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05-26 14:25:51 总结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精选5篇)

  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 篇1

  童年的时光是珍贵的。刚入校园的孩子们天真无邪,孩子们就是得到一块小小的糖果,就很容易满足,儿童的生命是主动的、向善的、向真的、向美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的童年尽可能的变的有价值、有意义。我们成人要发现和欣赏这充满童真的儿童生活,凡事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感受他们的心情,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常规管理规范化

  1、提高领导效能,重视学前班的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领导者要加强自我修养,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和幼儿教育工作业务水平。其次,要深切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关心学前教育工作的老师,为他们排忧解难。此外对学前教育的有效教育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以更好的开展好下一步的工作。在全校营造了一个互相关心、团结协作、人人为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2、建立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一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学前教育的岗位职责,每期定出教学目标和工作责任。二是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对教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人人都把要安全挂在嘴边,放在心上。针对学前孩子多动好玩的特性。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认真落实安全制度。每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们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进行落实。

  3、落实检查。在日常工作中,有目的对学前班加强检查力度,主要检查学生的早读纪律和中午的活动纪律。

  二、教学任务科学化

  学校聘请高素质的教师担任学前教育工作。在教学中,这些教师以学生为本开展教育工作,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以活动育人为方法。学前教育工作,凡事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感受他们的心情。学校不主张把他们当成一年级的预备班去培养,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主题活动的选择适应孩子们需要的,感兴趣的。游戏的设计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是孩子喜欢的。努力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学习知识。

  2.教师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同伴关系。一方面,让老师们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和不断的摸索、实践,抓住良机对孩子们进行“感情投资”,力争让每一位孩子在感情上成为同伴。作为老师,不论在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活动中,都尽量“儿童化’,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命令式的让孩子不许动这不许碰那,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要有方法的消除学前班学生来校的恐惧。另外,教育教师用心对待每一位孩子,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在生活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善于做孩子们的好朋友,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尊重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爱巢中快乐的生活。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孩子发烧了、鞋子穿反了、裤子湿了、鞋带系错了等等,要积极主动帮助孩子们与妥善解决。

  3.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学校重视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寓行为习惯培养于生活和活动之中,促进儿童的发展。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成自然”。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生活和各项活动之间。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儿歌、游戏,在墙上贴一些图片,再加上示范、引导、讨论等各种形式,使幼儿了解应当怎么做,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如:当发现孩子的手脏时,衣服扣子或鞋带松开的时候,铅笔断了都是我们因势利导的好机会,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注重树立好榜样。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任教的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好榜样。比如: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下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

  (3)重视家校沟通。孩子的进步,成长,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教育。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教师校引导,效果可能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通过家校沟通,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电话联系便是老师与家长交流的最好方式。为了更好地做好学前教育工作,我们还特地发放了“致家长一封信”、“家长问卷”、召开“家长会”,学校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沟通信息,增进了情感的交流。

  学前教育工作是繁杂的,幼儿教师是平凡的、辛苦的;但同样也是幸福的,因为她们为“培育祖国的栋梁之才,民族的希望之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 篇2

  一、开展高质量的幼儿园保教活动

  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已成为全世界学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怎样的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才是高质量的活动。听了xx、xx两位教授的专题讲座,我从中深受感触。

  1.改变保教人员的态度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何为一个好老师?我们一致认为唱歌、舞蹈、美工、教育教学技能较强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为此我们幼儿园多次举办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大赛来衡量教师能力的强弱。可是,在幼儿园的一日保教活动中,教师的专业技能真的是最重要的吗?听了xx教授的讲座,让我有了新的认识。高质量的保教活动,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保教人员对幼儿的态度。如果一位老师一直用粗暴的语言和方式和幼儿交流,使幼儿害怕和老师说话,看见老师就像猫见了老鼠一样,这能说是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保教活动中,要想孩子更好的发展,我们老师要改变对幼儿的态度。这就要求老师要爱自己的事业,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要用心去做,用爱和孩子交流,用和蔼的态度对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用一份母爱容纳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快乐,身心才会更好的发展。

  2.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学知识,在游戏中健康成长。”那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呢?听了这几节讲座,我意识到,以游戏为主的基本活动是在幼儿主导下的经验活动,而不是老师高控下的幼儿活动。在幼儿的一日保教活动中,如:生活活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常规活动等都以游戏融入,以游戏为主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知识,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3.凸显园本教研,提升教研质量

  园本教研如何引领和支持教师在贯彻实施《纲要》《指南》的过程中,改变教学关系、师幼关系,真正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听了xx老师的讲座后,作为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我有了新的方向。在以往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忽视了教师在制定研究方案中的'参与权,没有真正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载,致使教师在研究中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认识上的觉醒,使我重新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质疑,对研究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重新把握,对自身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在今后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要进行有目的的调查,了解教师的感受和希望研究的问题。经常开展与教师访谈活动,征求意见,从教师的日常言谈中捕捉教师的需要,解决教师的困惑。以教师在幼儿保教活动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课题,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多举措推进《指南》落实

  《指南》中强调“要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保教工作。”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以《指南》为指引,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

  1.因地制宜,规划游戏区域

  走进xxxx,不管是县城幼儿园、还是乡镇农村幼儿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快乐,幼儿园在室内和室外都规划设置了不同的区域活动。室内的五大基本区:家庭区、美工区、建构区、玩具区、阅读区;室外的沙水区、泥工区、表演区、绳索挑战区等,激发了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何为游戏化教学。看到这些,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幼儿园,班额大、教师少、空间小都不是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我们老师是否想去做、想去钻研、想为了孩子的发展做点工作。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要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方向,开展班级的区域活动。在我们幼儿园空间不大的情况下,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每一个角落、走廊来规划区域活动。小班室内可以每班设计两个区域,活动时进行串班活动,这样就可以满足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大班可以在室内设置美工、阅读、益智等基本区角,利用墙面设计墙面区角,分流一部分幼儿,构建区可以让孩子在走廊活动,这样我们不仅利用了所有的空间,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的游戏。室外每个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沙水、泥工、挑战等区域,也可以利用农村的优质资源轮胎、水管、木桩、绳索等来创设幼儿的室外区域,真正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2.科学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由于3-6岁各年龄段的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我们所要投放的材料也就不同。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首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不同类的游戏材料。如:小班投放的材料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易操作的、有半成品出现的,用来激发他们的游戏意图。中大班要投放大量的高结构和非结构材料,用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发现和探索的能力。接着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幼儿,看看幼儿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一段时间过后,要更换或者补充游戏材料。再者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如泥巴、果核、豆子、玉米芯、树枝、废旧轮胎、下水管道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和大肌肉动作。

  3.释放教师,支持自主游戏

  在游戏中,我们老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孩子不在老师的高控下游戏,让我们的孩子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游戏。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存放材料时,力求做到让各个游戏区里的材料使孩子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把同一类的材料放在一起,位置固定,用绘画、照片、实物等形式为收纳盒做好标签,便于孩子自主使用、整理存放。在区域活动中,老师不能限制进区人数,允许幼儿自主串区,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区域,自主活动。老师要转变角色,始终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观察在前、行动在后,问题在前、引领在后”的原则,创设支持性的游戏氛围,相信幼儿,撤出幼儿的游戏过程,把自主的游戏彻底还给幼儿,使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游戏、学习。

  虽然此次培训的时间短暂,但我从中收获很多,我要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想、所感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保教活动。

  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 篇3

  xx市现有幼儿园190处,在园幼儿9200多名。其中,城区幼儿园31处,在园幼儿3000多名;农村幼儿园159处,在园幼儿6200多名。城区幼儿园中,90达到xx市级一类园以上水平,与农村幼儿园相比,城区幼儿园虽然在园舍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但是,在自然环境、乡土文化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为整合资源,形成城乡互动互补的良性机制,拓展幼儿的视野和发展空间,全面提高我市学前教育质量,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城乡间的多层次、多角度交流活动,为全市幼儿开辟城乡联谊“大课堂”,收到良好效果,得到了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的充分认可。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简要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打开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之门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各种知识和培养小画家、小琴手、小明星,而是为孩子们的终生发展做准备、打基础,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儿童。当前,学前教育面对的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群体,他们往往缺乏许多必要的感性知识、交际能力、情感体验、团队精神,表现出五谷不分、孤僻自私、感情贫乏等不良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掌握了大量书本知识和各种技能,也是失败的教育。19xx年,我市实验幼儿园为解决这一问题,与村里集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结对子”活动,城乡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换位体验生活,相互结交朋友,极大地发挥了城、乡两个方面的学前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了互动互补的良好态势。这一活动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局对这种“手拉手、结对子”的城乡学前教育联谊活动进行了面上推广,要求每所农村幼儿园必须与一所城区幼儿园建立联谊合作关系,以幼儿之间的互访活动为重点,加强沟通联系,为全市幼儿开辟城乡联谊“大课堂”,扭转了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状况,打开了幼儿个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大门。近年来,我市幼儿园不仅能给孩子们提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机会,而且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良好的交际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较强的团队精神。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对高山大海、花草树木、春种秋收、现代工业、高楼大厦等感性认识,个个“见多识广”;大家都交了不少好朋友,学会了与人交往、分享快乐、自尊自爱、团结合作。许多家长反映,联谊活动让孩子找到了朋友找到了乐趣,孩子懂事了,有爱心了,知道节约了,性格开朗了。尤其农村的自然景色为城区孩子打开了一个广阔天地:绿草、麦苗、小河、梨花,这一切在孩子眼中都是极新鲜的。当结对子的小朋友手拉手来到农家小院,孩子们的那份欢欣着实让人感动,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小伙伴的友谊,还有他们对山、对水、对人、对物的认识和感情,这一切将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成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二、加强指导,让城乡联谊产生巨大的整合效应

  为产生更大的整合效应,我们注重加强对城乡联谊系列活动的宏观指导,适时给幼儿园出一些题目,让他们带着主题去设计、组织、完成联谊活动。如:每学期进行的两次联谊活动,我们都以“做个山里娃、做个城市小公民、亲近大自然、看大海、手拉手交朋友、珍藏友谊、爱心结伴行、听山里故事、看市区新貌”等为主题,每学期末,由托幼办组织召开一次城乡联谊活动汇报会,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在为孩子们构建“大课堂”的同时,我们还惊喜地发现许多连带效应。如:城乡幼儿园之间的许多资源得到共享,农村孩子得到了城区幼儿园和城里小朋友的帮助,玩上了过去见所未见的玩具,不少城里孩子也学会了种花养鱼、做农村孩子的各种游戏。城乡幼儿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日趋紧密,一些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向城区教师学习专业技能,而且还相互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促进了队伍素质提高。尤其是广大教师的组织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每次活动的设计、组织,我们都能推出一批富有创意的精品工程。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在他们还不具备理解能力之前,指望向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灌输认识和思维是不行的,关键在于训练,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均隐含着教育机会。城乡联谊活动,正是挖掘了这种隐含的教育机会,通过交往,一些孩子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一些孩子发现了来自他人的温暖,一些孩子不再做“小气鬼”,一些孩子学会了尊重他人……而这一切正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几年来的城乡联谊活动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拓展教育空间是做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整合资源,形成许多连带效应,足以让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办出理想的学前教育。

  三、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学前教育联谊活动向深层发展

  我们开展城乡联谊活动的初衷是拓展城乡孩子的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大课堂”。实践中,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家长等要素之间的交流沟通日趋紧密,产生了一系列互动效应。为进一步推进城乡联谊向深层次发展,我们不断总结经验,适时推进园与园之间、班与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甚至包括家庭与家庭之间等多层次、多角度的联谊活动。每学期都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幼儿园开展一次爱心互助活动,大班孩子要为小班孩子做一次礼仪表演,城乡幼儿教师之间要举行一次基本功大比武,孩子们要结对子进行一次“仙境城乡游”,城区幼儿园要精心准备一次教学“开放周”。并推广了“家庭互访”的做法,要求幼儿园积极推进家庭之间的“结对子”活动,家庭联谊是一种更为自由、活泼、有效的形式,也是城乡学前教育联谊的延伸和发展。众所周知,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阵地,幼儿教育目标的落实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和配合。调动家庭积极性,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中,我们深入开展“小手牵大手,家庭结对子”活动,以孩子为媒介,加强家庭之间的互访交流,一些城乡家庭因孩子们的交往而走到了一起,不少家庭多年后还保持密切联系,孩子们相互交换的礼物,大到衣服、鞋袜,小到鹅卵石、陀螺……都被当成宝贝珍藏着,许多家长感慨地说:通过交往,孩子们快乐成长,性格更健全了,我们做家长的也从孩子身上学到了许多。

  各位领导、同志们,开辟城乡联谊“大课堂”,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交往习惯,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整合城乡优势教育资源。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与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努力把我市学前教育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 篇4

  一、采用信息技术,突破师资局限

  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是中师学历,英语水平较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经常带领全班的幼儿一起看VCD光盘,让幼儿跟随电视一起学习。我们调查发现,一个幼儿在家看英语光盘时,只听、看,不跟读、效果差。而在幼儿园,全班观看,能产生同伴互动,会一起张大嘴、跟着读,跟着唱,便于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选用的英语内容,注重与幼儿现实生活相关联。在学习五官名称后,接着教孩子用英语玩“鼻子、鼻子、眼睛”的游戏,提高了幼儿的英语口语熟悉程度及运用能力。再如,教师伸出手,指着杯子对幼儿说:Give me a cup。通过老师体态语言的观察,即使你不翻译孩子也能够知道,老师是在要一个杯子,便于孩子对英语的理解与学习。

  三、伴随学习与互动学习相结合

  教师准备许多带有小动物图案的卡片,每个孩子指定一张,并教会孩子这个小动物的英语名称,每天指着这些图案问孩子:What’sthis?孩子回答:Itis,老师再问:Who is this?孩子会回答:It’samine。8天后,中班所有的孩子全都记住这26个单词,并且掌握了这四个句型。

  四、运用同伴式学习,师幼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幼儿学习的同时,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进步。对于英语单词的发音以及教学内容均以VCD盘为主。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经常与幼儿一起运用练习学习内容,加大师幼互动力度,促进英语水平的同步提高。同时,每个班设一个英语角,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运用练习这些英语词汇,促进幼儿间的学习互动。

  五、家园协同,发挥教育合力

  我们在做0—3岁幼儿家庭指导工作时,协助家长在家中尽量播放一些英文歌曲、故事、单词给孩子听,通过这一伴随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习英语。如小班的子欣小朋友通过在家中的学习后,到入园时,已掌握数百个单词,能听懂几十个英语句型。

  六、多渠道的学习

  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联合起来进行英语学习。语言分为语音、语型与语义三部分。语音通过耳朵来听,通过口来说;语型通过眼来看,通过手来写;语义通过大脑来理解。如一个7个月的幼儿你问他,灯在哪儿,他不会说,但会用手指给你看。这说明,七个月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听力和理解能力,虽然他还不能说出灯这个词来。我们在学前儿童学英语时,一定要让孩子先学会听,然后再理解含义,最后,再进行语音练习。如在一个学期中,一个孩子听过500个单词,他有300个能听的非常准,200个能识出来,100个能运用,我们不能只简单的认为孩子只记住了这100个单词,而忽略了前面那些内容的学习。

  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 篇5

  (一)在课程中关键经验具有鲜明的目标性

  凡是介绍高瞻课程的文本,文本的起始必呈现关键经验类目条款。当解释关键经验在课程中的地位时,《活动中的幼儿》一书指出:关键经验能够用来作为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中的计划制定和评价的指标。《理想的教学点子1》一书指出:关键经验是教师及保育人员用以了解幼儿发展、为幼儿安排活动、观察幼儿如何与材料和他人互动以及与家长讨论幼儿进展的指针,并且强调教师是以关键经验为中心设计日常计划,认为日常生活中“制定计划———行动———复习”这系列活动是课程中幼儿的中心,而关键经验则是课程中教师的中心。冯晓霞(2000)在《幼儿园课程》一书中也认为关键经验是“二级目标”。勿庸置疑,关键经验具有教育目标属性,处于课程目标的基础地位。但是,高瞻课程人员对关键经验是课程或学习目标的说法是相当谨慎的。对此,《活动中的幼儿》提到:每一条关键经验应该反复出现,因为它们并非是要达到的“目标”,它们更像维生素和其他的营养,它们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对于良好的“智力营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幼儿》提出:关键经验不是一套专门的观点和学习目标,相反,它们是幼儿在其日常生活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经验。同时,这些关键经验使幼儿在与各种人、材料、事件和观点互动时获得知识的明确化。冯晓霞(2000)也认为,关键经验不是特定教学活动的“菜单”,而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营养”。这些谨慎的表述不是在否定关键经验的课程目标属性,而是在否定学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把目标和指标当作直接制定教学内容路径”这一简单、粗暴的做法。

  (二)关键经验承载所有经验的特性

  完整性、连续性与交互性关键经验是促进儿童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一些经验,它隶属经验范畴,所以包含经验具有的所有特性:完整性、连续性与交互性。

  1、完整性

  真正称之为经验的东西都具有结构上的完整性,它与我们平时所指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日常生活经验常常是零碎、不完整的。在生活之流中,各种各样的零碎经验在错综复杂地相互杂糅,我们的注意力被不同的事件所吸引,我们的某一项具体的活动不断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这样的一些零碎经验是初步的,事物只是被注意到但还没有构成一种完整结构。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具有完整结构的经验,这种经验由情感、实践、理智三种成分构成,但是在这一结构中三种成分都不会抽象地单独存在,而是互为依存地存在着。情感主要是指动机、本能、自发等成分,它是经验获得的前提,但不是全部;实践主要指操作、探究、游戏等成分,它是经验获得的必要过程,但也不是经验的全部;理智主要指活动的意义、结论等,经验的结论是具有理智成分的,但需要在情感与实践支撑下才能获得,世界上没有人只是奔着理智成分而勤勉工作与学习的,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为了避免经验的零碎与不完整,《活动中的幼儿》告诫人们:“关键经验并非创造一种围绕某种特定的概念来组织的零碎的学习和教学情境,而是用来帮助教师了解人类基本的智力过程和内容。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添加任何活动和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从而组成促进儿童发展的课程结构。”

  2、连续性

  经验是在系列性的活动中完善的,每一次活动都为经验带来吸取和保留的意义。关于经验连续性,高瞻课程有非常细致的描述,它强调关键经验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按经验层次由低到高并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获得。例如,在积木区,一开始,幼儿先前经验很少,他们喜欢把积木从架子上拿下,堆成堆,排成行,可能只把积木块当成游戏材料,可以获得用积木和其他材料造型的关键经验;幼儿有一定经验后,开始建构游戏,用积木来体验平衡、围合、对称等,可以获得空间问题解决的关键经验;再后来,幼儿开始将用积木搭建的各类作品进行假装游戏,可以获得假装和角色游戏、模仿、分类、比较以及语言交流的关键经验。这样,幼儿在积木区长期的游戏过程中,经历了“关键经验”的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经验的连续性并不只是强调经验获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系列活动的这一要点,更是强调系列活动安排时快与慢的关系要点。一方面,当活动安排进行得太快时,经验会变得混乱、单薄和模糊;另一方面,当活动安排得磨蹭、太久时,经验就会空虚衰亡。所以,处于经验节奏中的系列性活动,被赋予了多样性和运动特征,需要免除单调和无意义的重复。

  3、交互性

  经验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这是杜威对经验特性进行描述后人们给予经验的定义,因此交互性是经验的根本特性。基于对经验交互性的深刻理解,高瞻课程的课程内容就是以关键经验为中心而提供的各类交互性活动,强调关键经验的获得发生于幼儿在活动区与他人、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之中,关键经验的获得和发展有赖于幼儿与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互动。鉴于此,高瞻课程实施者非常重视材料的挑选以及物理环境的布置,强调环境及材料必须能引发有发展价值、指向关键经验的多种学习活动;强调材料必须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探索和活动过程,而不应过于追求方便以获得“结果”;强调材料的摆放应有秩序,方便幼儿拿取、操作和放回。

  (三)在幼儿发展中关键经验具有必须性

  在《教育幼儿》一书中,关于关键经验的必须性是这样阐述的:“学前关键经验是一系列对2-5岁幼儿在社会、认知和身体方面发展状况的描述。每一个观点都强调一种主动学习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对那些发生在童年早期的基本能力的发展是必须的。”叶平枝(2008)认为,关键经验最初的含义就是指幼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验,并就此转述道: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和互动,高瞻课程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发现,关键经验是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鉴于此,她认为关键经验是幼儿发展必须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经验系统或经验结构中起节点和支撑作用,有利于经验的建构、迁移以及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于冬青(2012)也认为,关键经验是对学前儿童社会的、认知的、身体的和情感的发展状况的描述,是儿童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学前教育研习经验总结(精选5篇)】相关文章:

关于师德研习报告(精选16篇)05-24

垃圾分类活动经验总结(精选14篇)04-15

防溺水安全教育经验总结(精选6篇)04-28

教师期中考试经验总结(精选6篇)05-10

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精选13篇)04-29

期中考试教师经验总结(精选5篇)05-10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04-26

幼儿师德经验总结(通用7篇)04-29

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方案(精选23篇)05-25

2022学前教育工作计划(精选7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