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吆喝》教学设计
《吆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把握文章结构,学习介绍繁杂事物的方法技巧。揣摩语言,感受作者浓浓情味。
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
1、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2、品味有北京特色的语言,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结构。
2、品味特色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谈北京印象。(意图:初步感受北京地方特色,3-5分钟)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请用文中语句给"吆喝"下定义,看谁说的最完整最顺畅。
(意图:通过学生的速度,筛选和对语言的组织,快速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5分钟)
三、理清结构
1.看谁找得快:在文章中找一找明确提到内容的吆喝有多少种?
友情提醒:引号一般表示引用。声音的延续是破折号常见作用之一。
(意图:较为简单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3分钟)
2.看谁分的妙:请自选角度给这些吆喝分类,并在文章中找到语句作为你分类的理由。
(意图:通过分类,引导学生关注稳重的过渡衔接句。5分钟)
3.看谁理得清:如此多的吆喝,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方法提示:很多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常用一些关联词或关键句表示句与句、段与段间的逻辑关系。要理清结构,常常用以下的小办法:辨明重要的文句(包括总起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以及反复出现的语句等)
审辨标志性词语(包括顺序词、过渡词、关联词、时间词、类别词、范围词以及反复出现的同义近义词等)。
(意图: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体会文章结构的巧妙并学习一点理清文章结构的方法。3-5分钟)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过渡:那一声声吆喝,让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北京城?请至少用上一个四字短语。
(意图:按要求说话,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3分钟)
1.品品文中哪个吆喝最让你喜爱?
(意图:通过赏析吆喝内容,品味特色语言,感受作者的喜爱、怀念之情。5分钟)
补充说明:①民俗文化:指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它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意义的创作,即使有的原来是个人或少数人创立和发起的,但是它们也必须经过集体的同意和反复的履行,才能成为民俗。其次跟集体性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或模式的。再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
②艺术: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其产品。艺术需要技术,但不仅仅是技术。它具创造性。艺术来源于生活。
③读萧乾的《北京城杂忆》,他那流利而俏皮的京白,使得70年前的北京的色、香、味,顿时萦绕而充满了我的感官,引起我长时间的含泪的微笑!--冰心
2.议议文章开头和第七节未写到吆喝是不是作者走题了?
(意图:通过讨论,明确行文的安排有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决定。)
3.想想纵观全文,在声声吆喝背后,是作者怎样的情怀?
拓展阅读:①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抒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萧乾《北京城杂忆》
②近来我又想:一个城市要赶上时代,有些东西就得忍痛牺牲掉。什刹海吃不着河鲜了,七月节也不再放荷灯。要现代化,就得扔掉些东西。然而也不能全扔光了啊!"--萧乾《北京城杂忆》
五、课堂小结
写吆喝,写的是深情怀念、使命责任;品吆喝,品的是百态人生、民俗风情;学吆喝,学的是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吆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吆喝》教案04-01
吆喝的作文02-26
吆喝优秀教案03-07
《吆喝》优秀教案01-02
吆喝声作文07-07
街头的吆喝声作文08-25
难忘的吆喝声作文08-29
(集合)街头的吆喝声作文10-17
吆喝课后反思范文1500字03-11
天下最美吆喝声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