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

时间:2024-03-29 11:36:16 导游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1

  襄阳城周长为7322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文昌、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20_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2

  襄阳市周长7322米,原有6个城门,分别为阳春、西城、文昌、临汉、拱辰、振华。每个城门都有瓮城或子城,城市的四个角落都有一个角落,沿线有敌人和烽火台,城墙上有4000多个堆垛。城墙最低7米,最高11米。

  襄阳市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定,王灿楼、狮子楼、奎星楼装饰十里城墙,鼓楼(昭明台)、桥楼相映生辉,整个城市和谐融合。

  襄阳市周围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的美景之一。它宽180米以上,最宽250米以上,是中国最宽的护城河,现保存完好。在城市周围划船,但到处都是城墙;垂柳覆盖,灌木青翠,仿佛在画中,美丽。

  襄阳市位于汉江南岸,与北岸樊城隔河相望。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它不仅是历代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古今著名的军事重镇。因其坚固的`城墙、深邃的城市、易守难攻,被誉为“铁打襄阳”。

  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襄阳一直是3020年群雄竞争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其上空。如今,这里仍有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建于汉代,唐宋时期改为砖城,增加了堆垛和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建,在城市东北角增加了一堵新城墙,命名为新城。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3

  襄阳城位于汉水南岸。与樊城隔江相望。自刘表为荆州牧始,即为郡府治所。

  襄阳城筑于汉,历经水患兵燹,屡圮屡建,城墙初为土墙。宋时改建为砖墙,城门也由单一直出直进式改成屯兵式瓮城门。明初,湖广行省平章邓愈对古城进行扩建和维修时,为加强防御能力,使城北与汉水紧连,因而在东北角筑新城。据陈锷《襄阳府志》载:“凡周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得一十二里一百三步二尺,高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五尺,下倍之。垛堞四千二百一十,

  窝铺七十,门六,俱有月城,角楼各一,花楼十。万历时知府万振孙题。城北汉为濠,计四百丈;东南西凿濠,共二千一百一十二丈三尺,阔二十九丈,深二丈五尺。”东门曰阳春门,东长曰震华,南文昌,西曰西城,北曰拱宸,小北曰临汉。建国后因扩建道路,东、南、西城门均被拆除。为加强对古城墙的保护,已按原貌修复。现古城墙基本为是明代墙体,城墙全长7377米,其中有护壁砖墙6408米,平均高度10.84米,最高处11米,最低处7米,底宽13—15米,顶宽6—11米。护城河疏浚,全长5060米,最宽处250米,平均宽度180米,面积91万平方米,为我国第一宽护城河。襄阳城1956年被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城上原有楼3座。仲宣楼在东南角,为纪念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建于。王粲,字仲宣,在襄阳定居20_年,其间所作《登楼赋》代表建安辞赋最高成就。原楼已毁,现恢复重建。其西有奎星楼,为清顺治年间襄阳知府杜养性建。狮子楼在西南城上,明洪武初建,绘狮子于壁,后改为高丈许石狮2尊。

  城西北隅为夫人城。据《晋书·朱序传》记载,宁康初年(373年),东晋朱序镇守襄阳,前秦苻丕攻城,序母韩夫人巡城,“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4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梁父吟,以寄托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徐庶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明貌美,是一个不可多是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三顾和平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改变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初衷,当即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此,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备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丽,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著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智慧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们有何感想。

  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论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好了,古隆中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谢谢大家!。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这湖北第二大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襄樊游览观光!我是大家此次襄樊之行的导游小杨,正如俗话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相逢即是缘分,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地处湖北省北部,位于汉水中游南岸,襄樊市襄城中心。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

  襄阳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现为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

  在历史上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城,小北门曰临汉,长门曰振华,大北门曰拱辰,在明清时,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金瓦琉璃,高墙飞檐,十分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少见的,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大北门也叫瓮城,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全城周长7322米,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堪称华夏第一城池。它的平均宽度在180米,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而且它是一条流动的河,与汉江是联通的,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砖木结构,经维修后完整无缺,整个城楼在建造上采用了古代建筑上的传统手法,全部采用了组接、桙(mou)榫(sun)的方法,没用一颗钉子,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墙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站在高11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不愧为“铁打的襄阳”。城上还陈列青铜大炮,守城将领塑像,城脚到护城河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襄城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供襄樊市民和中外游人参观。

  大家看城墙北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再进城。

  好了各位朋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对我讲解工作的支持!祝您在襄阳古城旅途愉快!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6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大家此次的导游员罗丽,大家称我小罗就好了。俗话说的好:相逢既是缘!各位朋友,我们能够从13亿人口中相聚在这里,这定是上天莫大的恩赐。相信大家定能珍惜这难得的缘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相互帮助,相互体贴,共同完成我们此次的快乐之旅。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相信各位朋友一定很熟悉王维的这首《汉江临泛》,那么我们今天呢将要参观的便是此诗所描绘的襄阳古城。据郦道元《水经注》载:"垒城载县北,城北枕沔水,即襄阳之故城也","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楚国曾与此地置北津戍;汉时置县,汉献帝十三年(公元208年)置襄阳郡;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把州的制所从湖南汉寿迁到襄阳,使其成为辖两湖、两广及贵州、河南一部大片土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为州、郡、路、道、府的制所。

  史载,至汉末,襄阳盛况空前。襄阳古城不仅以其历史的厚重而为世人瞩目,且以其依山临水,山青水秀而饮誉中外,我们熟悉的金庸先生更以一个郭靖守襄阳的故事,使其声名远播。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听了我对襄阳古城简单的介绍,大家对它的兴趣是不是更浓了呢?现在九请紧跟我的步伐,让我们一睹古城的风采吧!大家请看,眼前的这便是襄阳古城墙了!它是我国众多的`古城墙中保存最好的,始建于汉朝,当时是用土夯筑而成,到了宋朝才改建为专城。

  整个城墙四周略呈长方形,全长7322米,历史上曾有6座城门(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城,小北门曰临汉,大北门曰拱宸,长门曰震华)。每座城门都设有瓮城或子城,城的四隅设有角楼,城墙沿线设有警铺,城墙上有垛堞4000多处。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可达11米多。城墙北段尚保留着拱宸、震华、临汉三座城门。

  环绕着古城墙的有一条河流,它便是襄阳护城河了。襄阳护城河平均宽280米,最宽处250米,是我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我们可以看到护城河河面宽阔如湖泊,碧波荡漾,绿柳垂阴,风景秀美,它好似一天绿色的巨龙环绕着古城,更保护着我们襄阳古城。沿着护城河向前走,我们便到了一个城墙拐角。大家请看这座城墙上有一女子像:她面容姣好,白衣胜雪,衣袂飘飘。

  您可知道她是谁?在古代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戴,并塑像纪念,流芳百世的女子可不多!相信我们很多游客定有耳闻吧!那么哪位游客愿意在此为我们讲这一段历史趣事呢?(......)好了,非常感谢这位游客朋友,正是这样的,这位女子呢便是韩夫人,它是保护我们襄阳的一个功臣,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襄阳百姓就立了这座塑像,这座城墙呢后来也被人们尊称为"夫人城"。

  从这里东行300米就是临汉门了,我们沿着城墙边走边讲。临汉门上有一建筑,它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为歇山式三开斗拱砖木结构。整个建筑没用一颗钉子,且外表装饰精美,轮廓清晰完整,颇能显现当年荆楚建筑特色。站在临汉门上,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襄阳古城的险要地势:它东北面以汉江为天堑,西南以群山为屏障,东、南、西三面又被宽阔的护城河所紧紧环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1800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襄阳古城以其险郡的地势,守城将领的精诚团结,想要攻破它是很难很难的,因此历史上素来就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进临汉门向南,我们便走进了古色古香的襄阳北街了。北街长及千米,两边是仿明清式建筑。这条街呢汇集了我们各种各样的襄阳地方特色,大家可以在这条街上选购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大街南端式巍峨雄伟的昭明台,它是为纪念昭明太子萧统而修建的。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襄阳古城之旅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大家就在北街自由活动,再次感受一下襄阳古城的独特魅力。半个小时以后,我们昭明台集合,继续游览参观,前面的风景更精彩!谢谢大家!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7

  襄阳市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市每个城门外都有瓮城,又称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即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为西门是崇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所以也叫“朝圣门”。

  襄阳市明清时期,古建筑相对完整:六门楼高耸,四角楼稳定,王灿楼、狮子楼、奎星楼装饰十里城郭、金瓦玻璃、高墙飞檐,非常壮观,整个城市和谐融合,给人一种简单优雅的感觉。近年来,襄樊市政府大力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襄阳古城墙的原貌。

  襄阳市北、东、南被滔滔汉水环绕,西临阳湖山、凤凰山峰。城墙建于汉代,经过几代人的改造,现在基本完好无损。墙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称赞“楼阁依山而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绕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250米,被誉为“中国第一城”。襄阳市布局严谨,形势危险。自古以来,它就被称为“铁襄阳”。

  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襄阳”之称。城墙始建于汉代,时兴时废,保留了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建的新城。全市周长7322米,原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辰、振华六个城门名。每个城门都有瓮城或子城,城的四角都有一个角台,城墙沿线有敌台和烽火台,城墙上有4000多个垛城。

  襄阳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汉书·地理志”。战国时期楚置北津徐,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县,历代为州、县、府治所。汉唐时期,襄阳城处于历史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期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地区被称为“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朝襄阳城是山南东道治所,延伸至陕西、四川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将襄阳改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市是一座雄伟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壮丽的山川而闻名。自古以来,我不知道有多少骚人和墨客在这里留下来,写了许多感人的诗来背诵她。唐代著名诗人王伟划船到汉江。带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他写了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汉江临泛》。

  经过沧桑,古城只剩下临汉、陈拱、振华三个城门。临汉门上仍有一座建于唐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过维修后完好无损。城墙最低7米,最高11米,围绕护城河。古护城河主干道宽180米,最宽250米。在城市周围划船,你可以看到高楼大厦、高楼大厦、垂柳和郁郁葱葱的灌木。这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好吧,游客朋友们,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谢谢大家的支持!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8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送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央。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净水秀、风景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现在,宏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早先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照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跟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央,更是一座古今著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破前,高低3000年,襄阳始终是群雄角逐的主要战场,战斗的.硝烟一直洋溢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陈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围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留。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郁,好像置身于画中,琳琅满目。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维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辨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造较为完全:六门城楼巍峨,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装点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全部城池都协调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触。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工夫修复旧城,采用了一系列的办法,坚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阅历代整修,现基础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均匀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谨严,局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牢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髦时废,保存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战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明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尔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壮盛时代。《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华,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局部,成为当时中南地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核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门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树立国度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长久的历史,残暴的文化,丰盛的文物古迹,绚丽的山川河流而驰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很多呤诵她的动听诗篇。唐代有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沉情感,写下了富有沾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旅行,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游览的好去处。

  好,游客友人们,今天就为大家讲授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撑!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9

  襄阳市位于汉水南岸。与樊城隔江相望。自刘表为荆州牧头以来,即县府治所。

  襄阳城建于汉,历经水患兵战,屡建屡建,城墙初为土墙。宋代改建为砖墙,城门也由单一直进式改为屯兵式瓮城门。明初,为了加强防御能力,使城北与汉水紧密相连,湖广行省平章邓愈在东北角修建了一座新城。据陈娥《襄阳府志》记载:“凡周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得一十二里一百三步二尺,高二丈五尺,上宽一丈五尺,下倍之。四千二百一十堆栈,窝铺70,门六,有月城,角楼各一,花楼十。万历时知府万振孙题。城北汉为豪,计400丈;东南西凿濠,共212丈三尺,宽29丈,深2丈五尺。东门为阳春门,东长为振华,南文昌,西城,北拱辰,小北临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南、西城门因扩建道路被拆除。为加强对古城墙的保护,已按原貌修复。古城墙基本为明代墙,全长7377米,其中墙砖墙6408米,平均高度10.84米,最高11米,最低7米,底宽13—15米,顶宽6—11米。护城河疏浚,全长5060米,最宽250米,平均宽180米,面积91万平方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襄阳市于1956年被指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市有三栋原建筑。仲宣楼位于东南角,是为纪念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王灿而建的。王灿,字仲宣,在襄阳定居20_年,其中《登楼赋》代表了建安辞赋的最高成就。原来的建筑已经被摧毁,现在已经恢复和重建。其西部有奎星楼,是清顺治时期襄阳知府杜养性建的.。狮子楼位于西南城。明洪武第一次建造,在墙上画狮子,然后改为两只高丈许石狮。

  城市西北角是夫人城。据《晋书·朱序传》记载,宁康初年(373年),东晋朱序镇守襄阳,前秦丕攻城,序母韩夫人巡城。“据说西北角先受弊,于是领了100多,而女子在城里斜斜筑城20多丈。小偷攻击西北角,果实崩溃,所以所有人都建造了新的城市。丕退缩了。襄阳人称这座城市为夫人城。”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10

  湖北省襄阳城墙位于现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具体年代无考),屡经整修(从城墙砖上有“邓城”,“太平兴国”、“岳”、“光绪”等字样可证),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

  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襄阳城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

  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公。”

  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并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门),连同原有四门(详见《县城集镇》部分),各建城楼一座(今仅小北门城楼岿然独存)。六个城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今仅存小北门,大北门和襄阳公园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终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全国罕见。由于城高且固,濠宽且深,加之汉岘天设,山川环卫,是以号称“铁打的襄阳”。 20_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城位于湖北西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她是由古城襄阳与樊城合并而来,故称之为襄樊。她宁静而富饶、美丽而典雅、古朴而又不乏现代气息。一条汉江犹如玉带一般围绕在她的身上,更是平添尊贵的气质。

  襄樊人杰地灵,名士众多。三国时期刘备在城西留下了“马跃潭溪”的马蹄印后,经由隐居在南漳的水镜先生介绍,知道了“卧龙凤雏”之名,后经过“三顾茅庐”而请出了隐居于襄阳城西隆中山十数年的名士诸葛亮,并留下了《隆中对》这样的名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留下了“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句。王维落叶归根后,埋葬在襄阳城南的岘山中。襄樊城东的鹿门寺内至今仍有孟浩然的衣冠冢以借后人凭吊。米公祠、庞公祠,分别纪念的是米芾和庞德。襄阳城北至今仍存在并起着巨大防洪作用的老龙堤,据说是由咱们华人的共同祖先“炎帝”所造。

【湖北襄阳古城导游词】相关文章:

襄阳古城导游词范文01-22

襄阳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03-26

湖北襄阳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04-07

签约湖北移动襄阳分公司面试笔试经验04-26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04-19

湖北东湖导游词02-22

荆州古城导游词02-16

平遥古城导游词02-23

丽江古城导游词01-24

大理古城导游词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