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时间:2024-05-14 09:54:59 雪桃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投影片、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③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④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⑤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⑥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2)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 的问题。

  ①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③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④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2)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3)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1)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最简便。?

  (2)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3)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的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在下面记一记。

  (5)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1)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2)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

  (3)汇报验算方法。

  学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1)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2)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2

  一、教学内容:P56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三、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用竖式计算

  注意问题:(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二)设境导入

  1、获取信息

  (1)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能提出什么问题?

  2、提取、整理信息

  (三)探索新知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3、交流计算方法

  4、独立练习,让学生独立解答

  (1)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5、小结:

  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怎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部分内容中的第六课时《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不句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儿童画报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33本 25本 46本

  借走 7本 8本 9本

  2、纸制牌子六块

  15+58

  33—9

  14+15

  47—8

  46—16

  50—9

  82—4

  3、计数器十个,小棒许多、本子33本

  教学过程:

  一、 游戏:看哪组拿得快。

  二、 创设情境。

  1、 看图明确图意,训练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 提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信息估算结果。

  三、 探索算法。

  1、 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 汇报计算方法。

  3、 集体用竖式计算。

  4、 尝试练习。选择故事书或连环画进行计算练习。边计算可以边说算法。

  四、比练习中搜索学生错误情况,当当小医生。

  四、 加强练习。

  1、 拨一拨,说一说。

  42—6 50—3 54—8

  五、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乘车练习

  六、 课堂小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书P59——60《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贴出三本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有一个小小图书馆(板书课题:小小图书馆)。今天,学校准备在一年级小朋友中挑选图书管理员呢。你们愿意争当图书管理员吗?(生:愿意。)那好,我们就一起看看学校对图书管理员提出的要求吧。

  二、引出新知,自主探索。

  1、 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

  师:图书管理员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看懂统计表。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表,你能看懂吗?

  (生自由发言,发言精彩的送给一把金钥匙。)

  (引导学生横看:每一横行所表示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在事先贴出的三本书上写上书名:儿童画报、故事书、连环画。)竖看:每竖行所表示的意思。)

  2、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错,轻松地完成了图书管理员的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想知道吗—— 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提出下列三个问题的送给一把金钥匙。)

  (生自由发言,着重板书并解决“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连环画还剩多少本?”这三个退位减法的问题。)

  3、 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师:要求“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找和儿童画报相关的信息。

  师:你能把关于儿童画报的.故事完整的讲讲吗?

  生:儿童画报原有33本,借走了7本,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呢? 生:33-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师:图书管理员的第三个要求是——会计算。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用多种办法计算出33-7的结果。 (学生独立探究后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一:13-7=6

  方法二:摆小棒

  方法三:10-7=3

  方法四:拨计数器 20+6=26 23+3=26

  (方法四拨计数器的方法在教师的演示操作下让学生感知体验。)

  方法五:列竖式计算。(与摆小棒和计数器的过程相结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向十位借一,借的1在图中你能找到吗?借的1表示什么意思,(1个10),1个10也就是个位上的10个一,所以借一作十。这个10在图中你又能找到吗?那现在个位上应该算几减几?十位上的3借走1还剩2,这个2在图中的什么地方?重点讲清楚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个位应计算13-7=6;十位上的3借走了1,还剩2,所以33-7=26。)

  4、 比较方法,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计算出了33-7=26。今天我们做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时遇到了什么问题?(生:个位不够减。)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的?(生:向十位借一当十。)

  师:对,刚才同学们在计算33-7时,遇到了个位上3减7不够减的情况,不管你们用的哪种方法,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然后再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5、 利用方法解决后两个问题。

  师:你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继续解决你喜欢的一个问题吗?(后两个问题学生选一个喜欢的问题进行解决。)

  生独立完成后抽生上台展示讲解。(讲解清楚的发给金钥匙一把。)

  三、练习巩固,熟练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李老师准备把这三种最受欢迎的书奖励给你们看,好吗?让我们先看看儿童画报吧!

  1、 打开儿童画报,出示练习题一:摆一摆,算一算。42-6 50-3 54-8

  师:题目有几个要求?(一摆,二算。) 生独立操作小棒后计算。

  抽生讲解操作过程及结果。讲解完整清楚者获得儿童画报或金钥匙。

  师:想看看故事书吗?

  2、 打开故事书,出示森林医生(书P60练一练3题。)

  (1)生认真观察。

  (2)同桌讨论每棵树上的竖式对吗?如果错,错在哪里?

  (3)抽生上台板书后全班交流。 (改正确的在树上贴上盛开的花朵。)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学习,你想提醒小伙伴们注意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3-7=26(本)

  答:儿童画报还剩26本。

  方法一:小棒图

  方法二:计数器图

  方法三:13-7=6 20+6=26

  方法四: 33 - 7 26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继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在“小小图书馆”的情境中主要解决百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问题。学生初步接触退位减法的知识,退位问题是难点,学生往往忘记在退位以后,被减数的十位应该减去1,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如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自主的学习来掌握这部分内容。百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问题更是学生学习多位数笔算减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所以,研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市区的普通学校,一年级是课改年级。班级总人数24人,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通过近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参与精神,有一定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但个别学生不善于接纳他人观点,需要教师时时处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引导,在集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在研究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已经明白相同数位对齐相减的道理,因此,如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地学习来掌握这部分内容。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去图书馆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去图书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长见识……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图书馆看书,高兴吗?你们喜欢看什么书?

  生1:我喜欢看连环画。

  生2:我喜欢看故事书。

  生3:我喜欢看有关计算机的书。

  ……

  学生边说,教师边贴出书的图片(图片为双层、可打开,内附相关的练习题),并根据学生喜欢的书名当场写在图片上。

  师:我们先看看图书馆里有关这几种图书的信息,好吗?

  (师呈现信息表格并根据学生所喜欢的书当场写在表格内。)

  (评析:让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一分子,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2.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师:从这幅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1:图书馆原有连环画33本,借走7本;原有故事书25本,借走8本;原有计算机书46本,借走9本。

  师:说得真完整。(面向全体)根据获得的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呢?

  (评析:注重语言习惯的培养。继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限制提问范围,因为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单只是让学生面对情境提出问题,更深入的是在活动中进行质疑、交流,如此限制提问范围,避免偏离主题的现象,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保证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

  生2:连环画借走7本之后还剩多少本?

  (师将此问题书写在黑板上。)

  师:谁能解决生2的问题?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合作

  生:我用算式解决33-7=26。

  师:你连得多少都计算出来了,真棒!其他的同学不要着急,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33-7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开始独立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部分学生问题解决后主动寻找伙伴进行交流。)

  (评析:交流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2.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把学生的方法有序地呈现在黑板上。)

  师:33-7等于多少?

  生:(齐答)等于26。

  师:谁来说说你或者你和伙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评析:不强调必须是以自己或小组的身份来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讲出在探讨过程中的真实想法。)

  生1:我是口算出来的,13-7=6再用20+6=26。

  师:谁用的也是这种方法?谁能再讲一讲?

  生2:我是用小棒解决的,我先拿出三捆零三根,然后打开一捆,用打开的10根减去7根,还剩下20+6=26根。

  生3:他的方法用算式表示是这样的10-7=3,23+3=26。

  (班里响起掌声!)

  生4:我是用竖式解决的。

  师:请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4把竖式写在黑板上的同时其他学生继续汇报。)

  生5:我和我的伙伴是用计数器解决的。先在个位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先去掉1个十,应该减7个一,多减了3个,再在个位上补3个珠子,最后等于26。

  师: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大家讲一讲好吗?(请伙伴再讲一遍。)

  (评析“谁能再讲一讲,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好吗”,这样邀请其他同学重复方法的过程,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又避免水过地皮湿的结果,使他们的见解能够被班内更多的成员理解并表述出来。)

  师:对于他们的方法你想说什么?

  生1:他们的方法挺合理。

  生2:我也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方法表示出来。33-7把7看成10,33-10=23多减了3个一,再用23+3就等于26。

  (班里再一次响起掌声!学生的评价是这名学生讲得准确、清楚。)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生4的方法。

  师:(好奇地用手指着“?”)这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生4:“?”叫作退位点,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出1个十,就用“?”表示,退走1个十,到个位就是10个一,10个一加原来的3个一,得出13个一。13减7等于6……

  生3: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2了呢?

  (评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基础之上,也在对学生提问题。提出“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了2”,而这正是退位减法的关键,此时此刻它已经变成学生内心渴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生4:因为十位退走1个十给了个位,3个十还剩下2个十,所以十位上写2。

  生3:谢谢你的讲解,我很满意。

  生4:不客气!

  师:请同学们拿出竖式纸,自己试着用竖式的方法再计算一遍,看看我们刚才口算的结果对不对。(生用竖式计算并检查。)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

  生6:(骄傲地)我们小组里出现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先把7分成3和4,用33-3=30,再用30-4=26;第二种方法是想加算减:想几加7等于33,26加7等于33,所以33-7=26。

  师:你们认为他汇报得怎么样?

  生:他汇报得很有条理,而且能代表小组发言。

  (评析:从生1汇报开始多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之间就很容易公开、真诚地对他人表达欣赏之情。正确的评价不仅使学生相互之间更加亲密,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更使相互间感到合作愉快。)

  师:你说得很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他学习。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

  (正当教师要继续进行时,又有一名同学的小手高高举起。)

  师:(有感情地)你还想说?!

  生7:(干脆地、大声地)想!

  师:好,那你说吧,(面向全体)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生7:33-7我用7-3=4…

  其他学生:(着急)不对,他的方法有问题,不能看3减7减不开就用7减3……

  (生7开始犹豫,并停止发言。)

  师:(皱眉加手势,把手放到耳边)大家别着急,我们应该先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再进行评价,好吗?请生7继续说你的想法。

  生7:33-7我先用7-3=4,还差4个没减,就用30-4等于26。

  (“哇……”班内一阵惊呼。)

  师:(露出笑容)现在你们想说什么吗?

  生8:他的方法也行得通。

  生9:他的方法真有创造性……

  (评析耐心地等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能更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发表意见。)

  (评析多样化的算法还需要合理优化,优化的实践者应该是学生,优化的过程也应该是有学生自身特色的。)

  (三)巩固――反思

  师:根据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吗?

  生1:故事书借走8本后还剩多少本?

  生2:计算机书借走9本后还剩多少本?

  师:请你选择一道题,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有什么问题先自己想办法,也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忙,开始吧。

  (生解决这两道问题并进行交流。)

  交流结果:每人能收获一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问题”,并得出故事书还剩17本、计算机书还剩37本。

  (四)回映主情境――拓展练习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三种书还剩多少本了,因为剩的书有限,我们每个人先选一种书看,看过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换,好吗?你们想看哪本书?

  (学生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告诉老师自己想看哪本书,教师组织好学生后,按照每个人的要求发给学生想看的“书”(准备好的图片)。)

  (评析每种书打开后是不同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练习既新鲜又兴奋还很认真。这样安排让小小图书馆的主情境更加完整。)

  1.“连环画”呈现的题目是:森林里有三棵大树得了病,请你当小大夫帮帮它们。

  2.“故事书”呈现的题目是:过河。

  3.“计算机书”呈现的题目是:找朋友。

  (五)呈现课题――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师板书)。

  师: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可以小结一下自己或班内同学的表现。

  〖教学反思〗

  随着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我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和想法……

  我希望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所以课的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一个不完整的情境,富有创意地写上学生自己喜欢的书名,学生的兴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可见,让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我希望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尽可能摒弃自己的权威意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唱主角,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的关注不够,这一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我想创设一个互相接纳、欣赏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去学会耐心地等待、倾听及正确地评价他人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能以一种相互尊重的、清晰的以及有见解的方式来直接交换彼此的看法,会更有助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愉快地合作。

  〖编者点评〗

  本案例采用去图书馆读书的完整情境,体现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有趣,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耐心倾听、提出问题,协助学生从单项交流迈向多项交流,同时擦出新的交流火花。教师注重学生的收获,但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利用积极的评价手段,使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思维特点的途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本节课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但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将不同方法进行梳理、归类,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体验图书借阅过程,学习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好习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图书馆借阅场景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数据的分类与统计,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教学准备:

  图书卡片(模拟借书卡)

  图书馆布局图

  统计表和图表模板

  小组活动材料(计数器、标记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去图书馆借书的'小故事,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小小图书馆。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在图书馆可能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比如“如果借了3本书,还了2本,现在有几本书?”引发学生思考。

  2.新知探索(约15分钟)

  情境模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图书管理员、借书者。

  每组发放图书卡片,模拟借阅和归还图书的过程,记录每次操作后图书数量的变化。

  加减法练习:根据模拟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原本有10本书,借出去5本,还剩下多少本?”(10-5=5)

  3.实践操作(约15分钟)

  数据收集与统计:

  活动结束后,每组统计自己小组的借阅和归还数据,完成统计表。

  引导学生将数据转化为柱状图或饼图,直观展示各类图书的借阅频次。

  4.交流分享(约10分钟)

  小组汇报:各组展示统计结果和图表,分享发现的规律或有趣的现象。

  全班讨论: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讨论哪类书籍最受欢迎,为什么。

  5.总结提升(约5分钟)

  回顾知识点:总结今天学习的加减法应用、数据收集与统计方法。

  情感教育: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同时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作业布置:

  完成一份家庭图书清单,统计家里各类书籍的数量,并尝试用图表形式展示。

  设计一个小调查,询问家人或朋友最喜欢的书籍类型,收集数据并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以便后续调整教学策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小图书馆”的情境。

  实物教具或卡片,用于模拟图书馆借还书籍的.情景。

  练习题卡,用于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小图书馆”的情境图,讲述一个关于图书借阅的故事,引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如果图书馆原有某一数量的书籍,被借走了一定数量后,如何计算剩余的书籍数量?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如破十法、平十法等,并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

  示例讲解

  教师选取典型例题,演示具体的计算步骤,强调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点。

  展示并比较不同解题策略,说明各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势。

  课堂实践

  分组练习:学生分小组完成练习题,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实物操作:利用卡片模拟图书借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分享学习收获。

  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应用数学的机会,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布置作业

  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减法问题作为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长协助下完成,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资源

  可参考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配套的PPT课件,以及各大教育资源网站上的教案模板和课件资源。

  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并跟上课堂节奏。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图书馆借阅、归还图书的问题,增强实际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借阅习惯,理解图书馆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图书借阅和归还过程中数量变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加减法。

  教学准备

  图书卡片(模拟图书)

  借阅记录表

  图书馆规则海报

  小组活动材料(如计数器、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去图书馆借书的趣味故事,引出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讨论:让学生讨论自己去图书馆的经历,分享借书和还书的过程。

  2.新知讲授(约15分钟)

  情境设置:展示图书卡片和借阅记录表,说明图书馆借书和还书的基本流程。

  演示加减法应用:以具体例子说明,比如“小猫第一天借了3本书,第二天又借了2本,现在小猫手里有多少本书?”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接着,“小猫读完后归还了4本书,还剩几本?”用减法计算。

  规则讲解:简要介绍图书馆的一些基本规则,如借书期限、续借规定等,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实践操作(约20分钟)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设立一个“小小图书馆”,成员轮流扮演借书者和图书管理员。使用图书卡片和借阅记录表,模拟图书借还过程,并记录每次借还后的图书总数。

  问题解决:每组提出几个涉及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如“如果图书馆原本有50本书,今天被借走了8本,还回来了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小组内合作解决。

  4.总结反馈(约10分钟)

  汇报展示:各组选代表分享活动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强调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知识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加减法应用场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分享今天的收获,特别是对阅读的新认识,倡导大家多读书、爱护书籍。

  5.布置作业

  完成一份家庭图书馆借阅记录表,记录一周内家庭成员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情况,并计算每天的图书总数。

  阅读一本喜欢的图书,下周分享读书心得。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特别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合作能力,以便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图书馆借阅问题,如计算图书的增减数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学生学会数据收集、分类与统计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对阅读的兴趣,以及养成爱护书籍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图书卡片(可以是真实的图书或自制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明书名和类别)

  借书记录表

  统计图表模板

  小组分工角色牌(如图书管理员、读者等)

  教室布置成“小小图书馆”

  教学过程

  1.引入(约5分钟)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图书馆的有趣故事,引出图书馆中图书的增加、减少和管理问题。

  目标说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在“小小图书馆”中学习如何管理和统计图书。

  2.新知探索(约15分钟)

  角色分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图书管理员、读者等角色。

  借阅流程:演示图书借阅和归还的简单流程,强调记录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各小组轮流进行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操作,使用借书记录表记录每次操作。

  3.数据统计(约10分钟)

  数据收集:引导学生根据借书记录表,统计各类图书的借阅和剩余数量。

  制作图表:指导学生利用统计图表模板,将收集到的数据制成柱状图或饼图,直观展示图书借阅情况。

  4.分析讨论(约10分钟)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表,并解释图表所反映的信息,如哪类书最受欢迎。

  问题解决:基于统计数据,讨论如何优化图书配置,比如增加热门图书的数量,或推广较少借阅的书籍。

  5.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回顾:总结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介绍学校或社区的真实图书馆资源。

  作业布置:设计一份简单的家庭图书清单,让学生回家后统计自己家里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尝试制作个人图书统计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适时调整活动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反思活动中的不足,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学会根据故事情境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借阅习惯,理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教学准备

  图书卡片(包含书名、作者、类别信息)

  借书记录表

  加减法算式卡片

  图书馆场景布置材料

  计数工具(如小石子、筹码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5分钟)

  故事讲述:老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小图书馆”的小故事,比如“小猫去图书馆借书的一天”,通过故事介绍图书馆的基本规则和借阅流程。

  2.角色扮演(15分钟)

  角色分配:学生分为图书管理员和小读者两组,轮流扮演。

  活动设置:

  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书籍信息,处理借阅和归还,使用加减法计算剩余书籍数量。

  小读者:选择喜欢的书籍,完成借书卡填写,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例如,如果图书馆原有10本书,借走了3本,还剩多少本)。

  3.分类与排序(10分钟)

  活动内容:学生将图书卡片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排序,如按书的种类(童话、科普、历史)、作者首字母等,然后讨论分类和排序的方法及意义。

  4.小组竞赛(10分钟)

  设计题目:准备一系列与图书馆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如果今天借出了5本书,还回来了3本,那么图书馆的书是多了还是少了,变化了多少?”

  分组竞赛:学生分组抢答,正确解答问题最多的小组获胜。

  5.总结分享(5分钟)

  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学到的知识点或有趣的经历。

  教师总结: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图书馆中如何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后作业

  设计一张自己的`借书卡,包括个人信息和希望借阅的书籍清单,并尝试用加减法计算一周内借阅和归还书籍的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

  确保活动中的数学问题难度适中,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鼓励每位学生参与,特别是害羞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予更多支持。

  强调实践活动的安全性,确保使用的材料不会造成伤害。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02-22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图书馆》04-08

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3-02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27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二年级09-29

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06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2-07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11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