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考察报告

时间:2024-05-02 16:57:44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赴美考察报告

  在现在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赴美考察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赴美考察报告

  赴美考察报告 篇1

  经省教育厅批准,安徽电大系统赴美教育考察团于今年1月底至2月上旬对美国加州大学成教院(河岸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进行参观考察。考察的重点是加州大学河岸分校的远程教学。副院长希拉女士带领我们实地考察了该校的教学设施、网络教室、双向视频教室、自主学习室,观摩了教师上课情况,并就加州大学与安徽电大系统合作办学的意向进行了有效的磋商。现将有关情况归纳如下。

  一、办学基本情况

  1、师生规模。该院现有专职教职工90多人,在册学生4万多人。学院是开放式的,占地面积较不大。学生学习也是自由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很好,该院的师资主要依靠加州大学,也聘请其它有实际经验的老师,教育管理专业较大,有学员1.5万人,教育对象都是大学后的职业培训。各种年龄层次的学生都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影响越来越大,汉语言专业在美很流行。该院的不少教师都想学汉语或正在进修汉语,有不少人能用汉语同我们打招呼、问好!

  2、办学理念。倡导终身教育,尽力为各类人员提供继续教育项目。他们认为,只有提供给社会需要的大量优质教育项目,学校才能得到发展。

  3、开设专业。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法学、医学、教育管理科学、国防军事等各种领域。其中教育系统就有19种培训项目,7种教师资格认证。比较突出的教育项目有:

  1)教育设施规划培训项目。主要培训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等知识和能力。

  2)教育财政管理官员培训项目。

  3)教育心理测量与成长规划项目,根据心理测量的结果,提前规划设计教育计划和方法,做到有针对性,分层次教育,该项目曾在中国介绍,很受欢迎。

  4)教育技术项目。

  5)法学护理项目。美国规定每家医院必须配备1―2名懂得刑事法律的护士,以鉴别病人是否受到过人身伤害。

  6)计算机技术及广播人才、电视人才等。

  7)市场营销及经济类项目。

  8)草坪培植与整修专门人才项目。

  4、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利用双向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交互式教学;开辟自主学习空间和环境,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条件下交流讨论;网上学习、作业,网上讨论等。

  5、教学资源丰富。网上为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根据实际编写教材,由自己出版。

  6、考试方法。不是考学生有多少书本知识,而是考察实际应用知识和能力。多数是网上考试,要求搞出一个××设计方案。也有面试,学生较分散、较远,须面试和答考卷的,委托学生所在地的高校代理集中考试。

  7、重视合作办学。

  1)已在北京建分校,即将挂牌。

  2)与美军队合作,利用军队广播中心开展远程教学。

  3)与其它高校及企业合作办学。

  二、办学的主要特点

  1、把考试项目设计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基础。该院认为,应十分重视开拓设计实用而又是社会所需的教育培训项目。如,草坪培植专业,教育财政管理官员培训项目、市场营销项目等。

  另外,他们还特别重视开拓新的培训项目,而且是其它高校所没有的,不少项目在全美甚至世界上都是唯一的教育项目,这些专业虽然学校所在地生源有限,但因为是独特的,外地、外国都来选学,既能保证生源,又有社会知名度。

  2、设立自主学习室。学习室宽敞舒适。类似茶坊式、咖啡屋。配备大量书籍、计算机等,学习环境和条件很好。

  3、采用符合成人教育实际的考试评价方法。重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不搞死记硬背,采用网上考试。

  4、重视合作办学。专设国际事务部,为军队培训人才。

  三、对电大办学的启示

  1、努力开拓非学历教育的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学历后教育培训需求量增大,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电大应在终身教育体系方面,走在前面,抢占先机,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才能发展。

  2、要探索考试改革。应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应不断开拓新的专业和项目,并重视资源建设和整合,形成自己的特色。

  4、加强合作办学,利用我们的优势加强同普通高校的合作和国外高校的合作。加州大学对我们电大产生浓厚的兴趣,磋商了合作意向。我们可以引进他们的教师开展培训和其它实用项目。同时,我们可以为对方搞汉语教育培训(现在汉语在国际上实用价值越来越高)。也可交流师资,他们派老师教英语,我们派老师教汉语,互派访问学者等。还可互派留学生

  5、电大的校名容易引起误解,人家以为是广播电视的或者是电机的,解释了半天才搞清楚。我们所到之处大力宣传电大,解释电大。似应改为“开放大学”或“网络远程教育大学”等。

  赴美考察报告 篇2

  一、感受和体会

  美国地域广阔,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横跨整个北美洲大陆,总人口3.1亿,城市化率达75%,是高度城市化国家。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建筑精良,环境优美,给人以充满活力和美的感受。美国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各地从一开始建城就十分注重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一是重视自然景观保护。美国开放式公园一般都保持了面积较大的粗绿化,有些公园就是在原有森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改造,使乔木、灌木和花草配置都达到了自然的效果。对于园林废弃物也有合理利用,将树皮、枝条、落叶以及木材边角料按照需要粉碎,经过一定处理后覆盖于树穴周围或绿地中裸露的土壤上。大学校园绿树成荫,既有高大的乔木、茂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休闲地,空气清新,景色优美。高速公路边坡自上而下种植有乔木、灌木、绿地、荫生植物以及半水生植物,形成很好的生态小环境。车辆行驶在公路上,两边或是一望无垠的疏林草地,或是私家花园、修剪整齐的攀援植物,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二是重视社区绿化建设。美国法律规定任何私人宅基地在建房前都必须规划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绿化、植树和种草,确保绿化率,否则建房计划不予批准。绿化建成后,业主要自费维护管理,包括除草、剪草、清理、修剪、修边、耕作、播种、施肥、浇水、害虫管理和任何其他确保树木健康生长所必需的工作,任何受损或死亡树木、灌木或地被植物必须迅速替换,否则就会面临邻居的投诉和政府的处罚。三是重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或联邦的重大行动,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利福利亚州1970年《环境质量法》规定,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经过十分繁琐的公共听证程序和政府审批程序,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的限度。

  (二)注重城市设施以人为本。

  美国城市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都尽量以人为本,城市处处充满人性关怀。一是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美国建有大量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许多中小学生都将这里作为学习的课堂。社区经常举办一些免费的培训课程,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细微的人性化设计。各个公共建筑的无障碍通道齐全,无人为损坏;公园里、街道旁随处可见座椅,凡有台阶的地方都会有相应的扶手;城市街道、高速公路一般按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排列命名,给人以极强的方位感。交*路口都设有停车标志,无论有无行人,车辆通过前一定要停稳后再前行。公园、海岸设有专用的自行车通道和人行通道,供人们骑自行车和跑步锻炼身体。室内的各种标牌做成弧形,便于人们从正面和侧面都可以看到字体,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细致入微、真诚持续的人文关怀。三是注重发展公共交通。美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公共交通基本形成了轻轨列车、地铁、有轨列车、公共汽车、观光列车、自行车等系统化的公交网络,且大多为单行道,道路使用率高,交通非常快捷方便。

  (三)注重城市建设的差异性。

  美国城市众多,大小各异,星罗棋布。大的城市有几百万人口,而小的只有几千人。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现代化水平都很高,且表现出很强的城市特色。一是在城市总体布局上,美国的城市注重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特征,融合当地风土人情,不抹杀地区特点,使各个城市都特色明显。如美国的旧金山市是一个山海相接的城市,在城市规划的布局上,所有的建筑都是沿小山包而建,整座城市呈现波浪型的地理特征,融合了河流湖泊、大洋海滩、山丘森林等所有的大自然特性,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海景观城市。华盛顿属典型的疏散型城市,稀少的人口配上大面积的市区,别墅、草坪、树木融为一体,构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纽约是世界最早也是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市中心区的曼哈顿岛上的房屋建设密度和高度均属世界第一,狭窄的街道与高密度的超高层建筑,构成了纽约市中心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二是注重注重城市建筑风格的体现。在美考察期间我们发现,所有这些城市建筑的设计者都十分重视本地域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展。在形形色色的现代建筑中,一方面渗透着城市原有的文脉肌理,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建筑物也都散发着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风采。三是建设追求自然。美国的'城市建设充分考虑与自然的融合,不挖山、不填平、不取直、不砍树、不拆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和废墟。如美国一些沿山坡地的建筑物,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从谷中到山腰再到山顶,四、五米宽的马路顺山势,沿地形,蜿蜒穿行于层层叠叠建筑物之间,丝毫没有挖山削平取直的痕迹。

  (四)注重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性。

  美国的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经应用到了包括从区域性规划到社区规划的多个层面。一是公众参与具有法律保障。法律明确规定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有公众的参与,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反馈的城市规划是不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如果被公众反对,就必须修改。二是参与方式多样。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各种手册、会议和展览会等等,从而使公众全面、彻底地参与到规划当中。三是公众参与面广、程度深。美国的公众参与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几个代表或利益团体参与,而是市民的普遍参与。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还表现在规划的审批和执行阶段。尤其是在其执行阶段,公众可以对不合规划要求的行为向法院或仲裁监督机构进行申诉。

  (五)注重城市建设的经济性。

  在人们的一般认识中,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财大气粗,在城市建设上一定追求高档次设计超豪华装修。但我们所看到美国的城市建设却不尚奢华,以经济适用为目的,方便公众需求。一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性。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很少使用到高档石材、木材,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均以经济适用为目的,方便公众需要。如路牙石直接用水泥切制;公共空间基本上铺设水泥路面,很少使用大理石;垃圾箱有的用水泥烧制,有的用钢板焊制,朴实大方,适用性强。二是建设项目必须做经济性评价。在美国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做受益和成本分析,避免建设的重复性,造成不必要浪费。同时注重社会正义评估,兼顾弱势群体。三是倡导集约用地。加大混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在城市规划中严格控制城市用地的扩张,设立城市建设发展边界,边界以外的基本农田政府不得批准占用,银行不得给予贷款;

  二、启示和思考

  中美两国政治体制不同,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国情也不一样,他们的一些做法,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但有些方面、有些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城市规划建设要立足于发展。

  面对美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又一次深刻体会了“发展是硬道理”。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建设首先要体现发展这一基本要义。在城市发展体系中,经济发展是前提和基础,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的发展过程,产业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而工业化是现代城市化最基本的动力。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空间经济结构重组、城市之间互相作用与依存度更为加强,城市的体系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国城市的发展需要从全球经济网络中获取发展的资源,也需要从城市本身的独特性来吸引投资,加快产业的发展,做强城市经济实力,从而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们居住、工作、游憩的场所,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是要建立规划民主决策机制。通过创新机制,增强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构建政府引导、市民参与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格局。二是规划建设要考虑方便群众生活,在规划建设居住区时,要充分考虑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对购物、上学、就医、出行等方面的要求。规划的公共基础设施必须同步建设,同步建成。三是注重综合交通建设,特别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四是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构建互惠共生的有机整体,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重视城市规划统筹性和权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一是要加快编制与落实区域规划、城市体系协调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保、污染共治;二是要加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社会发展、土地利用、设施建设、人口、资源和环境,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三是要坚持规划的刚性作用,减少规划执行中的随意性,并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证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四是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根据环境承载力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公共设施成本;五是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要按照城乡发展的不同特点,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共生的原则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

  赴美考察报告 篇3

  20xx 年9月20日至30日,中国种子协会考察团赴美国衣阿华、密苏里等地考察该国农作物种业及跨国种子企业,先后访问了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及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公司和部分中小企业,了解美国种业科研最新进展,参观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实验室、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种子生产加工机械及田间品种展示,并与种子企业及其育种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取得了一些考察成果和体会。

  1.美国农作物种业基本情况

  美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种植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高,有著名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作物生产带,产业集中度,优势明显,农产品出口贸易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农业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与其拥有发达的现代化种业密不可分。

  1.1种业发展历程

  美国种业有200多年历史。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北美第一家经营蔬菜种子的公司在费城成立,到1850年全美有种子公司40多家,主要经营蔬菜、花卉和牧草种子。1883年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成立,将种子企业和经销商联系起来,开始关注种子进出口关税、邮寄收费等具体问题,并在其后的100多年中不断呼吁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参与开拓国际市场,对促进美国种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种业乃至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十世纪初,随着杂交育种及杂交优势利用成功应用于农作物育种,1926年华莱士创办了世界第一家杂交玉米种子公司(即先锋公司),一批私营种子企业也应运而生,并陆续由蔬菜、花卉种子拓展到粮油作物。这些种子企业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家庭经营企业,鲜有育种研究,品种选育主要由公共科研机构、农业大学承担。随着美国植物专利法(1930年)、联邦种子法(1939年)、植物品种保护法(1970年)等法律的颁布,很多种子公司开始增加育种投资,随之引发了多次企业兼并扩张的热潮。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种业市场不断增值,私营种子公司育种投入持续增加,并超过公共科研机构研发投入。特别是一些农化、制药跨国企业涉足种业,展开了新一轮整合并购,先后形成了杜邦先锋、孟山都、先正达等一批跨国种业集团,在运作资本、经营规模、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等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加速了美国种业市场向几大跨国企业聚集。与此同时,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种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有力推动了美国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

  1.2种业市场与企业现状

  美国是世界种业第一大市场。据isf统计,全美种子市场价值120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价值(420亿美元)29%以上,位居世界第一。美国种子市场主要覆盖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作物。近十多年来,美国转基因作物种子快速发展,目前全美90%以上的大豆、85%以上的玉米和棉花都是转基因种子,但小麦、马铃薯、水稻等作物转基因种子尚未释放。商品种子基因专利技术费占种子市值的30%-60%。以玉米种子为例,每袋8万粒的种子售价从100至350 美元不等,售价350美元的种子基因专利费(含8种专利抗性基因)为200美元,约占种子价格60%(普通种子的基因专利费也在30%以上)。可见,美国种业市场增值主要源于基因等专利技术的应用。

  据了解,目前全美涉及种子业务的企业有700多家,其中种子公司500多家,既有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等跨国公司,也有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小公司或家庭企业,此外,还有种子包衣、加工机械等关联产业企业200多家。前几位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种子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75%左右,许多中小企业利用大公司授权自交系或将授权基因转入自有品种,以其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优势,为一些农民客户提供长期服务,也占有25%市场份额。

  20xx年,孟山都销售收入105亿美元,其中种子及生物技术专利业务76亿美元,除草剂业务29亿美元;杜邦先锋销售收入315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53亿美元;先正达销售收入116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销售收入28亿美元。先正在的种子业务中,玉米和大豆约占58%,其他大田作物种子占23%,蔬菜种子占10%,花卉种子种苗占9%左右。

  1.3种业研发投入与分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美国种业以中小企业、家庭型公司为主,经营规模小,总体实力弱,加上品种保护不力,这些企业无力投资育种研发。随着实用专利、植物专利、品种保护三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逐步建立,激励了私人企业投资,美国政府对育种投入也做出相应调整。1980年《stevebson-wydler技术创新法》规定,联邦政府负责转化国家投入形成的科技成果并推动向地方政府和企业转移。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私人企业育种研发投入增长220%以上,从1976年开始就一直超过公共机构研究投入,占全美种业研发投入的60%以上。随着先锋、孟山都等跨国公司不断兼并整合,企业育种研发投资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提升到10%以上,种子企业在育种应用研究领域已经占主导地位。20xx年,孟山都育种研发经费达到12亿美元,其中育种研究和生物技术各6亿美元;先锋公司育种研发投入10亿美元;先正达育种研发投入4亿美元以上。不仅各大公司积极投资常规育种、生物技术研发,许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增加投资,将授权专利技术转入自有品种或利用授权自交系配组选育新品种。

  美国公立科研机构、大学以及农业部所属试验站体系逐步转向基础和公益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种质扩增及鉴定等基础性工作,大学重点开展遗传育种方法、基因及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研究,种质资源和技术成果一经成熟,便逐步向种子企业转移,服务于企业商业化研发,同时为企业培养研发人才。如隶属于美国农业部的中西部农业试验站(ncrpis,)与衣阿华州立大学长期合作,建立了玉米、葵花、油菜等异花授粉植物种质库,通过实施玉米种质扩增计划,其玉米种质2万多个种群,可向全世界育种者免费提供。20xx年,曾是美国乃至世界玉米育种中心的衣阿华州立大学已全面停止玉米品种选育,完全转入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1.4主要法律制度

  美国种子立法最初源于1912年联邦种子进口法,该法案规定了种子净度和杂草种子容许标准,防止进口劣质种子;1926年该法案修订要求进口种子必须染色,警示进口种子可能不适合本地种植。1939年《联邦种子法(fsa)》正式颁布,这是美国种业史上一部重要的综合性法律。该法对农作物和蔬菜两类种子进口、州际运输和商业活动以及种子标签、种子广告、发芽测试、劣质种子损失测定及估价、杂草种子含量、质量描述和样本保存等作出规定,确立了标签真实性制度。该法历经1956年和1960年两次修订,又增加了对违法起诉和种子处理化学药名及危害说明等规定。

  除《联邦种子法》外,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结合本地实际颁布了州种子法,对本地有关种子事务增加了管理规定,如种子仲裁、销售许可等。许多州种子法强调种子要满足本州需要的基本质量标准。为便于协调各州种子法,美国农业部种子控制官员协会制定了“州统一种子法”,推荐各州采纳,目前已被大多数州采纳或采用大部分条款。联邦种子法和州种子法都突出强调标签真实制度,保证农户正确选种。

  此外,1930年美国颁布植物专利法案(ppa),对无性繁殖植物品种提供了专利保护,保护期为17年。1952年普通专利法案将专利权扩展到农业领域,将其定义为实用新型专利。1970年颁布植物品种保护法案(pvpa),对植物新品种实行品种权保护,授予育种者以品种权并给予18年保护期。上述三部法为美国种业构建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了育种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调动了投资育种研发的积极性。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ama)对种子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作出要求,规定了农业部门在种子管理中的执法职责、程序以及执法部门间合作等,规范了种子管理行为。

  1.5种子管理体系

  美国种子管理体系分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两类。政府管理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级管理。农业部代表联邦政府依法行使种子管理,执行机构有农产品市场服务局(ams)、动植物检验局(aphis)。ams负责种子出口和州际贸易质量检验(自愿收费)、种子认证(自愿收费)、新品种保护及品种名录、种质基因保存等;aphis负责种子进出口及州际贸易检疫。政府管理特别强调标签真实性,标签注明质量必须与实际质量相符,但并不强制执行种子质量国家标准,倡导种子质量认证,对商业化推广的品种不要求审定或注册。

  各州农业部门设立种子管理机构,代表州政府依法行使种子管理职责,负责监督本州生产和销售种子的质量,检查质量认证证书,规范企业生产销售行为,查验种子及标签真实性,行使违法处罚权力,并对有关种子纠纷进行仲裁等。州种子管理工作重点是执法监督。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不仅有管理职责,还有服务和投资等职能。政府投资仅限于基础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建设和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等,不投资具体企业,也不资助品种选育,政府与企业无隶属、产权及经济利益关系。

  美国种子行业管理组织化程度很高,大多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销售企业都有自己的协会,协会主要职能是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自律。最重要的行业组织是美国种子贸易协会(asta)和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aosca)。 asta成立于1883年,目前有700多个企业会员,主要为会员提供品种选育、种子生产销售等方面技术和信息服务,游说国会议员完善种子立法,促进国际贸易。aosca由各州种子认证机构组成,也吸收了加、澳、新、智等国外官方认证机构,目前有50多个成员,主要制定质量最低标准和认证程序,实施种子质量认证,宣传推广高质量认证种子。

  2.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及发展趋势

  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孟山都、先锋及先正达三大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体系及其最新研发进展。

  2.1商业化育种基本模式

  三大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结构及主要流程,虽然相互区别、各有所长,但其模式基本类似,一般由育种目标决策、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研发、生物信息处理、田间测试评价、生产与市场反馈等模块组成。

  2.1.1育种目标决策系统。是商业化育种的中枢,决定其研发理念和发展方向,对其主要研发产品、实现途径和技术路线等进行顶层设计。一般由少数具备丰富育种理论和经验的高层人士组成。

  2.1.2种质资源利用系统。是商业化育种材料的基础,决定商业化育种品种的遗传背景,对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种质材料进行精确鉴评和分类管理,为育种研发提供带有目标性状、特质基因等优异种质材料。

  2.1.3育种技术研发系统。是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核心模块,技术含量最高,通常由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专利技术研发三部分组成。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线,分子辅助育种可替代部分田间试验,大幅增加育种试验规模,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基因研发为常规育种定向提供目标基因性状、专利技术产品。

  2.1.4生物信息处理系统。是商业化育种遗传信息的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化信息技术,能够高效分析和处理海量的生物遗传信息,并在全体系实施共享,可大幅度提高对大量中间材料的鉴别、筛选和分类管理能力。

  2.1.5田间测试评价系统。是商业化育种中试产品的评估依据。在多个地点不同气候、土壤等生态类型条件下,对商业化育种中试产品进行田间小区种植,测试选育品种的综合表现,评估其商业化推广的价值。

  2.1.6生产与市场反馈系统。是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反馈调控机制。针对特定推广区域生产和市场需求,对育种目标、技术路线、研发产品特性等进行改进优化,使其更好适合目标区域生产和市场,以及商业化推广的要求。

  2.2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的主要特点

  2.2.1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种目标。在育种理念上,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的目标并不单纯追求丰产性状指标,而是更注重强化抗病虫、抗旱等抗逆性状,以提高品种稳产性;注重农艺措施的改进,如抗除草剂、耐密植、养分高效利用等,使育种目标更符合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为此,从种子生产、推广到市场营销等人员都能参与育种研发过程,对育种决策发挥重要作用。如先锋公司的生产和市场人员可自始至终参与品种选育,优先选择具有更好商业化开发前景的品种组合,育成品种有明确的推广区域和市场定位,针对性和指向性很强。

  2.2.2收集全球多样化的种质资源。跨国公司非常重视收集和积累种质资源,通过政府部门和遍及全球的分支机构从世界各地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尤其是含有特质性状的优异种质和野生资源,一方面筛选目标性状的专利基因资源,另一方面扩充种质材料遗传基础。孟山都已从一些野生或特质种质中挖掘出许多专利基因,先锋公司通过80多年研究积累,已拥有全球60%以上的玉米种质资源,先正达公司通过大量收购种子企业,迅速扩大种质资源拥有量。同时,跨国公司对分布于各地的种质资源可在统一管理平台上实行集中分类管理,整个研发体系内实现规范交流和共享,育种家可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种质资源。

  2.2.3寻求现代生物科技的最新成果。为更好地支撑商业化育种,跨国公司也越来越重视上游相关领域基础性研究,广泛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其商业化育种研发不断向种质创新、基因发掘、分子标记、遗传分析、生物信息处理等基础研究领域延伸。先锋公司分别建立了玉米、大豆等种质资源分子遗传信息分析模型。同时,跨国公司密切跟踪生物科技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取得突破或技术方法成熟的成果,通过项目资助、技术转让等方式迅速承接,为己所用。据了解,孟山都等公司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基因和技术储备。

  2.2.4运用现代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实验室操作还是田间作业,跨国公司都设计和采用各种现代自动化控制的分析仪器和机械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育种实验规模和研发效率。孟山都(安克尼)snp分子标记实验室,从籽粒激光切削取样到dna提取、引物加注、pcr扩增、生物信息读取、目标样品选择等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实验室内全部由机器人操控,每天可完成数百万个样品分子标记测试和海量信息采集分析任务,实现了大规模、高通量、全自动基因型分析鉴定和筛选。先正达(斯莱特)育种研发基地,自行设计改装的玉米田间小区收获测产设备,每台每小时收获500个试验小区,并准确获取产量等数据,可保证该基地23万个小区在10多天内及时收获。

  2.2.5建立广泛覆盖的试验网络。跨国公司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建立育种研发中心或试验站,如孟山都全球育种试验站有180多个,先锋公司有126个,并以这些研发中心为依托,广泛布局试验点,开展大规模育种材料筛选和品种适应性试验,所有试验数据与公司总部实现联网共享,所有试验站均可利用。据了解,先锋公司在全球设立育种试验点1000多个,每年测试育种组合上百万个,试验小区200多万个。每个杂交组合在商业化推广前至少经过150多个试验点和200多个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测试评价,确保适合当地种植。

  2.2.6拥有精干高效的研发团队。跨国公司建立和推行矩阵型、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大规模商业育种程序,拥有高素质育种研究团队,实行程序化、流水线式(pipeline)管理机制。研发岗位和人员分工精细,衔接紧密,不论是实验室研究还是田间操作,从试验设计、实施到数据采集、分析及目标筛选等环节都高度专业化,每个岗位配有专业研发人员,软件工程师研制了先进的试验数据分析和管理软件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确保育种研发程序化和标准化,既能保证极高的育种效率,又能稳定研发体系和团队,即使人员变动也不会影响研发工作进展。据了解,三大跨国公司都有数千人以上育种研发人员,大多有高学历专业背景。

  2.3商业化育种的最新进展

  随着跨国公司商业化育种不断发展,许多新的育制种技术和优良品种已逐步推向生产应用,一些更加先进的育制种技术正在取代原有技术,育种规模和效率、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优势愈发明显。

  2.3.1雄性核不育制种(spt)技术。为进一步降低制种成本,先锋公司采用转基因方法成功解决了玉米雄性核不育自然保持难题,开发出玉米雄性核不育制种(spt)技术,既可免除人工或机械去雄程序,又克服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受叶斑病害、育性恢复等缺陷困扰,制种成本和风险大幅降低,制种质量显著提高。该项突破性技术将会改变现有玉米杂交制种模式,主要原理是:在杂合恢复系导入一个与可育基因紧密连锁、与不育基因不连锁的致死基因,产生1∶1可育和不育两种花粉,自交后代一半为不育系、另一半为保持系,再利用常规育种将一个红色果皮带荧光基因与可育基因紧密连锁,即保持系籽粒为红果皮带荧光,不育系为普通黄色,可通过色选机将不育系籽粒与保持系完全分开,生产纯合的不育系。该技术于20xx年6月被usda解除转基因管制审批。此外,spt技术还进一步拓宽杂交优势利用配组亲本的选择范围,对未来育种研究带来深刻影响,值得重视和关注。

  2.3.2分子标记(snp)辅助育种。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第三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随着dna芯片技术的发展,已成功应用于玉米、大豆等作物分子辅助育种。孟山都、先锋、先正达等公司均大规模应用了snp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制了大量snp引物,自行设计制造的籽粒切削取样、dna提取、引物加注、pcr扩增、数据读取及分析选择全程现代化的`流水线设备,实现了种质和中试材料遗传信息的全自动化分析,用于研究产量、抗逆、农艺等性状基因发现、精准测序和识别选择,帮助育种家优选目标材料,提高了选择效率。由于目标性状可能涉及很多snp位点,必须筛选出恰当的snp位点并研制相应引物,才能启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流程。因此,snp引物精准研发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关键。目前,跨国公司用来做基因发现和辅助育种使用的芯片包含5.6万个snp突变位点,年内可能推出100万突变位点的玉米芯片。由于这些snp引物知识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对外公开,如果仅有现代化硬件设备,但不具备基因发现和研制snp引物的技术能力,也不可能启动大规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只有集中研制足够多的snp引物,才能实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3.3新推出的新品种。跨国公司每年都能推出新的优良品种,目前仍以抗虫、抗除草剂、抗旱品种为主。先锋公司20xx年推出了玉米非转基因抗旱品种aquamaxt和转内源基因耐旱品种drought tolerance ⅱ,目前正在研发转外源基因的抗旱品种。为有效降低杂草、虫害抗药性,有些品种已转入两种以上抗除草剂或抗虫的多价基因,不同除草剂或杀虫剂轮流施用,避免超级杂草、虫害发生。先正达在美发布了具有广谱抗虫效果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viptera,该品种将7-8种抗虫基因复合后产生一种抗虫蛋白,可抗玉米一生14种地上或地下虫害。抗旱品种artesian是利用“基因图谱”专利技术和常规育种,定向选育的非转基因品种,目前正在研发转基因的二代抗旱品种。先正达还大量投资研发用于提取燃料乙醇的专用品种。孟山都以转基因育种见长,新上市的有8价转基因(3个抗地上害虫、3个抗地下害虫、2个抗除草剂)玉米品种smartstax,该公司计划未来的转基因品种可能含20多个外源基因,包括多种抗虫、抗除草剂、抗旱、n肥利用、高产等性状基因。孟山都一代单价基因抗旱品种(少于500mm降雨地区)已提交usda审批,预计20xx年上市,目前正在研发二代多价基因抗旱品种。据了解,孟山都已研发出3价抗除草剂(草甘磷、草胺磷、灭草威)以及多价抗虫、抗旱、n肥利用、高产等性状基因产品,正在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上应用。

  3.几点启示

  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种业强国,与其拥有象孟山都、先锋等一流的跨国种业集团,分工明确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先进高效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等是分不开的。对比我国种业发展情况,尽管两者的发展阶段、基础和环境不同,但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1种业发展必须坚持种子企业的主体地位。美国种业200多年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强则种业兴,美国种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种子企业不断强大的过程。在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美国种业也是小规模企业占主导,发展速度迟缓。由于源自欧亚发达和新兴国家经济崛起的压力,美国提出了国家创新战略计划,千方百计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为此建立了涵盖广泛、强力约束的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法律体系,并从科研投入、税收激励、吸引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通过知识产权和贸易规则维护本国企业利益,促进企业不断兼并重组,使其长期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已成为美国政府与企业的共同战略。从国际种业发展实践看,企业是国家种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扶持企业壮大是强大国家种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和巩固企业的主体地位。美国种业正是因为有孟山都、先锋等实力超强的跨国公司,不仅支撑了本国农业发展,对全球农业和经济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

  3.2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坚持育繁推一体化的方向。纵观排名前几位的跨国公司,尽管发展轨迹大相径庭,企业优势和特点亦不尽相同,但都是坚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从育种研发、繁育制种、营销管理和推广服务,跨国公司拥有“从上游技术研发、中游产品物化和下游价值实现”一套功能完整、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产业链条,企业只有通过这个产业链才能将潜在的科技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商业市场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育繁推内部结构看,通过上游品种研发为下游推广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性技术产品,同时下游推广服务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可将生产实际需求直接反馈到育种研发,及时优化调整育种目标和方向,研发适合要求的新品种、新技术。这也是孟山都由一个纯粹技术型公司逐步发展为育繁推一体化跨国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跨国公司不仅有强大的研发实力、雄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还有成熟的市场策略、运作技巧和科学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种业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种子企业只有实行育繁推一体化,才能更好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商业化前景的优良品种,以品种优势带动产品优势,进而形成企业优势,实现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3.3商业化育种必须坚持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并重。跨国公司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基本是由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两大领域构成,而且以常规育种为基础,通过生物技术提供手段和专利产品。先锋公司以常规育种著称,培育了世界上第一个玉米杂交种,具有近百年的常规育种基础和经验,尽管如此还是借助生物技术,进一步强化常规育种。孟山都公司的生物技术始终世界领先,但因常规育种薄弱,曾一度成为其发展瓶颈,直至收购了迪卡、岱字棉、侯顿等以常规育种见长的公司,才弥补了育种研发的缺陷,真正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大规模常规育种仍是各大公司研发投入的重点,先锋公司每年常规育种投资5亿多美元,孟山都公司投入6亿美元,均占研发总投入的50%以上。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及拜耳作物科学的杂交水稻研究仍以传统常规育种为主,辅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跨国公司开发snp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服务于常规育种,目的是提高育种效率和速度。如果没有常规育种的好品种为载体,再好的基因性状也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生物技术只能服务于常规育种,绝不能替代常规育种。

  4.有关建议

  总体看,中美两国种业的差距体现在种子产业链的整体性差距,尤其是种子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差距更大。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非常有必要学习借鉴美国种业发展中的有益经验,尽快提升我国种业和种子企业综合实力,在国际种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4.1加大基础性公益性研发投入,建立开放的种质资源保护共享体系。在推动科研单位退出商业化育种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种业科研育种项目设置,增加基础性公益性研发投入,支持其开展种质保护和改良创新、常规育种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双单倍体育种、杂交优势预测、转基因等基础研究,为构建高通量分子育种、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及生物信息分析等技术平台提供基础支持。借鉴美国农业部农研局的做法,组织现有种质资源依托单位和产业体系,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分类、改良与性状鉴定,在全国范围实行分区域展示和发放机制,建立种质资源共享体系,带动科研单位与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和推动种质资源扩增计划实施,促进种质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4.2鼓励企业联合重组或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先进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鉴于我国种业及企业研发现状,在继续巩固常规育种的基础上,鼓励骨干企业采取企业强强联合、与优势科研单位合作、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聚集各方研发资源,按照商业化育种理念和模式的要求,坚持常规育种为基础、生物技术为手段,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高通量、自动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生物技术转化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分段研究、分工合作、高效测试,探索矩阵式、标准化、程序化管理方式,实现室内操作自动化、田间作业机械化、试验数据电子化、信息分析软件化,提升商业化育种效率和水平,逐步构建从种质创新、品种研发、制种加工、推广营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种业研发体系。

  4.3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激励企业做大做强的市场机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投资研发的原动力。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企业能够获取合理的利益回报,调动企业继续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机制。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土壤,既要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也要尊重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权利,鼓励其发挥自身特色特长,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4.4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营造种业和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没有好的发展环境,造就不出国际化的一流企业,也难以促成现代种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国种子协会等行业组织密切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树立为客户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的理念,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信用评价。组织有关企业到国外考察,把握国际种业发展趋势,帮助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人才、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强与国内外种业协会组织联络,积极推动合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和机遇。

  赴美考察报告 篇4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标准化协会赴美企业标准化考察团一行18人,于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16日在美国洛杉矶、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城市,对美国企业标准化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考察学习。

  一、考察主要内容:

  1.参加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的"美国标准化管理"的研讨讲座,涉及内容有:

  (1)美国的标准化管理

  (2)美国的企业标准化现状

  (3)美国联邦和州有关标准化的法规

  (4)美国有关标准化的政府机构

  2.参观、访问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

  3.参观、访问旧金山硅谷英特尔公司

  二、主要收获:

  1.对美国目前标准化体系和未来发展有了概括的了解和认识概括为:推荐性标准越来越多的取代政府的技术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标准有关的各利益方均积极加入和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过程;标准程序不断改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标准化制修订速度;美国标准将越来越多的成为国际标准;

  2.对美国目前的推荐性标准体系有了初步了解,推荐性标准的特点是:公开性、利益平衡性、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3.美国认证机构和标准化程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从美国UL认证机构的介绍了解到,美国认证机构是属于非赢利性的,认证的核心内容是对产品及生产过程的认证和标准化程序的建立。同时认证机构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监督。

  4.美国量管理有了大致了解

  美国当前实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常用的方法包括:顾客需要,市场调查,产品设计,物质供应,营销服务等。

  三、几点启发

  1.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调整改善我国目前国家标准的属性机构,达到绝大部分国家标准为推荐行这一目标。目前我国先行的2万项国家标准中有3000项为强制性,比率仍过高。

  2.我国目前的认证机构属于经营性,以赢利为目的',这使其认证的公证性大打折扣。

  3.我国目前的标准制修订周期长,速度慢,不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应尽快通过改革先行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体制、机制和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

  四、感触

  1.美国社会的法制较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强,守法首规的自觉性强以市内交通为例交通违章少,礼让行人因此,每年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比我国低得多。

  2.政府和国民都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美国得法律、法规对环境问题规定都极为严格,国民自觉遵守环保意识强,公共场所都遵守各项规定,城市和海滨蓝天白云,空气清洁,草地和树木覆盖率高。

  3.立法、管理和监督以人为本。美国社会重视人文思想和人的权益,以政府对产品的监督为例,重点是看是否对人身健康和人身安全有害。

  4.在美国的十几天里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讲文明、讲礼貌、遵法守规守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一致,留下了深刻印象。

  赴美考察报告 篇5

  农业的发展与农技推广工作是密切相关的,自1914年美国建立农业合作推广体系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一直促进着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而高素质的农场主又对农业推广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密西根州立大学农技推广站和全美一样,对农场主的需求及时变换着推广方法、范围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培训和考察,我们认为美国的农业推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

  美国的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核心,实行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这种形式是依据美国的法律规定逐步形成的,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的《摩里尔,赠地学院法》,由国家划出大片土地,在每个州各建立一所赠地学院,为农民培养农业和农机专门人才。1887年颁布《汉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在赠地大学建立试验站,开展农业科研。1914年又颁布《史密斯,里沃,合作推广法》,授权赠地学院的农业推广可以得到联邦政府农业部的合作和支持。上述三个法案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三个法案是一个整体,它规定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州立大学组织实施,使州立大学逐步成为本州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结合体,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和推广中心。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中心虽然有其历史特殊性,但创造的教学、研究、推广紧密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则有普遍意义。为了保证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和推广任务,多数为教学──推广,科研──推广,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或教学──科研──推广三重任务。

  2、科研任务来自生产实际,根据推广工作,提出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计划,成果一经确认,即向社会公开,不搞技术垄断。

  3、教学、科研人员作推广人员的后盾,负责解决推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4、对推广人员采取在职和定期离岗进修的办法,更新知识,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5、召开教学、科研、推广人员研讨会,共同探讨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二)多种社会力量合作办推广。

  农业推广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公益活动,美国政府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农业推广,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方面合作进行推广工作的机制。一是国家和地方合作办推广。农业部和州、县推广机构各司其职,互相合作,经费由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1995年密西根州立大学推广经费为4000万美元,其中:联邦拨款1000万美元,州政府拨款2000万美元,县政府拨款1000万美元,另外还有特殊推广项目经费和社会各界捐款800万美元。二是政府和社会合作办推广。州县两级推广机构中都设有政府代表,都成立有州立大学、有关部门、专业协会农民代表参加的农业推广顾问委员会(协会),负责推广工作的项目审定、经费筹集、人事安排和工作评估。三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职、兼职和志愿人员合作办推广。兼职人员主要在州立大学,他们既搞推广又搞教学、科研,志愿人员主要在县和县以下以推广顾问委员会和参加“四健”(4H)会的人员为主。埃力那克县推广站只有5名专职推广人员,顾问委员会有12名,志愿人员多达几千名,面向群众的推广工作,许多是依靠志愿人员完成的,推广课题是由顾问委员会根据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项目方案由农业教学、推广人员在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项目的实施,除推广、科研、教学人员参加外,多种社会力量,包括政府机构、群众团体、大众宣传媒介、涉农企业和一些大型农场主,也积极配合,有的农场主还出钱、出地,带头实施推广项目,承担试验示范任务。

  (三)农业推广队伍的素质高。

  密西根州1994年共有州、县农业推广人员445人,其中州农业推广站150人,县和区域推广站295人。150名州推广专家都是博士、教授,县和区域推广人员中70%为硕士,25%具有博士学位,无论是州推广专家,还是县级推广人员知识面都很宽,学识比较渊博,都会操作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州、县农业推广站,全部实现了办公通讯现代化,所有推广人员都拥有电脑终端,与州立大学及其他信息中心联网,美国能形成这样高科技、高学历层次的农业推广队伍,一是高科技发展迅速,农场主的科技文化程度越来越高,自身素质差,很难再胜任推广工作。二是州立大学设立了农业推广教育系,在本科毕业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农业推广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形成了培养高级推广人员的教育体系。三是州立大学对推广人员的职位有严格的要求和招聘程序,招聘上岗后试用六年,方可聘为正式推广员,不管什么人,如果不能胜任工作,随时都有被解聘的可能。

  (四)农业推广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美国的农业推广是全方位、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只要农村、农业和农民需要的,都是农业推广的领域和任务。工作范畴已远远跳出单纯农业技术本身,涉及整个农业和所在农民的种、养业、流通、农村文化、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协调指导等诸多方面,以满足农民的高层次需求。农业推广人员涉及和实施的项目分三大类:

  1、农业技术和自然资源类:涉及农户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场利润,开发新的农产品,参予国内外市场竞争,注重食品卫生,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及农民群众的多种需求和心理培训、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咨询等。

  2、“四健”青年俱乐部项目。四健是指健康的心、健康的脑,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手,“四健”是为农村开发农村青年资源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农村青年提供理论、实践环境,培养他们关心公共事业,实现自我控制,增长知识才干,提高领导、管理能力,试一试、干一干,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家政推广项目。家庭是农村发展、生活的基本单位,指导农村家庭生活、消费,健康发展是美国农业推广的`重要任务。这类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等活动,强化家庭的作用,制止家庭分裂,减少青少年犯罪,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家庭的稳定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项目的主要内容有:(1)进行公共事业、社区活动和法律的培训,教育农民处理好家庭与社区、政府的关系;(2)进行有关食物与营养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营养和健康、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注意营养、膳食和烹调技术;(3)进行卫生和健康方面的培训,指导农民搞好家庭保健,改善家庭卫生和设施,爱护公共卫生及设施;(4)帮助农民家庭进行住房需求评估,推荐家庭住房设计式样,提供房屋修膳和管理知识;(5)指导新婚夫妻和青年夫妇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尊敬长辈和抚育好小孩;(6)指导农民搞好家庭预算,用好家庭资金;(7)进行家庭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五)推广方式灵活,推广手段先进。

  农业推广单位都拥有电子计算机、卫星联网电话、电视、录放设备等现代化推广工具,推广人员将各种知识信息输入计算机内,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只要拨个电话或打开计算机终端就可获取有关答案,十分便捷,我们走访的农户中,大部分都和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统联网,无论是芝加哥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还是天气变化情况等,都可做到“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州立大学除常用的宣传培训设备外,庞大的计算机系统除和各县推广站、农户计算机联网外,还与国内外有关重要部门联网,有关的技术信息可及时交流、传递。州立大学还设有6套电视节目,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知识技术和信息,利用卫星远距离教学也在应用中。

  美国的农业推广方式,分直接推广、间接推广。直接推广是指推广人员走访到户,面对面帮助农民解决问题;间接推广方法是指借助印刷品、电话、电视、广播、电子邮件等进行推广宣传。目前,运用直接推广方法服务的约占农户数的25%,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小组培训、参观、示范等,必要时还进行个别咨询、个别访问。各种农业推广方法,都体现了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原则,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而且,绝大多数推广项目都是无偿的。

  (六)队伍管理严格。在长期实践中,美国的农业推广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

  l、农业推广人员由州立大学直接管理,州推广专家由学校聘任,基层推广员由大学下属的州推广站聘任,并发工资,地方政府不干预推广工作。

  2、基层推广人员由州立大学负责培训,每人每年回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以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根据推广人员的特长,分别参加州推广站的推广项目。推广员带着问题回学校与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再回去组织实施。

  4、对推广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如不称职,随时辞退。

  赴美考察报告 篇6

  应美国21世纪学会邀请,湖北省教育厅组派基础教育考察团,于9月26日至10月6日对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聘用与管理、教学管理等进行考察,实地访问了芝加哥市沃特-培藤高级中学、瑞博市第31学区田园初中和小学,并与州教育官员、学区学监、学校校长及部分教职人员广泛座谈交流,对该州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人事管理等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现将考察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教育管理情况

  ;美国实行三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即联邦教育部、州教育厅、学区。联邦政府设有教育部,教育部不监管地方学校,而是以拨款和其他援助方式协助地方教育,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法令。州教育厅对全州教育事业发展有较大的统筹权,包括教育立法、教师资格标准的确定、课程设置、向各学校分划联邦和州政府的拨款等,教育厅的最高负责人是教育总监。教育总监是由民选、或由州教育委员会聘任、或由州长提名议会确认,州教育厅不介入学校的行政管理。美国目前有五千多个学区,学区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历史沿革和地理因素确定,学区是地方教育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学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学监,学监对教育委员会负责。学区直接管理本辖区内的学校,学校校长会定期向学监报告工作,学监也定期向校长提出工作方面的要求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学区作为最基础的教育行政机构,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对学校有较强的影响和干预能力。

  教育经费由三级政府投入,大体上联邦政府占10%,州政府占36%,地方政府54%,联邦政府、州政府对学校的总体拨款取决这所学校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学生人数,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是当地居民所交纳的房产税。除此之外,学校还成立的有工商企业人员参加的学校教育委员会,通过这个委员会帮助学校筹集资金。学校的收费是非常规范的,学生除乘坐学校的校车和使用学校教材要交费外,没有其他的收费。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生均教育经费7000美元,水平较高的学区可达到1.7万美元。学校收入的80%左右付人工工资和福利,10%用于教学器材的添置,3%-5%用于学校硬件维护。近几年,联邦政府、州政府不断削减了教育经费,学校校长们抱怨经费越来越少,校长最头疼的事是筹钱。

  美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较长,为13年,从小学学前班到高中三年级,学前班至5年级为小学,6-8年级为初中,9-12年级为高中,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十分紧密。从总体上来看,美国的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小班化教学,富人区所在的学校,由于房产税收入较高、教育经费较充足,学校平均班额人数更小,一般在15-17人左右,穷人居住较多的地方,所在学校平均班额25-30人左右。

  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学校行政管理班子比较精干,一般设校长1人,校长助理2-3人,学校的重大决策注重广泛征求意见,然后集中决策,学校经费的使用与监管一般由校长提出方案,教育委员会审批后再执行。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的道德实践,注重从小事和细节做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建设都富有特色和个性,学生的文明素养水平较高。学校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学校员工和学生进出学校都要凭证进校门,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有的学校专门配有安检设备,陌生人进入学校要实行安检。学校的硬件设施都非常配套,设施一流。后勤服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每所学校都非常干净、整洁。

  (二)教育人事管理情况

  1、校长的产生与聘任:校长的产生一般经过个人申请、面试考核、上一层管理机构考察挑选,最后由学区教育委员会举手表决,学区学监聘任。作为校长除具有教师资格外,还应有教育管理培训方面的资格证。州政府有专门的校长培训学校,校长每年至少接受7.5小时的继续教育,过去强调校长管钱、管物、管人,现在更强调校长要成为教学的领头人,校长在学校都代课。校长的解聘必须经过学区教育委员会举手表决。在美国,校长职业化水平较高,小学与中学校长可以打通使用。

  2、教师的聘任与待遇:州政府对在本州任教的教师有具体的资格要求,教师在该州任教必须要取得本州的教师资格,除此之外,学区在州政府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附加要求与条件。教师一旦取得资格认证,有效期一般为三到五年,到期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脱产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延长资格,正是因为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使得美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学校在聘任教师时比较注重:

  ①毕业于什么大学,学习的课程与成绩;

  ②个人的经历,是否有国外生活的经历;

  ③推荐给对应学科的系主任,若双方愿意,再进行面试;

  ④面试中比较注重是否热爱教育,是否具备团队精神,是否能言善辩,是否具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聘任合同一般为四年,完成了四年合同,可签终身合同。在美国,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教育工会,教师待遇由教育工会代表教师与学区谈判达成一致,教师待遇一般取绝于教师的学历、经历、水平与业绩。初参加工作的教师年薪一般在3万美元左右,资历较长、水平较高的教师最高年薪可达8-10万美元。在美国,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合理规范,除工资福利待遇外学校没有奖金、加班工资、课时补贴等。

  3、教师培训、考核与激励:在美国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较高的,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精神,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培藤中学为例,该校有58名教师,其中持硕士学位的60%,持博士学位的占2%。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主要侧重于两方面:一是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到国外参观考察学习,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和接触世界各国文化;二是定期安排教师脱产到大学进行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可以延长教师从业资格。学校对教师亦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的主要特点是:①不把学科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仅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②强调考核的过程。校长和学校管理层人员会经常深入到教师课堂中去听课,校长定期同教师对照年度工作目标进行交流;③强调教师个人和同伴的参与;④考核结果没有同教师福利待遇直接挂钩。校长认为怎样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激励,但主要侧重于精神方面的: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

  4、学校编制与管理:联邦政府、州政府对中小学的编制管理没有统一的要求,具体到一所学校的教职工编制由该学校所在学区的教育委员会决定。教育委员会决定学校编制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富人区所在学校编制松一些,穷人区所在学校编制紧一些。即要考虑到编制的限制,又要保证小班化教学,美国教师的工作负担总体上比较重,在小学除开体育、艺术课教师是专职外,其余教师都要包班。在中学一名教师往往要代4-5个班。美国教师亦常常抱怨时间较长,劳动付出与报酬不成比例。

  二、考察学习的主要感受

  这次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也来不及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但我们感受仍然很多,就教育工作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法制建设非常完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经以及各个学校运转有序。

  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教育法制也特别健全。联邦政府制定教育法律,联邦教育部制定教育法律的执行政策;各州立法机关也有权制定本州的教育法律,州教育厅协助制定有关政策,因而各州之间的教育法律和政策标准不尽相同,由于法律监督机制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美国联邦教育部与州教育厅、州教育厅与学区之间没有直接的管理关系,但由于法律责任明确,职责范围清晰,各自在独立动作的过程中非常秩序化。同时,联邦政府注意发挥教育工会和教师协会的`作用,教育工会主要承担教师利益保障的职责,而教师协会承担教师资格认证、继续教育、培训、学术研讨等本应由教育部门承担的工作。这样一来,教育部门的具体事务大大减少,行政管理职能得到突出和强化。美国政府还注意发挥社会的力量来监督教育机构,如州教育委员和学区教育委员由民选产生,不拿财政薪酬,尽社会义务,尔后再由教育委员集体聘用州总学监和学区学监,把州和学区的最高教育管理者置于社会(社区)监督之下。在这种机制中,教育部门和学校不仅仅要对法律负责,更要对当地的民众负责,真正去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教育环境十分和谐,有利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

  首先是学校与社区关系和谐。一方面,学校注重与社区的联系和沟通,每个学校(学区)都有专门的公关顾问,专门从事对外联络、宣传、推介工作,通过录音电话、网站、校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把学校的一切活动宣传到每一个家庭,让居民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另一方面,社区拥有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向学校、学生开放,社区热爱教育的人士积极为学校发展提出规划建议,筹措教育经费,学校与社会形成了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其次是校内人际关系和谐。校长象企业经理和系统主持人,把学校的重大事项交给全体教师决定,体现民主民治,因而学校的凝聚力比较强;教师没有象我们存在入党、提干、调资、评职称、年度考核等人为制造的矛盾竞争因素,关系比较融洽,能互相观摩交流,互相支持教学。据他们调查统计,95%的教师对教师之间人际关系表示满意,94%教师对师生关系表示满意。教师对学生的缺点不是横加指责,对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向家长告状,认为向家长告状是教师没有尽到教育责任,这样的教师肯定受学生喜爱。在学校,我们看到教师笑容可掬,学生活泼可爱,师生关系随和,对来访者热情而有礼貌,人文素养普遍很高。第三是校园环境和谐。校园环境人文化、童心化,寓教育于环境之中。校园内绿草成茵,环境优雅。学校走廊有教师与学生的群体浮雕,校门口摆放有学生的手工或艺术作品,并定期更换;墙上有学生入学第一天的彩色手掌印记,记录有该生基本情况;橱窗里有学生自我介绍的一段话;教室里学生作品更是琳琅满目,墙上贴满了文字和图片,尤其是美术、生活教室居多,框架上摆得层层叠叠,学生在向我们介绍这些的时候显得格外兴奋和自豪。

  3、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美国的基础教育十分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亦非常注重基础学科的质量。阅读写作、社会实践、科学和数学等学科在学校教学中的位置较突出,州一级都有专门的考试评价机构,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校在每学年都会选择和全州、全国的统一测试,有的学校甚至同国际上知名学校进行比较交流。培藤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国际化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国家学生交流,并作为一门课程支规定。另外,他们还定期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发展中国家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能。布什政府还响亮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计划,以此促进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里我们看到:班主任办公桌就放在学生教室,与学生平等相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共同的参与者和学习者,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表现充分赏识和宽容;教师对残障儿童给予极大的爱心和耐心,手把手地辅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人格受到尊重。总之,美国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一言一行,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理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逐级明晰并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办教育的责任,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方面的管理权;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解决县级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使“以县为主”真正“主”起来;在县以下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新路子,取消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成立的中心学校管理层,以农村初中为单位成立学区,按生源分片管理农村小学(教学点),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和质量。

  2、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交流、考核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尝试教师资格定期(可按教师年龄划线)复考制,促进教师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严把资格关;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将大面积的继续教育与分批轮训、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培训考核,提高培训效果。教师编制实行以县为单位的总量控制,同时在教育内部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减少工作环节,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3、实行校长职级制,建立专家型校长队伍。实施校长任职资格的分级考试、认定工作,坚持校长持证上岗;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和年薪制;建立专门的校长资格考试和培训机构,选派校长挂职培训或到国外学习,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完善对校长的考核、评价和任用办法,打通不同层次学校校长的任用渠道,推进校长队伍的职业化和专门化。

  ;4、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把学校、教师从单纯追求升学的压抑中解放出来;改革高考、中考的有关内容和形式,把学生、学生家长从单纯追求考试分数的压抑中解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赴美考察报告 篇7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据介绍现有人口2.6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2%左右,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的农产品可满足128个人的生活要求。

  密西根州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与加拿大隔湖相望,气候条件和我国东北近似,是全美玉米、奶牛(牛奶)的主要生产区,全州现有人口940万,面积17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务农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2%,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农场规模越来越大。

  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以家庭为单位,实行规模经营,从发展趋势看,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全州前几年有5.2万个家庭农场,现在下降到5万个。家庭农场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专业性农场,一种为兼业性农场。中等专业性农场一般耕种200000亩地。无论专业性农场还是兼业性农场,都以自己耕种为主,农忙时雇请部分临时工,劳动生产率水平很高。

  (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刈、脱粒、加工、运输、精选、烘干、贮存、畜牧业上料、挤奶、消除栏圈全部实行机械化。我们参观的'一些农场主无不拥有多种机械,这些机械性能良好,用途广泛,有的可以一机多用,如种植机械从整地、播种、施肥、喷药和收刈、脱粒、秸秆粉碎可一次完成。农产品加工,只要一按电钮全部自动完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惊人。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规模小一些的农场主大都是主营农业,兼营其它。

  (三)商业性意识越来越强。

  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进行,我们访问的农家,大都拥有电脑终端和州立大学农学院及其他信息中心联网,随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州立大学和其它信息提供者只负责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场主分析,利用信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农场主取决市场自主经营。

  (四)社会化服务十分发达。

  各农场与社会的各涉农部门和商业公司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农场所需的良种、化肥、农药、机械、饲料等生产资料,农产品的运输、销售、贮存,以及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只需打个电话,有关单位便及时登门服务。

  (五)劳动者素质较高。

  50%左右的农场主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还是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农民的平均学历达到中专以上。

  赴美考察报告 篇8

  20xx年6月应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CMHC)和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的邀请,以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兼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沈建忠为正副团长的建设部赴美国、加拿大住宅产业考察团一行10人,对美国、加拿大住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交流和考察活动。此次考察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参加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宣传我国政府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与国际社会广泛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在推动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方面的经验。二是加强与美国、加拿大住房建设管理部门交流与合作,就中加、中美住宅建设合作项目事宜进一步磋商,促进合作项目的顺利进展。三是学习和考察美、加在促进住宅技术进步,发展住宅产业,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访问、考察期间受到了加拿大CMHC、美国HUD、美国商务部(DOC)、全美住宅建造商协会(NAHB)及两国住宅技术研究机构、技术服务企业的热情款待,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和考察。

  一、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的基本情况

  6月2日-6日,代表团参加了在加拿大班夫举办的第九届国际住房与住房保障制度大会。本次大会由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新建住宅保障项目组织主办,加拿大CMHC特别支持。该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加强国际间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合作与经验交流。参加此次大会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代表200多人,各国代表围绕住房建设与住房保障分别介绍了各国的进展情况。我代表团长李先逵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房发展与住房政策保障"报告,介绍了我国政府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方面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并详细介绍了我国政府在培育住宅消费市场、加快住宅产业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措施。代表团副团长沈建忠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住宅建设与住宅质量保障"报告,介绍了中国住宅建设取得的成就、住宅建设的发展前景及住宅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着重介绍我国政府在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大会发言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住宅产业发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

  从大会交流的内容来看,各国政府把坚持人居可持续发展,提高住宅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特别是保障住房质量和购房者的利益做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保证住房质量方面,把推动住宅科技技术发展做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和完善住宅技术标准,建立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严格建造过程把关,完善质量检测手段等措施确保住房建造质量。在住房制度保障方面,为保证人人享有住房为目标,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采取住房建设基金、住房贷款等经济手段,提高购房者的购房支付能力,使低收入者的住房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和相应可靠的质量保证。

  会议期间,我代表团还与加拿大、日本等国代表团进行了双边交流活动,就住宅技术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换意见,为加强今后的国际合作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拿大CMHC董事会主席PeterSmith先生介绍了CMHC的主要职能,并期待着中加双方在住宅建设领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唐力教授介绍了太阳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加拿大建造材料中心主任波登介绍了加拿大住宅标准、规范和住宅建筑体系等内容。一行30人的日本代表团非常珍惜与我代表团的会晤和交流。日方表示,第十届年会将于20xx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成就世界瞩目,中日两国间的住房合作与交流一直开展得很好,希望中方在下届年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双方就住宅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商谈,为加强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

  代表团在访加期间,与加拿大楼宇贷款保险及房屋署就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情况进行细致的商谈,对今后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加方的安排下,考察了加拿大住宅技术和住宅小区建设情况。

  1、中加合作项目与交流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果。我部与加拿大在建筑技术、住房金融、住宅产业、建筑标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主要的项目和活动有:

  中加住房金融合作项目。1999年11月,我部向外经贸部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申请将"研究和借鉴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与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面的经验"列入CIDA的资助计划,20xx年2月获得批准。加方提供300.000加元的资助,加方与我部共同实施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是加拿大CMHC。该项目的目的是学习和借鉴加拿大模式,为在中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和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做准备。该项目于20xx年7月结束,中方完成了详实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做为该项目的延伸,由CIDA资助,并根据刘志峰副部长访加时与CMHC签署的合作协议,我部与CMHC于20xx年8月开始进行在中国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此项研究正在分阶段进行中。

  中加建筑技术领域的合作。加拿大住宅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和轻钢结构为住宅建筑的主导结构,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中加双方在木结构建筑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在加拿大CMHC、自然资源部、国家研究中心、森林工业理事会等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为我国木结构标准修订提供了技术咨询和服务。目前木结构设计规范和木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在双方的合作努力下,已正式出版。同时,我部正在与加拿大CMHC就轻钢住宅结构技术标准制订方面进行合作,该项工作进展顺利。

  中加双方在技术交流与研讨、技术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2、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建设性意见。代表团在双方的商谈中提出了加强中加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建设性意见。在住房金融方面,加快在住房金融领域合作的进程,尽快开展住房抵押担保和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同时,开展住房发展基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产业基金的建立与发展。在技术交流与贸易领域,加快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的合作,在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在技术引进方面,应与中方有关企业合作,引进成套生产技术,而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的出口方面,以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和加快新技术的更新与进步。在人才培训方面,应有实质性的进展,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3、加拿大住宅建设管理与技术发展的考察研究。在CHMC的安排下,代表团考察了加拿大政府住房建设与住宅技术管理机制及木结构建筑体系技术、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供暖系统、新能源利用技术及参观了加拿大科学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实验室和居住区建设等。

  加拿大住房建设及住宅技术的发展主要由加拿大CMHC、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矿物与能源技术中心等部门协作共同完成。

  加拿大CMHC是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机构,成立于1946年,其宗旨是协助加拿大政府制订和实施住房建筑计划,以解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加拿大国内存在的住房紧缺问题。从那时起,该公司一直协助政府为一代又一代加拿大人民提供住房,使加拿大人民居住条件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该公司多年来采取了各种途径,包括向加拿大家庭提供直接和间接援助,以及协助建立一种能促使加拿大住房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有利环境。通过推广有关住房方面的研究与专业技术知识,协助住房建设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并与其他部门和单位合作,支持和修订加拿大的住房建筑标准,确保加拿大在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种住房问题和面对各种新兴的发展趋势的同时,能够全面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做出统筹兼顾的积极反应。为了实现其支持住房产业的目标,该公司采取各种途径,包括技术与经济研究、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示范工程、规章制度的制定、研制行业标准等促进和协调住房产业与各级政府机构以及加拿大国内外的住房用户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拿大科学院建筑研究所是加拿大的建筑技术中心,从事综合性研究、制订建筑法规和提供质量鉴定服务等,其所从事的消防安全、建筑性能、室内环境、材料与结构、产品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同行享有较高声誉,对促进加拿大住宅产业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是主管加拿大能源、采矿、地质和森林资源的联邦政府部门。该部门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发展和促进住宅建设中的能源效率,包括为新建住宅制定的R-20xx计划和适用于现有旧房的"住房能源改造措施"。负责管理使用能源的设备,包括住房设备和家用电器,并为制定和实施加拿大住房建筑能源法规提供协助。矿物与能源技术中心作为自然资源部的下属技术开发机构,主要从事建筑节能设备与系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该中心为新建住房和现有旧房的节能住宅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和计划管理服务,包括研制技术标准、鉴定工具、质量性能检查、建筑培训和计划评估等。同时,还致力于开发太阳能、风能、小型水力发电及生物能源。加拿大的住宅技术发展,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下通力合作、协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住宅产业技术的.大发展,使加拿大住宅工业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加拿大住宅建设倡导"健康住宅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居住者健康。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采光照明、隔声及电磁辐射等因素。二是能源效益。包括建筑物的保温性能、用于采暖与制冷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用电及高峰用电需求等。三是资源效益。可再生材料的利用、节水器具、建筑物的耐久性及长期性等。四是环保责任。包括排放及燃烧副产品的设备性能、废水及污水处理、社区的选址及自然环境的利用等。五是可支付能力。包括住宅的性能价格比、建设的工业化水平、住宅的适应性和市场性等。加拿大的住宅建筑技术发展以"健康住宅"理念为原则,发展相应的体系与技术,形成了以木结构、轻钢结构、混凝土板式结构、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为主要建筑体系和与其相配套的工业化生产的墙板、布线、门窗、厨卫部品及技术体系,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一体化管理的住房现代化生产体系。

  木结构住宅体系在加拿大已成为低层住宅发展的主要建筑体系,其源于加国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现代化生产工艺和其成熟的配套技术。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应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高效建造;其空间布局可改性好,可按照市场要求临时改变其空间布局;在安装配电系统、管道系统、供暖系统与空调系统以及其他现代化系统时可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可达到最高的绝热保温标准,保证既节省能源,又能提供长期的舒适环境。同时,可以尽量减少废料和工序,并能充分利用回收材料。

  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加拿大住宅建设中也有较大发展,其技术特点及技术体系和木结构体系具有相似之处,其不同之处在轻钢结构体系中的结构由钢代木,是加拿大低层、多层住宅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场。其优点在于:质轻高强,抗震性能好;有利于环保,回收率可达100%;材料性能好,结构质量有保证;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快,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不可燃、不助燃,防火性能好等特点。目前,加拿大轻钢结构体系用于旅馆等公共建筑可盖到七层,用于住宅可盖到四至五层,今后发展还在进一步研究。

  混凝土板式结构、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是加拿大高层住宅的主要建筑体系。混凝土板式结构综合利用了加拿大各种模板技术及现场浇注混凝土板等工艺技术,实现了机械化施工。轻钢与混凝土复合结构是将冷轧钢与现场灌注的混凝土粘合在一起或在工厂制成板,构成楼板、横梁、顶梁、立柱和墙壁等结构,是逐渐取代混凝土板式结构的新的结构型式,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拿大的住宅配套技术与产品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混凝土砌块技术、屋面装饰技术、塑料产品技术、空气流通与热量控制技术、门窗技术、厨卫技术供暖技术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值得我国学习和交流。

  三、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与交流

  代表团访美期间,与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商务部就中美住房合作项目事宜进行了实质性协商。同时,对美国住宅建设的政策和技术发展进行了较深入的调研,达到了预期效果。

  1、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中美住房合作项目由20xx年5月优先启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合作项目"和"住宅产业示范工程"以来,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果。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合作项目。20xx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中美住房金融研讨会,详细了解了美国在住房抵押证券化方面的经验。20xx年7月和9月,中美双方先后派出了代表团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交流,为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证券化进行了技术准备。目前中方有关部门正就在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工作进行努力。

  住宅产业示范工程合作项目。根据《关于建设示范工程的谅解》,初步选定北京龙泽苑小区和上海新里程小区做为中美住宅示范项目。20xx年3月,中美双方联合评审组在北京召开了龙泽苑示范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FRANKWILLIAMS建筑事务所的方案中标。20xx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龙泽苑示范项目环境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盛林景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龙泽苑项目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已于6月29日开工建设。上海示范工程项目于20xx年9月召开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标会,美国DESIGNCOLLECTIVE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方案中标,目前设计方案仍在修改阶段。

  2、合作项目的建设性意见。住宅示范工程合作已经步入到技术合作的实质性阶段。此次访问和交流就有关示范技术和产品事宜与美国商务部、住宅建造商协会等部门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明确了示范技术与产品的内容和要求。在引进美方规划设计理念的同时,重点应在引进和示范技术和产品方面,要侧重于工业化建筑体系、部品体系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居住区环境保障技术等方面。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先由美方提出可供中方住宅示范工程选用的技术和部品清单,再由中方根据清单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和选用要求,双方协商确定。双方认为,为保证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双方应建立工作协调小组及协调机制。

  3、美国住房建设的考察研究。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是负责美国住房投资、住房计划和住宅技术的发展的主管部门。从1930年开始,美国国会推动公共住房计划,共新建120万套住宅提供给最低收入家庭。从1993年开始启动希望6工程,主要解决低收入者、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居住条件较差的群体的住房。主要是改造危旧和居住质量差的住宅,1993年-20xx年计划拆除危旧住宅78156套,新建住宅83163套,到20xx年实际新建住宅70898套,其中58%作为公共住宅提供给低收入者。公共住宅的投资来自国会拨款、地方机构筹措和私人投资等多种渠道。20xx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地方机构筹到90亿美元用于公共住房建设,为解决低收入住宅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来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国政府为逐步消除贫民区和贵族区的居住者素质的差别,在公共住宅中吸引高收入者来居住,共同提高全民素质。公共住宅在40-50年代以建高层住宅为主,实践证明,高层住宅管理难度大,除纽约等城市外,已不再新建高层住宅。在发展住宅技术方面,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住宅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国会每年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住宅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且在公共住宅建设中大力推广住宅建设新技术,不断改善住宅的综合质量。

  四、美、加住宅产业考察的启示

  1、住宅区规划。住宅的规划设计理念应从住宅小区为主发展到居住社区为主的转变。北美的住宅很少见到像我国封闭式布局和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其规划设计是以居住社区的理念,形成街坊邻里和组团区段的布局模式,体现社区开放交流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服务、生活设施等),有利于城市交通疏散。我国封闭式住宅小区(组团)是几千年来"围城"思想的延续,每个小区必须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中心广场、教育设施等,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小区内外交通组织复杂,生活不便等。如果封闭式围墙是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那么现代化监控技术、门禁系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使住宅小区由封闭走向开放,资源(如绿地、设施)由小区独享变为社会共享。

  2、住宅的装修。提供毛坯房的做法是我国住宅建设的特有现象,在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的住宅全部做到一次装修到位,而且住宅装修实现一体化设计、施工,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有利于实现装修工业化。装修讲求简洁、明快、舒适和实用,创造一种方便、安逸的居住环境。我国目前住宅装修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装修的宾馆化或装修繁琐化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

  3、居住区环境。不管在美国、加拿大的高档社区,还是普通社区,很少看到像我国住宅小区环境塑造的大手笔做法,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建设中大做环境文章,大是指人工造景,以宣传广告式手法为环境而环境。如:浩大的中心广场、人造瀑布、山石景观等,既是形式主义,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国外也只是在公共公园或城市广场中才能看到。在美国、加拿大的居住区环境讲求利用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原则,以种树、种草为主,营造朴实、自然的环境,既经济实惠,又具有园艺美的自然和谐,而不是人工过份做作造景。

  4、住宅技术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在美国、加拿大资源丰富的国度,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太阳能和地热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小型箱式变压器技术等,体现"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论,即检查(Review)标准程序和做法;减少(Reduce)产生的浪费;重复利用(Re-use)资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废弃的材料。

  5、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尽管美国的建筑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美国政府仍然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国会每年拨付住宅与城市发展部1000万美元专门用于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费用,委托美国国家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而美国的各种协会等社团组织,更是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美国住宅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科研单位的改制与政府部门脱钩,技术研究工作弱化,同时,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很难调动起企事业单位开展新技术开发研究的积极性,严重阻碍新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研究领域,不仅要加大科研投入,而且要稳定一批技术设备齐全、技术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和科研队伍,积极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6、加快我国住宅建筑体系的研究。美国、加拿大住宅建设的工业化之高,是因为有成熟的成套建筑体系(如木结构、轻钢建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成套技术。我国的住宅建筑体系较多,尚未形成系列化体系,而且建筑技术以单项技术发展为主,缺乏标准化、配套化技术,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限制了住宅建设工业化的发展。加快我国住宅建设工业化进程,首先是解决建筑体系问题。应加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的标准化研究,形成完整系列的体系。其次是完善住宅技术、部品的通用性研究,逐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

  7、木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我国城镇住宅主要已集合式住宅为主,由于木结构、轻钢结构的建造层数所限,其建筑结构体系在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应用范围有限,但与其配套的屋面体系、内墙体系及其配套的技术在集合式住宅中仍有广阔的用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广大农村住房条件的改善,木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在小城镇及广阔的农村住宅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轻钢结构住宅在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住宅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赴美考察报告 篇9

  美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农业资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步发挥巨大作用,它的一些作法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法律预以保护。我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多年酝酿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农业推广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但从推广法颁布两年来的实施情况看,由于法律条文太原则,操作性差,难以落到实处,建议尽快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使法律更加完善,特别是在维护农技推广机构合法权益,国家保障措施等方面要具体、明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和经济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财富,谁先得到它,谁就可以取得经济上的主动权。美国农业推广部门把信息传递作为向农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的农场主也十分注意收集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他们都装备了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目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普遍装备落后,信息传递慢,渠道单一,适应不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台。我国幅员辽阔,交通不发达,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它不受交通便利与否的影响,同时利用广播配以电视,更加形象、生动,适合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一种好方法,国家应把它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一件大事来落实。二是逐步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促进信息事业的发展。世界发达国都把计算机的普及推广和网络化,作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建议国家在“九·五”期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采取与地方联合投资的办法,在每个省确定若干个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开展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试点,同时,组织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争取用一、二个五年计划,把全国县级以上农技推广机构都用计算机网络起来。三是增加农业科技读物出版发行,使农民比较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三)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

  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分工过细,人员过多,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逐步将推广机构内服务性的专业站(室)向专业性服务公司(肥料公司、药械公司、果品公司等)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逐步向综合性、宏观性方向发展。从重点进行生产技术指导,逐步转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评价,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对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各级政府要增加农业技术培训经费,农业部和人事部门组织制定农技推广机构岗位任职标准,以调动在职科技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抓农业内部的“三农”协作。我们认为,“三农”协作重点是省一级,省一级“三农”分属不同的三个系统协作难度大,农业部喊了多年成效不大,建议农业部对几年来“三农”协作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三农”协作的组织形式,协作内容和方式,以及经费开支等做出具体规定,充分调动三家的积极性。

  (四)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发展。

  农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疑是一种好的制度应长期坚持,但是,在乡镇企业发达,劳力向工业大量转移的地方及东北、西北等耕地面积大的地方,可以根据群众意愿,引导农民把土地向农业大户集中,建立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国家应增加投入为这些家庭农场提供一些中长期(10?0年)的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生产加工方面的机械设备,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使之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五)改革农村教育。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中学教育存在着主要为了升学的偏向,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与农村需要脱节,根据我国实际,农村学校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中、小学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及对学校的考学率上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赴美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考察报告10-12

木业厂考察报告09-22

项目外出考察报告06-08

电梯厂家考察报告(精选5篇)04-12

校长培训考察报告范文(精选10篇)03-22

赴省著名初中学校学习考察活动的考察报告范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