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
课 题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 主备人 金月升 整合时间 实施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 (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 (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 (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 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难 点 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突破策略 多媒体展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交流意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暴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后的片断。 猜一猜: (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 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师: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象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寻找 师点评引导: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师: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屏幕显示下列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表。 (教材P20 表格内容,再添上蜜蜂和蝴蝶的声音频率范围) 过渡: 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动脑思考: (1) 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共同讨论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总评总结。 设问:(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三)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 设问: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 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 人耳能不能听见? 学生分组讨论: 引出结论: (1)铁笛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了多大能量的核爆炸。 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请同不们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总结报告。 四、当堂巩固。 1、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85——1100HZ,查阅资料,收集蝙蝠、海豚、狗、猫以及其它你感举趣的动物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并与同学们交流。 2、除了歌唱家、音乐家之外,还有哪些人的工作与声有关?把这些工作列出来。 五、作业布置。 《创新课时训练》本节内容 教后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声音教案08-26
声音乐教案01-03
声音音乐教案01-07
奇妙的声音教案03-16
声音的游戏教案03-08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8-26
小班听声音教案11-01
声音科学活动教案02-19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01-16
《有趣的声音》幼儿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