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1
【关键词】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基层群众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乡镇面貌的改变日新月异,乡镇规划建设资料的数量及种类也随之大幅增加,乡镇管理对规划建设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因此,怎样收集和管理好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直接形成的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等文件材料是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内容
乡镇规划建设档案源自乡镇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参与单位,直接形成于规划和建设乡镇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乡镇规划中产生的大量规划建设文件,即为编修对乡镇建设独具指导性作用的具体控制性规划与总体规划,需广泛开展必要的调查与勘测工作,并申请、审批,以此所形成的反映乡镇地名、经济、水文、人口、气象、资源、测绘、地质勘测等情况的乡镇基本资料;利用乡镇土地的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规划、整治土地的文本及图表等档案。二是乡镇设计与建设中产生的工程项目档案,主要有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任务书、乡镇规划选址、用地及规划许可、设计勘测、征地动迁、申请审批等各种各样的前期材料;定位测量资料、鉴定、验收隐蔽工程的材料、复验试验报告、变更设计的通知、验收现场质量的记录、竣工图及验收资料、结算审计报告等乡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施工、竣工档案。三是形成于市政管理的大量档案材料,涵盖乡镇排水、供电、供气、有线电视、电讯等地上与地下管线工程的材料;道路、桥梁、防洪设施、涵闸、相关配套工程等档案;小型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档案;公共厕所、广场、环卫设施等乡镇公共建筑物档案。
二、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优化乡镇档案管理体现时展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甚至广泛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意义之深、规模之大、道路之艰难让人无法想象,这就对如何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承文明、记录历史、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等特殊作用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每一位建设者都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喜迎挑战的乡镇规划建设意识,跟随时展步伐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更适应社会全面进步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适应时展需要。
(二)更好地满足乡镇规划建设提出的高要求。乡镇规划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在乡镇的'规划与建设中务必要真实记录实践活动的点点滴滴,它是纵深推进乡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参数和参考依据,对创新、传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乡镇规划建设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通过档案的形式把一些工作经验及成就永久保存下来,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务必要把践行乡镇规划建设的瞬间变成永恒,以便为后人观察、研究乡镇规划建设的历史、探索规划和建设乡镇的规律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实现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为综合改革农村提供真实的记录及参考。乡镇规划建设不仅能推进对农村的综合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还能促进发展农业农村的档案事业,使档案管理变成乡镇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综合改革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基层政权建设、组织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山林土地经营、社会保障等真实的历史记录。这些全面的、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对综合改革农村具有很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所以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不但能促使农村综合改革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迈进,还能使后人充分享受发展农业农村档案事业的成果,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三、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发展规划。乡镇规划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主要的工作任务,而作为乡镇规划建设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在编制乡镇发展规划时就应占据一席之地,做到档案管理工作与乡镇规划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同步发展。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应成为乡镇整体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整体要求及建设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干部队伍等作出明确部署,从而为推动实施乡镇规划建设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要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促使每一项工作、每一阶段任务、每一个具体措施都紧跟乡镇规划建设步伐,使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乡镇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和乡镇规划建设的同步发展。
(二)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完善化。乡镇政府要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制度,为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用于建设档案室、购置档案管理装备、落实奖励措施等,其中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以此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成功调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具体可按照乡镇实际建立档案基地,包括集中统一管理各种载体的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保管中心、收集档案和提供服务的档案利用中心等,并加快建设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及时配备高性能计算机硬件设施、实用性软件、安全防护措施等,通过完善和升级档案管理系统来提高软件兼容性、系统安全性以及数据共享性,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如某村就成立了档案室,并成立村档案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专用铁皮档案柜、温度湿度测定仪等设施,完善村档案室基础设施,落实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防盗、防火、防潮等工作,提高村档案管理水平。乡镇政府可建设包括保管室、展览区、查阅区以及开放区在内的档案中心,并配备大批刻录机、复印机、密集架、计算机等基础设施,把建设乡镇档案馆变成现实。
(三)加强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强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是当下优化档案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开展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建馆档案质量。在指导业务的过程中要将传统业务指导模式打破,确保业务指导更主动、更超前、更灵活。一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时间,按照乡镇规划建设工程的特点主动上门了解各规划建设单位每一年的规划建设计划,提前上门服务,及时指导和纠正档案收集环节存在的问题,保证竣工档案的质量。二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内容,及时把档案案卷内容、排列顺序、编制要求以及整理组卷要求等告知建设部门,使施工单位在开工后及时收到相关资料,落实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的工作。三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地点,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从办公室向工地现场前移,主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
(四)促进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促进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把控材料形成关。乡镇规划建设工作相当繁杂,不能开展了很多工作却没有形成材料、文件,所以要将用脑子想、用嘴说、用本子记录的工作思路、办法等变成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并做好归档保存工作。二是严格把控材料收集大关。在收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据有关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落实档案归集管理工作,保证乡镇规划建设档案完整、齐全。三是严格把控档案立卷大关。如某村档案室在成立之后及时健全村档案管理制度及安全防护措施,制定规划建设档案分类大纲,编制档案室简介、档案数量统计台账、档案检索工具、档案利用以及档案安全及温湿度登记表册,为规范管理规划建设档案奠定基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收集齐全与否、案卷规范与否都会对档案的利用产生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及立卷要求全面落实乡镇规划建设项目各阶段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保证档案立卷准确、系统。
(五)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乡镇档案部门要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平台,坚持进行乡镇档案员的集中培训,要求参训人员带上档案资料,通过倾听理论讲解、观看实战演示、亲自动手操作等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参训档案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培训出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能手。对于新的档案员应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一对一培训手段,让业务人员下到基层单位或新档案员带着资料到档案局培训,使大多数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得到轮训,基本掌握收集、整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确保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做到科学分类、合理组卷、整齐装订、准确编目、规范排列,让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优化。另一方面,要按照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确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把部分乡镇列为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示范乡镇,有针对性地指导示范乡镇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培植示范典型,并组织档案员到示范乡镇参观学习,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四、结语
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重新定位,明确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内容及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水平,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孔冰冰.做好乡镇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几项措施[J].档案天地,20xx(06):48-49+42.
[2]吴宝龙.对乡镇基本建设档案规范管理的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xx(11):34-36.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2
人口计生档案是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资料记录,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探索新时期下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实现办法,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对更好的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时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
人口计生档案资料是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字的来源,通过分析、处理其中的数据,可有效统筹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量化工作目标,为人口计划生育决策提供数字依据。通过档案的建立与完善,计生工作部门可寻求更好的管理办法为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实际工作中仍有许多计生工作人员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尚未意识到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部分领导干部认为计生档案毫无实际意义,与计生工作并无直接关系;部分计生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松懈,责任感缺失,工作敷衍了事,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实行导致少数单位漏报、瞒报单位内部临时工、停薪留职和下岗人员生育节育情况,极少数单位甚至存在造假文件、假资料、假证明等现象,严重损坏了计生档案资料的真实性。
2. 管理手段老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也进入了电子时代。但计生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和查阅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较少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导致计生档案查信息单一、查阅不变、更新滞后阅困难,难以全面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县以下的基层人口计生档案室普遍没有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添置必要的档案保管设备,多数县人口计生单位的档案室存在一房多用、办公用品质量低等现象,由此造成档案资料的'污损、丢失等不可挽回的损失。
3.人员素质低,缺少培训和学习机会
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多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担任,学历水平低、理论知识差、专业素质低、实际操作水平低,工作多被动。同时,绝大多数基层计生部门并没有专门配备档案管理人员,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变动率高,档案交接不完全、问题清理不彻底以及档案资料的散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统一。而且,人口计生部门多注重提高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很低,很少组织业务能力培训,因此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严重落后,管理方法缺乏创新,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4.经费紧张,严重缺乏技术指导
新时期下,计生档案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人口计生部门经费紧张,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经费来源中没有档案建设专设资金,而基层计生部门计划生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如电脑、扫描仪、照相机等设备,如何取得资金支持是一道难题。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也会带来许多新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正确操作高度专业化的系统软件,实现计生档案由纸质向电子的转变。而计生档案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人口计生部门档案信息化工作上水平的主要瓶颈。
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及对策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档案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在新时期,如何积极适应现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需求,解决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规范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摆在计划生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1.宣传、普及法律,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计生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计生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普遍缺乏这样的认识。因此,要开展多形式、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宣传、普及活动,不断普及《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计生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认识。同时,在档案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者必须尽快转变角色,由档案保存者变成档案管理者,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实行管理系统网络化,分级管理计生档案
要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具体落实责任,明确专人,强化管理,实现计生档案工作管理系统网络化。要建立完善计生档案管理的领导机构,形成由上而下、纵横交错、配合联动的关系网络,各纵向线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各地区成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地区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科室是关键,要多途径收集、整理计生档案;各乡镇和行政村的计生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统计好第一手资料,做好计生档案的基础工作。各级要分工协作,严明责任,切实管理好计生档案。
3. 强化培训,提高计生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
为提高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因此,要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班和新技术学习班,选调技术人员亲临基层开展业务培训。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实际工作选择培训内容,在加大计算机培训的同时,强化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大档案学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随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档案信息的分析处理也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技术,成为业务精通,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各单位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采用在职培训、在职进修、攻读学位、脱产进修、学术研讨或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业务水平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科学调节人才结构,最大限度发挥整体作用
要改变现有的计生档案工作人员结构,科学整合不同专业、学历、年龄、职称的档案人员,注重发挥各类人才的整体优势,形成科学的人才结构,避免出现档案工作人员全部都是老同志或者全部都是新同志的情况。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档案工作人员应相互配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效能。
5.强化对人口和计生档案工作的管理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3
[关键词]水利档案;管理水平;措施
在水利部门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以及建设水利过程中水利档案具有重要的查考价值,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图表文字以及声像等等对历史进行记载。水利档案来源于人们的日常治水实践积累,同时也使对水的处理工作有史可依。当今经济在不断地建设发展中,治水处于基础工业设施的第一位置,水利的发展情况关系到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的记录归档对以后的水利建设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关于水利的档案特点描述
水利档案像其他的档案一样具有完整内容以及可以提供服务的科学记录,它同时还具有本身独有的特点。
1.1 综合性强
因为国家基础产业以及相关设施会受到水利的影响,原因是水利一定程度保证了供水安全、国家重要能源发展、生态环境等等一些与社会相关的运转,涉及面广,包括了工农业、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市政工程等等,另外它还与水文、施工建筑、机械运转、气象地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专业学科特别多,内容复杂以及工作涉及面广等特点。
1.2 原始数据价值永不衰减
在人们长期的治水过程中有很多的原始历史数据被积累了下来,比如具有很强随机性的气象地质以及水文资料等,经常会发生变化,在实施和设计一项工程时需要有这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参考,以便通过历史记录了解工程基础并进一步延续,所以原始记录年限隔得越远越具有参考价值,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1.3 地域性强
水利档案的地域性很强,因为自然界存在水的地方相当的广泛,并且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水循环规律,即使是江河的上游到下游也会有不同的情况。
2、水利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对水利档案的开发是在整个工作环节中属于很关键很有活力的,它直接导致了在社会实践中水利能否带来相应的服务,具有发展社会的重要意义。
2.1 为了更好地理解对水利档案建立工作的意义,在此举一例子,大量的水利工程自建国至今在孝义市被兴建了,涉及防洪排涝到灌溉供水整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对水旱灾害、社会经济安全、工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孝义市还大规模的开展对水利工程的相关安全标准进行建设,通过一次全面的加固除险现有的水利工程使得城市的整个水利工程换了新颜。想要做好管理水利工程的工作,要求水利单位认真做好自身的管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整理水利资料。第一,利用水利档案要准确把握并自觉遵循其特有的规律才可以使其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第二个,水利档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工程完整性有影响,同时还影响到领导决策、质量的评定、人员借鉴和有关廉政的监督工作。
2.2 水利档案所带来的价值
来自水利部门的第一手水利资料其原始性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其他部门没办法完全掌控了解的。水利部门日常管理的建设工程中产生的这些对日后有参考取证作用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资料必须要做好整理保存并成为该单位最宝贵的齐备的水利资料的工作。我们要谨记方案工作重心,在收集整理好资料的后对资料的鉴定加工也要重视,通过调整收藏结构为提高档案质量,开发创造有力条件。另外水利档案有它多方面的作用。首先是中为水利单位日常生活提供查考作用。拟定计划、行政执法、工作总结、设计水利工程等都可以作为查找考证的依据。其次是当出现汛期时,档案可以为领导指挥防汛抢险提供历史的水情雨情和水利工程相关情况作为借鉴。接着对水利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可借助水利档案根据前人的资料得出高效的研究结果。跟着水利档案中的有效可靠的资料可以为经济创造更多价值。最后是通过水利档案可以知道历史的水利工作建设面貌,全面的对工程质量鉴定,查明追究事故原因和责任,并且在后人的.使用维护或者扩建过程中提供历史依据。
3、提高水利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当前,有几个重要问题存在管理水利档案的工作中:首先是主要管理水利工程人员不具备高度的档案意识,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水利档案要求的工作素质和工作人员不匹配;最后是管理档案工作不尽人意,没有收集到很多的宝贵资料。对这几个问题要加强一下相关工作。
3.1 提高档案意识
主管水利档案人员要在自身的档案意识加强的前提下对属下人员也进行培训加强,使他们有水利档案乃国家宝贵财富,是治水以及治水过程的精髓,为水利的建设,树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提供的决策依据,组成了管理水利工作主要内容,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各个水利领导都要加强管理档案,将水利档案工作作为发展本单位的计划之一,并对工作人员的配备、库房、设备、经费的问题进行解决,培训教育工作人员,为水利档案工作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
3.2 坚持同步发展水利建设与档案建设
将积累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水利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列入有关部门以及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内。整个的工程从计划立项到施工竣工验收都要有专门的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对文件全面进行整理并在整理过程中提高资料质量,确保齐全完整有效的档案资料存在。做到档案与工程同步发展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档案的收集验收整理归档相关的工作必须和工程总规划一起制定,是总规划的一部分;其次是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在一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参与到工作中,帮助技术资料相关人员收集档案资料,指定要求,并且要经常和施工人员一起在第一线工作;接着是明确工程相关负责人以及施工人员的职责;四是齐全的档案作为工程的竣工以及质量验收的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整个工程的质量检测以及竣工验收工作都要求有档案的工作人员参与;最后是像《建设水利工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管理水利材料办法》这类的规章制度是必须制定的。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4
20xx年,中央审计委员会正式成立并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与监督,主张调动内部审计力量、促进形成审计监督合力。这次会议强调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突出了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完善治理、实现目标方面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作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抓铁有印、踏雪留痕”的重要“印迹”,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鉴证。本文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为对象,以审计档案服务对象为分类依据,从企业内外部两个层面、从国家审计机关等六个服务对象着手,深入剖析审计档案之于服务对象的重要价值与作用,以期对未来的审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有所裨益。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的含义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指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包括了立项类材料(如,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等)、证明类材料(如,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证据等)、结论类材料(如,审计报告等)和备查类材料(如,被审计对象整改反馈意见等)。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的服务对象
1.国有企业外部服务对象。(1)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机关是国家对财政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工作负有业务指导与监督职责。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同级国有企业报送的审计计划、审计工作总结等档案资料开展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监督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等。(2)社会审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是具有经营性质的社会审计事务机构,即审计事务所。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往往会根据工作需要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社会审计机构通过查阅保存良好的历史审计档案,更全面、及时地了解本单位及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更恰当的确定审计范围,更精准的开展风险评估以及更合理的选取审计策略。
2.国有企业内部服务对象。(1)受托责任方。随着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受托关系。受托责任方,如公司股东、董事会,可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阅审计档案(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备忘录等)掌握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与经营者的履职尽责情况。它是发挥审计工作效能、彰显审计档案价值的重要对象。(2)企业内部相关监督部门。在国有企业大监督治理格局之下,审计与巡视巡察、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为更好的发挥大监督体系的作用与效能,各部门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其沟通、合作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即为审计档案。(3)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是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主体,负责对公司内部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内部管理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工作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与评价,其工作全过程“痕迹”最终将以审计档案的形式予以留存。它既是审计档案形成的责任主体,亦是审计档案的重要利用者。(4)被审计机构或个人。被审计单位或个人作为内部审计活动的客体,其在审计活动中承担着配合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的职责。其在审计活动中提供的数据、信息、资料等都构成了审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形成的审计报告也是改善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及时堵塞经营风险与漏洞、提升领导个人治理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引。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国家审计机关履行指导监督职责的重要依据。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审计署令11号)要求,国有企业应将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审计报告、整改情况以及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档案资料报送同级国家审计机关备案。国家审计机关可根据企业提供的审计档案材料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全面了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出本辖区范围内各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将其作为制定本辖区范围内的审计工作规划与计划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增强审计工作规划与计划的实践指导性。同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也是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鉴证,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审阅国有企业报送的审计档案材料,可以更加精准的掌握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状况,有利于提高对其业务指导与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升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社会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的参考依据。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审计署令11号)要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社会审计机构属于企业外部合作机构,特别是那些首次合作的社会审计机构,由于其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状况的理解和认识,其在开展具体审计项目之前就必须要对被审计单位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审前调查。鉴于审计档案中包含了对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情况的客观评价、揭示了被审计单位主要的风险业务领域、主要的.经营管理薄弱环节等情况,因而相较于访谈、观察等形式,查阅历年审计档案是一种更加客观、全面的信息来源方式。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治理的重要参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会定期或不定期将分散在审计报告、审计证据等中的具有宏观治理意义的问题、现象等或审计过程中形成的有效信息,经过深入分析、汇总综合、提炼加工形成专题报告、综合分析报告,这些审计档案衍生品集中反映了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线索,对于企业管理层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公司改革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而,对企业管理层制定公司发展规划、专项工作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企业大监督格局下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随着中央政治建设要求的不断增强,国有企业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巡视巡查、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为支撑的大监督格局正逐步形成。在这样的大监督格局之下,审计工作作为基础性、常态化工作,需要积极为公司监督体系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以领导个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其审计工作报告就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了评价领导个人任职期间履职尽责的客观依据与重要参考。同时,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也是巡视巡查、纪检监察办案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企业大监督格局之下业务往来、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与载体。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工作质量评价的重要凭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关于审计项目的真实、完整的工作记录。通过查阅质量良好的审计档案,可以有效还原审计开展的全过程,可以系统了解审计项目开展全过程是否遵守了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及准则规范、是否符合独立性、客观性要求,审计问题取证是否充分适当、定性是否准确恰当、法规依据是否适用得当等情况,因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成为了审计项目质量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也真实地记录了每位审计人员的责任分工与完成情况,是审计人员履职尽责的重要依据,也是客观、准确评价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有效依据。
6.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受时代日新月异的变迁、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要顺应时展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在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前提,深度审视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审视?当然就离不开我们平时日积月累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了。通过深度审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就能够用历史的眼光,有机地回顾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历程,就能够有效地总结过去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就能够及时地发现过去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能够高效地梳理、发掘新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点,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7.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宣传教育的丰富素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适应国家及公司改革发展的要求,不仅需要提升自身工作质量,而且还需要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养。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在宣传与教育工作上下功夫。在这项工作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就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等档案材料进行总结归纳、深入研究,发现一般性特征和趋势性规律,形成具有理论价值或宣传效果的审计档案产品,如审计宣传片等,从而增强企业全员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力,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查阅详实的审计证据材料,梳理审计查证思路,提炼总结审计方法技巧,从而形成用于指导审计工作或作为业务培训素材的审计档案产品,进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档案是被审计单位及个人开展审计整改、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材料是审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被审计单位及个人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进工作、提升管理的意见与建议。被审计单位及个人不仅可以针对审计组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落实、改进经营管理现状,而且还可以通过梳理历年的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本企业或个人任职期间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升本企业或个人的科学管理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5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资源的支持。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已演变为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我国各省也将科学技术放在本地区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在新一轮竞争中,谁的科技优势越明显,准确把握机遇,谁就能有所作为,赢得竞争中的主动权,所以科技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一、科技计划项目的概念
在20xx年1月20日,科学技术部颁的第五号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指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的,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形式与定义
所谓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指科技项目在立项、实施、结题验收或者成果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需要进行归档保存的各种类型、载体的文件,其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内,且研究经费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所形成的领域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个人;而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可以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体现出来;此外,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过程中,直接形成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其为原始记录且具备相当的保存价值。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
第一,档案管理要服务于科技项目管理与监督服务。在科技管理过程中,项目档案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项目档案的管理也逐渐成为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必要条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项目负责单位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责任。按照合同内容由科技主管部门提出项目档案管理要求,而项目负责单位则据合同条款如期、保质的完成项目研发工作,并且将科技主管部门提交完整的项目档案文件。
第二,对项目执行加以规范以项目档案为客观依据。按照项目的运作规律,通常采用项目责任人制进行项目管理,即在项目档案形成、积累以及归档的全过程中,该负责任担负主要的领导责任。整个项目的研发过程均是通过项目档案完整、忠实地记录下来,根据档案可以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项目档案的科学性、严肃性也得到了保证。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要保证各种原始记录的配套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并将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三,项目档案要具备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相关规定中有明确要求,各类国家科技计划所建立的数据库要具备兼容性,实现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最大化共享。项目档案是项目执行单位记录相关项目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要求其具备资源共享性。要实现这些信息资源的共享,转化为科技成果,为全社会利用,前提就是项目档案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项目档案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项目档案的形成过程对应了项目的运作过程中,项目各队均会形成对应的文件,由此可见项目档案是计划项目立项、检查以及验收等研究活动的重要标志。项目档案属于科研过程的软成果,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估要以项目档案为依据和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目档案的重要性与科研活动的硬成功作用相当。项目档案管理是科学计划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委派专职、专业的人员与机构进行实施,以保证其科学性。项目管理也是科技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与重要内容,只有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充分认识到科技实践、发展、再实践、再发展的科学规律,对项目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保证科技计划项目整体的有效性。
第二,项目档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由于计划项目的执行单位不仅限于属地单位,因此无法适用原有的档案管理属地化模式,从而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盲点或者空白。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档案管理,就要彻底改变这种属地管理模式,采用履行合同的新模式,档案管理的实施对象确定为项目执行单位。这种管理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考虑项目执行单位的行政关系与隶属关系,使得项目执行单位与项目档案管理单位合而为一,这样就不存在固有的领导关系,而属地内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也更加明确,与项目档案管理的客观要求也相符。
第三,项目档案的质量要有所保证。要进一步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使得项目档案的质量有所保证,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科技管理部门要做好项目管理档案,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接受公众监督。要按照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检查、验收、监理与审计,并确认发明权与知识产权的归属,这些工作均要以项目档案作为凭证。其次,要保证项目执行者的合法权益。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研发档案负有领导责任,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保证了得技计划研究活动可以按照规范建档,对研究过程、研发状况以及所得数据进行忠实的记录。项目负责人要保证提供给监管方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这也是项目负责人的责任与义务。
第四,档案工作监管职能的强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科技主管部门与档案主管部门在监督、指导以及实施专业管理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基于行政改革的角度,以社会专业资源为依托,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比如委托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评估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或者引入专家机制,以保证档案管理监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等。
参考文献:
1.刘春泽,宋宇.关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若干问题的思考[J].社会,20xx(10).
2.潘世萍,候希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发展及创新研究[J].中国档案,20xx(11).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6
关键词:计划生育 人口档案 档案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5.9;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xx)07(a)-0230-01
1 计生人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分析计生人口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可以促使相关部门对计生人口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是增强档案管理意识的重要方式。
1.1 人口计生档案可以促进计划生育执法效果
当前,我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计划生育进行管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等,通过这些法律的实施,我国有了计划生育实施的依据。但这些法律要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还需要相应的档案管理措施予以保障,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才能真实反映计生人口信息,也可以加强对计划生育执法的实施。从这个角度将,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可以促进计划生育的执法效果。
1.2 计生档案有利于平衡计划生育利益
计划生育有着很大的利益链条,设计到多方的利益,而当前在基层计生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正是充分利用了计生档案管理的漏洞,掩盖计生人口的真实信息,而通过此方式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在计生档案管理规范化以后,这个漏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不仅如此,计生档案可以反映地方上有哪些独生子女,而为他们享受政策上的优惠提供相应的信息,以此可以平衡计划生育链条上的利益。
1.3 人口计生档案可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逐渐增多,因此,流动人口的管理就成为了城市人口管理中的一重大问题。而通过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可以对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比如户籍、健康、生殖等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加上现代的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的互享,就可以使得相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问题,防止存在相关人员钻空子的状况,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服务。
2 当前计生人口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反观当前我国计生人口档案管理的现状,我国计生人口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着内容存在弄虚作假、档案管理不规范、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进行深刻分析,是为后面提出相关对策奠基基础。
2.1 内容存在弄虚作假情况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对人口出生方面限制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有些人不遵守相关的规定,想要第二个孩子,为了达到目的,就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假的材料,以蒙混过关,通过人情关系,造假资料、假证明是当前计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要保证计生档案管理的真实性。
2.2 档案管理不规范
当前在档案管理中,对于档案的管理还不是很规范,档案管理由于内容和案卷都比较多,加上保存年限较久,档案管理的质量有所降低。具体而言,档案管理规范性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档案标题模糊,不能正确反映档案里面的主要内容,有的还根本没有标题具有严重的不规范性。(2)一卷多册的状况比较多,目录号缺失。(3)案卷的统一性不够,有的卷册很厚,有的却很薄,一两页的档案并不少见。
2.3 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淡薄
在计生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当前对于档案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在现实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不认真,思想上认识程度不够,资料收集比较马虎,对于应该及时归档的也没用及时归档,而且隐瞒计生状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加强这些人员对于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尤为重要。
3 加强和完善计生人口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选择
前面论述了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反思,以解决计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提高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加强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3.1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严厉惩处弄虚作假行为
要在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广泛宣传该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工作,以让工作人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在档案管理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应予以严厉的惩处,不仅仅是简单的批评和教育,还要以更为严厉的方式追究责任,严重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可以予以相应的刑事处罚,以提高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3.2 加强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要实现计生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工作方法与程序的标准化。在档案的收集、录入、鉴定、修改、保管中,都要有一定的标准,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知道如何开展此项工作。(2)实行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在当前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计生档案也要实现电子化,这也是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更为迅速地实现信息共享。(3)实现案卷管理规范化,重新组合案卷。将那些比较繁杂而厚实的案卷,重新进行一定的组合,将有联系的档案组合在一起,以方便查阅。(4)统一分类号,规范题名。将计生档案管理进行统一分类,并对题名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做好数字排列,以确保能够准确检索。
3.3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特点要求档案人员应该是既善于档案管理,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通才”。为此,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应该着重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吸纳、整合能力,在提高全面素质上下功夫。
提高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因此要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新技术学习班,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水平,并注重增强档案信息观念和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能力。在实施教育培训时,要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培训内容上做好需求调研,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加大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并适当设立档案专业的课时,传授档案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使档案人员及时了解档案界的研究动念、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更新知识结构。
4 结语
本文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统的探索,但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靠单一的部门采取单一手段进行管理,显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规范,以形成一定的管理合力,从而实现计生档案管理的真正规范化,为我国人口管理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丽娜.论档案管理在计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社科论坛,20xx(11).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全国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二十多年来的经验和做法,分析探讨新形势下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部署今后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推动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深入开展,为我国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下面,我就全国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主要成绩、基本经验和今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中小城市(包括县、镇,下同)建设档案工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建立,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健全完善了工作机构,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520多个中小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城建档案馆或城建档案室,80%以上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城建档案室或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地区形成的城乡建设档案,并指导和监督本地区城乡建设档案工作。为加强城建档案馆(室)的监督指导职能,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赋予了城建档案馆(室)“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的职能,形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体制。
(二)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档案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
各地中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档案法制建设,从三个方面加强了依法治档工作。一是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建设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并将《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0号)、《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等建设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细化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二是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制定建设档案工作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辽源、邯郸、鹤壁、普兰店、公主岭、张家界、铜陵、安庆、广元等一大批中小城市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和了加强建设档案管理的政府令或规范性文件。三是积极开展建设档案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移交档案的单位。辽源、三门峡、宿迁等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建设档案执法检查。通过依法治档,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档案意识大大增强,建设档案的收集渠道逐步畅通。
(三)馆藏档案数量快速增长,整体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多年来,各地中小城市城建档案馆(室)强化管理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收集保存了大量建设系统业务管理档案、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档案、重点工程档案、房地产档案、声像档案等,馆藏档案数量快速增长。吉林辉南、山西大同、安徽宿州、河南三门峡、广东梅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一大批城市馆藏档案都已超过2万卷,吉林辽源、内蒙呼伦贝尔等地馆藏档案已达5万余卷,江苏昆山馆藏档案已达7万余卷。为确保建设工程档案的移交进馆,各中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备案管理程序,普遍实行了“一书一证”制度(即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与城建档案馆(室)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要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工程档案基本上都已接收进馆,接收率达90%以上。
为加强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各地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建立了馆房,配备了密集架、计算机、扫描仪、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等,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开发计算机管理系统,按照国家标准对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程度大大提高。
(四)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不断推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村镇建设发展很快。为了记录和保存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为今后的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各地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和建设档案工作机构不断拓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领域,加强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云南个旧、辽宁新民、普兰店、河北满城、涿州、江西都昌、江苏江阴等不少城市城建档案馆(室)开展了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探索,他们与村镇建设办公室合作,将村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村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程序,保证了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进馆,在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认真贯彻建设部第136号令,地下管线档案工作全面启动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颁布实施后,各中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吉林通化、辽宁普兰店、天津塘沽、浙江余姚、山西长治、安徽铜陵、广东中山等一批中小城市(区)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建档工作。普兰店、保定、长治、中山、阿克苏等地认真执行查询制度、告知制度、竣工测量制度、档案移交制度、档案综合动态管理制度等,建立了地下管线档案报送与管线信息及时更新的动态管理机制,基本上实现了全市地下管线档案的综合动态管理,逐步扭转了因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不全不准,造成地下管线被挖断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
(六)档案管理日趋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各地中小城市城建档案馆(室)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保管期限与密级划分》等一系列技术法规整理档案,并根据本地区档案管理实际,建立和完善了档案收集、整理、借阅、统计等各项规章制度,极大提升了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多数城市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著录、检索、查询、统计等,不少城市开设了局域网,有的已在着手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程度大大提高。
(七)城建档案馆(室)从收集保管型向开发利用型转变,档案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各地中小城市城建档案馆(室)不断探索从收集保管型向信息利用型转变的路子,面向城市建设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广泛开展编研工作,使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市管理、房屋确权、解决纠纷、审计稽查、抢修救灾、运行维护、编史修志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在广州至佛山城际快速铁路建设中,面对工程紧、难度大的状况,佛山市城建档案馆仅用20个工作日就为设计单位提供了地铁沿线的地下管线档案和149幢建筑物的桩基资料、地质勘察资料等4165卷,既为勘察设计单位缩短了勘察时间,又节省了勘察经费,仅钻探工程费用就节约160万元。四川省“十五”期间,各级城建档案馆(室)共接待档案利用20万人次,查阅利用档案50多万卷(件),为国家、集体和个人避免经济损失4亿多元。广东梅州市城建档案馆近几年来通过提供档案利用,创造可测算的经济效益达1500万元。
纵观全国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各地开展建设档案工作的经验,大家普遍认为,通过自身努力,争取领导重视和各部门的行政把关,狠抓依法治档、信息化建设和对外服务,是发展壮大建设档案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其中,领导重视是关键,依法治档是基础,行政把关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手段,搞好服务是核心,自身努力是根本。
在肯定过去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第一,有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部分县市至今还没有履行管理全市(县)建设档案工作的职能;第二,人员队伍思想观念陈旧,开拓精神不强,素质亟待提高;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相当紧张,制约着建设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第三,建设档案收集难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地下管线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在大多数城市仍进展缓慢;第四,档案服务工作与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没有实现从“收集保管”型向“信息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面加强城乡建设档案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城市建设事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今后几年,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收集、科学保管、合理利用城乡建设档案,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建设为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和城乡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为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依法履行建设档案管理职责
做好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是城乡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城乡建设活动,不论其过程多么复杂,最终只能留下两个结果,一个是建筑实体本身,另一个就是城乡建设档案。城乡建设档案是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是抗震防灾、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也是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改建扩建、审计稽查、维护权益的可靠信息和凭证。
统一管理城乡建设档案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工作部门的法定职责。在国务院关于建设部的“三定”规定中,明确规定要“管理城建档案工作”,这也是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在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范性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建设性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责。各地中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城建档案馆,须对城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建设档案,包括各级各类开发(园)区建设档案及村镇建设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应当强调,建设档案产生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也服务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它需要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中运行,需要纳入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程序。从一定意义上讲,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与建设档案工作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各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形成了由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建设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践证明是科学合理的和行之有效的,需要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发扬。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切实履行对建设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责,在领导谋划城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工作中,要统筹建设档案工作与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对城乡建设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建设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特别要加大对建设档案事业的投入,从机构设置、人才队伍、经费投入、馆房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二)完善法制,强化机构,充实人员,为建设档案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依法治档是建设档案工作的基础,各地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馆(室)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法制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设档案工作的法规规章,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关于建设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要积极开展建设档案执法检查工作,依法查处违反档案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章规定,中小城市都应当建立专门的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特别是中等城市必须建立城建档案馆,收集和保管本城市应当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设档案。小城市和县镇要按照《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0号)的有关要求,建立城建档案馆或者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设立城建档案室,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城建档案馆(室)可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在档案人员的配备上,要挑选年富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同志担任城建档案馆(室)的领导,要更多地把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选拔任用到档案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档案队伍素质。
(三)全面收集城乡建设档案,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
与大中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较为集中,除建设工程管理职责外,规划管理、房地产管理、村镇建设等工作职能都集中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这为建设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了很好条件。中小城市城建档案馆(室)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收集规划管理档案、房地产管理档案、村镇建设档案、建设工程档案、地下管线档案等各类建设档案,同时加强对声像档案的收集,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避免一些大城市多头建立城建档案馆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在各类建设档案的收集、指导与管理过程中,城建档案馆(室)的同志们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树立“服务是更好的管理”的观念,改变“坐、等、靠”的工作作风,从方便他人的角度出发,走出馆门,走向社会,主动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三个转变:一是变移交单位上门来请为主动上门服务,二是变只验收不指导为先指导后验收,三是变单一管理为既服务又管理。
档案的本质是信息,中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从节约资金、压缩编制、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按照建设部1995年提出的建议,依托城建档案馆(室)建立本地区建设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城建档案馆(室)在档案信息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倡导城建档案馆(室)和建设信息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把档案和信息结合起来。
(四)大力加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地下管线档案中心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加强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是中小城市城建档案馆(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建设部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中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和办法。第一,要建立有关政策措施,纳入行政审批环节。要把《办法》所规定的查询制度、告知制度、竣工测量制度、档案移交制度、预验收制度、档案动态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纳入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等相关环节,纳入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并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执行。第二,要强化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各方共赢,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各类新建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及时移交城建档案馆(室)。第三,要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下管线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第四,要在“不欠新帐,逐步还清旧账”的原则下,稳步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建档工作,逐步摸清地下管线分布、位置等详细情况,为今后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信息。
(五)大力加强对重要工程、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城乡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
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党和人民正在全力构建和谐社会,但一些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近几年,国务院对城市防灾抗灾、应对突发事件和反恐怖等工作十分重视。各地城建档案馆(室)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应对城乡突发事件,并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重要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包括重要建筑、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在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信息数字化,确保紧急状态下能够快速提供利用。二是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做好重点档案的备份和安全保管工作,建立紧急情况下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机制和受损恢复机制。要积极参与城乡紧急情况演习活动,提高城建档案馆(室)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强对重要工程档案的研究分析,提高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效率,培养相关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服务。
(六)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建设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城建档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产生档案和利用档案的行为都很大程度地转向电子化。适应这种形势,城建档案馆(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或商品软件的选用、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标准体系的建立、局域网的建设、与政府网的连接、国际互联网的利用、业务队伍的建设及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规范等。城建档案馆(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争取经费来源,扎扎实实地分步推进。
(七)转变观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建设档案工作的生存发展活力
服务是提高建设档案工作生存活力的根本手段。建设档案工作既不能因为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而沾染“衙门习气”,也不能因为属于事业单位而“坐吃皇粮”,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服务”作为立档之本,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首先,要积极开展建设档案的利用工作,为城乡建设和社会大众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要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违章建筑的查处、建筑物的维修、项目审计稽查、工程改建扩建、管线敷设、危房改造、抢险救灾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要积极为人民群众查阅房产档案和其他有关档案文件提供方便。要熟悉家底,了解馆藏,主动、热情地为每一位查阅利用者提供周到的服务。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8
(一)创新文化是推动高校档案工作
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因此,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梳理高校档案工作发展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成本低廉、优质高效的创新体制,让激励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植入到每个人思想里,落实到工作中。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知识、能力和责任的体现,只有形成以创新求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时俱进的创新动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由传统到信息化的转变。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模式,是一项以信息化为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传统的档案工作理念和手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我们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以为是的态度、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是档案工作创新和转变工作模式的最大障碍,创新文化建设是突破障碍实现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高校档案工作创新能力的根本之策。因此,必须深入探索和掌握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的科学规律,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以创新驱动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真正推动一场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革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观念更新
观念更新是自我否定、自我变革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是艰难、痛苦的强制性的转变,如同破茧出蛾,需要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破除固有的思维方式,改变现行的工作方法和行为习惯。观念不更新,眼光就短浅,思路就封闭,就设计不出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方案,就建不成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变革、破除封闭僵化观念、确立科学先进理念,开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追赶上时展的步伐、
(三)制度应当创新
创新的制度应当是保障和规范信息化建设和工作模式变革的制度,再造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制度,广泛包容高校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全部要素,重新调整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岗位与岗位的关系。保证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制度去规范和约束高校各项工作的运行程序,使档案工作程序成为高校各项工作运行程序中的必经之路。加强对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有效规范教职工的活动和行为,持续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和培养保存凭证、留存档案的自觉性,促进、保障和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四)技术规则立新
技术规则是指预先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思想内嵌入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相关的技术,通过技术设置来迫使人们遵守规则,最终达到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思想的主动认知和践行。在由传统工作模式向信息化工作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由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巨大阻力。技术规则是破除障碍的最好利器,比如在需要限速的道路上设置减速带强制车辆在该路段减速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技术规则,强制性的倒逼着信息化体系中的所有单元(系统)、所有节点(部门)、所有终端(岗位)、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变化,融入档案工作体系,按照程序工作,确保执行落岗,规则落实。否则将无法胜任工作
(五)知识必须更新
我们在高校档案工作息化建设的知识和认识程度上遇到了玻璃幕墙现象,我们现在只能认识和看到高校档案工作息化建设的表面却无法透视和探及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克服自满和畏惧情绪,加强学习和大胆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突破实践与理论,专业与业余,封闭与开放,实体与虚拟,现实与未来的界限,丰富知识结构,弥补信息化技术知识的不足。当前,风起云涌的档案工作息化浪潮和工作模式变革,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创新意识、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意识不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创新意识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丰厚的知识贮藏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发展和工作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知识。
(六)思路也要刷新,档案工作者同
样是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者必须通观国内、国外信息化发展趋势,厘清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需求现状,放小利识大局,抛弃拿来主义,买来主义,死搬硬套的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建成过时的东西。不能只围绕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和服务器打转转,而要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创新性的提出校园档案云、信息校园、云校园等概念,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谋划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全局统筹跨界管理,严格把跨职能、跨系统互通性作为衡量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实现向系统融合、规则统一、操作一体、信息共享的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转型。
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统一建设
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例如,在行政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行政类档案,在教学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教学类档案,在财务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财会类档案等。由此可见,档案所需要的文件材料绝大部分不是在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与活动中产生的,而是在各职能部门每天的工作和活动中产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密相连,是高校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只靠档案馆自身搞档案信息化建设困难很大,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进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设计自上而下的落实到具体文件材料形成的初始点上,使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延伸至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和活动中,使传统的树形化的工作体系转变为信息化的网络状的工作体系。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统筹所有的与档案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源、重建包含档案工作信息化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信息系统,考虑到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统一性。所谓战略性是指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只是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要配合整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战略,要融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战略和信息化体系,而不能与其相悖;前瞻性是指档案工作信息化是逐步建设完成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既要考虑到中短期的档案工作信息化可持续性即人力、物力、技术保障等问题,又要考虑到和规划好远期目标及各个发展阶段的无缝连接,符合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工作模式的发展方向;统一性是指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档案资源建设的多元性、广泛性,对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规划。实行统一领导管理,统一规划计划、统一技术体制,无论是在顶层设计或实践推进过程中必须避免由档案管理部门独自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而是引进档案管理部门参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把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融合到高校信息化建设体系中,形成顶层规划、联合设计、集中投入、系统集成、配套发展的思路。打破信息化建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体制机制性壁垒,逐步建设成为跨职能、跨领域、跨业务的一体化档案工作保障体系,实现系统兼容,体系运转,信息共享,标准统一,动态管理,减少层次、避免重复、化繁为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键归档。
三、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义工的心得03-25
档案馆档案工作计划05-19
档案馆档案工作计划08-08
当义工作文07-21
义工实践心得12-02
义工活动方案01-31
关于义工的作文02-11
档案工作计划06-13
做义工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