星,光纤,因特网)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等的相关技术。所以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也就是同学们去机房的乐趣,玩玩电脑,上上网。 本课程从解决大家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使用电脑,借助网络,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本书章节的安排顺序)。在以主题活动、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过程(重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标及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P5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信息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的提高,培养我们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电脑与网络是处理信息的技术,那什么是信息呢?电脑与网络中有什么呢?信息是新闻“舟曲泥石流,伊春空难”,信息是土豆网的学习教程视频,信息是体育赛事,信息是王菲歌曲《传奇》,信息是电影《唐山大地震》,信息是股事行情,信息是等等。这是数字空间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无所不在的,无时不在的。闹钟声,天气预报,交通信号灯,电视节目,与家人交谈等。信息是我们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PP)有人认为,“信息”一词“最早”出于南唐诗人李中的诗《暮春怀故人》:“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事实上,李中使用“信息”一词,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查,较李中为先的有杜牧(唐)的“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为后的有李清照(宋)的“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这些诗句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至于现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连社会都信息了,时代都信息了,更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界。作为专业术语的“信息”,已被赋予新的意义。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是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板书】理解信息的概念。 ①要求学生阅读课本 P2~3,“信息的概念”。 ②师: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各方面都认可的权威性定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虽然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与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含义,从而对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PPT) 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举例:产品介绍) 那我们怎样来认识、理解信息呢?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 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 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下面的诗句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完成下表: 古 诗 词 含 义 表 现 形 式 载 体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平安 语言 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故乡事 语言 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家 手势+语言 牧童 根据自己一天活动所接触到的信息,按照表1—1—1的提示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概念。 时 间 事 件 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载体 6:30 听到闹铃声起床 7:00 听天气预报 8:10 抄写课堂笔记 抽象 2.信息的特征。 提出问题: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许多特征: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 P3~1,“马凌之战” 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该实例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然后进行总结,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身边无处不在的信息:普遍性。 信息可以通过物质传递:传递性。 一传十,十传百:可共享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完全性。(庞涓所获取的“第一天十万灶,第二天五万灶,第三天三万灶”的信息是孙膑故意制造的迷惑庞涓的信息。是片面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当时战场的情况,片面信息导致错误的决策。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对从单一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大家现在比较喜欢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提醒大家注意,从网络这一单方面获取的信息,一定要进行仔细的甄别才能保证我们为此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现在送你一张奥运会门票:时效性(为时已晚)。 所有的信息都是依附于某一载体传递的:依附性(锅灶数)。 总结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不完全性、实效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此外还有传递性、可伪性、无限性、转化性、价值性及可压缩性等特征。 【板书】信息的特征:(PPT) ☆ 普遍性 ☆ 不完全性 ☆ 实效性 ☆ 可共享性 ☆ 依附性 3.【板书】信息的作用 ●信息有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马凌之战,庞涓仅仅根据所获取的“第一天十万灶,第二天五万灶,第三天三万灶”的信息,就得出齐军士卒亡者过半的错误结论,做出轻兵追击的错误决策。 ●控制主体行为(PPT) 举例说明:交通信号灯受交通管理部门的控制来保障交通的安全、畅通。我们学校通过铃声来控制上下课的时间。 ●信息有告知作用 每天的天气预报和股市行情等能充分体现信息的告知作用。 ●此外信息还有认知、欣赏、学习以及研究等作用 4.小结 (PPT)这一节,我们了解了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以及特征。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量而有序的信息集合成为一种非物质形态的资源,即信息资源。P2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同时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和生活起到促进作用。 附录: 寄远(唐 杜牧)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暮春怀故人》(唐 李中) 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盖莓苔。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 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琅玕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 三、教学反思 1.教师不做铺垫地让学生回答信息的含义、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一点上如何补救,或者说,如何加深,值得考虑。如果换个角度,本课只要求学生简单通过含义、表现形式来了解认识信息的概念,这种深度也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困惑:解释知识的度。 2.从信息的传播过程来多角度认识信息: 信息的来源:书籍、客观事物、电视、广播、网络、人…… 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频…… 传播途径:面对面、书报刊、电报电话、音像制品、广播电视、网络…… 接收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产生作用:形成印象、产生判断、引起行动、无作用【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色彩(水粉)教案第一节04-28
学校开学第一节体育课教案11-10
初中地理第一节《美国》教案(精选5篇)12-31
政治第一单元塑造自我教案08-26
开学第一节美术课教案(精选19篇)08-31
开学第一节体育课教案(精选18篇)02-23
爱无所不在作文10-22
四年音乐教案第一单元04-28
高中第一节语文课教案范文(通用10篇)08-14
高中第一节语文课教案范文(通用5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