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时间:2024-04-18 12:45:05 晓凤 方案 我要投稿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用1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通用15篇)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劳动能手”等活动。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己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日记,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3

  劳动教育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同学们参与校风建设的途径之一,并以此可以培养全校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了让全校学生积极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学校、班级决定开设劳动教育课,现提出具体方案如下:

  一、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

  每周安排两个班,每班三天,每天从早上7:40开始至中午放学,下午从14:00开始至晚自习前(晚餐之后重点做好保洁),实行全校全天公共区域、楼道等清洁大包干,其余时间各班只负责本班教室清洁扫除(因需要特别安排除外),这项内容视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级评分记入学生操行成绩。

  二、班级及个人职责

  (一)班级职责

  1、负责教学楼、实验楼的'楼道、楼梯、及楼梯扶手、通风窗、镜子等的打扫及保洁;

  2、负责学校临时教学平房区、操场、游泳池、篮球场、绿化带的打扫及保洁;

  3、负责学校干道扫除及保洁;

  4、清除责任区内果皮屑箱内的废弃物,清洗果皮箱,做到随时清除;

  5、劳动课三天期间的常规值勤,秩序维持及违章纠正记录。

  (二)个人职责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自觉争做五中小主人,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校园的良好风尚;

  2、学生实行责任区域包干负责制,负责搞好班级分配给每个同学的责任区域的全天卫生和常规管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

  3、学生具体责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打扫责任区卫生

  (2)责任区保洁

  (3)责任区常规值勤,违章纠正(包括乱吐乱扔,言行不文明等及有违反校规校纪的其他行为),记录并上报。

  三、组织职责

  (一)教导处

  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章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

  (二)教导处

  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

  (三)班主任

  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安排科任教师的指导区域。

  (四)科任教师在所任班级劳动期间按课表规定的该班课程表时间到班上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劳动。

  四、劳动标准

  (一)楼道

  1、地面无尘、无迹、光亮;

  2、墙裙无污迹、洁净;

  3、墙面、墙角、屋顶无尘,光亮;

  4、及时清除责任区内果屑箱,有效维持区内秩序,有力纠正违章行为并填写“违章记录单”。

  (二)公共区

  1、无石块、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无积水、痰迹;

  3、草坪、绿化地带无纸团,塑料袋等废弃物;

  4、每日清除两次以上果皮箱;

  5、有效维持责任区内秩序,及时纠正违章填写“违章记录单”。

  五、检查及评定

  检查实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时间是上午9:30、下午14:00及17:00,检查有普遍和重点抽查两种形式;班级不合格者除不能参加先进班级评比外,凡涉及到的有关个人该期社会实践不合格,操行评定不及格。

  六、注意事项

  (一)在劳动期间,值周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着装上岗,不擅离岗位。

  2、见到师长,按礼仪标准统一称“老师好!”

  3、上课、下课及课余时间遇到老师要主动为其让道。

  4、不追逐、打闹,禁止不文明使用劳动工具。

  5、在教学楼区、实验楼和教学楼劳动的同学还应做到:

  (1)上课期间不在教室窗户外张望;

  (2)不在楼梯及楼道喧哗;

  (3)走路时脚步放轻。

  (二)可通过“联系本”、座谈会及家长会等形式检查了解在家的劳动情况。

  家庭劳动具体要求:

  1、寝室

  (1)干净整洁,物品用具摆放有序;

  (2)墙壁布置高雅,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激励性;

  (3)叠被,枕套枕巾整理平整;

  (4)衣物自己收拾,并有序叠放;

  (5)书架无灰尘,书籍(破损书籍自己修补)摆放有序。

  2、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常理发;

  (2)勤洗衣服勤洗澡,身上无异味;

  (3)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

  (4)不穿戴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3、为父母分担部分家务,一周之内至少做到:

  (1)洗一次衣服;

  (2)煮一次饭(包括炒菜);

  (3)拖两次地板;

  (4)擦两次灰尘(家具用品等)。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他们花钱如流水,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差,往往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我校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标

  1、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明确劳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劳动是无上光荣的。

  2、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明白劳动不只是动动手脚,而是手、脑、心、神并用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开发智能,促进大脑发育,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有用的人才。

  3、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定期参加劳动基地的'活动,通过实践得到知识和技能。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月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能积极行动起来,做学校里的热爱劳动小标兵,做家里的热爱劳动小成员。

  (二)实施阶段(xx—xx)。

  1、在5月13日母亲节这天进行“今天我当家”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2、组织一次主题班队会:“劳动最光荣”。

  3、各班出好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黑板报。

  4、组织一次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

  (三)总结阶段(xx—xx)。

  1、围绕本月的主题教育,各班组织学生交流心得感受。

  2、各中队推荐评选2名“劳动之星”。

  3、各中队上交一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总结。

  4、资料图片整理装订。

  五、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按学校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2、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避免走过场。

  3、活动形式要多样,并及时总结。

  4、所有活动都请形成文字材料,并请积累相关的活动照片素材。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具体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重点打造1所本科高校教学实验农场、10个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遴选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遴选立项100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0所省级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实现“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带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实施途径

  (三)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幼儿园阶段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院校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工业劳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中加强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能力的培养。普通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培养定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服务社会,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培养目标,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色,融专业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公益劳动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探索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可邀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能手等到学校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四)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明确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事务,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餐具清洗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或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高校应当设置劳动实践月或实践周,在实训实践中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明确学分计算方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五)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小学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中小学1至2年级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学生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中小学生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六)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

  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小学高年级以上校外劳动每学年不少于1次;高校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开展校外劳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以劳动互助和服务社会的方式,设立促进学生劳动情感养成、劳动能力提升的系列劳动教育品牌引领项目。

  三、基本要求

  (七)统筹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1至4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5至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兼顾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普通高校应围绕或依托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劳动教育。

  (八)统筹课时安排。

  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职业院校专题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立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以专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1次;也可设劳动周,每学年1次。

  (九)统筹专业融合。

  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小学要加大对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围绕就业创业,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田野调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十)统筹成果呈现。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每学年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作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或项目设计方案;高中三年期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次社会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统筹领导。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加强县级统筹,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型服务性劳动,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二)加强经费投入。

  各市(州)、县(市、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以及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各地要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并由主管部门在部门的购买服务目录中进行细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提供更优质的劳动教育服务。

  (十三)加强师资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多渠道多举措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和特点,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院校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十四)加强资源开发。

  各地要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校农结合”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实践教室,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城镇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涉农涉工高校、职业院校要优化教学实验农场和教学实训中心教育教学功能,向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劳动体验营。启动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和高校实验区创建工作。

  (十五)加强安全保障。

  以县为单位建立完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安全劳动意识。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实践活动。贯彻落实《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支持各地各学校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完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探索开发与学生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六)加强督导检查。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对市(州)、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并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6

  一、活动背景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护绿行动和植树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

  二、活动目的

  1.通过亲身参与,对绿色、低碳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让大家知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提高全体学生的绿化意识。

  2.通过此次活动,培养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习惯,更好地认识到绿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身日常行为,从而减少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三、活动主题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1日至20xx年3月15日

  五、活动内容与活动安排

  1.值周中队、红领巾广播社

  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进行有关“植树节”知识的宣传,发出号召:“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具体活动安排

  活动一:“小手添新绿”

  (1)我为班级添绿:学生自愿带绿色植物进班级,进行养护,为班级增添一份绿色。

  活动对象:一、二年级

  活动时间:3月12日前

  活动要求:班主任将班级“绿化角”横向拍1张照片发送至辅导员群。

  (2)我为校园添绿:

  各班级: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每班每天做好班级及公共区的卫生工作。

  大队部、值日生: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清理垃圾锄草、施肥)等活动。

  活动时间:3月12日

  (3)我为家庭添绿:在自家房前屋后或家里栽种一些小树木,种植一些小盆景、绿植或者蔬菜等。

  活动对象:全体队员、学生

  活动时间:3月12日前(拍照发送至辅导员群)

  活动二:“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对象:三、四年级各中队)

  三、四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的认养校园里的树木。队员们积极精心设计“认养卡”,内容包括:树名、认养中队、认养时间、对小树的成长愿景。完成后班级选择出制作最精美的一张由大队部组织把“认养卡”悬挂在树枝上,成为小树的“监护人”,照顾小树,与一起健康成长。

  活动对象:三、四年级各中队

  活动时间:3月12日之前完成

  活动三:“绿我家园齐行动”(对象:五、六各中队)

  说明:以下活动二选一完成

  1.用自己的为环保出一份力,以“图”“画”结合的方式为爱护花草树木设计广告标语。(简洁大方、色彩鲜明)

  2.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为主,要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大队将会进行优秀作品展示。

  活动时间:3月15日之前

  活动要求:每班至少提交一份作品。(交到各校区少先队广播室)

  活动四:“我与小树有个约定”(对象:全校)

  3月12日大课间学校大队部组织“植树节倡议”活动。由在室外跑操的班级参加,其他班级在室内通过班班通举行。

  (1)大队委发起活动倡议。

  (2)展板签名活动。(室外的班级)

  (3)室内的班级学习“植树节手指操”(拍一张照片、录一小段植树手指操视频发到辅导员群)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8

  一、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

  想摆脱困境,你就去劳动;想创造未来,你就去劳动;想寻找快乐,你就去劳动;想实现梦想,你就去劳动。诚实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也彰显了劳动的光荣。因此,“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便成为我校这次“5.1”假期体验活动的主旋律。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三、活动形式:

  (一)四至六年级开展征文比赛。

  具体要求:围绕“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主题,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宣扬劳动美德、赞美人民劳动成果等内容的文章,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热爱劳动的事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字数在500字左右。体裁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记叙文等。

  (二)一至三年级开展劳动小能手活动。

  主题:“我是劳动小能手”

  具体要求: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尤其是从清理自己的小天地着手,如:整理铺床、整理书柜、洗碗等,并写一篇相关的记叙文。

  四、活动要求:

  1、各班同学利用“5.1”期间,根据活动主题,积极开展体验活动。

  2、各班于假期后先自行评比,并择优选送学校大队部。每班每种形式的作品各选送2份,大队部将组织评比,并对优秀作品给予不同形式的展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实践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冯家镇中心学校综合实践及劳动教育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真挚劳动情感、掌握必备劳动技能、训练创造性劳动思维,使学生具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相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而言,我们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具备其特有的、阶梯式的不同学段目标,即培养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服务他人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饰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4、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5、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产,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劳动纪律、爱护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具体实施策略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综合实践课、家长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少先队活动、红领巾街、垃圾分类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评选劳动卫士、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开展校内劳动

  一是,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通过文明班评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卫生保洁。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活动:像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教室装饰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垃圾分类等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是,学校的劳动基地分为:菜园和种植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赏花、种菜,通过劳动课进行课间管理,让学生全程参与种植过程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室前后分给各班的包干区,学生负责栽植、浇水、除草。

  三是,校内设立志愿者服务岗位若干,招募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

  (2)组织校外劳动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社区服务、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主要到敬老院、社区、粮库、等进行学习体验。组织学生到马石山、冯德英文学馆、冯德英旧居等地参观学习。

  (3)鼓励家务劳动

  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班会课、综合实践课为抓手,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适当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每学期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的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了每天轮流的常规值日外,学校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为固定的大扫除时间,每到这一天,老师们都能精心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班级内可以开展比卫生活动,每天放学检查教室环境卫生,好的小组奖励一个五角星,每两天抽查个人卫生一次,好的个人奖励一个大拇指;开学初新书发到学生手中,便开展包书皮比赛。学校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比赛:像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开展我帮妈妈活动,我疼我的(家人)活动通过多种劳动竞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是他们懂得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

  学校将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能力,而且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0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把培育人力资源新优势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业教育攻坚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为重点,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为抓手,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复兴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97万人。其中,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6.57万人;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0.85万人;失业人员转岗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创业技能培训0.5万人;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55万人。

  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5.8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6.8万人,技工院校年招收新生0.8万人。

  新培养高技能人才0.3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3.2万。

  二、工作重点

  坚持服务中心、就业为本、技能优先、注重实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紧密结合促进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三类项目建设,发挥培训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力推进校企合作,继续开展技工院校服务产业集聚区“百校千企”合作活动,组织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产业集聚区企业合作,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发挥技工教育集团的龙头作用,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培养与就业有机结合。实施农村劳动力“一人一技”培训计划,确保每个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转移就业。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4万人。发挥民政部门和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做好退役士兵、残疾人以及其他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培训2万人。

  (二)紧紧围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快职业教育综合性项目建设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双师型”(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继续开展职业教育强县创建活动,职业教育强县要实现“90%以上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参加连续3个月以上的职业培训”的目标。鼓励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成人继续教育,大力开展社区职业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三)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以提高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坚持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重点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环节岗位操作规范和技术技能要求开展培训工作。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配合国家、省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适应农民创业的需求,重点开展种植业服务人员、畜牧渔业从业人员、兽医服务人员、农机服务人员、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等人员的培训。全年共培训1万人。

  (四)紧紧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抓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就业工程。突出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突出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突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有效转变,推进贫困地区科学发展。以贫困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增加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切实实施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助学工程、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贫困村劳动力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培训项目管理,重点实施“雨露计划·金蓝领”项目,全面提升贫困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培训0.95万人。

  (五)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提升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加快提升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水平,全年培训1.55万人。以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失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培训1.5万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后备技能人才的需要,重点面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定向劳动预备制培训,鼓励当年退役士兵以及有培训需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全年培训0.85万人。

  (六)紧紧围绕创业带动就业,广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创业培训基地,通过提供创业培训补贴等办法,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各类群体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参加创业培训,全年培训0.5万人,带动3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推进措施

  (一)实施项目带动,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选择具有较强培训能力、达到一定培训规模的培训机构,实施重点项目支持,建设一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项目。以现有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为基础,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现有职业技能教育集团为基础,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技能教育集团;以现有职业教育园区为基础,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园区;以现有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基础,建设一批民办短期培训示范基地;以现有公共就业训练中心为基础,建设一批示范性公共就业训练中心。对年培训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的示范基地,各级政府要重点扶持,给予适当的奖励引导资金和配套资金,用于购置实习教学设备。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多渠道增加投入,吸纳社会资金,支持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带动作用,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二)创新培训机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要改革单一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把培训和就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承接产业转移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的用人需求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紧紧围绕转移产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培训课程。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需要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实行企业(行业)“冠名”培养,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培育具有当地产业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集团,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持。

  (三)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市级财政要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奖励资金和引导资金的形式,支持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各县、区财政要积极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企业和学校要相应增加资金投入,引导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多渠道的融资机制。统筹使用各类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依法扩大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不低于20%。确保职业院校收入的学费全额用于学校发展,逐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

  (四)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经批准举办的各类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在建设用地、项目安排、评先奖优以及学生资助、税收、银行贷款、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选择一批办学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民办职业院校给予重点扶持,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学校的“品格教育”相融合,紧密结合东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东营当地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使我校学生能够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开展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使我校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通过开展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使我校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三、工作措施

  (一)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三级课程之中,形成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征,融合校内、外劳动实践,兼顾学生整体与个体,符合东营当地实际又具有育才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各年级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每天校内外劳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生产劳动实践。

  学校根据需要在《美好的足迹——生活技能篇》的基础上编写《育才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二)确定劳动教育组织形式。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实践内容。

  一至三年级要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

  四至六年级要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七至九年级要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三)确定劳动教育具体内容。学校将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场所,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一是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在清明、谷雨、芒种、白露、秋分、寒露等重要农时,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引导学生向农民学习各类粮食作物或蔬菜的播种、收获知识,学习各类农具的使用方法,了解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体验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历程。同时,充分发挥我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部分来自周边农村这一有利条件,在附近乡村开辟“校外劳动教育种植基地”,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播种、浇水、除草到采摘各环节,参与劳动全过程,体会收获的快乐和劳动的辛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

  二是日常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和专题班会,教育家长明白孩子在家承担家务劳动的重要性,结合学校《美好的足迹》——小学生生活技能养成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参与洗衣、做饭、卫生清扫、垃圾分类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升孩子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务本就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每位家庭成员都有义务参与。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劳,知道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校会指导家长从理财、购物、做简单饭菜、刷碗、扫地、收拾屋子、垃圾分类等方面在家中锻炼孩子,让学生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学着为家人尽一份心力,培养其责任感,让孩子在参与中提升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

  三是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结合东营本地资源,如半球面粉厂、垦利养鸡场、六户葡萄种植园、广饶大王蘑菇种植场、周边湿地公园的等,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体验,实地了解各种劳动生产的.过程,从中感悟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四是促进劳动服务意识养成。志愿者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锻炼自己,还能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如开展校园周边小区卫生、非法张贴物的清理活动,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到福利院、敬老院等场所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帮扶,如打扫卫生,拆洗床单、被套和衣物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五是校内全员劳动教育。

  1、校园卫生清洁劳动:“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通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清洁劳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为大家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垃圾分类,并将树叶等清扫物经过一定处理转化为肥料,重新养护植物,可谓变废为宝,一举多得,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能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2、班级种植养殖劳动:每个班级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年级特色,将班级某个区域划为种植养殖区,在教室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培育劳动品格。例如,班级开辟“劳动角”,学生自愿管理班级的绿植花卉,自己浇水,自己管理等。

  六是校本社团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每周四下午会集中开设校本课程:一是如厨艺、插花、种植养殖等劳动技能课程;二是如生物、化学、物理实验探索者等科学实践课程;三是微机编程和机器人等科技创新类课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力,开设适合每位学生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社团是学校重要的活动组织,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如成立“金硕社团”,以校园中的桃园、李子园、樱桃园为实践基地,开展认领养护果园活动,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成立“躬耕社团”,在校园空地开辟校内农场,既让学生体会体力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同时也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深邃;成立“莲藕社团”,充分利用校园藕池,种植莲藕、池中养鱼等,渗透湿地相关知识;成立“温棚社团”,在校园适合处建造暖棚,种植作物,体会温室作用,一年四季体验劳动教育;成立“创意贴画”社团,学生以各种植物器官为素材,制作创意贴画。社团所有产品,进行义卖,义卖所得捐助学校贫困学生,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价值。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美劳社团”,借助本班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如:农田、工厂、超市、蔬菜大棚等),开展亲子劳动课和小组美劳体验等实践活动。既能体验劳动的魅力,还能加强家校、生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

  (四)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各个年级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小学中低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三)充分发挥周边劳动教育场所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周边企事业单位、工厂、村庄农场等组织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带领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五、工作保障

  (一)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年级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东营城里城外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校外劳动实践场所。争取周边村庄安排相应土地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东营市水务局灌溉处、明月社区等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在现有果园、藕池、暖棚的基础上建设一定数量的校内劳动实践场所。

  (二)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一是调动生物、科学、地理、物理、微机等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劳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二是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三是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各年级聘用必要的专(兼)职教师。四是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五是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三)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学校要树立“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的发展思路,在将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各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学校会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将科学合理筹划,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尝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四)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学校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各部室、年级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中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2

  一、《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立法的必要性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历经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法律制度,其既具备了实体法特征,也具备了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犯罪人员决定劳动教养的程序设置。从其性质来看,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中将其规定为行政处罚,但是其处罚的严厉程度有时候又超越了刑事处罚中的拘役、管制以及部分短期的有期徒刑,它既可以适用于违法行为,也可以适用于轻微的犯罪行为,实际上同时具备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完善,劳动教养制度也逐渐暴露出其方式简单、自由裁量空间极大、手段严厉等固有缺陷,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已经成为必然。

  但是,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今天,已经出现了其原有的处罚对象无法可依,无法可罚,尤其是各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惯犯等,只能够与其他普通违法行为人一样,实施最高15日的行政拘留处罚。但是对于多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其实施的违法行为已经接近刑罚的行为人而言,这样的处罚已经不能够实现对其过罚相当的原则。大多数多次实施违法行为的行为人在接受了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后,依旧会继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废除了劳动教养之后的行政处罚,已经远远不能够实现对这类人的惩罚和教育作用,《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作为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的较优选择,将必然进入立法进程,弥补这一法律空白。

  二、《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立法原则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作为一项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其必然要矫正劳动教养制度的种种缺陷,遵循下列法律原则。

  (一)遵循宪法原则

  劳动教养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实施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但却仅仅只是一个由国务院颁布的文件,而非经全国人大讨论通过的法律。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在立法时应当明确其法律属性,更正劳动教养制度长久以来性质不明的漏洞。《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性质,根据该法面对的对象和处罚的期限、手段等,应当明确为行政处罚。因为《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一方面的对象是给予一般行政处罚偏轻,但又不够刑事处罚的这类群体,一旦行为人触犯了刑律,将按照刑法给予刑事处罚,不属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处罚范畴;另一方面该法应当发挥教育、矫治、惩罚三重功效,并侧重教育、矫治功能,不像刑罚是侧重惩治犯罪的手段,更不是一种具有临时性的行政措施或行政强制措施,因此将该法定位于行政处罚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二)遵循适度性原则

  从实践操作中看来,现有的劳动教养制度在过与罚之间的裁量过于简单划一。劳动教养制度几乎包括了所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种类,凡是故意实施了一定违法行为,但是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均可以纳入劳动教养的范围内。但是如此多种类的违法行为却只有一个量罚标准――“劳动教养期限,根据需要劳动教养的人的违法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动机和危害程度,确定为一至三年。”这样笼统的量罚标准很难体现出过与罚之间应有的适度性原则,也使得量罚既不均衡,又不合理。同时这样笼统的裁量标准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以定夺的问题,甚至出现乱决定劳动教养期限的现象。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在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适度性原则。其对象应当限制于两年内实施三次以上(含三次)同一种类违法行为的行为人,并针对违法行为性质、违法次数的多少、违法程度的轻重以及造成社会危害的大小等等,在均衡合理的范围内,综合考虑其教育矫治的年限,建议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一年,如有经教育矫治后仍不能够实现远离违法犯罪的目标的,最多可以再延长半年。这里并不是说在立法中要彻底消灭自由裁量权,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细化裁量标准,限制自由裁量权,杜绝原有劳动教养制度“一锅端”的现象出现。因此,《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的立法,既应当尽可能地细化裁量标准,但同时也应当赋予决定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予以区别对待各种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以便更好地实现该法的适度性原则。

  (三)遵循程序正当原则

  劳动教养制度在实践操作中一直以来都缺乏外部监督。劳动教养名义上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组成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管理劳动教养工作”,实际上现如今的劳动教养案件,从调查取证到审批决定全部由公安机关独立负责完成,检察机关虽然也负有监督公安机关工作、检查劳动教养案卷的职责,但是从实践中看来,检察机关也怠于行使其对劳动教养案件的监督职能,一般公安机关向其送交劳动教养决定书后,就没有后续的监督检查工作。由此导致了劳动教养案件办理不透明、不公开,任何公安机关无法移送起诉,而采取治安管理处罚又嫌过轻的案件,均采取劳动教养的形式。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应当纳入决定教育矫治的办理机关、决定机关、监督机关,改变原有劳动教养由公安机关一家独揽的情况。建议由公安机关作为办理机关,由法院作为决定机关,由检察院作为监督机关。公安机关承办各类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案件,负责证据的收集、违法事实认定、前科材料收集等,在符合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情况下,应将案卷直接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简易程序开庭审理,人民检察院应对案件全程履行监督职责,公安机关在必要时也应当出庭作证,最后由人民法院决定教育矫治的期限和方式。这样加入外部监督,可以保证案件办理、决定的公平、公正,摒弃了一个机关从办案到决定全权独揽的弊端。

  三、《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立法中应加以考虑的新手段、新方式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在考虑教育矫治手段时,也应根据违法行为适用不同的手段。

  根据劳动教养制度的实践情况以及我国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的幅度,当违法行为较重时,教育矫治的年限最多不能超过一年,且应当采取集中矫治的方式;当违法行为较轻时,应当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育矫治方式。这两种教育矫治方式可以分开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一)可以选择采取集中矫治的方式

  采取集中矫治应当改变劳动教养以限制人身自由作为唯一惩罚的方式,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的侧重点应当在教育和矫治方面,限制人身自由是对违法行为人采取教育、矫治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使违法行为人能够在一个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氛围内,受到教育,受到对其违法行为的矫治,而不是在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基础上,对其采取种种惩罚措施。

  集中矫治的场所应当采取军事化管理方式,能够保证被教育矫治人的正常作息,不应当像劳动教养场所和看守所、监狱等场所那样建设管理,由于被教育矫治人员需要得到的是思想认识上的教育矫治,应当像建设寄宿学校那样来规划集中矫治的场所。集中矫治场所应当配备有能够教授专业劳动技能的教师,具备有能够进行劳动技能实践的场所和相关器械。要有能够让被教育矫治人享受充分休息权利的干净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应当有专门的娱乐活动场所和图书馆,不应建有高墙、高压电网等设施。被教育矫治人应当在一个活泼、积极、正面、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矫治,应当与被剥夺人身自由被羁押的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矫治期间,如果被教育矫治人需要回家探亲或者有重大事项需要离校,在其申请后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准许离校,不应采取过多的限制。可以对被教育矫治人采取安排适当劳动的方式来矫治其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气,被教育矫治人的各项合法权利应当受到保障,并享有正常的劳动和休息的权利。

  采取集中矫治的被教育矫治人,一旦能够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并且在思想矫治方面表现较好,达到教育矫治的目的后,应当及时对其解除集中教育矫治,改为开放式教育矫治或者彻底解除教育矫治。

  (二)可以采取不集中矫治的方式

  开放式的教育矫治方式,针对的对象是违法行为较轻的行为人,或是集中教育矫治后,表现良好、思想认识达到一定标准的被教育矫治人。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3

  勤劳苦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让学生从小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进步劳动的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劳动,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经研究决定举行学校第九届“劳动小能手”比赛活动。

  一、活动主题

  做和乐少年阳光下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1日-20xx年5月11日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进步学生劳动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2、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在劳动中感悟;

  3、通过活动,增进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

  四、宣传

  横幅:xx实验小学第九届劳动小能手比赛

  方屏:热烈祝贺xx实验小学第九届劳动小能手比赛活动隆重举行! 人人争做劳动小能手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取得的`奖赏”

  横幅(自行车棚下)xx实验小学第九届劳动小能手炒拿手菜比赛 横幅(综合楼下的柱子)xx实验小学第九届劳动小能手做水果拼盘比赛

  横幅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活动预备(4月20——4月29日)

  1、举行第九届“劳动小能手”启动仪式;

  2、班级制定争当小能手计划(根据本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

  3、宣传发动,修建良好的劳动氛围(班级利用展现园地、黑板报、橱窗宣传)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4月29日-5月5日)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劳动能力,分年段确定劳动小能手比赛内容;

  2、各中队展开一次以劳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3、班级要举行一次学生“劳动笔记”、“劳动”展览评选活动;

  4、各班刊出一期“我爱劳动”为主题的黑板报或展现园地;

  5、5、1开始,一至三年级各班展开“我能做家务”主题实践活动;四至六年级展开“本日我当家”主题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现场比赛(5月6日)

  1、分年段、分场地,按选手编号次序展开劳动比赛;

  2、比赛内容:

  一二年段:

  ①穿校服、折系红围巾、系鞋带;

  ②整理书包;

  ③整理教室,打扫卫生;

  三四年段:

  ①洗快餐盘;

  ②钉钮扣;

  ③搓汤圆;

  ④整理教室,打扫卫生;

  五六年段:

  ①炒拿手菜;

  ②包饺子;

  ③做水果拼盘;

  ④整理教室,打扫卫生;

  其中整理教室,打扫卫生;穿校服、折系红围巾、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比赛项目的参赛选手由学校随机抽取产生。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5月11日)

  1、以各项目、各年级段为单位,一等奖占15%,二等奖占35%,三等奖若干。

  2、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名(视参赛情况确定),个人项目一等奖计5分,二等奖计3分,三等奖计1分,集体的每个项目以个人项目的1.5倍计分。

  六、活动要求

  1.一个劳动比赛项目每班级派6名学生参赛(炒拿手菜、搓汤圆项目每班派3名),班主任通知参赛选手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比赛。

  2、各位班主任认真组织好赛前的劳动练兵活动,做好指导工作。

  3、各班级在学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展开其他各类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4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小学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极其重要,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实施步骤

  笫一阶段:宣传动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科室主任年级主任及班主任

  1.宣传动员,热爱劳动的舆论和行为氛围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人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其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主题队会、故事会、我参与、我体验等形式,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理解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家校配合,营造劳动氛围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

  (2)活动搭台,融入亲身劳动体验。

  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同时开展学生打扫“百树园”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特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2.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3.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15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其扎实有效地进行,并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并结合我区建议,我校采取一措施并持之以恒抓好劳动教育工作。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的重要内容,以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

  一、指导思想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目标任务

  (一)多渠道宣传,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我校努力实现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劳动教育均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并且制定了各年级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每班每周劳动教育课至少一课时,根据各年级劳动教育的项目进行时间的规定,还需建立劳动周制度,每学年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立集体劳动周,通过寒暑假时间自主安排,参与集中劳动。制定课程目标和内容时,结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统筹规划,深知这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

  (二)师资建设。

  劳动教育中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建设和学生的发展。我校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了一支能胜任劳动教育的专任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教育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教育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教育即体力劳动教育”等观念,将“劳动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加强劳动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基地劳动实践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劳动场所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校统筹规划、配置、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开辟了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此来推动校内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校外实践劳动的进行。

  我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场所的开辟与建立。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室外卫生,部分教学楼、学校的部分绿化区和功能室都需要打扫,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打扫。

  此外,我校还把生态农庄作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各年级学生每周定期到达生态农庄按照劳动教育课程表的规定开展劳动教育课,校外基地的课程主要包括蔬菜的种植、生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问题以及收取蔬菜的方法等一活动内容,整个劳动教育课都有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

  通过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品位,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加强。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推动家校合作,抓实抓细家庭劳动教育,落实家庭劳动教育清单,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一起做”,组织“爱父母”的家庭劳动,开展“做父母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次放假回家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拖地、洗衣、洗碗筷等。

  建立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五)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

  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举行竞赛等方式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

  (六)实施标准。

  我校将按照规定的设施标准准备劳动教育器材以及耗材补充机制,并通过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

  (七)安全保障

  劳动教育课相对于文化课而言,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安全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校建立了劳动教育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制定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

  四、保证措施

  1.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成立学校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2.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3.各部门各班级要高度重视劳动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的建设水平,使基地美观、实用,提高基地的示范作用,提高基地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水平。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8-18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12-30

初中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4-27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9-09

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5-27

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4-07

2022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5-18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精选20篇)03-15

家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04-29

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精选10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