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通用11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通用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难点: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刺猬吗?能介绍一下吗?(指学生介绍,老师总结)了解獾吗?老师介绍獾这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称赞》
二、识字并初读课文。
1、借助第一、二幅图,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词语的意思,并认识这里的六个生字,提示:“猬”在刺猬这个词中读轻声。
2、借助第二、三幅图,通过口语交际表演,感知“瞧、留下”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3、在朗读词句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刺是平舌音)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板、但是前鼻音,凳是后鼻音,糙是声母是C。)
4、学生自已读课文,要求读准句子。
5、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评,主要方向为读准字,读正确句子。
6、“板、椅、但、傍”是既要求认读又要求书写的生字,可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字形特点,并结合已学过的“饭、奇、骑、量、旁、膀”等字识记字形。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
采字上面是用爪字头,注意中间一点与竖不要相连,“背”字下面的月字底撇变成竖。
2、写美观。
“采”字最后两笔要对称、舒展,“背”字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其余六个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注意“但”的“日”要写小些,“清、消”右边的部件,要比三点水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事《称赞》,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并把句子读流利。
2、听老师读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并说说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
3、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读时要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4、仔细观察第二、三幅图,想象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什么?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培植自信。
5、仔细观察第四幅图,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觉到什么。
6、朗读全文。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三、实践活动
1、自已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请: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加以体会。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6.匆匆
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
一去不复返默默时……遮挽时……
天黑时……睁开眼睛……
掩面叹息时……
课后教学反思:
《匆匆》一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这节课中我一是重视了读指导,二是在读的基础上力争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因为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并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到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在阅读中感悟和内化,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我设计了一课时,使得课堂内容密度很大,节奏太快。课堂显得知识点的学习落实不够,课堂拓展延伸效果不好。还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把学生在课堂中谈到的有关岁月流逝的交流与感想没有很好的引导、拓展与延伸,把一节完全上成了完教学设计的过程,没创新,少发展,缺生成。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3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
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
(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
白鹅
(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
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
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
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
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
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4
一、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设计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如何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学习课文写法,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们三(1)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
二、学习第一段1、学习“首都”。跟老师念“du”,还有一个读音是“dou”。首都就是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我国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就设在北京。比如:美国首都“华盛顿”,英国首都“伦敦”……
2、齐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你能换个说法吗?
3、换句式说话:我国的首都在。
过渡:北京是一个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她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今天,老师也想带小朋友上北京去玩一玩,大家喜欢吗?现在我们是什么身份?小游客们,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上北京呢?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放录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那好,我们现在就登上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客机,开始愉快的旅途吧!旅客们,请系好安全带,坐稳,飞机现在起飞。(多媒体演示)坐在宽敞明亮的机舱里,我们将听到“空中导游”为大家介绍“北京”。(放录音、看投影,师指点。)让我们一起听听、看看北京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指名回答)
(二)自学课文
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们已经对北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大家想不想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1、让我们把书翻到116页,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认真、最充分)
2、检查朗读。
(1)出示投影生词,正音。
(2)指名分段读,评议。
3、旅客们,飞机马上就要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快到了,我们喜欢先上哪儿去玩呀?
四、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理清方位顺序
(一)了解广场的位置。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板书:方位
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我们该怎么学呢?
3、读该段,一边读,一边用“△”标出方位词,用“——”标出景物。
找到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个方位有什么景物。
4、指导朗读
因为天安门占地700多亩,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书上说“闻名中外”,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广场在我们中国,我们应该感到自豪,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二)了解广场上的主要建筑。
1、在广场四周有哪些景物呢?
2、随机介绍:
天安门城楼是古时候皇帝颁布诏书(皇帝的命令)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打仗等办大事的时候才能出入的皇门。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从此,天安门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征。他是那样的庄严,那样的雄伟,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9月30日开始建造的,到1958年4月完工,总高37。94米,由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雄伟壮观。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矗立”什么意思?
是呀,革命烈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我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永不磨灭,也就是说——“永垂不朽”。(教学“垂”“朽”的意思)英雄们的高大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2、摆一摆:老师这里有一些建筑物的图片,你能根据刚才学的,来制作一张平面图吗?
3、反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在这个位置的?”
4、在这四个方位中,重点介绍了哪一个?是怎样介绍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句话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请同学上台,用红笔标出方位词、景物)(有机结合句子,出示金水桥、华表图片)天安门城楼前真美,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好吗?(自由试读、指名读)
(二)当导游介绍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按照方位顺序游览了天安门广场,知道了广场北面……(齐说)我们从北京回到大桥后,你们愿意当一回导游,把广场介绍给没去过北京人吗?不过,当导游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把四周的景物都记在脑子里,还能清楚、响亮的说出来,你们能做到吗?
先四人小组练一练,轮流当导游,其他三人当游客,把广场四周景物按方位顺序介绍清楚,把介绍的最清楚的聘为正式导游,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投影)练说:天安门广场的北面是,南面是,西面是,东面是,中央是。
谁还想上来介绍?(指名介绍)
你们回家后把今天游玩过的地方有顺序的介绍给爸妈,也让他们过把瘾,怎么样?
小朋友,今天,我们既是优秀的学生,文明的游客,又是出色的导游,你们真棒,老师祝贺你们。
五、小小百宝箱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只百宝箱,里面是介绍北京一些重要建筑物的详细资料,你可以上来拿一、二样宝物,拿到的同学可以坐在座位上自由地读读,再一次领略我们的首都北京的风采。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学习陈司令员严格要求家人,以身作则遵守一切制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进而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录音机。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军礼”
2.设疑问:谁给谁敬军礼?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默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1)详细复述(2)简要复述
3.指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提示:
课文记叙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在();人物有()、()和();主要人物是()。
(2)填表
出现人物发生的事情
“她”到门岗处仍骑车前进
哨兵拦住“她”,要“她”下车,走进大门。
陈司令员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哨兵回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组讨论:事情是怎样叙述的?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并概括意思。
第一段(1~9):“她”无视进司令部大门要下车的制度,对哨兵傲慢无礼。当哨兵锁了“她”的车时,“她”认为当司令员的爸爸能帮“她”,于是打了电话。
第二段(10~11):陈司令员来了,径自走向哨兵,并庄重地行了个军礼,哨兵向司令员回了个军礼。
第三段(12~13):“她”呆呆地望着两代军人,惭愧地低下了头。
(四)检查预习情况
1.默写词语
不屑迅速贴画挺胸撑伞
沸腾魁梧瞟一眼胸脯
2.练习
(1)填空
()若无人不动()色热血()()脚步()()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军人()的身材()的目光
()的脸()的军礼()地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故事的意思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赏析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语: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心理的。
(二)听录音读课文,并连线。
出示投影:
哨兵傲慢无礼
“她”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陈司令员尽职尽责
(三)自学课文
1.教师提要求:
(1)边默读边画出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语言用直线表示,动作用曲线表示,神态用括号表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句子:猜猜他(她)当时的心理
(1)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我”是司令员的女儿,你一个小小的哨兵管得了“我”!)
(2)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我”爸爸来了,看他怎么教训你,哼!)
(3)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这名小同志,对工作真是尽职尽责,都是“我”女儿不守规矩,应该代女儿道歉。)
(4)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司令员不但没有责怪“我”,而且还给我敬礼,这太令“我”感动了!“我”由衷地敬佩您!)
说明:猜想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做统一答案。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教师指导
3.深读课文
(1)体会带点字的妙用,出示句子:
①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②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
“瞥”和“瞟”这两个字,都有“看”的意思,把他们分别都换成“看”好不好?说明原因。
(当然不好。因为“瞥”和“瞟”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看的程度不同。“瞥”是很快地看一下,说明她不把哨兵看在眼里。“瞟”是斜着眼睛看,更说明她很神气,看不起哨兵。这两个字用得很妙,都能明显地体现出她的傲慢无礼。所以不好。)
(2)指导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①两代军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了,说明了什么?
②她明白了什么?
4.回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
和同学表演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二)用“缓缓”、“紧紧”造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物所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巩固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2.理解题目的意思:军礼
(1)你印象中的军礼是什么样的?
(2)本篇课文是讲的谁先给谁敬礼?9司令员给哨兵敬礼。)
(3)这是一次普通的军礼吗?他们之间互敬军礼都包含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司令员向哨兵敬礼:包含了对哨兵行为的肯定与支持,也包含了代女儿向哨兵致歉。)
(哨兵给司令员回了个军礼:包含了哨兵对司令员的敬佩之情。)
3.你觉得陈司令员和哨兵身上各自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1)分组讨论、交流
(2)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哨兵:对工作尽职尽责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1.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名背诵,并阐明喜欢的理由。
(三)练习造句
1.缓缓:下雾了,车辆都放慢了脚步,缓缓地向前行驶。
2.紧紧:过马路时,妈妈紧紧地拉住我的手,怕我出危险。
(四)布置作业
用四种对话形式围绕“在公园里“写一段话。
四.小结全文:
本文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心理,同时也赞扬了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6军礼
她傲慢无礼
哨兵尽职尽责
陈司令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7
【教学设想】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⑴随机朗读(1~4)自然段;
⑵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
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⑴默读(5~22)自然段;
⑵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
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⑴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⑵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⑶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⑵,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⑴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⑵归纳语言特点:简洁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⑴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⑵归纳叙事特点:琐碎平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⑴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⑵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⑶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6、选择作业:
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
【附板书】
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
1、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
善:善良朴实
语言简洁朴素。
2、杨绛作品────────────真实震撼。
叙事琐碎平淡。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8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2是重点,目标1是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专注地朗读至少3遍,并抄写重要词语2遍:
倒行逆施刻骨铭心黯淡无关侥幸拍摄纯粹
2.结合课后练习,先自我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仔细朗读,梳理脉络;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步骤:
1.检查课前预习成果。
①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
②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2.朗读,感知深意。
①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一遍,再次感知的深意。
(自由朗读,感知深意)
②再读,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深意。
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3.理解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5.作业:
①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②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品味哲理式句子;进行片段写作,强化学生的时间与生命意识。
教学步骤:
1.朗读,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①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②学生以同桌2人或上下桌4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③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④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
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4.拓展写作。
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
5.课外延伸阅读。
发给学生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鸟》和《高女人和她的矮女人》。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
(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10
一.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味平桥人淳朴真挚的感情.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字典疏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小组互动探究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二)作者简介,检查字词
(三)感知课文,互动交流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情节。
小说的主要情节:
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5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
1.重点探究课文第11,12自然段。
四人学习小组互动交流集体交流
从嗅觉、视觉、听觉等入手,写得有味,有色,有声,更有情.作者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晚美景,烘托了“我”看社戏途中愉快的心情。写行船之快,衬托了“我”急于想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2.自选探究
1.读——读喜爱的语段。
2.说——说探究的内容。
3.问——问不懂的问题。
4.帮——帮助解决疑难。
5.选——选探究优胜者。
四人学习小组互动交流集体交流
教师强调:“偷豆”的是与非?
(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戏也。
2.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11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课题:
白杨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通用11篇)】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课程方案(通用9篇)04-21
学校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案(通用6篇)04-21
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通用6篇)04-21
小学学校整体课程方案(通用8篇)04-21
学校课程总体实施方案04-21
高中学校课程建设方案04-21
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方案(通用8篇)04-21
最新教育学校课程方案(通用14篇)04-21
学校课程标准实施方案(通用14篇)04-21
音乐课程教学方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