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品课程建设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1
有幸参加了xx年“幼儿园园长课程建设培训班”的学习,在本次活动中,聆听了几位幼教专家对课程游戏化建设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
在讲座中,钱主任对现在的游戏课程提出了三个精神:
1、让孩子真游戏。她提出:去掉成品的游戏材料,投入低结构的原材料,区域学习性材料封闭简单的取消;要放手让孩子去游戏,给材料、给空间(室内外)、给时间,给孩子分享游戏的时间。
2、让老师真放手。孩子不投入,远离孩子,观察,分享看到的。教研活动要更多的案例化、情景化,在观察基础上解读孩子游戏行为,想到推进游戏的发展。接下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环境的调整、材料的增补、组织方式的`改变。(看到、想到、做到)
3、让一日活动各环节充溢着游戏精神。(举例:自主午餐)
接着夏园长围绕《把游戏还给童年,让教育回归生活——安吉游戏给我们的启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我对安吉游戏的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开始认真思考、深刻反省:孩子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到底该给孩子怎么的童年?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幼儿园的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世界里——操场上随意摆弄的油桶、挂在大树上的秋千、庭院里的沙水池、各种木制的单、双梯子、木块、小拖车等,孩子们在户外自由游戏、自主选择和搬运材料,树林里的席子上,三五个孩子一边交流一边玩着娃娃家;沙水区,孩子们正做着各种点心;橡胶地上,孩子们用木块、梯子、木板拼搭出各种房子、小路;“涂鸦区”里,大画笔、颜料桶、废旧汽车、大滚筒,都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画……每个孩子都在忙碌着,每个孩子都尽情享受在自己的独特创意中。一切都那么快乐开心,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他们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是多么享受、多么快乐,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老师是聪慧的,这里的孩子是幸福的。所有的一切,也向我们揭示着安吉游戏最大的价值: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成就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为孩子幸福地活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今天夏园长的讲座,让我深深了解到“安吉游戏”的现状,幼儿园的老师们,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观察和记录,用笔和纸,用相机,他们不需要教会孩子如何玩,或者介入孩子之间,只需要站在边上静静地看着孩子,陪伴孩子。所以,让我们共同铭记:尊重孩子——“闭上嘴巴管住手”,发现孩子——“瞪大眼睛竖起耳”。一定要深刻认识游戏的独特价值,领悟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我们要学会不断拷问自己: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额主任;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有没有形成鼓励游戏、服务游戏、学会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唯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2
生物化学是我校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适合培养二十一世纪高层次、创新型药学人才需要的药学生物化学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研究型教学体系。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进行课程建设。现将多年来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
要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课题负责人张景海既是教授又是博导,既是学科科研“领头羊”,又是教学骨干和带头人,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带领课题组工作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承担和完成省部级、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教学改革方面也紧跟时代脉搏,牢牢把握着课程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方向。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进行国内外进修;引进外籍教师;获取博士学位、进修人员、外籍教师在教学中均发挥骨干作用;在教学中也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听课和助课,观摩教学,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进行传帮代。实行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促进业务交流;在补充青年师资时,还注意综合大学的人才和获得学位的归国人员引进,以防止近亲传递,知识退化。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具体,措施得力,目前,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形成良好的教学学术梯队和可持续发展势头。目前教学队伍的整体情况为:
1. 知识结构:硕士14人,达100%;双硕士1人,达14.3%;博士(含在读)8人,达50%。教授3名(外聘教师2名),副教授7名(外聘教师1名),具有高级职称比率达52.6%。
2. 年龄结构:35岁以下10人,占71.43%;35~50岁4人,占21.43%; 平均年龄为35.79%。
3. 学缘结构:教学组14人中本科毕业于12所国内院校,硕士毕业于15所国内外综合性大学;五名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三名为博士,两名为硕士。
4.师资配置:理论教师以教授、副教授授课为主,正副教授授课时数占总学时数的70%以上。
5. 师资培养:近五年,海外进修一年以上3人次,国内进修2人次。
6. 教学科研水平:近两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8篇,校级教改项目一项,课题负责人张景海获国家及省教学改革二等奖及一等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学院一等奖2项,获学校优秀奖2项。4人获得03-06年 制药工程学院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课程负责人张景海教授带领下,主持和参见国家、省、市各类基金项目十三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 SCI收录12篇。申请了两项中国发明专利,两项国际发明专利。参加科研的教师比例达到100%。
二、以提高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国际型、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需要,近五年来本教研室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
1.教学内容改革: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主要措施为:为适应不同药学专业的发展,满足国内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选用了适于各专业特点的教材;为了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及时把教改、科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一些与相关课程重叠的内容如:核酸合成、遗传密码、中心法则、基因组与基因工程等划到《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解决了学时紧张,内容多的弊病,也兼顾了和其它课程衔接;增加了系列综合性开放实验;根据教学大纲和不同专业的要求近几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多次修订,多媒体课件每届均有变动;形成了以生物化学(130学时)、生物化学Ⅰ(72学时)和生物化学Ⅱ(34学时)为中心的体现各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课程群。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3
为期四天的“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已经结束,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了解了中央电大的发展历程,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经验,同时还与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得到了许多启示。在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
在本次培训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对远程教育中课程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充分体会到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下体会。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都要提前谋划、进行设计。在远程教育中,更需要充分重视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陈丽老师在培训中提到,教学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相关人员均应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教学设计包含8个环节,也就是2个分析和6个设计:
1、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包含许多因素,不仅要分析其年龄、工作情况、知识背景、学习兴趣与动机、工作与生活经历等基本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需求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学习者个人或社会)所期望的状况(学习者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只有进行了充分的.学习者分析,才能找到切入点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用的媒体、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课程资源分析
在进行学习者分析后,需针对学生特点对课程现有资源进行分析,课程资源分析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确定、学习支持分析、和课程资源分析。通过课程资源分析了解目前课程已有哪些资源,是否适用于现在的教学,是否需重建新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后,有助于下一步进行课程的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
3、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关于学生学习完之后能够做什么(或做得更好)的具体阐述,它不仅包括认知目标,还包括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应避免出现抽象术语,应给出学生更易理解的具体要求。
4、学习内容设计
学习内容设计主要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确定内容结构、确定章节单元内容及确定章节和单元的学习时间。通过我们在web2。0试点项目中的经验,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提供了两种学习内容的学习路径供学生选择,一种是将学习内容按章节予以展现,一种是将学习内容按知识点予以拆分,方便学生可以利用点滴时间来进行学习。
5、学习活动设计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活动形式要丰富生动,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具体,最好明确到每个步骤如何操作。
6、媒体组合方案设计
现代远程教育,强调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媒体资源。各媒体资源之间的作用是相互补充,而不是资源的重复呈现,除非是必要的重复。
7、学习评价方案设计
学习评价的设计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课前如何激励学生预习与复习、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反馈、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批改等。在评价中要注意多主体参与评价,我们在web2。0试点项目中,在离散数学课程的评价方案中进行了“学生互评价”的尝试,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8、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的设计
在进行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的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困难,尤其是要重视远程学习技能和专业学习技能的培养。利用多种支持服务手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同时,各种支持服务环节之间要互相支撑。
以上即为我对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培训中的收获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我要感谢为我们这次培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紧张的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继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为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4
我县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顺利结束,今年的申报材料从内容到装订都比去年有了很大改善,涌现出一大批活动质量上乘,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显著的优秀成果。但在评选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明年的评选工作,现把在评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并提出一些改正的意见措施。
1.申报教师填写的《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
报表》中“成果简介”一栏,有的太简单,只有少半页,三四百字;有的太复杂,含有目录、图片等,长达十余页。
(只需从活动选题背景、活动实施过程、活动收获等诸方面写出文字简介,800至1000字即可)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标有年份,比如“某某学校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没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没有具体到年级。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是一个学校的长期规划,可以有落款日期,但不能有年份;应该体现学校自己的特点,比如地域、文化、学生的年龄等;应该是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又具体的规划)
3.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内容太简单;两个人只有一份。
(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要与学校的总体规划一致,要能体现教师所在年级的特点,还可以体现教师所教学科的特点,要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设想;规划每人一份,而且各不相同)
4.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有的没有,有的内容简单,页数太少,有的'就是应付。
(教师的教案提倡手写,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个活动分环节进行指导的设想和规划)
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有的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不好开展活动;有的不合实际,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不符。
(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能驾驭的、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能让学生得到成长的。)
6.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不细致,内容太少。
(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应该细致到每一小组的任务、人员安排、时间地点甚至活动方式方法的确定。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明白自己的内容。要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设计方法指导课.)
7.学生实施的研究过程的图片资料与别人重合,或是从网
上下载,或是抄袭别人;同一所学校相近研究内容,照片相同。一个县不同学校,课题内容相近,照片相同。
过程材料体现的研究途径、方法单一,多是资料查询和采访。缺少综合实践认识课和方法指导课。
(为了杜绝抄袭,活动图片要求四个板块(主题确定、方案制定、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均要有黑板背景,而且黑板上标明与教师申报材料相一致的活动标题和第几课时,课外图上片要尽量体现学校所在地的风貌和与主题有关的学生活动。
为了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研究活动进行的途径、方法要尽量丰富,比如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讨论、板报、测试、演讲、试验等并举.另从明年起申请表有所调整,指导教师贴照片。)
8.研究成果写成了结题论文。
(研究成果应以总结论文的形式呈现,即对整个活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概括总结,署名是某某班级。)
9.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的评价意见没有加盖学校公章;教师获奖证书不显示申报活动的标题。
(教师或学生的获奖证书应标明活动主题,主题要与申报的活动一致。)
10.仍然有单面印刷现象。(必须双面打印)
评选程序:申请——开课——上报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5
校本课程建设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家长、社会热切的盼望,所以,校本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观摩学校学习
5月28日下午,我们在临沂光耀实验学校“阳光小使者”的带领下,观摩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上课情况。临沂光耀实验学校是一所融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于一体的国办综合型学校,学校建于20xx年9月,学校规模大,上档次,设备齐全,达到省规范学校标准。学校以“阳光办学”为办学宗旨,并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思路:走阳光办学的路子,开发阳光课程,构建阳光课堂,倡导阳光学习,实施阳光管理,落实阳光教育,打造阳光校园,彰显阳光文化。学校开发了四大体系三十四门校本课程,有强身健美类、艺术审美类、实践技能类和趣味益智类。
通过观摩光耀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光耀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化,规范化。光耀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有统一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有各自的课程纲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有科学的评价和课程成果展示。
2、种类多,兴趣广。光耀实验学校开发了四大体系三十四门校本课程,有强身健美类、艺术审美类、实践技能类和趣味益智类。
3、类型多,很专业。光耀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小组开发、教师个人开发、校内外合作开发和师生合作开发。光耀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都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还聘请了校外专家指导,特别是本校的陶艺课程,展示了其专业性。
总之,临沂光耀实验学校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学生精彩展现,快乐成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生命成长;学校文化品位逐渐凸显。
聆听专家报告
5月29日聆听了张斌博士和杨璐博士两位专家的报告,特别是杨璐博士,她专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通过听两位专家的报告,整理如下:
一、校本课程的误区:
1、校本课程不是编教材。
2、校本课程不是活动课,兴趣小组。
3、校本课程不是社团活动。
4、校本课程不是综合实践活动。
5、校本课程不是学科延伸。
6、校本课程不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7、校本课程不是教学方案,不是安排知识的过程。
8、校本课程不是学生和教师自己的事儿。
二、校本课程的意义:
1、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1)以人为本。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3)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
(1)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习惯于服从于上级的指令,不需要关心参与课程的决策,也不知道该怎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他们形成参与课程决策的意识,行使课程决策的权力,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参与的能力。
(2)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前景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由于传统上,教师并不负责
教材的改编或重组,长期处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可以帮助教师在校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之下获得这种能力。
(3)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和思考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校外专家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以课堂师生互动的自然情景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大大增强
(4)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们在传统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立的开展教学,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们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
3、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总之,校本课程建设是实施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
自我反思实践
通过观摩光耀学校的校本课程和聆听专家的报告,我对校本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走出了以前对校本课程的误区,但是还缺乏对校本课程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此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和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步骤一:组织建立。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委员会、校本课程研究组三大组织。
步骤二:需求评估。学校要对学生课程需求、学校硬件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学生资源进行调研评估。
步骤三:目标拟定。校本课程开发要有总体目标,有了总体目标,才能根据目标进行课程实施和评价。
步骤四:方案编制。学校要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课程纲要。
步骤五:解释与实施。学校要对校本课程进行宣传和介绍,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施校本课程。
步骤六: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了,学校要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还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根据评价,随时进行微调,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设逐步完善和成熟。
对我校校本课程开设的反思:
反思1: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前,只是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评估,缺乏对教师和家长的调研评估。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重新去做。
反思2:我校的校本课程还缺乏统一的课程规划方案,这个需要我们去认真编制课程规划方案。课程规划方案要求: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重点考虑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做到课程内容分解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落实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检验课程目标。
反思3: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
反思4:我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还不够深入和具体,还缺乏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不利于校本课程的修订。
反思5:我校的校本课程还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规范一点。
总之, 校本课程是学校经过长期的努力所追求和达成的结果,是学校的课程理念成为了课程的实践,是学校的现实资源转化成了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因素。校本课程的真正形成,有赖于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只要开始建设了就有了校本课程。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努力建设校本课程,但真正形成校本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见。这不是说校本课程高不可就,而是说明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的过程。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6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位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落脚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同时,课程质量的高低,又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课程质量的高低就谈到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那么,如何建设精品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享受到精品课程的成果呢?
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精品课时应有不同的措施,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等,但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个学校建设精品课程时他们遵循的理念是相同的。而相同之处不外两点: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建设
我认为教学内容建设本身就涉及课程设置问题,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学科和专业不断出现,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成不变的,力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从设置什么课程,为什么要设置这门课程,课程内容的范畴等方面着手,否则将功亏一篑。当然这一操作步骤中要吸取各方面的建议,尤其是专家学者的建议,不能闭门造车。
二、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中强调的重点。对这一问题,我的观点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必然趋势,但要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等合理运用。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在于有效教学。
科学的教学内容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才得以展现。因此应灵活运用多种恰当教学方法,探索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谈到教学方法,我本人认为一线的教师也知道他们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相对于中学教师,注意并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大学老师甚少,也许有很多原因,这里不再讨论。总之,我的观点是,我们的老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7
《市场营销学》是我院20xx年以来批准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在网络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政策分析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较好的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完成了预定目标,建成了较为齐全的教学体系。
虽然《市场营销学》在20xx年才批准为院级精品课程,但实质上早在1995年就成为省级重点课程,经过10多年不间断的建设,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市场营销学》自身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其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完成了试题库的建设,充实了教学参考书目。并进行了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工作。且将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研教改、教学内容、教学录像等11个子目录等实现了上网,且进行了网上答疑等互动性教学。
二、围绕实践性教学环节,规范化的开展了教研教改活动。
1、课程实践性教学。《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尤有必要,为此,我们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方式、实施等教学过程作为专题进行讨论,力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创新。我们设计了一个学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我们通过对某一商场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研究将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贯穿其中,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20xx年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好。
2、综合模拟实验。为了加大课程实践教学力度,我们引进了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购买了Simmarketing软件,于20xx年10月和20xx年9月由石青辉教授和程凯老师和率先在市场营销专业开出,学生通过综合模拟实验平台,熟练地掌握了市场营销动作的过程,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案例教学法与营销案例分析大赛。案例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形式,我们于20xx年由于石青辉教授完成了湖南省教研教改课题〈市场营销学案例法教学研究〉。将案例教学法与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便形成了由系学生办牵头组织的营销案例分析大赛。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多的营销学知识。4、其它方面。本年度,除了以实践性教学为重点外,我们还尝试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情景模拟教学于一体。同时,还完成了4个系级教研教改课题。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与体系。我们改变了单一的试卷闭卷考试形式,以试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采用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在考核成绩的评定上,建立两级评分体系,总评成绩由理论成绩和课程实践成绩两部分构成,而理论成绩又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成绩(70%)构成,平时成绩又由考勤(20%)、课堂提问(30%)、集体作业成绩(20%)、平时作业(30%)等四部分构成,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通过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来全面考虑学生。
(2)由单一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论文与策划方案相结合的形式。对毕业论文加强对毕业班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的考察,奠定科学研究基础和形成良好研究习惯的开端,为此学院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范例辅导,并要求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选题一致,强化了毕业论文的研究性。而策划方案则要求学生在格式上进行规范,项目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已有的企业项目,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充实了师资队伍,保证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更为合理。
目前我们有18位课程教师,能满足专业及全院选修的课程教学任务。在18位教师中,在20xx年新晋升教授、副教授各一名,一名老师被派往荷兰萨克逊大学学术交流,新进一名从法国留学的年轻老师。至此,目前,我们已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3名(含在读),80%的年轻老师具有硕士学位,保证了市场营销学教学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
五、教学效果
经过一年的课程建设,教师们采取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提高,教师自身也能更为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20xx-20xx学年度两个学期我们共有13人次从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平均分在90分以上,学生反映良好。
20xx年学院拨付给我们2000元用于精品课程建设,除了将所拨经费全部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外,还自筹经费进行了其它教学文件的建设。其中2100元支付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网页设计、制作,其它包括教案编写、课件制作都是来源于自筹,而包括试题库建设费用都未支付,网络维护也缺少经费。
七、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目标
主要由于经费存在较大缺口,目前《市场营销学》网络课程维护无法进行,网络互动也没有更好的发展。
今后发展的目标,力争在20xx年成功申报并获准为省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8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深思考。根据江北教育处建设创新型学校精神及国家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现结合我校实际,对开发的乒乓球、空竹、轮滑、红歌演唱及古诗精典、课前三分钟、书法等校本课程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快校本课程建设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1、学校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音、体学科成立了以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2、明确学科管理思路,突出特色发展
我校从20xx年将轮滑引入体育课,经过研究与探索,“轮滑进课堂”的工作不仅在全校的体育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而且已逐步形成为我校体育学科的特色,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与经验。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我校规范化建设中特色项目的发展进程,更好的贯彻体育教育审美育人,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结合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与要求,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能力”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特色项目校本化的要求从而实现校本课程持续开发的局面。
同时,领导小组结合我校校外资料合合优势新开发了乒乓球校本课程,进一步使校本课程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乒乓球”课程的开发,我们采取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研究的一个循环的过程,使全体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二)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校本课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从领导到教导处、科研、总务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有计划,有经费保障。同时全体教师还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体现出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
二、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它的学校特色。而学校特色的形成依赖于有专长的教师。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需要专业性较强的老师。
我校体育教师李秀英、王东海、刘平平等体育教师速滑特长突出,曾经参加过省市竞赛,并指导学生参加省市速滑比赛取得成绩。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将轮滑作为校本课程。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校校长与在我校搞乒乓球侯教师联系,由侯老师组成教师团体,自带四名乒乓球教师为我校一年到五年级学生免费开设每周一节的乒乓球课,把乒乓球运动带入校园,开设了校本课程。
学校利用音乐美术教师特长,成立“红歌戏曲演唱”“线描画”校本课程,并纳入到校课表之中。校语文教师集体开发编写了《古诗经典》《课前三分钟》课程。
(二)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校本课程成长与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使吉化九小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在探索中完善,在规范中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指导,更离不开专业引领。
(一)加强专业引领
1、“专家引领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弟。如聘请口琴专家、体育教研员担任名师指导,在专业技能得到指导的同时,更是主动学习专家教师为师之道,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定向培养,更要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文化修养。
2、“重点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邀请有名专家或教研员来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们还调整了这些教师的工作,使其教学与课程开发相一致,给予充分的自主开发权力并创设良好的环境。
3、“课题研究模式”
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为此,学校将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并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学习的平台。如:校本教材研讨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并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观摩校本课程研讨课,邀请上级领导与教研员老师指导;请领导或教学干部对教学研讨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点评;开展对外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实践与比赛,并在区内外做教学汇报与展示。
(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我校在加强校本建设的同时,更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教学生活。
我们把轮滑、乒乓球、音乐歌唱、美术线描画等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与国家课程一同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进一步明确分工,每一门校本课程都有领导专门负责,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领导经常跟踪听课、评课,并采用师生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各方面对校本课程内容及教法、活动形式、效果等反应。通过了解情况,领导和教师共同研讨、商议改进的办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管理
管理出效益,这已是当代人的共识。我们先后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制度》、《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制度》等。学校通过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上课、辅导等过程实行全程跟踪,要求其求实创新,这些制度和措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有力地保障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注意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同样注重人文管理。经常与校本课程的老师交流沟通,让人文思想与理念融入课程资源之中,使校园更具艺术与人文气息。
四、提升校本课程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学校的工作要有自己的抓手,有自己的特点、风格。我们把轮滑和乒乓球、线描画、课前三分钟、古诗精典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利用我们的校本教材,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课堂教学活动
乒乓球教学得到保障。我们拥有一支强有力的乒乓球教师,有一名专职教练负责承担乒乓球校本课程,其余三位教师根据教材把乒乓球的学习实践运用到乒乓球课的训练学习之中。如今全校学生人人一支乒乓球拍,做到人人会打乒乓球,同学们更是对着小巧的球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每节乒乓球课都兴致盎然地要求教师教他们新的技能方法,并在比赛中一决高低。
轮滑的课程也是如此,在每年的四至九月份主教校本,其余时间进行正规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生正常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又多掌握多项锻炼身体的技能,提高体能素质。
(二)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校本课程学习较突出的学生,学校组织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固定每周四2:304:00进行兴趣小组活动,给这些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以提高深造的机会。现在学校把机器人活动兴趣小组规模扩大到校机器人竞赛队,并每年组队参加国家及省市的机器人竞赛,皆取得优秀成绩。
(三)参加竞赛活动
多年来,学校重视组织师生与外界的交流与展示活动,近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和各级各类竞赛,在校园组织各项校本课程活动竞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的舞台,如在运动会上把乒乓球、轮滑纳入比赛项目,在各个节日中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百米长卷绘画比赛,图书节诵读、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四结合”,即课上与课下结合、教师与专家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展示空间。今天我们的校本特色教育已经得以延伸,在轮滑队、机器人竞赛队之后我们又相继成立了绘画团队、健美操队(64)。学生们爱上了轮滑,爱上了乒乓球课,喜欢上机器课,爱上了京剧演唱和线描绘画,爱诵读唐诗宋词,在古韵中寻找中华文化的印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与展望
回顾我校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在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完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校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的稳固提升,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品牌的逐渐形成。如今我们拥有一支过得硬的音乐体育学科教师队伍,名个学科中,虽然多年没有补充年轻血液,但老师们依然忘我的工作着,不为年龄所困,其中15名为市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在近两年的市“学苑杯”课堂教学大赛上有多名教师获奖,每个人的个人课堂教学、科研成果颇丰。20xx年,我校被评为省优秀科技组织单位,音乐、美术教师代表江北教育处参加市级竞赛。
“小球推动大球”、“轮滑强健我体魄”、“悠扬的歌声”“朗朗的古诗背诵”是我们的发展验证,而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将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正沿着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生根开花。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9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 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等活动开支。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分三批划拨,第一批为启动经费20%,在项目立项后划拨;第二批为建设经费50%,在中期检查后根据评估结果划拨;第三批经费在验收后30%,根据验收结果划拨。实施本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与精品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
精品课程的建设采取精品课项目负责人制,课程建设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运作、自评等工作。精品课程的责任人应根据《安徽省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评审指标和内涵》中各项评审标准和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每学期末进行自查,向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并写出书面材料,学校对全校精品课程进行检查,并召开精品课程建设会议,总结交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三、精品课程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是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但是校级精品课程评审后所达到的效果和最初的设想存在差距,特别是示范和辐射作用不足。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精品课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以上就是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10
校本课程设置,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中的一部分,是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我校本着“强队伍、优课堂、重质量、创特色、树品牌”的办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开展了相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让校本课程融入到常规管理中
1、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完善。
2、切实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建立了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配备专任教师,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学校决策把关,课程教师组织实施,为课程开设奠定基础。
二、勇于实践,让校本课程扎根于日常教学中
我校在贯彻落实国家、地方两级课程管理基础上,依据校情,把课程开发目标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在日常管理中做到“四有,两保证,一体现”,即有专任教师,有校本教材、有教案、有课表;保证课堂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体现校本课程教学成果阶段性展示。由于教材定位准确,目标明确,使学生学习兴趣浓,从学生的体会中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热情高,出现了人人关心、参与校本课程的良好局面。
三、注重研究,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不竭动力
校本课程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及实施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不断提高校本意识
通过学习、培训、观看典型案例。
2、开展活动,提升教师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以反思、公开课、观摩等为主题的校本研究,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反思、随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举行校本课程探究课,及时进行评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把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课题,使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互助发展,同步并进。
四、搭建平台,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科研兴校、培养特长”的办学理念,把校本课程特色创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进一步凸显了我校立足校本、悦性怡情、飞扬个性、潜心育人的办学特色。
1、《米贴工艺》、《形体课》、《泥塑课》深入开展
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内容,形体课中女生加入瑜珈动作,男生编制了搏击操。
2、读书活动常抓不懈,开发《赏阅与练笔》
几年来,我校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做到了三个结合,即读书与写心得相结合,读书同活动开展相结合,读书同净化学生心灵相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读书人物、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拓展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文化内涵。《赏阅与练笔》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已开展起来。利用周一读书班会和作文课开展赏析、练笔与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教师选择优秀篇目供学生赏析,教师撰写下水文,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在第七届全国希望杯作文大赛中有157人获奖。
3、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学校实际和场地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创编了第三套韵律操《炫舞青春》,足球基地训练活动常抓不懈。
4、人文环境独具一格
学校绿树成荫,树种达22种,映衬出宁静典雅、内蕴深厚的人文气息,教学楼内富有特色的大厅设计,走廊、班级、办公室的名人字画,学生米贴、剪纸作品、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等,校园展室,汇集了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所有这些,构成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经过实践,我们感到,虽然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还需积极努力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把我校校本课程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强。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11
我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法律素养、有职业道德、有职业技能的应用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人才”,学院的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也围绕此目标展开。
教材是体现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主要媒介和载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入课堂,我院确立了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为教材选用的原则,使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获得本课程最前沿的信息,同时,在教材的建设、管理与规划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制定了一系列教材建设、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细则和办法,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入课堂我院根据教育部教高[20xx]4号文件和学校有关规定的精神,制定了《XX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教材建设、管理和规划的文件,以确保在教材选用、自编、征订、发行等方面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把住了教学质量第一关。
二、在教材选用、规划方面实行学院领导下的教研室负责制教材的选用使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各教研室和任课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教学质量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精选教材。
首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校教材选用及学院的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教材的选用提出建议,经教研室讨论通过;
然后由教研室报请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审核同意;
再由教学秘书编制教材选用与征订计划,并报学校教务处复核与审批。如果征订的教材观点过时、内容陈旧或者错过征订时间,教研室主任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关责任。
其次,未经学校教务处和学院同意,如果任课教师或者职工直接向学生出售、推销教材、教辅材料、讲义或另收教材费,或者以成绩考核不及格威胁学生,强制向学生发放教材、收取教材费的,学院将根据学校规定报请学校追究其教学事故责任。
再次,各教研室主任与任课教师负责科学规划,结合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建立起专业课的系列配套教材体系,每门课程配套教材优先选用最新版本,以保证我院课程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在学科发展的前沿。
三、建立教材建设激励机制为了提高我院课程配套教材建设的质量,调动教师著书立说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院对列入校级以上规划的高质量的教材的编著者和发表教材研究论文的作者给予相应的资助与奖励。
四、重视教材评价工作各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任课教师对各门课程使用的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建立起教材样书库;
同时要求资料室及时给各教研室提供图书信息,加快更新教材步伐,确保高质量的教材尽快地进入了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院近年来使用的教材有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两大类,前者占90以上,从比例来讲是科学的、合理的和适用的。
1、权威性高。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和“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系列为例,这两个系列的教材(特别是前者)均是由国内本领域的权威学者担任主编、知名学者参编而写成的教材,使得该教材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相关法学研究领域中的主流观点,因而使得学生通过使用该教材,基本上能够了解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发展现状。
2、新颖性强这些教材基本上是近3年内出版的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还根据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立法变革和司法实践进行了适当的修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材内容的新颖性,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的最新动态。
3、理论和实务联系紧密绝大多数教材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理论和实务很好地联系了起来,教材编撰者在系统介绍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实务问题的分析,由于法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学科,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法学理论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总地来讲,我院最近三年选用的教材是比较理想的,从实际效果来看,教师和学生的反映也是不错的,这说明我院关于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是明确的,选用教材的标准是正确的。同时也必须指出的是,有个别课程的教材也存在着诸如内容陈旧,没有及时修订,不能反映法学理论研究、立法变革和司法实践的最新成果;
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最新资料,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今后在预订教材时注意选择那些最新的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12
(高校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2篇 篇一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XX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在课程建设组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按XX省高等教育学校标准对以下课程进行了不懈的建设,达到了优秀课程的要求。现将以下课程建设情况做出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
(1)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根据XX省高等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与启发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2)课程建设定位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急救医学及中医结合肿瘤学是XX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定位就是建设优秀课程,努力打造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医学教育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3)课程建设特色a。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急救医学及中医结合肿瘤学是XX中医药大学的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是必修的`理论课。
b、有一支优化的教学梯队、有一个革新的教学大纲、有先进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严格科学的考试方法和制度。
c、引入了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和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绩
①本课程建设中师资力量雄厚,在教学中,各位老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配合默契。②年轻的教师经常向老教授讨教,经常组织听课和经验交流,同时注重与时代特色结合,是一只不可多得的优秀队伍。③学生评教及考核成绩均优秀。④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
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⑤发表了较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⑥本课程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合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坚持开展定期教研、科研活动,促进本教学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提高;
坚持听课制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和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
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促进良好教风形成和发扬;
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考博、访学、进修等,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及建设成果
(1)教学内容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五官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传染学、急救医学。首先先概括以上课程的统一建设:
1、培养目标:
1.1知识目标: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防治措施;
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症的概念,鉴别诊断,并发症,转诊和健康指导;
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1.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诊治能力;
能规范运用临床诊疗技术进行日常诊疗工作;
具有危急症患者初步处理和正确转诊的能力。
2、教学建议
2.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2实践教学: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仿真实训基地和附属医院进行早期接触,熟悉医院工作场景,同时利用标准病人,临床病例、组织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手段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考核办法:
分为理论考试(占总成绩60%)和实践技能操作(30%)及平时考核(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占10%)。
其次,分开来说其各科特色:
一个“临床”使中、西医“病证结合,优势互补”充分体现中西医临床结合的特色与优势。内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诊治能力,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如:要求学生搜集大量常见病例,从每一病例中抓重点,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
外科注重动手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时进行,采用分组式,评分制,积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妇科主要是临床常见妇科病的鉴别,教师要精选妇科内容,突出重点,通俗易懂;
儿科病复杂多变,患儿不会表达,不会配合,故注重培养学生的医疗技能、临床经验及医患沟通能力,如主要采用研讨式案例教学法;
五官科要求解剖学要扎实,其须借用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才能辨认其形态和病变,故教课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尽可能结合病房中真实的临床病人与案例;
肿瘤学诊易治难,教师要向学生多植入本领域新进展,教授前沿性的诊疗;
传染学主要是了解疾病和注重预防,如采用研究性教学法;
急救医学要求学生应变能力要强,教学宜采用影像观看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
(2)教学方法①课堂多媒体教学法。②研究性教学法:介绍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现实的重大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③自学辅导教学法,向学生布置学习内容,并对其进行启发,而后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自学成果,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此外还有影像观看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手段改革①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做到演示、板书等相结合。②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如:利用多媒体讲授理论知识;
注重本课程电子课件的制作,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其展现教学内容,以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兴趣。③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提供医学教学方面的常用网址,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查询和资料收集以解决问题。④利用网络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答疑和指导。
(4)建设成果通过课程建设的完美规划与大力实施,将目前医学院校“三段式”模式:基础、临床、实习三个阶段注入新的元素,逐渐实现了医学课程模式多样化,为学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总之,课程建设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13
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原则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先进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紧扣职业行动领域能力需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以建筑市场行为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情境,各教学情境内部构成不同内容的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项或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任务,采用单独完成、二人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的方法,每次上课时把项目任务书或资料带到课堂作为辅助学习材料,教师讲课时把理论结合实际项目、实际项目融入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书中布置的任务
2、六步教学法
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每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都同时涵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其效果亦由每一个完整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学习过程来体现。
课堂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各组作出决策:确定监理规划方案,明确格式要求。教师布置任务,发放相关资料表格,提供工程实例。师生集体讨论,编写中的经验与不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每组按工作任务制定本组工作计划。②决策①资讯③计划六步教学法④实施⑥评价⑤检查检查编写质量和编写进度。编制监理规划。
3.模拟演示教学法
在实训环节,采用模拟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小组模拟投标方,分别制作以评标的方式决定各小组的成绩。借助模拟法,将学生置于一个接近现实的,动态的问题情境之中,在此情境中他能够积极地,自行组织地学习技能并加以训练,对知识,决策和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可以体验在时间压力下如何进行工作,同时积累经验,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验。
开标模拟会
4.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采用大量生产一线典型案例、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有效地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利用施工监理案例,锻炼学习综合分析能力;将理论内容和具体实践行动紧密联系。
例:某工程监理准备阶段工作
以某国有投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理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和教师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1)了解信息----了解本工程的项目信息,如项目名称、建设地点、资金来源、出资比例、资金落实情况、计划工期、质量要求等。
(2)确定工作内容----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内容,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的内容,组织协调的内容。
(3)确定组织结构形式----管理层次和管理跨度设计,职能部门确定,职责、制度。
(4)编制工作流程、信息流程。
三、满足需要的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本课程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的师资队伍。三名主讲教师均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并且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副教授一人,讲师两名,双师比例达到100%。课程组积极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教学。
2.教学硬件
(1)环境条件:采集、编辑工程实例,丰富教学资源库,并不断更新。(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设有多媒体教室、模拟教室。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山东齐鲁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济宁东方监理公司、济宁明正监理公司、济宁兴业监理公司。
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篇14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课程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一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教师教学质量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教学工作的长期积累,形成了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20xx年和20xx年,我校“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焊接”两门课程先后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实施程序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实行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形成学校主导、系部主抓、负责人主建、教研室主管的“四主”运行体制。学校通过专题会议,不断出台各项改革举措,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系部通过切实有效的落实和不断改进建设工作,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2.统筹规划,确保建设预期。按照国家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先后制定《船体识图与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船舶焊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等内容。同时,明确了项目资金预算、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
3.不断总结,加强过程控制。负责人根据建设规划,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合理安排使用建设经费,每个季度定期开展建设工作总结,进行自我评价和学校考核,确保课程的总体建设水平和实施进度。同时,学校和系部积极协调解决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宣传、展示课程建设成果,推广课程建设成果的应用。
(二)建设情况
1.总体情况。根据《船体识图与制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船舶焊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按照建设进度高质量的完成了建设内容,履行了建设承诺。
2.教学队伍建设情况
(1)团队结构不断改善。两门课程建设组分别增加了1名和2名教师,其中新增海外留学硕士1人。团队成员中已有4人职称得到晋升。
(2)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升。课程组11人次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TIFE学院职业教育培训;8人次赴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和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习;23人次到、沪东中华、广船国际、江西江州、九江同方、芜湖恒泰、九江金等船舶制造企业和设计所顶岗锻炼;19人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培训;6人取得船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2人取得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质量监督考评员证书。
(3)教师教改水平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与课程建设有关的论文3篇;团队成员主持、参与校级以上课题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人被评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西省名师;2人被评为江西省技术能手,1人被评为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2人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紧密依托江西江州、九江同方江新等区域骨干造船企业,与江西省造船工业行业协会紧密联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船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校和企业课程带头人的带领下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基于船舶建造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创新了“四学段校企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全新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国家示范性建设成果的形式,由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
(3)由于船舶建造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必须符合并按照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进行。课程建设组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企业造船质量标准》及船舶特有工种技能操作规范融入到教学当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岗位针对性。
(4)通过引进江西江州船厂、九江同方江新船厂的120xxDWT多用途船和800T油船的实际生产设计任务和建造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教学过程则按照船舶建造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使学生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其中,新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29个,90%以上的教学环节安排在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
(5)课程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团队形式共同实施完整的学习性项目,项目教学以国家、船舶行业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织教学,项目实施则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有意识的将职业素质养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如:参照企业环境布置校内实训场地、以企业标准要求和管理学生。
(6)专业课程的教学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综合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实操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考核方式分自评、互评及专兼职教师评定。
4.教学条件建设情况
(1)教材编写。新出版《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两本国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劳动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编写了《船体识图与制图实训教程》和《船舶焊接实训教程》。
(2)实践条件建设。新增船体结构制作、船舶CAD/CAM两个实训室和1个船舶焊接实训车间,购置了价值200万元的世界主流造船设计软件1套,新增工业焊接设备35台,实训场地面积新增1200m2,实验实训条件在船舶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校外实习基地新增12个,与松下焊接公司、美国PTC公司达成了校企共建协议。
(3)网络资源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丰富课程资源,两门课程既能满足课程教学,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其中,新增和修订教学课件17个,新增和修订实习实训项目32个,新增教学录像4个,并对课程标准、情境讲义、情境任务书、教学动画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改版。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工作环境布置,实训场地按照船体加工流程布置实训设备,配置投影和扩音设备。其次是岗位设置,也就是实训室按照企业岗位设置情况为学生定岗,学生必须佩戴岗位标识并按岗位要求进行学习,不允许“串岗”和“脱岗”。然后是运作管理,课程学习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把学生分配到各个“项目小组”完成实训项目,并指定一个“项目负责人”进行带班管理,既发挥了每个成员的优势,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
(2)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师生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6.教学效果
(1)经过多次对学生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增强了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两门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2)校外专家对两门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成效给予了教高评价,造船企业从业人员对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建设成效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两年来专业共启动建设了8门课程,其中“船体装配”、“船体放样”、“船体构件加工”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新出版《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两本国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劳动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编写了《船体识图与制图实训教程》和《船舶焊接实训教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关课程建设的教研论文3篇;课程团队主持、参与校级以上教研课题4项,其中,“校企合作创新船舶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课题获20xx年江西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船舶军工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获20xx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xx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xx年,“船舶建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中有2人被评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江西省技术能手,1人被评为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
(二)教师参与情况
两门精品课程在学校和企业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校企共同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和课程教学工作。
1.参与两门精品课程建设的学校专任教师共13人,企业兼职教师11人,其中新增教师3人,1人为海外留学硕士。
2.通过参加国内外教育培训,赴高校进行专业进修,到船厂顶岗锻炼,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升。通过深入造船企业参与工程项目,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教师整体素质和执教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课程建设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任务分工明确,主讲和助教老师教学配合默契。双师授课,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三)学生受益情况
1.两门课程分别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船舶动力与装备技术、船舶检验三个专业开展了教学实施。其中,“船体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班级22个,“船舶焊接”课程教学班级14个。
2.通过课程教学,课程考核通过率分别达到99.6%和99.5%;1179人参加了国家计算机绘图员职业资格鉴定,1167人合格,通过率达到99.2%;727人参加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船舶焊接职业资格鉴定,721人合格,通过率达到99.1%。
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造船0601班学生李志高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江西省专科院校第八届职业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学生参加“正保杯”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25人获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就国家精品课程而言,数量较少,而且过于集中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原因是院系发展不平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精品课程虽然都有自我评价的说明,但缺少网络课程实时教学评估(评价)系统。课程应当加强完善在线评测,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就学习的效果进行点评,另一方面,课程建设者也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回馈实时了解课程使用情况,为精品课程的改进提高参考依据。
3.精品课程建设有时过于重视网络技术,陷入了“高科技”“网络化”教学误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建设主体应该是课程本身,精品课程网站是课程教学体系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时应该以课程自身为核心,以如何便于表达课程体系为主要立足点,注重实效,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避免盲目追求技术,要把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经费花费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4.精品课程教学的研究立项还不够,部分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效果低于预期结果。学校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使国家的投入能得到最大的回报,防止课程建设形式化,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四、进一步推进在建项目的有关建议
1.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以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来促进教学建设,不断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人才培养质量。
2.在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与同类高校和船舶制造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使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扩大学习者的受益面。
3.发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积极推广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带动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
4.争取更多的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执教水平。力争教材申报列入国家“十二五”教材规划,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案。
【课程建设总结】相关文章:
课程建设总结09-07
学校课程建设概述总结07-21
课程建设方案09-21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07-28
小学心理课程建设方案11-08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0-30
大学优质课程建设方案10-18
小学学科课程建设方案08-02
高中学校课程建设方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