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读书笔记

时间:2021-03-16 18:33:2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伤寒论读书笔记范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伤寒论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伤寒论读书笔记范文

  伤寒论读书笔记1

  冉氏曾在湖北创办湖北中医专门学校,并任校长,建国初期,任**中医进修学校校长。1955年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作有《冉注伤寒论》《八法效方举隅》《国防中药学》《大同药物学》《大同方剂学》《中风临证效方选注》《大同生理学》等。

  《冉注伤寒论》为冉氏八十岁时所作。此书总结其六十年临床经验,惜未能最后完稿而长逝。存稿为序论、释名、概要、太阳篇总论、阳明篇总论、少阳篇总论、太阴篇总论七大篇章,也可反映冉氏伤寒学的概貌。

  释名,是全书的重点。冉氏认为数千年来,伤寒学说争执不清的关键在于伤寒之名不正。他说:“名不可假,名之不正,言何以顺,事何以成?”“余谓读《伤寒论》,当先求其所以命名伤寒之意,不审其论之何以名伤寒,无怪人之不善用伤寒方也”。冉氏认为,《伤寒论》书名伤寒与书内证四伤寒的含义是不同的。”书名伤寒,是伤太阳寒水的经气;证名伤寒,是伤阴淫寒疾的寒邪”。他说:“盖太阳为寒水之经,主周身皮毛,为人身机体最外一层,……凡邪外犯,无论风寒燥暑湿从皮毛入,伤人最外一层,都是伤寒,所以谓之伤寒有五。仲景《伤寒论》伤寒二字也是各种病邪从皮毛入,先犯最外一层的义旨“”太阳篇曰中风、曰伤寒、曰温病,均冠以太阳病三字。痉湿谒篇曰中湿、曰中谒,亦均冠以太阳病三做字,这就是将五种伤寒赤裸裸写出的铁证”“五种都名伤寒,是指其病的来路,伤寒分为五种,是辨其病的性质“。可见,冉氏所认识的伤寒,亦不外广义狭义之分,但广义伤寒不是指多种外感病的总称,而是指人体受病的部位。冉氏自己这一认识在历来伤寒注家之上。所谓:“从来注家,常多误会,近代虽渐次明了,只知向病的方面求,不知向病的方面求,仍似一间未达”。

  冉氏强调六经的科学性。他说:“伤寒六经分篇,具有六个次序,六项阶段,六种性质,六类疗法。昔人谓伤寒以六经钤百病,为不易之法。病是万变无定,经则不变有定。以有定御无定,即以不变应万变。或以六经带哲学彩色甚浓,不过科学上的一个假定。改进中医,须将此种障碍物铲去。不知人在宇宙中,受宇宙大自然支配,天地变化,人体亦起变化,古人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彼时科学尚未萌芽,而能吸收当时深邃学说,总结前代经验,理论事实交融,与民众结合,为民众捍御疾苦,与病魔作斗争武器,永久有效,安容忽视?丁氏医学丛书,有日刻删定伤寒本,将书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字样删去,名曰《删定伤寒论》,披读一通,味同咀蜡,书中原具精华微妙全失,可为殷鉴。似此,先代文化遗产,就承接吸收不了。或曰六经不过科学的代名词,其实不然,代名词何有此项精义?乃是中医学术本身,构成一个人身机体完整性,机体和大自然环境统一性的优异体系”。

  冉氏研究《伤寒论》重视气化学说,但又回归脉证事实。他认为此正是《伤寒论》的基本精神也是改进中医的良法。他说:“全书只在病证出入上研究,不在气化演绎上斡旋,骤观外貌,恍似脱胎气化,细查内容,确是归结事实。此为仲景为学超迈优越处,此书为中医最古的典籍,亦即为震古烁今最有经验的典籍。”“《内经》的加临标本,是气化空虚的;《伤寒》的加临标本,是脉证事实的。于此可看出两个道理,一气化原理,可以运用脉证,脉证经验又可证实气化,科学深即哲学,哲学实即归科学,医事讵能例外?仲景利用此项气化理解,以作辨证,又阐扬此项脉证事实,以归结唯物,这种精神,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模范,这个路线,是我们改进中医的良法。”

  关于《伤寒论》的读法。冉氏与陈修园的看法相似。谓:“伤寒六篇系一系列,显曰六篇,只是一篇,其为仲景一人所撰,原无疑义,书中章法、节法、句法、字法,古朴奥雅,不失炎汉东京风度,蕴理深,含味浓,每在一二虚字传神,或无字处寓义,非分读、含读、整个读、一气读,细心体认,领略其微妙。”

  五十年代中期,全国已出现中西医团结并探索相互结合的势头,冉氏站在发展中医学术,中西医结合的高度,强调了整理研究《伤寒论》的重要意义。他说:“《伤寒》为中医治疗正面第一部有价值的书,此项整理,又为千载一时,有历史行,发扬光大的起点,倘旧的紧要方面有疏漏,即学术精华方面有损失;倘新的征引方面有差讹,即学术改进方面有障碍,况进一步融合化合,实非毫无心得,徒袭皮毛,所可侥幸。”又说:“就《伤寒论》而言,将经军之精华,各注之菁华,其中精透奥妙入微之处整理好、诠释好,贡献出来,为中西医学术交流,为西医改进中医,复以中医丰富西医,再以中西医结合形式丰富世界医学,此乃编者目的,也是编者之希望。”

  伤寒论读书笔记2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更是深有体会。而今有机会在毕业前再次选修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会抽空学习经典,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里面释义博采众家,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而胡希恕老师更是为后代工人为伤寒论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师释义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二、我对六经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的根据。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第四,提示邪止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证属三阴。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应强烈,且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

  三、关于伤寒在临床上的运用体会。

  作为毕业班学生,已经经历过临床实习,有幸在实习期间能在一附院见到各老师在临床应用经典。这让我也有些临床上的实践与体会。总结起来,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病机,最后在了解方义的基础上化裁经方,经过加减。临床如白虎加人参汤合竹叶石膏汤治疗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汤治心衰的水肿,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

  总之,《伤寒论》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的奥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伤寒论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文章:

伤寒论继续教育论文12-30

孝经读书笔记范文04-07

物理读书笔记范文07-16

森林报读书笔记范文04-06

《杜甫传》读书笔记范文04-22

《论摄影》读书笔记范文04-03

中学活着读书笔记范文12-10

名著《活着》读书笔记范文12-10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01-01

鞋匠的儿子读书笔记范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