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时间:2022-04-27 09:39:56 方案 我要投稿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精选1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精选15篇)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推动力,以育人为根本,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核心,以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途径,全面推进我校小学素质教育进程,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本构建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是我校的学生都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农村学校而奋斗。

  三、实施办法

  (一)确定一个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做到合格加特长。具体说:合格,各文化学科成绩及格,包括讲普通话、写出规范汉字等;体育达标、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合格。特长,会画画,能歌会舞,擅长一两项体育项目。

  (二)抓住两条渠道

  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总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渠道,要研究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要增强课程的整体性意识。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要坚持开全、开足、教好的原则,淡化主科与副科的区别,淡化单纯的分数意识,侧重培养能力。要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各年级首先要研究学科教学,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建立以活动课为载体,以特长训练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重点的辅渠道。

  各类活动课都是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要认真上好活动课,保证课时,保证质量,在确保活动课课时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实际,开展特长训练活动,并不断创造条件,提高质量,使受学生真正达到合格加特长。

  (三)注重三个方面。

  1.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必须是全体学生,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2.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真正掌握强身健体的本领、终身学习的本领和服务于社会的本领。

  3.注重发挥主体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主动发展。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强化三项工作。

  一是强化学困生转变工作;二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常规教学管理,主要抓好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三是强化德育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乃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首要任务。我校德育工作改革,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除利用思品课和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外,要求任课教师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公德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全方位地推动德育工作。

  (五)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和“普九”工作的关系。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少年儿童的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及其它条件达不到标准,素质教育就没有落实,真正实现了“普九”,素质教育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普九”工作的宗旨,不断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是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的必需,

  是推进“普九”工作的有效保证。

  2.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和文化考试的关系。

  要克服那种一提考试就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倾向。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与作为一种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模式,文化考试也同其它教育过程一样,是“模式”中的一个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反对考试,但反对把考试成绩做为“唯一标准”,改进并完善考试内容和方法,将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3.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法,承认差别就必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必须是因材施教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的因材施教。

  4.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的关系。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特长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一定特长。只注重发展特长,忽略全面发展是片面的教育;只注重忽略个性特长的培养也是不完全的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搞好学生的特长教育。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2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在新一轮的改革中,书法篆刻的系列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写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习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2、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3、开设书法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形式的实践能力;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通过书法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校本课程培训对象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四、书法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潘丹娜

  组员:潘雪斐梁金莲陈晓军黄军雄

  五、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其外延。

  六、课程实施主要措施

  1、教师培训:学习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七、课程评价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4、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等方式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阶段性展示并予以奖励并将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各级书法比赛。

  八、课程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a、理论学习,制订课程研究方案。

  b、小组分工,明确各人职责。

  c、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2、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a、编写校本课程。

  b、对学生进行前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c、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

  d、培训教师。

  e、进行课程开课。

  3、评价、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a、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b、总结课程的经验。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3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10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xx〕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2、坚持以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市教育局《关于教育部关于在中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为依据,加强学生的写字教学任务和工作。

  3、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教材和作业

  (1)专职书法教师教材选定:

  (2)结合专职书法教师的安排来自行设计字。字和帖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中心,并符合学生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念等要求。针对本课程和学生的状态,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实施以下措施:·鼓励学生认真临帖。根据他们书法的基础和爱好,教师确定临帖的基本范围。广泛灌输知识,尽量灌输一些与书法紧密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练好书法之外的“辅助功,培养浓厚兴趣,奠定理论基础。求得理论、实践的真正结合和统一。

  (3)广泛应用于实践。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用活,促进了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语文老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常见错字、别字结合书法教学艺术进行重点辅导。·实行讲练结合的原则。讲练相互穿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作业本的问题

  (1)学校统一下发硬笔书法作业本(方格本)。

  (2)授课教师批改。主要以每周一次的方格写字作业成绩,综合学生上课的学习态度、纪律等方面的情况作为评定依据。注重训练,进行评展,开展测定。在写字教学中,注重学生习作的练习,每季度对优秀习作进行评展,坚持在全体学生中进行铅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测试、评定,并公布,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与书写水平的目的、

  四、具体教学计划

  周次内容

  一周楷书的基本笔画

  二周楷书的点的写法

  三周楷书的横撇写法

  四周楷书的竖、横、折的写法

  五周挑、折、钩的写法

  六周书写唐诗一首

  七周书写唐诗一首

  八周书写宋诗一首

  九周书写格言一段

  十周段考

  十一周典型汉字的写法

  十二周钢笔美术学

  十三周美术字中的仿宋字

  十四周仿宋字基本笔画

  十五周黑体字

  十六周黑体字的写法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深入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根据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包河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比活动方案。

  二、参评对象

  全体在编在职教师

  三、评比考察点

  重点考察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即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的能力及利用网络等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

  四、比赛内容

  1、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现场课件制作

  五、活动程序

  (一)初赛安排:

  初赛时间为20xx年4月,各校区分教研组组织进行,按教研组教师总数的15%比例确定推荐名额。各校区教研组于4月2日前将本组比赛方案报至校区教导处,在各校区教导处指导下做好初赛工作;4月28日前将组内比赛结果和推荐教师报至校区教导处。

  (二)决赛安排:

  决赛时间为20xx年5月,学校成立评委组组织评比工作,按教师总数的6%比例确定推荐名额参加区级比赛(20xx年10月进行)。

  (三)现场课件制作安排:

  现场课件制作时间为20xx年6月5日,由学校统一公布课题,每位老师在100分钟内制作一个课堂教学使用课件,学校组织评比。

  六、奖项设置

  1、课件单项奖:现场课件制作设一、二、三等奖。

  2、教学综合奖:依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现场课件制作三项成绩总和设一、二等奖。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6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课改使课程资源结构的重点在发生变化,学校开始成为课程开发资源的重要力量,校本课程开发成了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是一种艺术,它集中而深邃地反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中国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中国书法的延续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与学习即书法教育得以实现的。书法教育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然而,传统的教学从楷书入手,费时费力,很难让学生快速掌握软笔书法这一门术形式,现代隶书省去传统隶书的“蚕头燕尾”改为直来直去,使学生横容易掌握一种书体,为以后踏入书法艺术之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2、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创造力、审美能力。

  3、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课程内容

  三年级

  ①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要领。

  ②掌握简单汉字书写结构中横竖之间的距离。

  ③学习使用和保管书写用具,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①激发书法兴趣,做好对学生书法的启蒙教育。

  ②以故事介绍、图片欣赏、说话交流等形式介绍文房四宝的知识,了解历代书法家的故事。

  ③初步学会专题收集。

  积极参与并表达个人意愿。如:收集书法家故事、欣赏书法家的作品……

  四年级

  ①掌握毛笔笔画书写逆锋入笔方法。

  ②学习在竖中线中将字形大小掌握好。

  ③掌握笔画的粗细变化。

  ①进行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了解中国书法发展史。

  ②收集、主题交流历代书法家的故事,学习他们高尚的“人品书品”。

  提出活动建议并积极参与活动。如:参观校书法陈列室、书写、赠送书签。

  高年级

  ①学习自创完整作品。

  ②比较熟练地掌握各种章法、款式(包括:纸张的尺寸、字距与行距、格式安排、落款、印章),能有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①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了解书法的传统和现代性的融合,使书法艺术升华,以小报等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展示。

  ②学习有关书法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知识,弘扬书法个性,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自主活动。

  如:赠送书法作品、书法竞赛、参加展览……

  四、课程实施

  第一阶段: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练好基本结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写字方法,提高写字能力。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

  五、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和课题组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把书法教学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杜绝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功利价值,只需要学生在比赛中获奖便万事大吉的传统观念,而将目光放在了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程,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校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写出学校课程学习体会。

  3、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第二阶段:体验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收获礼仪习惯

  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

  成员: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段课程标准系列学习研讨活动的通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新颁布课程标准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学习、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参与对象。

  全校教师。

  三、研修目标。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通过教研组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形成案例成果。

  四、组织实施。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研修工作,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实施和考核评价。

  五、研修内容。

  我校所使用的8个学科课程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研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1、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了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目标。

  3、了解修订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

  4、了解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

  5、运用用新课标有效指导本学科课堂教学。

  六、研修方式。

  (一)自主研读。

  1、研修内容:

  自学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

  2、措施办法:

  (1)每位学科教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师要重点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核心部分,熟记相关章节,写3000字左右学习笔记。

  (2)教师要将学习课标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课标理念、目标、要求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

  (二)专题讲座。

  1、研修内容:

  课程标准的解读。以修订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等为内容。

  2、措施办法:

  (1)学校邀请区教研室的教研专家,分学科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并请教研专家现场和教师进行互动,解决教师学习中的困惑。

  (2)教师结合专题讲座内容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

  (三)集体研讨

  1、研修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措施办法:

  (1)各学科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各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交流讨论如何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

  (3)教研组做好学习记录,教研组长写学习小结。

  (四)知识测试。

  1、测试内容: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措施办法:

  学校将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对教师课程标准的研修情况进行检测。两周一次。

  七、时间安排。

  1、xx月xx日学校部署《课程标准》研修工作。

  2、xx月xx日——xx月xx日教师学习任教学科课标。

  3、xx月xx日——xx月xx日请专家进行课标解读专题讲座。

  4、xx月xx日学校组织进行第一次知识竞赛。

  5、xx月xx日——xx月xx日继续学习任教学科课标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研组内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分析课标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并形成研究成果。

  6、xx月xx日学校组织进行第二次知识竞赛。

  7、xx月xx日——xx月xx日参加区教研室的课程标准知识竞赛。整理学习成果。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10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xx年版)。为全面宣传、学习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做好课程标准及按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培训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覆盖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对象

  培训分为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类。

  (一)通识培训的对象: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基教科(股)长、教研室主任、电教馆馆长以及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

  (二)学科培训的对象: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

  三、培训学科

  小学数学(人教、苏教、北师大)

  初中数学(上海科技、人教、北师大)

  小学英语(上教牛津、人教)

  初中英语(人教、外研社、译林)

  音乐(小学、初中)(人教、人音、湘艺、花城)

  体育(小学、初中)(人教、华师大)

  美术(小学、初中)(人教、人美、湘美)

  初中化学(人教)

  初中生物(人教、苏教、北师大)

  初中地理(人教、商务、湘教)

  初中物理(人教、上科技、上科技粤教、北师大)

  新教材培训重点是20xx年x月始担任起始年级教学的教师。

  四、培训内容

  (一)十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总结与回顾,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修订依据;

  (三)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

  (四)义务教育相关学科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及新教材培训;

  (五)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XX年版)教材案例研讨。

  五、培训方式

  培训工作全省统一组织,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实时视频培训及在线自主收看培训视频等多元的培训方式和方法,覆盖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

  (一)集中培训

  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培训的各学科遴选200名骨干教师(含教研员)集中到主会场参加培训。

  (二)远程实时视频培训

  集中培训时,将利用安徽教育网和安徽基础的远程培训平台,实时直播。全省各市的初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当地分会场收看主会场的远程实时视频,同步参加培训。

  各分会场务必在培训开始前半个小时登陆远程培训平台,提前下载培训课件,避免在培训开始后下载课件影响收看效果。

  (三)在线自主收看培训视频

  远程实时视频培训结束后,专家的讲课内容将放在安徽基础,未及时参加培训的教师可通过网络在线自主学习或利用光盘学习完成培训任务。

  各学科均安排时间开展网上答疑。

  六、培训组织管理

  (一)各市要认真组织相关学科所有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及时收看,确保培训全覆盖,并做好考勤和收看情况记录。

  (二)本次远程培训的技术支持由全省各级电教系统承担。各市要按照已经下发的有关文件落实好分会场和技术人员,安排好本地各分会场收看的学科版本日程表,确保远程培训平稳、有序地接收。

  远程培训总负责人:省电教馆

  技术支持:省电教馆

  技术支持:省信息中心

  (三)教育厅基教处、省教科院和省电教馆在培训期间将派专人赴各市抽查培训情况。

  七、培训时间

  从2012年XX月XX日开始到XX月XX日结束。原则上每个学科1天培训时间。

  上午:8:30开始。同一学科不分版本,在同一主会场集中现场培训,现场转播。

  下午:14:30开始。同一学科分版本,同时在不同的会场集中现场培训,现场转播。每个学科最多同时提供三个会场(含上午两个会场)。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展开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紧密围绕“迎接市人大评教”活动主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整改工作原则和标本兼治、查改并举的方针,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学校硬件及教学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扎实展开整改工作。

  二、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中层干部

  三、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采取校本培训、个人进修、网络培训、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职务晋升考评细则和教师年度考核细则等考评办法,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落实“青蓝工程”,积极参加国培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加强对各类学习培训的管理,做到培训前有任务,培训中有督查,培训后有汇报,提高培训的效率。继续实行定期考评和项目实验考评相结合办法,使他们成熟快、进步快、发挥效益快。

  四、存在的主要题目

  1、学校班额过大,每班学生人数达60余人左右,最大班级乃至接近70人。

  2、小学按国家标准配备教室,学生教室不够使用,需要增加最少5个教室,学校美术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心理辅导室、电脑教室等配备不足。

  3、根据学校范围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特别是教师用电脑和学生用电脑台数不达标,需要添置更新。

  4、标准课桌椅学校没有配置。

  五、整改措施与责任分解

  (一)解决班额过大的题目

  整改措施:

  1、学校已争取到市教育局领导及有关部分的支持,开始筹建学校幼教楼,解决学生教室过少的题目。

  2、学校暑期进行教师办公室改造,将原有托管楼洗手间改建成教师办公室,现使用的教师办公室改成供学生使用的教室。

  责任科室:后勤处

  (二)解决功能室及电脑、艺体器材不达标的题目

  整改措施:

  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分步骤解决功能室及电脑、艺体器材缺少等题目。

  责任科室:教务处、后勤处

  (三)解决教师职业道德题目

  整改措施:

  通过暑期教师集训活动,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强化师德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教师考核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教师行为;定期接受学生和家长举报,严厉查处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及其它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行为。

  责任科室:政教处

  (四)解决教育教学效力不高的题目

  整改措施:

  通过暑期教师业务培训,进步教师业务素质,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制定课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改进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爱好,建立良好教风;进一步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逐渐构成切实可行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优化进程性评价,及时总结学科教学经验,增进学校规范教学管理。同时,多展开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进步学生素质。

  六、具体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整改工作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处室要加强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室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并负责抓好落实。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12

  一、实施时间及范围

  全县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实施范围为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和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具有合法办园资质的民办幼儿园。

  二、主要内容

  一)免除学前一年幼儿。对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一年幼儿免收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一年幼儿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予以减免。

  二)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一年幼儿补助生活费。补助对象主要包括:孤儿;父母双残或单残、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生活困难的幼儿以及残疾幼儿;因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重点优抚对象。按照一定的程序予以审批。城市低保户、农村低保户幼儿;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困难家庭的幼儿。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专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前一年幼儿审批制度。

  三、实施标准

  一)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标准为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一年幼儿。即收多少、免多少;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一年幼儿,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实行全免。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予以减免,严禁重复收费。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前一年幼儿人数按学前一年幼儿总人数的20%计算。家庭经济困难学前一年幼儿生活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每生每年补助750元。全年按250天计算。

  四、资金筹措

  一)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实行市县分级、以县为主的原则组织实施。

  二)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免费资金的筹措。省财政统一按照全日制公办二类园现行收费标准。按所需资金总量的80%设立奖补资金。省级奖补资金按照人均财力、学前一年幼儿在园人数、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等因素,即每生每年700元测算。以县为单位算账。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免费所需资金除省财政奖补资金外,其余由市、县财政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办法落实。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前一年幼儿补助生活费的筹措。市、县分担资金比例由市、县财政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办法落实。补助生活费所需资金由省、市县按5∶5比例分担。

  五、操作办法

  一)免费人数的确定办法:学前一年免费人数为幼儿园的大班和小学附设的学前班人数之和。学籍号与身份证号对应)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学籍管理办法,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的学前教育学籍核定人数为准(学籍管理实行从幼儿园小班到九年级一号制。加强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幼儿数核定工作,确保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稳步实施。

  二)拨款方式。学前教育免费资金拨付实行“财政直通车”由县财政局直接拨付到镇中心校(县直幼儿园直接拨付到园)镇中心校拨付到各幼儿园(学前班)每学期开学前一周由县财政局预拨部分免费资金。学前教育免费资金坚持与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同步拨付。确保学前教育幼儿园(班)正常运转。后期。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落实部门责任。为了加强对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财政、监察、审计、物价、文广、教育督导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县为主、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县教育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包括幼儿人数的调查摸底和审核、资金测算、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工作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统筹、落实、管理免费资金,并保障资金按时拨付;县文广局负责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题栏目、公告等形式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县监察、审计、物价、教育督导等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相关标准审定工作,确保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大经费投入。每年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强化资金管理。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预算内学前教育支出占整个教育支出的比重。加强资金管理,坚持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资金全部纳入特设专户管理,由县教育局提出资金分配意见,经县财政局审核后联合下达资金计划,并由县财政局直接拨付到县幼儿园和各镇中心校。

  三)坚持收费公示。县教育局提出书面申请,规范收费管理。每学年初。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成本审核的基础上,按保本原则核定和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并报县政府同意后执行,且向社会公示。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由民办幼儿园按照《省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报县物价局备案后执行,同时向社会公示。

  四)推进均衡发展。全力支持新建或利用闲置教育资源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缩小园际差距。大力推进幼儿园建设工程。加大对薄弱幼儿园改造力度,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努力缩小园际差距。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有关制度措施,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师资培养,切实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幼儿教师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

  五)加强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规范办园行为。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办园质量。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工作制度,及时查处各类幼儿园存在办园不规范行为,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要全面排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办园条件、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幼儿园,要依法取缔。要全面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健全各种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达不到办园基本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要取消招生和享受免费资格,并妥善安置幼儿就近入园。

  六)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县教育、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经费安排使用和教育收费的监督检查,做好宣传工作。教育督导室要把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严查重处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同时,教育部门和各级各校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园广播等媒体,并采取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点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心理预期,为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13

  一、工作重点

  (一)学校人才与队伍建设

  1、校长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校级领导成员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

  2、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比例达9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本科比例达60%以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的15%以上,其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0%以上。

  3、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意识,有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有切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

  1、落实“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校本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课业负担监测与问责制度,形成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实施适合的学习评价策略。

  2、坚持健康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严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强化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并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推进质量兴校,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加大教学质量在学校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创新教学文化。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身体、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优良率达30%以上,80%的学生有一项以上爱好或特长。

  (三)硬件设施与条件保障

  1、生均占地面积小学20平方米以上、初中25平方米以上,寄宿制学校每名寄宿生增加10.5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5平方米以上,生均校舍面积小学4.5平方米、初中6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小学8.5平方米、初中10平方米,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跑道和一定标准的风雨操场。

  2、按《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一类配置标准(十二五版新标准)》,还需配置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科学探究室等专用教室166口。

  3、按《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一类配置标准》配备,还需添置图书36万册和部分实验仪器、教学仪器。同时积极推进新技术和新媒体进学校、进课堂。教学仪器设备有效使用、科学管理,并形成制度

  4、按照《中小学教育教学装备一类配置标准》,

  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之比10:1;在校教师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之比1:1,授课班级与多媒体设备比不低于1:1的标准,需添置计算机1464台,多媒体投影仪69套。添置校园网络、网站建设、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各类教学管理软件86套。

  (四)学校管理与办学特色

  1、全面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

  2、学校有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一校一品”的品牌文化。

  3、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达90%以上。

  二、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

  1、继续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宣传工作。

  2、组织调研摸底,按照“一校一议”“一校一策”的原则,对2015年参与创建学校进行基础调研,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形成配置方案。

  3、制定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召开创建学校会议,局与创建学校签订创建责任状。

  2、按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采购教学仪器设备。

  3、办理电脑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设备的采购手续,并装备到校。

  4、进行学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5、创建学校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建立档案资料。

  (三)迎检验收阶段

  1、区级自评并向上级部门提出评估申请。

  2、正式接受市级验收评估。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创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学校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建设文明和谐新校园的需要,是全区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需要。各中小学、局各科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合力推进,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确保创建成功。

  (二)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为确保区任务的顺利实施,区委、局成立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指导全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按序时进度定期调度督导;监督检查各校、各科室责任落实情况。各科室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深入创建学校指导,确保各科室负责的项目不失分;各校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照标准,做好创建硬件和软件准备工作,确保创建成功,

  (三)拓宽渠道,筹措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通过教育资源整合、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

  (四)及时调度,加强督查。在创建过程中,局领导、机关人员实行责任挂靠,通过调度会、实地查看等形式,及时了解创建工作进程,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阶段任务顺利完成。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14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体局要求和部署,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赣府厅字[20xx]52号)精神,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提高我校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成效,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二、宣传内容

  以“一个都不能少”为主题,重点解读《义务教育法》的11条条例和义务教育法部分知识点,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控辍保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宣传方式

  要通过第二小学微信公众号媒体广泛宣传控辍保学政策,同时采电子屏幕、广播站、班队会,电子答卷等多形式、多渠道掀起宣传攻势,营造家、校、社共同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的浓厚氛围。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第6周

  五、活动要求

  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学校成立了《义务教育法》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负责活动安排,制定方案、总结,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2、把《义务教育法》学习宣传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传达家长,家长和学生以电子考试的形式检验效果,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篇15

  一、工作目标

  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针,我校将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在收费、教育教学管理、入队入团、评优奖励、学籍管理、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和困难补助等方面与学校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努力保证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二、入学对象

  6周岁以上,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学区招生范围内务工的农民子女。

  三、入学办法

  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和身份证、在流入地的暂住证、外来人员就业证、经现居住地计生部门查验的由原籍办理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及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凡符合条件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文化学习、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平等对待。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个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建立起家校联系卡,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3、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子”等活动,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以切实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精选15篇)】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方案(通用5篇)04-25

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设置方案(精选5篇)04-22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课程设置方案04-23

培训学校课程方案(精选6篇)04-24

学校课程评价方案(精选5篇)04-23

学校课程成果展示方案04-23

高中学校课程方案04-23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方案04-23

学校幼小衔接课程方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