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时间:2023-10-23 07:01:46 导游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介绍山西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1

  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它是中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折叠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朝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

  历经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唯有13层、高37米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厢记故事的格局修复了普救寺。如今巍峨高大的主殿、小巧玲珑的西厢书斋、方整宽敞的塔院、崔相国夫人和莺莺小姐所在的佛居别墅等建筑都已落成,它们依山而筑,错落有致。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2

诸位游客:

  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欣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始终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当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修理,但风格未变。

  平遥古城内古建筑保存许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闲逛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讨论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讨论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讨论会会长王瑶、闻名画家李苟、闻名唱歌家郎兰英等都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3

  石窟的最早开凿者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即东峰的第2、3号窟;其子高洋开凿3窟,即东峰的1号窟和西峰的第10、16号窟;北齐至隋之间开凿了东峰第11号窟;隋炀帝为晋王时开凿东峰第8号窟;余为唐代开凿18个窟。共跨越4个朝代,历时400多年,反映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却又有着一线相连的传统关系。如北齐的第1、10、16号窟,窟前增加了仿木结构的前廊,廊雕二柱,柱头承普柏枝,枋上有一斗三升斗拱,补间则施人字形叉手,是现存北齐的唯一建筑实例,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隋代的第8窟是一个中央有方形塔柱的制底窟,窟壁和塔柱四面各开龛设像,结构复杂却处理得十分贴切,双钩衣纹简洁平稳,有独到之处。西峰的第9窟是晚唐罕见的精品。峰顶有高755厘米的弥勒坐像,姿态端庄的华丽形象中略具朴素、温暖的感觉,衣纹处理虚实结合、聚散合理,使在严的佛像增加了活泼的气氛。下部又以高500厘米的`十一面观音为主尊,文殊、普贤菩萨为胁侍的三大士像,用男体女态的方式处理,极妙地表现出肉体、纱衣、饰物三者之间穿插迂回的雕塑功力。后壁又用倚坐弥勒、坐佛和许多化佛坐在莲座上的淡浮雕构成一组反映弥勒净土世界的背衬。崖壁间又附若干龛窟,宽猛相济,繁简结合,寓意十分深刻。

  为保护这组石窟,重建仿明楼阁三层,下承汉白玉台阶步步登高,间内置木梯直到弥勒佛顶部。沿用旧名,曰“漫山阁”。“高阁停云”是天龙山八景之一。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小张,当您沿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时星罗棋布,这当中有一处曾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美“天下巨观”,被当代许多学者称为“东方的空中花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前人概括悬空寺是这样的“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地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所在的这条峡谷叫“金龙峡”,它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岭,两峰之间夹一山峡,举世罕见的悬空寺就悬挂在翠屏岭的半空峭壁间。

  现在请各位随我边走边欣赏这颗珍藏千年的“东方瑰宝”一起领略这“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的奇观吧!纵观悬空寺,被概括为“险、奇、巧、俏”四大特点。悬空寺之险,险得惊心,它的最高处三教殿离金龙峡谷深处高度达到90多米,诗仙李白曾留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可见其险。悬空寺之奇,举世罕见,曾有民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那么它的建造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会再做解释。还有一奇便是最高处的三教殿中,儒释道三教叫住共聚一堂的宗教格局趣味横生又颇具哲理。悬空寺之巧,巧借天成,整个建筑群落飞挂于石壁,独特的地理位置如母亲般的'保护了这座千古不朽的建筑。悬空寺之俏,危中见俏,这座纯木结构建筑,远望仿佛是一副玲珑剔透的磨崖浮雕,近看又有天宫楼阁临空欲飞之势,其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悬空寺险、奇、巧、俏的特点都源于一个字——“悬”。那么它是怎么样临空飞挂峭壁之上的呢?古代工匠们修建时先把所用的材料在山下加工好,一不竖架,二不架梯,而是从寺院崖头上吊两股绳,结成两个圈,一圈束腰,一圈吊脚,然后连人带料在半空中施工,有点像好莱坞电影蜘蛛侠的味道。工匠们的施工技巧也很高明,他们现在石头上开凿一个碗口大的洞,然后再洞里放上一个长度适当的锥形木楔为榫头,然后吧用桐油浸过的铁杉木砸进去作为横梁,这样一来,锥形木楔变能与横梁咬合并使之膨胀,直至撑满石洞,因此牢牢固定住的横梁就把重力几乎全部传到岩石上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的建筑结构了。

  悬空寺这座凌空建筑有机的融美学、力学为一体诞生于世,延寿千年至今,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分不开的,那么它又是怎么样抵御风吹日晒屹立千年的呢?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可以延缓风化。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住太阳又缩短了日照时间,可少受日光侵蚀。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流入峡谷,减免了雨水对殿宇的腐蚀。因此,因地依势造殿,避免风吹日晒,不怕石砸雨淋,这些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任然巍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整个悬空寺不但建筑形制特殊,而且其中文化积淀深厚,悬空寺共有铜铸、铁铸、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三教殿中儒释道三教十足同居一殿,虽世所罕见,却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涵养的大气宏量和聪明之处的绝妙反映。

  好!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请大家慢慢体味悬空寺独特的奥妙吧!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5

  大家好!欢迎您来大同参与晋北古建宗教之旅!在这次旅程开头之前,我先给大家通报一下我们此行的线路和景点。我们首先要和大家一起领会塞外古城大同的风采,参观闻名的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闻名的北岳恒山悬空寺,以及世界最古、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当然,我们还要登上华北屋脊,去朝拜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文殊道场五台山,参观以佛光寺、显通寺为代表的五台古刹,感受那里凉爽宜人的气候风光。

  好的,我们的旅程已经开头了,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的概况。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这里是赵国的领地,汉代的时候设置平城县,北魏在此设立都城,辽代设西京道、大同府,大同之名首次消失,取《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为大同”的含义,寄予着“同心同德,巩固基业”的美妙愿望。大同市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是全省其次大城市,面积1万 4千平方公里,人口314万,下辖5区7县。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大陆性气候较为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春秋凉快温差较大。因此,处于同一纬度的北京每年超过30摄氏度的酷热天数达80多天,而大同仅为20多天,是一处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来到大同,虽然正值盛夏,但大家是不是感觉就像是初秋季节,特殊的清爽凉快。

  我们的右面是观音庙,观音庙的门前有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三龙壁。大同市闻名的龙壁至城,除了全国最大、最古、最精彩的九龙壁,还有五龙壁、三龙壁、一龙壁,算得上是琳琅满目了。

  大家请看,这面就是闻名的晋华宫矿。作为“中国煤都”,大同在全国领先推出了别开生面的`井下探秘游,您可以身穿矿工的行头,乘坐井下小火车,进入深达300 米的地下王国去了解煤炭学问、观看采煤工艺和罕见的地质奇观。 好,过了佛字湾,云冈石窟就快到了。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最辉煌的时代就是北魏王朝,而最辉煌的文化遗产则是北魏王朝倾全国之力营建而成的云冈石窟,1500年过去了,北魏王朝早已烟消云散,而云冈石窟仍旧笑迎八方来客,向全世界展现着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诗。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6

  五老峰原称五老山,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有“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的记载,《虞乡县志》中有“五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诸峰之总名也”的表述。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项”的描写。北宋魏野《送陈越之河中宁亲》有”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元代初年的嘉善大夫、诗人王恽在其所作《五老歌》中写道:“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五姓湖中鲤。”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赋予以记述,如碑文记述“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20余通明清时代修庙的.碑刻记载了当时朝山庙会的盛况。

  据现存石碑记载,五老峰的建筑最早见于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花纹方砖随处可见。五老峰的碑石记载了其千年繁荣纪事以及民间传说轶闻,如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人物的趣闻等。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7

  五老峰原称五老山,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有“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的记载,《虞乡县志》中有“五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诸峰之总名也”的表述。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项”的描写。

  北宋魏野《送陈越之河中宁亲》有”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元代初年的嘉善大夫、诗人王恽在其所作《五老歌》中写道:“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五姓湖中鲤。”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给予以记述,如碑文记述“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20余通明清时代修庙的碑刻记载了当时朝山庙会的盛况。

  据现存石碑记载,五老峰的建筑最早见于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花纹方砖随处可见。五老峰的碑石记载了其千年富强纪事以及民间传奇轶闻,如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人物的趣闻等。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8

  一提起五台山,就知道它是五台山香火最旺,许愿最灵的寺庙。万佛阁是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它创建于明代,现在大多遗存的是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五爷庙面积不大,占地仅20_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有人说,五爷庙是杨五郎的庙。究竟是不是呢?下面揭晓答案。

  五爷庙,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

  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五爷庙是不是杨五郎的庙呢?请听下面这个故事。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所以,由以上的小故事可以充分看出,五爷庙不是杨五郎的庙。有机会到五台山,一定要亲自看看!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9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

  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历代均为祭祀之所,并进行过多次修葺与扩建,清康熙临汾和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曾御驾临此。

  尧庙现占地5.33公顷,主要有山门、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古建筑群,以及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景观。

  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进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历代帝王将相,达官司显贵,墨客骚人,对尧庙吟咏甚多,赞美备至。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

  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特地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都之称。其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长廊内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龙刻云,工艺不俗。由于老的广运寺已毁于火灾,现在看到的`寺院是近年来重新修建的。

  庙内还有10多座石碑,上面记载了尧王的丰功伟绩。

  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非常美观。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

  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亭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特别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自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

  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实为国内罕见。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据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以前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屋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体,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生活非常艰苦。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夫人的像。据说尧王的夫人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约一亩多大)、梳妆台等。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非常罕见。其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日,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10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天龙山群山耸峙,沟谷幽深,森林茂密。无论是桃花盛开、柳叶抽绿的春季,还是薄雾翻卷、百花争妍的盛夏;无论是天高云淡、红叶漫山的金秋,还是银妆素裹、玉宇无尘的严冬,一年四季都有让人观不尽的美景,赏不完的佳境,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有顾盼生辉的感觉。

  天龙山既是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又是山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自然爱护区。山势险峻,奇峰兀立,沟壑深邃,山路回转,松柏相拥,葱郁青翠,有蟠龙松、凤凰松、松抱柏、石上柏、参天松等珍稀古树,风景非常秀丽,气候凉快宜人。

  其人文景观,除天龙寺和天龙石窟外,还有漫山阁、龙潭灵泽、高欢避暑亭、石刻题字、观音塔等。1620年(明万历三十五年)晋藩靖安王题有天龙八,即重山环秀、佛阁停云、龙潭灵泽、虬柏蟠空、鼎峰独峙、石洞栈道、高欢暑宫、柳跖旗石。是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的风景名胜地。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11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家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概宏伟;屋宇凹凸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屹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非常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屹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12

  朋友们,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就是素有'雄、险、奇、秀'于一体的太行大峡谷。

  太行大峡谷位于林滤山中,说起来古名隆滤山。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20_年)避殇帝刘隆名讳而改名林滤山,主体就是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境内的南太行山,整个山体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公里,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

  林滤山奇峰林立,山势嵯峨,崖谷密布,瀑布高悬,共有大小山峰7658座,大型幽谷7845条,造就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现存古长城遗址1处,古塔9座,洞窟5处,石刻造像300多尊,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l处。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水溪潭池、飞瀑银花,重岩叠嶂、姿态万千,构成了一幅幅变幻无穷的山水风景名胜图。

  太行大峡谷是林滤山的一颗明珠,是旅游观光的胜地。它群山环绕,山峦重叠,青山流水,森林葱郁。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太行之魂王相岩,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冰凌挂的太极冰山,还有红旗渠的第二母亲--太行平湖、亚洲最好的国际滑翔基地等

  朋友,在我们的正前方山头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壑口,这便是闻名退还的鲁班壑,也逝代山前通往石板岩乡和山西平顺县的惟一通道。

  这里地势险要,海拔1172米,横宽110米,200余米高的绝壁耸立两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太行隧道未修通以前,石板岩乡的老百姓要想到县城,只能肩挑手提爬过这1000多米高的壑口,非常艰难。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13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又是一个端午时节,正是游玩避暑好时候,我们全家去晋源区的蒙山大佛游玩。一路上,我坐在观光电瓶车上,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转眼间,就到了半山腰,走下车来,放眼望去,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石路通向了一尊巨大的佛像。远远望去,就像在云端似的。

  我们顺着小山路往上爬,中夏的美景尽收眼底。小路两旁,小草碧绿一片,小树已能成荫,各种野花红的、白的、紫的开得到处都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路上形状多样的手工音乐盒子。它是用木头制作的,有的像蘑菇房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苹果,从那里发出的音乐令我心情愉悦。到了山顶,爬上高高的台阶,一尊巨大、雄伟的石头佛像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有名的“蒙山大佛”。我们全家在大佛下留下了幸福全家照。

  多愉快的一次游玩啊!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山西导游词精选-山西导游词12-31

山西蟒河导游词-山西导游词12-31

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山西导游词12-31

山西常家庄园导游词-山西导游词12-31

山西平遥古城的导游词-山西导游词12-24

山西芮城永乐宫导游词-山西导游词12-31

山西悬空寺导游词4篇-山西导游词12-24

关于山西的导游词10-11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