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报告

时间:2022-11-09 20:53:24 报告 我要投稿

儿童教育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教育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儿童教育报告

儿童教育报告1

  摘要:大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可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大名县经济发展不是很理想,现在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名县产生了很多富余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自然就要向城市转移。伴随着大名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催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在我所实习的学校——至诚中学,就是一所半数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的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些实习生义不容辞应该解决的。本次调研主要是应用问卷调查的问题来进行,并探究相关的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一、引言

  大名至诚中学,是一所私立的乡村基层中学。该校现在有学生2400人,其中6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大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当地的居民仅仅靠务农很难维持生计,只要到外地打工。而对于打工的父母来说,只能将孩子留在家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当中。从这个层面来说,大名至诚学校能够有这么多的留守儿童,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而这些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家长,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祖国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现在正在逐渐成长的学生。而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已经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留守儿童”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专家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这些探究当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石柱模式。我们作为初出茅庐的实习老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再次探究一些大名至诚中学的“留守儿童”情况虽然说“留守儿童”问题有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作为他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自己的结论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调查,最终找到真正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因。分析出原因之后,就能够施行有效地措施,帮助本校“留守儿童”走出困境。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为大名至诚的“留守儿童”创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和成长环境,进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们用表格的形式将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七年级六个班留守儿童)。

  二、方法

  (一)问卷反馈

  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问卷的对象是七年级留守儿童256名(七年级一共有学生324名),回收问卷234份,其中有效问卷227份。

  表一:关于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的频率

  父母回家的频率留守儿童所占百分比

  两个月一次5.7%

  半年一次24.6%

  一年一次65%

  好多年一次5.6%

  表二:关于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想念程度

  对父母想念程度所占比例

  非常想念75.5%

  一般12.7%

  对父母不想念,依赖爷爷奶奶或者亲友11.8%

  表三:关于留守儿童和学生发生矛盾处理的方式

  和学生发生矛盾处理方式所占比例

  吵架或者打架46.6%

  向父母诉说15.7%

  闷闷不乐23.5%

  其他方式23.2%

  表四:关于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

  对待学习的态度所占比例

  很认真,很努力23.4%

  一般53.5%

  厌恶学习23.1%

  表五: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所占比例

  很乐观12.4%

  心里有时会非常郁闷56.3%

  孤僻,不合群22.5%

  厌恶自己所处的环境8.8%

  (二)由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大名至诚中学留守儿童当中,父母大部分都是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一般都是一年回家一次,或者回家两次;这些孩子,对父母一般都非常想念,而且时常会因为这个问题无心学习,或者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里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大部分都不怎么上心,而且流行“学习无用论”。这些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会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地方出台了各种措施,有的措施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探索原因:

  1.关于留守儿童对父母想念:

  留守儿童普遍想念父母,这个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面打工,不能够照顾他们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情感,只能给他们一些零花钱,有些孩子的零花钱是非常少的。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孩子的“情感饥渴”。他们的年龄一般都比较小,这样的年龄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自然相当需要这方面的关怀。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学校住宿。他们只能够半月回家一次,家中可能只有爷爷奶奶,有的甚至是住在一些亲友家中。在亲友家,很多话,很多事都小心翼翼,也造成他们的想念与日俱增。

  2.关于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

  大名至诚的“留守儿童”大部分都会不同程度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因为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关爱,心里很空虚。他们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敏感。比如说,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激动,一旦和同学或者舍友发生矛盾,就会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有些时候,他们在生活中,或者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会选择放弃,因为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也没有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鼓励。

  3.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问题

  大名至诚学校的留守儿童学习状态一般都比较差,这样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孩子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时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造成一段时间没有心情学习,而这也就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空白期;这些孩子的监护人或者是亲友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只能在口头上简单询问一下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不能够对他们进行应有的辅导;在这些孩子当中,盛行“学习无用论”,总是会说自己的父母没有上大学,也照样可以每天挣到很多钱,而看不到父母劳动的辛苦。

  三、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针对大名至诚中学的这些情况,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拟定并实施了这样的措施:

  (一)我们实习生组建了一个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小组,并且研究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不仅要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生活,特别是心理情况。这个小组的成员,主要负责自己任课的班级的孩子。因为在学校当中,任课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比较容易做相关的工作。另外,在课上任课老师也能够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状况,制定专门的帮扶措施。

  (二)关爱小组的成员要结对帮扶留守儿童。通过了解,我们从每个班级当中挑选出三至四名典型的留守儿童学生。每个班级,我们要安排一个具体的实习生来进行指导,我们这些实习生的主要工作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必要的话,对这些学生要时时进行家访;特别是在学习上,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帮助他们补习功课,用成绩的提高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名至诚中学“留守儿童”走出心理的困境,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建立相关档案。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我们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档案系统,这个系统把所有留守儿童的信息,以及我们帮扶的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够看清楚这些孩子的成长,也能够让我们对他们了若指掌,更好方便对他们的帮扶工作。如果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我们就可以调出他的'档案,通过以前的情况做好帮扶工作。

  (四)要发动全校师生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工程,只靠我们这些实习生的力量,未免有点太小了。因此,我们决定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来进行帮扶。比如说,我们可以请示大名至诚中学的校长,为“留守儿童”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说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同时,我们也申请一个专门的教室来进行心理辅导工作,辅导的任务交给我们实习生中的心理老师。另外,在“留守儿童”之间,也要开展互相帮扶活动,让孩子之间互相关注,互相关爱,互相理解,最终使他们珍惜纯洁的友谊。

  (五)定期开研讨会。作为我们这个关爱小组,要不定期的进行研讨。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开会研讨一下。研究之后,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六)对于负责老师要实行奖罚制度。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强烈的责任性,而有些老师不自觉的就容易忽略“留守儿童”工作。因此,我们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考察和审核,对审核的结果要有一定的奖罚措施。人只有有了一定的压力,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奖罚的依据,主要是让学生定期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评比,打分。

  (七)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不能够之关注他们本身,而应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做起。只要他们周边的环境好了,有了人文气息,他们自然就会让自己向这个方面来靠近,素质也自然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比如说,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措施,让工作在改进中得到发展;还要定期召集学生,一起开座谈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聆听学生的新声,听听他们的想法。

  四、结论

  经过我们几个月的努力,大名至诚中学的“留守儿童”工作依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留守儿童”在我们的关爱和帮助下,无论是在学习习惯,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在学校都属于寄宿生,他们现在已经明白了应该如何独立生活;如何处理好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家长的辛苦,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决心。

  看到这些的效果,作为实习生的我们非常欣慰,但是我想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希望,在我们以后的实习生当中,能够接过我们手中的这根“责任棒”,让“留守儿童”工作永远接力下去。

  参考文献:

  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江苏文艺出版社,.

  卢德平.中小学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北京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

  [3]谭中长.留守儿童教育石柱模式.吉林大学出版社.

  [4]史正刚.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与教育.兰州大学出版社. .

  [5]张云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

  作者简介:杨东东,米佳腾,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级大名县至诚中学实习学生。

  附录ⅰ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问卷

  1、父母回家的频率()。

  a两个月一次b半年一次c一年一次d好几年一次

  2、对父母的想念程度()。

  a非常想念b一般c对父母不想念,依赖奶奶爷爷或亲友

  3、关于留守儿童和学生发生矛盾处理的方式()。

  a吵架或者打架b向父母诉说c闷闷不乐d其他方式

  4、关于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

  a很认真,很努力b一般c厌恶学习

  5、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状态()。

  a很乐观b心里有时会非常郁闷c孤僻,不合群d厌恶自己所处的环境

儿童教育报告2

  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原因,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山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务工来改变生活贫苦的状况,由于没有技术紧靠出卖劳力,收入微薄,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几年也不回来看孩子一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平顶山鲁山、郏县和洛阳嵩县是山区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耕地面积不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地区。

  调查内容:xx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目的:通过对当地部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及生活情况的调查,了解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以及其物质需求同心理需求,进一步针对当地留守儿童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推广

  调查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鲁山县背孜乡、熊背乡;洛阳市嵩县德亭镇、九店乡;郑州市新密市尖山乡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时间: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农村、乡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打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其中0-14岁孩子占据多数,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关爱和管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俨然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是劳务工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劳务工对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社会各界对中原地区的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不够,以至于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接连发生。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河南山区的新密尖山、平顶山的鲁山、郏县,洛阳的嵩县,深入学校对留守儿童做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我们走访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64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访谈。

  (1)留守儿童情况

  对当地不同地区的调研发现尖山乡留守儿童占72.7%,平顶山鲁山、郏县留守儿童占76.4%,洛阳嵩县71.4%占。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

  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

  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

  嵩县留守儿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受访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大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而对于自己最喜欢的人这个问题的调研中发现64%的孩子选择了爸爸妈妈,有1.1%选择了谁也不喜欢。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最喜欢的人上选择爸爸妈妈的占75%,有6.1%的选择了谁也不喜欢,对于选择谁也不喜欢这些孩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完全是一种漠视、消极的态度,其父母几乎难得回家,甚至在走访中发现,有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样貌等等并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问题及需求

  在对500多名孩子的调研中发现,在对其自身卫生习惯的问题上,如:刷牙、洗澡,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两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们从没刷过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们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这道题目的选择上,只有51.8%的孩子们一到两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们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见相比较而言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卫生问题堪忧。在家有谁洗衣做饭,祖父母的占了43.9%,自己洗衣做饭的占了20.1%,嵩县的留守儿童61%由爸爸洗衣做饭,自己洗衣做饭的占17.9%。

  放学以后一般会做什么,不管是鲁山、郏县,还是嵩县的留守儿童都一致的选择了在家写作业分别占68.8%、71.3%,帮家人做家务的12—14岁的孩子较多,占23%,和同学玩占比例比较小分别是2.7%、4.9%,孩子们普通表现出喜欢独处,不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若日常生病了怎么办谁会到你去看病,选择自己的分别是13%、13.3%。生日的时候是否会收到礼物,没有的也占相当的比例。平顶山山区的孩子占了26.5%,嵩县的更多一些占了44.5%,生日的时候收到过蛋糕了分别占了32.3%、32%。

  (4)学校生活情况及需求

  在你比较喜欢上什么课上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有31.2%选择了语文、42.3%的选择了数学,而选择音乐美术的不多,因为大部分学校紧紧只抓学生的学习,少有开设音乐美术课。嵩县的孩子们大致与之相同。在平时课外书的阅读上,这两个地区的孩子选择作文书的较多分别是44,4%、37.8%。这也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在零花钱上,平顶山山区一周给1-3元占37%,嵩县山区的.比例稍微大一些占47.6%,没有零花钱的也占一部分分别所占的比例是5.3%、10.4%。就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山区经济状况普遍不是太好。

  在你最想得到的学习用品上不管是哪个地区的孩子们对这一需要都是很大占了84%左右,且比例比较分散,其中普通的笔、书包、文具盒对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

  在违反学校纪律上,平顶山山区有超过73.2%的孩子违犯过学校纪律,以和同学闹矛盾居多占30.7%。嵩县与之情况大致相同。显然留守儿童疏于监管。

  (5)心理情况及情感需求

  平时你有困难了会找谁,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找爸妈的仅有15.3%,谁也不找的占27.9%,嵩县山区的孩子找爸妈的占37.8%,谁也不找的占了28.5%,你认为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有60.3%选择了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很好,可见孩子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嵩县山里的孩子对这道题的选择在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很好的占了31.7%,不知道以后生活会怎样的占了30.5%,没想过的也有相当的比例占了23.8%。

  在最后几道问答题上,孩子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但都表现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妈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题,你最想要什么礼物?孩子多选择的是最基本的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钢笔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绒玩具。像郏县12—14岁的孩子思维稍微成熟一点,大都开始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写的答案也多让人深思。如他们这样写道:“最想要的礼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礼物是家人在家”,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想要一本文言版的《聊斋》,一个大熊(因为这样晚上就不会孤单)。在父母不在家有什么困难上?有不少孩子说不会洗衣服、吃饭有困难。也有不少说学习没有人辅导,还有的写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谁说,很独孤。在对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学习希望上,大多数孩子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希望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对于年龄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学习。在你最想对爸妈说什么这一问题上,12-14岁的孩子多是说的感恩父母的话,也有孩子这样写:你们不用担心我,一年回来一次就行。在反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时,也相应反映出来,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恋关系等等的单一性。

  三、思考与建议

  (1)思考

  在走访中发现,出现留守现象或者留守儿童随之而引发各类问题的根源依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关注度不够等问题上。但就这些问题依然是属于政策性的问题,就现阶段而言并不是能够立即影响或者改变的。

  就公益组织而言,是需要不断提升该社会问题的影响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公益组织在解决一些社会的具体问题时,建立一种可以复制、或者规模化扩展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再来做组织性的间接影响,比如说去影响政府,政府可以把这些做法扩大,或者影响一些其他的机构,从而提高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2)建议

  针对项目调研地区,解决现阶段其对学习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为急需,并且也是可以操作并且可以推广的模式。“留守儿童温暖包”作为一个切入点,同时开展志愿者定期陪伴情感关怀,以及开设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课程模式。建立可复制可推广项目机制。

  并且就现在社会问题而言,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是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另外就其父母或者临时监护人而言,大部分知识水平没有达到,学校教育对此并没有专设课程,因此可以通过以志愿者陪伴的方式对其这块缺失做到很好的弥补,同时以学校老师为推广终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儿童教育报告3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儿童教育报告4

  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

  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儿童教育报告5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全县学前儿童教育水平。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安排,10月29日至31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婉玉带领调查组先后深入到清源、五竹、会川、田家河、庆坪、新寨、北寨、路园、莲峰等9个乡镇的21所幼儿园和县第一幼儿园就幼儿园规划和建设、教师及设施配备、保教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x所,其中公办x所,民办24所;在园幼儿x人,其中公办幼儿园x人,民办幼儿园x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x人,民办幼儿园自聘人员x人;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x%;全县217个行政村中,x个村有幼儿园,覆盖率x%,x个村因暂无建设需求未建幼儿园;20xx-5年时间,幼儿园数量增加x所,在园幼儿增加x人,学前教育教师人数增加x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加x个百分点。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省一类幼儿园3所,省二类幼儿园x所。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学前教育投入加大了。近年来,投资x万元,对县幼儿园、会川幼儿园、莲峰幼儿园、五竹幼儿园实现了整体搬迁;投资x万元,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全覆盖;20xx年投资x万元,兴建了县第二幼儿园;至投资x万元,新建村幼儿园113所;今年投资x万元,在县城区新建了第三幼儿园。落实公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甘肃籍在园幼儿每人每年x元标准免除保教费的政策。

  (二)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办园行为规范了。县上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关键工程,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各乡镇及教育、发改、财政、土地、城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制定实施了-、20xx-、-三个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学前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措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布局基本合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办园条件显著改善,入园率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对公民办幼儿园设施建设、园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卫生保健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纠正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化”倾向。县卫生、食药、公安等部门加强对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所有幼儿园都安装了红外线报警系统,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各幼儿园都配备了灭火设施,并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幼儿园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开学初均与家长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晨午检登记、因病缺课登记、卫生消毒、食堂安全、接送卡等制度。为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渭源县举办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修订)》,对民办幼儿园的申办条件审批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

  (三)重视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幼教水平提高了。一是对新招幼教和转岗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三年来,通过招聘录用方式补充学前教育教师101名,引导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公建民营幼儿园服务项目招聘50名,补充转岗教师120人。目前,全县幼儿教师391名,师资紧缺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二是每年选派部分幼儿园园长外出观摩学习,组织县内幼儿园园长进行培训,通过观摩、举办讲座、座谈等方式,提高园长的管理水平。三是每年在县幼儿园举办各类幼儿园园长及乡镇中心幼儿园骨干教师参加的“我是幼儿教师”—渭源县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并进行业务培训。各学区还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园本培训、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促进了幼儿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建设规划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当前县城和会川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省一类幼儿园学位严重不足,还存在大班额现象。这两地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都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会川两所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小天鹅、爱心)近年来生源爆满,教体局不得不采取限制招生措施,以控制班额。由于场地面积狭小幼儿多,非常拥挤,如遇突发事件无法紧急疏散。村级幼儿园项目建设标准都一样,但在园幼儿数量相差较大。如会川本庙村幼儿园,目前在园幼儿146名,设3个班,班额较大。部分村级幼儿园只有3、4名幼儿,资源利用率不高。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县城、会川人口集中、幼儿数量多,幼儿园接纳能力有限,形成大班额现象和入园难。而山区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幼儿数量少,办园难以形成规模和提高办园水平。如锹峪镇裕丰、永丰、新丰、锹峪(锹峪二小)4个村级幼儿园,基础设施和设备已全部配备到位,但无幼儿入园,不能开班,造成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儿童教育报告6

  儿童学前教育是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并重的的阶段性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是孩子步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老师为他们开启德育双馨的天空。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将提高和改善幼儿园教育水平作为我市儿童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人口xx万人,3-6岁儿童xx万人,公办幼儿园xx家、民办幼儿园xxx家,入园率达到分别达到xx%、xx%,各类家长学校数达到xx个,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为100%。

  二、具体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经济发展的希望,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学前教育工作,形成了“市委重视,政府负责,部门主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列入了学前教育工作计划中。由市政府副市长王静慧同志亲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具体负责,由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协助负责,各街道、乡镇参与负责的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我市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注重教育引导,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市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有效的平台,通过聘请儿童家庭教育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开展家长座谈会交流育儿经验和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广大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有了可喜的变化,家庭教育更加民主开放。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会教育方面以加强舆论引导为主,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好电视、好电影,接触到更多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从小塑造积极美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是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健康学习氛围。教育局每年定期进行教师过级考核制度,严把教师质量关;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将好的经验和做法被己所用,让生活在县级市的儿童能体验到地级市儿童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氛围;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实现了家园共育和谐发展。

  三、取得实效

  我市儿童学前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分为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两种方式。个别方式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间一对一地联系与进行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集体方式是指对家长群体进行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专题讲座、家教经验交流、各种亲子活动、家教园地、组织面向家长的开放日等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必须将集体方式与个别方式有机的结合交替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是丰富活动载体。幼儿园开辟的家教园地、学习天空、亲子阅读、校园预览、安全小贴士等栏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证每月更换相应的幼儿学习、生活、安全、卫生常识等内容以及本班幼儿的活动内容及需家长配合的事宜。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班级的重大活动、教育内容和交流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通过展示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内容、精神,逐渐地渗透到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在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家长的热情和参与的比例在逐步的提高。

  二是组织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渠道的宣传,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礼让方面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对长辈对邻居等要主动礼让不争吵,主动关心帮助,带动孩子,从小以礼待人,乐于助人。

儿童教育报告7

  xx县是陇东地区的贫困县,静宁的农民除农业收入外,还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以至于在静宁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关于xx县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问卷发放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静宁除城区以外的乡镇进行编码,然后抽签,选出了原安、三合、灵芝、红寺、四河、司桥、古城、曹务、甘沟、威戎、双岘、治平、雷大、深沟、李店、余湾、仁大、贾河等18个乡镇,并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到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区域。这样就保证了样本选取上的科学性。

  选取小学阶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由于是平均发放,有些村子留守儿童少,问卷没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调查结果

  1.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在我们调查的302名留守儿童中,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表

  年龄(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男(人) ― 3 13 15 30 21 43 4

  女(人) 1 ― 15 19 25 34 28 23 6 ―

  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12岁小学学龄段,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儿童的入学不再有性别歧视。

  但从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人数比较看,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多、年龄越小人数越少的特点,这与以下几个以有关: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缘故;

  (2)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人数也就随之下降;

  (3)教育资源不均的影响,由于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较好,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从农村中学到城区的学生人数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入学方面没有性别歧视,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儿童在不同片区的分布状况

  xx县农民大产业布局不平衡,北片乡镇的农民以种粮为主,南片乡镇农民以种植果树为主,种植果树的.价值密度远远高于种粮的价值密度,果农收入要远高于粮农的收入,在这种收入差距的影响下,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较多,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乡镇的留守率高于南片乡镇的留守率。具体留守率情况如表2。

  表2:xx县不同片区留守率比较表[数据来自于这几个村庄:原安乡齐埂村、坷老村,灵芝乡俊丰村,三合乡段渠村、古岔村、硷滩村,仁大乡王马村、高沟村,贾河乡高窑村、王坪村,治平乡刘河村、大庄村。]

  片区北片南片

  乡镇名称原安三合灵芝仁大贾河治平

  留守率40.7% 73% 50% 5.5% 5.4% 10%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很大。

  3.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在读书期间由父母亲当中的一方看护的较多,占留守儿童的52.8%,他们在儿童的教育当中只给了孩子母爱或父爱但反面的爱,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占43%,他们缺少父母亲的照顾,在性格上比较独立并表现出调皮,甚至于有些孩子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来往;还有4.2%的留守儿童有其他的亲戚看护,他们在思想上感到很压抑,有自卑感觉,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成长。

  (2)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情况是:在302个被试当中,有149个孩子认为看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97个认为比较关心,45个认为不太关心,还有11个认为不关心。可见,绝大多数的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负责任的,只是他们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当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儿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劳动,还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时以上的家庭劳动,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足。

  (4)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72%。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成熟,对自己的学习比较负责,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给他们的学业影响不是很大,留守的影响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们的普遍特点,除此而外,他们性格当中的坚强、独立又是他们的特点。在教育当中,家庭给他们没有太多的帮助,他们的学习只要靠自觉,在学校,虽然老师对他们很关心,但从学校对他们没有特别的照顾,国家制度也没有对他们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关怀。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给留守儿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视,国家制度能考虑对留守儿童教育有应对的帮扶。

儿童教育报告8

  为全面了解xx县xx镇留守儿童教育状况,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近年来,镇妇联联合镇中心小学对我校施教区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状况做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有6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因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所缺失。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6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教育乃至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教育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2.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3.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原因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及留守儿童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出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留守儿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在教育上,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孩子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导致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严重的影响。调查显示,xx镇中心校1000人在校学生中,就有210多个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21%,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小学各级留守儿童百分比是呈逐级递增现象(如下图)。

  表格略

  2.家长教育观念的缺失

  留守儿童监护人在留守儿童教育上存在误区,认为学校应该承担留守儿童的一切教育责任,从而导致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监护人把孩子出现问题的责任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力。一位家长讲,老师拿的工资是国家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理应把孩子教育好,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情,一切责任应该由学校和老师承担。正是这种思想上的误区,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的失职,导致孩子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

  3.隔代教育存在不足

  留守儿童监护人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差异。监护人很少与孩子沟通,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隔膜,给自己的监管造成很大压力。在调查中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大约有65%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照顾,有5%的留守儿童是由其它亲戚照顾。这样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对儿童成长有很大影响。

  4.学校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注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祖辈(或亲戚)又很难承担起对他们的教育责任,所以留守儿童应该受到学校的特别关爱。另外,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从调查中了解到,69%的监护人希望由学校主办培训班或家长学校;64%的监护人希望老师和学校要经常与监护人联系;57%的监护人希望老师要加强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50%的监护人希望学校要多组织孩子们一起活动。由于一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从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调查看,学校老师经常家访的为5%,有时候家访的占24%,很少家访的占69%,从来不家访的占2%,这与监护人的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老师极少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没法向监护人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教育。

  5.留守儿童问题还未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明显滞后于对城市流动儿童的研究,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匮乏,由此导致社会舆论关注不够,相应地也就阻碍了相关政策的出台,未能有效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及早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三、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对策与措施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xx镇教育办公室协同镇党委政府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加大学校义务教育投入,管理好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镇党委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贫困家庭在经济上给予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2.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镇妇联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3.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4.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5.大力开展校园活动。学校每年都要开展大规模的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庆祝六?一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校园生活乐趣,对“留守儿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缓解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6、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通过上述措施,学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得到有效制约,已经没有“留守儿童”辍学的现象。总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儿童教育报告】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教育报告10-29

留守儿童教育总结01-01

幼儿园儿童教育心得09-30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总结05-15

幼儿园儿童教育计划(通用14篇)06-27

芬兰实习报告实习报告09-23

综合素质报告自我陈述报告04-19

写调查报告的格式报告08-02

我的心理分析报告_工作报告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