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通用14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1
为进一步提升网点服务品质,深入推动“赢在大堂,胜在网点”转型项目,深化网点6S管理,增强网点营销和服务能力,树立良好服务品牌形象,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20XX年全行网点服务品质提升的总体思路是:贯彻新一届党委工作部署,践行“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石,以创新为动力,加强服务管控,强化精细管理,推进队伍建设,提高客户粘度,在固化网点“两个标准”的基础上,推进网点从交易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顾问体验型转变,全面提升网点服务品质和营销能力。
二、工作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20XX年服务品质提升的具体目标为:
(一)员工服务水准明显提高。以客户为中心,落实首问负责制,客户满意度继续提高,网点“神秘人”检查达到优良水平,力争达到90分以上。
(二)员工服务技能持续提升。服务营销团队不断扩大,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网点营销人员培训500人(次),零售业务培训师配备。
(三)网点转型项目加快推进。全年转型项目推广完成网点导入超过30%,实施“软”转导入期间,以上网点须同时完成6S管理导入落地。
(四)网点服务投诉明显降低。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控制”,防止客户投诉升级,客户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五)网点标杆创建稳步推进。实现网点示范单位创建和服务明星评选居省内同业前列。
(六)网点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加快科技创新,优化网点服务流程,建立预约排队、免填单服务等服务,客户排队等候时间明显降低。
三、工作措施
网点服务品质提升不仅直接关系着网点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关系着网点转型的成败和零售业务转型的质量和效率。对此,各行要高度重视,认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网点服务管控,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准。
1、目的:通过日常工作的不断细化,强化网点服务管控,扩大“神秘人”现场检查范围,加大非现场视频检查频次,建立立体化、多层级的服务监控体系;优化整合网点服务检查指标,加大短板指标权重,增设转型评价指标,建立动态化、差异化网点服务检查指标体系;有效运用服务检查结果,强化正向激励,确保全行网点服务品质及客户满意度稳步提升。
2、内容及措施。
营业部:
(1)上半年,制定下发《省分行营业部20XX年网点“两个标准”考核方案》,每周通过视频联网监控系统,对全行网点“两个标准”开展非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直接纳入全行年度绩效考核服务品质评价项目,并下发检查整改通知书至各支行,通报频率为每周一次。
(2)2月份,完成“神秘人”检查第三方咨询机构外包前期准备工作,启动“神秘人”现场检查。营业部将分季度组织开展“神秘人”检查,每期至少检查覆盖全部支行及60%营业网点,复查上期85分以下服务落后网点,视频监控检查不少于2次,全年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召开“神秘人”检查通报会,主会场为当期分数排名后三名一级支行及相关网点。
(3)4月-5月,积极推进20XX年度“千佳”网点创建工作。准备申报“千佳”的网点要加快环节改造及设施配备,加强团队管理、服务管理及文化建设,提升营销能力与服务品质。
(4)8月底,组织“五星级”服务网点创建,并择优推荐参评中国银行业协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
(5)9月底前,在营业部局域网增设服务品质通报专栏,对网点“两个标准”开展非现场检查,发现先进示范典型的给予公开表彰、不规范行为进行公开通报批评。
(6)整合零售业务培训师队伍,建立快速修复团队,可分为晨会组、职业形象组、大堂经理组和柜员组,针对在“神秘人”检查、非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利用下班时间进行快速导入,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浪费。
支行及网点:
(1)各支行要加强对营业网点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加大奖罚力度,通过抽调录像、不定期深入网点检查,科学制定弹性排班计划,一级支行做到每周开展一次非现场检查,每月综合检查面不低于100%,且每季检查通报以正式文件抄送营业部。
(2)各网点要充分发挥晨会的作用,重点做好情景演练、新产品学习、6S管理学习、营销话术练习和互动创新。一级支行行长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网点晨会,支行分管行长每半个月参加一次晨会、抽查一次录像、开展一次现场督导,相关情况要建立台账。各支行不得对晨会、开门迎客流程自行修改,其他流程有优化必须逐级上报同意后执行。
(3)大堂经理在营业时间内必须全天候在岗,专职大堂经理因事不在岗时,网点应实行大堂经理岗位的轮班制,确保大堂经理100%在岗。网点负责人和大堂经理应承担起监督职责,要按照“6S”标准和“柜员七步曲”要求,督促柜员保持柜面整洁,做到统一举手礼、双手接递和“五声”服务等,做好物品定位准确,严禁私人物品出现在客户视线范围内。
(二)强化营销人员配备,提升整体实战能力。
1、目的:通过加强各岗位特别是营销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建立以网点负责人为核心,包括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理财经理、非现金柜员在内的专业化团队,有效理顺各岗位业务范围,充分发挥渠道分流作用,提升网点服务效率。
(1)依托本条线业务骨干、零售业务培训师团队及第三方培训机构师资,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分层次、分岗位、分阶段、集中式组织零售业务团队各重点岗位人员培训,提高重点岗位员工的实战能力。全年力争实现轮训营销类人员达500人(次)以上,导入网点至少培养一名产品讲师(兼职)的目标,提升网点举办客户理财沙龙的能力,增强客户拓展与产品营销水平。1-3月组织“春天行动”营销服务培训班,为期5天。
(2)逐步提高网点营销人员占比。以支行为单位,逐个研究网点劳动组合,采取增机减柜、压高增低、点间调配等措施,结合校园招聘等方式,逐步配齐配强营销人员,确保网点营销人员占比达到50%以上。所有网点至少配备专职大堂经理和非现金柜员各1名,精品网点至少增配1名个人客户经理,理财中心和营业部至少增配1名理财顾问和1名大堂副理,建立与贵宾客户规模、有效管户要求相适应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切实提升网点营销服务能力。
(3)抓好大堂经理团队建设。各支行要通过内部挖潜和新增员工双管齐下,配齐配强大堂经理队伍。建立大堂经理(大堂副理)的选拔任用机制,严格大堂经理准入标准,在全辖范围内组织公开选聘,切实将沟通能力强、业务能力强、营销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员工选拔到大堂经理岗位。各支行要按照《转发总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要求,落实专职大堂经理进入网点管理团队的岗位职责和待遇,提升大堂经理在网点现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由网点负责人、运营主管、大堂经理组成的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大堂经理现场管控作用,实现网点内外部科学管理、有效联动。
(4)加强零售业务培训师管理。根据总行《关于印发的通知》,落实”二级分行零售业务培训师至少配备2名,支行本部至少配备1名、10个网点以上支行本部配备两名的要求,并建立零售业务培训师工作组,由营业部个人金融部集中管理,从事服务管理、转型推广导入、服务营销技能培训及产品知识宣讲等工作。同时要按照《中国农业银行零售业务培训师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落实培训师网点包挂责任和积分考核管理,督导培训师对挂钩网点进行服务辅导,同时建立积分管理档案,对积分不合格,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培训师,及时淘汰退出。
(三)强化转型导入和6S管理落地,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
1、目的:通过开展软转型和“6S”管理的二合一导入工作,有效理顺岗位职责,改进优化营销服务流程,导入全面绩效管理的同时,规范柜员台面定位,物品设施摆放有序,网点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促使网点服务文化行为化,推动网点从交易结算型向服务营销型转变。
“二合一推进”由营业部为主导,按照省分行《省分行营业部“赢在大堂,胜在网点”转型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按“121”模式以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同时导入“6S”管理。20XX年全辖项目推广的总体目标是完成网点导入30%,精品以上网点全部完成。
(1)1月-3月,组织全辖内训师在营业部营业厅进行试点,探寻行之有效的可复制推广的模式,确定本年度导入网点名单,制定本年度导入方案,并召开软转型项目推广启动会。
(2)4月-11月,结合实际,以零售业务培训师为主力,逐步序时导入,营业部按月跟踪导入情况。
(3)每年定期开展再次对推广的网点进行一次验收,强化对导入工作的督导检查、成效验收及经验总结,每期抽查网点数为当期样板网点打造计划数的50%。
制定出台网点软转型考核办法,明确费用激励政策,组织对各支行转型网点进行抽验,并对样板网点建设进度慢、执行力、推动力不强的支行予以督导,验收结果纳入全行综合绩效考核。
(四)强化主题活动推动,提升服务文化渗透率。
1、目的:通过组织开展多项服务主题活动,强化网点员工服务意识教育,加大服务文化理念在员工中的渗透和固化力度。
(1)开展“服务典型宣讲”活动。组织开展“服务明星”、“微笑大使”评选活动,在此基础上,各支行要认真选拔服务典型,结合重点零售产品“送教下基层”暨“六进”营销宣讲活动,在辖内组织开展服务典型宣讲活动,通过标杆引领,在全行营造良好服务氛围。
(2)开展“服务创意大赛”。各支行要通过开展个人金融营销技能大赛、晨会大赛、征文活动等网点服务竞赛活动,激发网点一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我行服务形象。
(3)开展“服务体验”活动。各支行要组织开展“同业服务体验”活动,安排网点员工到同业先进网点体验服务,发现其服务的优缺点,对照自身,予以检讨,并采取座谈、演讲、辩论、建言献策等方式,因势利导,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4)加强网点服务文化培育。推广“每天进步1%”的网点文化,让每天进步成为可量化、看得到的成效,通过网点图腾、行歌、进步手册等多种工具,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
(五)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服务效率。
1、目的:顺应电子银行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潮流,运用科技手段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服务客户流程,加大系统管理优质客户力度,让服务变得看得到、管得到。
2、内容及措施:
(1)微营销。利用新兴传播媒介,如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实现产品与服务推介、品牌传播等全链条整合,有效提升营销水平和服务品质。
(2)加强员工对满意度评价器的使用,在非现场检查中使用频率较低的网点、支行进行通报,定期对辖区支行使用情况进行通报。
(3)充分应用系统,以科技手段识别客户、细分客户、维护营销客户。加大对内部相关系统的培训,最大限度的体现系统的优势,充分发挥系统识别、细分、维护和营销客户的功能,加快客户的统一认定工作,推进贵宾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六)强化员工服务意识,提升客户满意度水平。
1、目的:增强消费者的理解和认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纠纷,维护消费者对银行业的信心和信任。
(1)落实首问负责制。各支行要严格推行“首问负责制”,落实“谁接待、谁负责”的要求,热心、及时回应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需求并采取必要帮助措施。对于客户金融服务需求超出本人工作权限的,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启动突发或应急处置措施;要切实采取措施纠正员工僵化执行制度的做法,教育和引导员工增强服务意识。
(2)重视特殊消费者群体差异化服务。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与教育,增强员工关爱和服务残障客户的意识;在精品以上以及有条件的网点设置无障碍坡道或无障碍服务设施,为残障人士设置爱心窗口,提供优先服务,有条件的网点还配备轮椅、助听器等便民设施,保证残障客户顺利办理业务。对于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应当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引导服务,优先安排办理窗口,适当简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效率。对于客户因故确实无法亲自办理业务的情形,提倡主动上门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特殊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3)持续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按照“持续推动、稳步推进、突出重点、重在长效”的原则,持续深入开展金融宣传和公众教育活动,有效提升社会大众对银行业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水平,增强银行业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4)高度重视客户投诉,防范声誉风险。各支行可参照省行出台的客户投诉处理管理办法及流程,制定一套快捷、规范、透明的投诉处理机制,推行标准化服务用语和服务流程,实现接诉流程标准化、纠纷处理标准化、法律审核标准化和对外答复标准化。网点负责人等营销人员要增强危机意识,遇有客户投诉,做好异议处理,有效化解抱怨。网点权限内能解决的问题,要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各网点负责人和大堂经理加强值班,确保每天有负责人值守营业现场,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并按程序上报有关情况。
三、有关考核政策
(一)网点服务品质评价及软转考核政策。一是对网点服务品质考核办法和网点软转及6S管理推广情况纳入全行综合绩效考核;二是将零售营销人员配备率、专职零售业务培训师配备计划完成率、专职大堂经理配备率等多项指标,纳入全行20XX年零售业务综合考核。
(二)“神秘人”检查奖惩政策。
在总行或省分行检查中,网点得分排名在营业部前五名且当期得分在90分(含)以上的给予奖励。网点年度平均得分均在90分以上且在全辖网点位列前三名的,营业部将授予“两个标准”优秀网点,并给予绩效奖励。网点得分低于85分,扣罚网点绩效工资;得分低于80分的加重扣罚绩效工资。
(三)非现场检查奖惩政策
在省分行与营业部非现场检查中,网点得分低于85分的,扣罚网点绩效;网点得分低于80分的,加重扣罚网点绩效。
(四)示范单位创建奖励政策。
凡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百佳”、“千佳”及省级示范网点的在上级行奖励的基础上,营业部给予相应的配套奖励。凡获得中银协、农总行、省分行等服务类荣誉称号的个人给予奖励绩效工资。
四、工作要求
各支行要高度重视网点服务品质提升工作,将网点服务品质提升视为生命线工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网点服务品质。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营业部成立“网点服务品质提升”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零售业务的部领导担任组长,个人金融部总经理担任副组长,成员由财务会计部、运营管理部、个人金融部、信用卡与电子银行部、信息技术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工委办、监察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全辖营业网点服务品质提升方案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个人金融部,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部门协调和部署执行。各支行要相应建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协调本行的网点服务品质提升工作,并根据营业部总体方案,制定本行活动方案和执行细则,层层部署落实。
(二)精心部署,加强考核评价。各支行要结合网点服务品质提升内容,合理匹配财务费用资源,加大对网点服务品质提升活动的支持力度。在重点产品宣传、贵宾客户活动及评先评优奖励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资源保障,提高网点人员服务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制定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验收标准,清晰界定责任,防止职责不清、影响服务品质提升效果。年末营业部将对各行服务品质提升活动开展考核评价,对服务品质提升不力的分、支行将进行责任追究。
(三)强化督导,加大宣传力度。各支行要广泛动员,加大宣传,立足当地特色,与“春天行动”、“激情仲夏”、“赢在金秋”、“金融知识万里行”、“百县千镇”宣讲等综合营销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细化活动方案、有序组织开展,扩大“网点服务品质提升”活动的影响和范围。同时,各支行要建立服务品质提升月报制度,及时上报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加大“服务品质提升”的宣传力度,持续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扩大活动效果。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2
一、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全行柜面人员学习、培训,提高柜面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柜面服务意识;通过检查监督,切实提高柜面服务质量,创造柜面服务光荣的良好氛围,维护建行在当地的良好声誉,充分发挥柜面营销渠道的功效,提高我支行的服务竞争力。
二、实施步骤:
1、3月上旬成立支行服务质量百日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分工。
2、3月上旬召开服务质量百日竞赛活动动员大会,支行办公室负责制作宣传横幅,并于3月10日在支行本级、xx所、xx所等三个网点统一悬挂,并利用宣传媒体的优势予以宣传,聘请社会监督员。
3、3月中旬由支行办公室、会计科、营业网点负责改进网点服务硬件设施,如设置“一米线”、统一更换意见箱、意见簿、完善便民设施等。
4、3月中下旬,由支行会计科负责组织柜面人员及相关人员学习《中国xx银行柜面服务管理办法》和《中国xx银行柜员服务标准》等手册,组织柜面人员观看总行制造的柜面服务规范演示光盘,并开展讨论,找差距。
5、4月上旬,开展柜面人员业务技能大比武,以综艺形式开展柜面服务知识竞赛,以营业室、xx所、xx所为单位,成绩列入先进集体及个人的评选。
6、4月中旬,参加省分行统一组织的柜面服务知识书面考核,成绩列入先进集体、个人的评选。
7、4月15日前,所有柜面人员(含主管)上交主题为“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的文章1篇,网点组织及个人完成情况将列入先进的评选。
8、4月底,完成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和审定、推荐工作,确定省分行柜面服务知识竞赛参赛队员。
三、先进评选:
(一)成立柜面服检查督导及先进评选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
(二)先进集体的评选:
1、参评单位:支行下属营业室、xx所、xx所。
2、评选名额:1名。
3、评选方法:以百分制计算,每个参评单位基础分为100分,根据评分标准及检查监督情况加、减分,以得分孰高评定。
4、评分标准:
1)在支行举行的知识竞赛活动中取得团体第一名的加10分,第二名加5分,第三名加2分;
2)在省分行组织的理论考试中,合格率(98%含以上)按名次前后,分别加参赛单位5分、3分、1分;
3)在本次活动中各类竞赛获单项前三名的,分别加所在单位5分、3分、2分;
4)被支行评选为先进个人的,加所在单位每人次2分,被支行推荐上报省分行的个人先进,加所在单位每人次5分,前两项不重复计加;
5)在本次征文活动中,每少一篇文章的,扣所在单位5分,被推荐上报省分行的每篇加3分;
6)接到客户投诉(含955xx)经查属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参评资格;
7)根据《中国xx银行柜面服务标准》,在检查监督中发现的柜面服务不规范现象,每人每次扣所在单位1分;
8)本次活动有柜面服务先进事迹,经查属实的.,每次加所在单位1-3分;
9)经检查督导及先进评选小组确认的其它加分减分项。
(三)先进个人的评选:
1、参评人员:支行下属营业室、xx所、xx所柜面人员。
2、评选名额:4名。
3、评选方法:以百分制计算,每个参评人员基础分为100分,根据评分标准及检查监督情况加、减分,以得分孰高评定。
4、评分标准:
1)在支行举行的知识竞赛活动中取得团体第一名的每人加3分,第二名的每人加2分,第三名的每人加1分;
2)在省分行组织的理论考试中取得前三名的,每人分别5分、3分2分;
3)在本次活动中参加其它竞赛获单项前三名的,每人分别加5分、3分、2分;
4)在本次征文活动中,每少1篇扣2分,被支行评为优秀的每篇加2分,被推荐上报省分行的每篇加3分(前两项不重复计加);
5)接到客户投诉(含xxx)经查属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参评资格,并按《xx省分行工作人员违规违章行为扣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6)根据《中国xx银行柜面服务标准》,在检查监督中发现的柜面服务不规范现象,每人每次扣1分;
7)本次活动有柜面服务先进事迹,经查属实的,每次加1-3分;
8)经检查督导及先进评选小组确认的其它加分减分项。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3
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均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增长点。然而,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与日剧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膨胀的融资需求与融资服务市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针对这一现状,科技银行基于科技型企业融资的特点和需求,推出创新融资服务,有效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成为国家推动建立符合金融市场客观规律的科技产业化投资机制、优化科技服务资源的创新载体。
一、现有科技银行发展模式概述
随着科技银行这一特殊载体在金融市场的顺利发展,依据各国的具体国情,也逐渐衍生出多种发展模式,其中尤以硅谷银行与科技支行的发展模式为典型代表。
(一)硅谷银行模式
硅谷银行作为美国科技银行的主力军,在经营方式、服务及风险控制方面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可盈利的发展模式。
1.专业化运营。硅谷银行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专业化运营的原则,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一方面,硅谷银行除了将中小科技企业定为主要客户对象,还侧重选择支持软件、硬件、生命科学行业,此外,硅谷银行针对不同行业设立了专家团队,提供专业的创业投资及企业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硅谷银行主要通过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高的方式,以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客户存款作为资金来源,其中包括存款中30%左右不付息的活期存款账户,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加强了其承担风险的能力。
2.服务链完整。硅谷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包括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并购资本等,贯穿完整的服务链。与此同时,硅谷银行还针对企业各个发展阶段及特点,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而达到巩固客户群的效果。3.风险管控针对化。在风险管控方面,硅谷银行主要针对不同的投资对象,做好充分调查,采取知识产权或专利等固定资产抵押形式、股权与债权的组合投资形式、与风投机构形成共享联盟的联合投资形式,及时、有效地降低风险。
(二)科技支行模式
科技支行作为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典型模式,至今已在全国各地接连成立,但各地科技支行在业务、服务、监管模式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1.政府扶持运营。目前我国成立的科技支行,大部分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包括在设立过程中由政府领导或指导、在业务开展中由政府提供信息支持或资金担保、在风险管控中由政府提供补偿等多种方式,从而降低风险与收益的不平衡带来的损失率。2.多样化融资服务。我国科技支行积极与各种金融机构展开合作,以稳重求进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主要是针对科技企业的需求和特点,推出多种固定性类型的适合不同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从而满足科技企业不同融资需求。3.补偿性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方面,我国科技支行主要是加强与政府、担保机构的战略合作,大部分以政府、担保机构提供风险补偿的形式管控风险,侧重于后期风险控制。
二、我国科技银行发展模式的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逐步向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转变,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成为关键一环。出于对资本市场单一、制度政策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制约因素的考虑,我国自2000年来开始通过成立科技银行的方式,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度,以此推动科技企业发展。目前,我国成立的科技银行主要有依托本地法人银行设立支行和依据独立法人资格开展业务创新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均有所创新,但也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业务模式单一
我国科技银行机构业务多数以科技贷款为主,呈现品种单一、经验不成熟、规模小、同质化等特点,无法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分,同时较依赖于补贴、利率上浮等政策优惠,最终所得收益仍与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的高风险不相称,因此许多科技银行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的积极性低,导致业务模式可复制性差,难以推广。另一方面,我国科技银行机构局限于松散的业务合作关系,大部分只是将不同传统服务项目各自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进行推广,缺乏多种不同的和模式成熟的业务种类。
(二)服务周期有限
我国大部分科技银行在盈利方面仍受限于利息收入,导致收益与风险不对称,因此倾向于服务风险较低的中后期科技型企业,但服务期限较短,并未能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而对于相对来说风险较高的初创时期、种子期的科技企业,则服务力度较弱,积极性不高。此外,我国科技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尽管有所创新,但在产品线上仍然局限适应于中后期的、规模大、风险低的科技企业,无法适应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特点与需求,距离实现服务的专业性与差异化仍有一定差距。
(三)风险管控不健全
由于我国科技银行机构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中介机构支撑,不能有效开展对企业项目、产品、技术专利、信贷风险等的'评估和定价,导致无法对客户进行专业化的前期分析和筛选,大大降低了风险前期管控效果。同时还缺失对企业经营、技术的经济价值判断和后期监测管理的能力,从而难以在服务过程中达到分散和减少风险的效果。总的来说,我国科技银行的风险控制主要表现为向外转移或分担的形式,不具备内部的风险控制能力,没有为单笔贷款进行风险定价,容易造成融资结构设计无法与风险诊断结果贴合。我国科技银行发展模式所呈现出来的以上三方面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现行的银行政策环境和制度框架、发展滞后的金融产业集群、风险投资市场不发达息息相关。总而言之,从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主要受制于政策性色彩浓厚、融资服务浅显化、持续经营能力弱等问题。
三、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模式选择
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本实力弱、风险承受能力差的特点,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仍需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成本低廉的长期资金的迫切需求”为主,同时立足于当前的发展环境与难题,选择能有效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一)开展科技银行试点
依据各地经济和科技发展实际情况,设立科技银行并开展试点,选择重点区域或集聚园区以不同方式开展业务,在成熟期过后进行推广。
1.选择重点区域开展试点
我国可以通过划分科技发展重点区域,设立区域科技银行开展试点,一方面将地方政府信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结合起来,以地方政府的发债担保、资本金风险承诺补偿、直投业务控制、内部风险隔离和防范等方式为具体监管措施,另一方面,以地方政府新增税收返还以及较为灵活的利率定价等方式,实现科技银行从依赖政策到自主发展的转型。
2.选择集聚园区开展试点
依托成立的科技园区,选择集聚密度较高的区域设立科技银行,开展试点,以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并细化各种服务领域,在业务规模扩大与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丰富服务产品,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
(二)形成业务合作体系
1.探索业务创新体系
我国科技银行应在立足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多种业务形式及完善产品体系,为处于各个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建立灵活有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体制,提供差异化服务,减少同质化竞争,最大力度推动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创新。
2.加强业务合作
针对我国现有银行政策环境和制度框架的限制,我国科技银行应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加强与各融资机构的业务合作,建立多层次的业务服务平台,并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最大限度盘活科技企业特定资产,例如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获得一些适度的间接股权投资和利率浮动自主权,或者扩大无形资产抵押贷款以此覆盖贷款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风险监管机制
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我国科技银行应与政府机构、融资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整合、管理,同时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密切跟踪企业日常资金活动,及时掌握最新情况,以此作为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判断依据。
2.成立风险管理部门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培养一支专业、独立、高效的工作团队,并采取将风控人员嵌入到各个业务线上的嵌入式管理模式,把双线汇报和双线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风险中、后期的管控能力,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专业、对口的专家团队,对企业项目、无形资产、经营状况等开展确切的评估,大力提高风险前期管控带来的效益。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4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城市信用合作社自成立伊始存在着资本金不充足、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比率高等问题,为克服城市信用社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素质参差不齐的弱点,城市信用合作社开始合并为地方商业银行。1995年6月22日,深圳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商业合作银行的诞生。
第二阶段: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1998年3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合作银行改名为“xx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市商业银行”。
第三阶段:尝试跨区域经营。上海银行2005年12月16日宣布,经中国银监会审核,宁波银监局已同意上海银行在宁波筹建分行。中国银监会表示,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对于达到现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业银行,将逐步允许其跨区域经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跨区域经营的尝试。
二、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份额低
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136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1320亿元,2003~2008年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1%,存款余额33928亿元,城商行总体和单体均实现资本达标;全年税后利润407亿元。但是城市商业银行依然不能与国有股份银行相比较,其资本在银行体系所占份额较低,所以其影响力比较低。
(二)城市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
城市商业银行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大量不良资产,背负了原城市信用社留下的沉重的资金包袱,先天不足,成为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
(三)市场地位不清
随着规模和业务的扩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市场定位和自身优势认志不清,盲目地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夺大企业、大项目,不仅背离了“市民银行”的初衷,也使风险进一步增加。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措施
(一)产权变更
1.通过增资扩股调整原有的产权结构。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增强,必须扩大实收资本,增大资本充足率;同时,调整资本的结构,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持股比例,逐步降低地方财政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从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通过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产权结构。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期是比较长的,会所持股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董事会的成员也不再由政府垄断,公司治理将得到改善。
(二)关注中小企业
大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规模较小,在大项目上难以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抗衡,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中却有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的企业比较了解,拥有信息的优势,贷款比较容易监管,可以迅速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关注市民生活
城市居民的生活体现于细小的日常各种费用的支付,要求比较基础,这与资本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所能提够的服务正好对应。根据本地区居民的生活以及消费习惯、理财习惯为本城镇居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在便利了城镇居民的.同时,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在当地的金融市场中获取客观的利润。
(四)探索跨区域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不应该是为了单纯的跨区域经营而跨区域经营,而应该是为了本城市居民和企业的需要而进行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迫切要求通过资本和资产的重组,实现资源的整合。在跨区域经营方面,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实现产权结构的调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5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XX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旦找不到主发起人,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致使这一惠农政策成为空中楼阁,试点县市十分失落。
(三)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四)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价值失离:嫌贫爱富,弃农逐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村镇银行在价值取向上偏离宗旨,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工业行业。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建议完善村镇银行试点政策,调整规划,以地区为单元,坚持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将试点任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扩张计划进行捆绑,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村镇银行发起任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达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时,要求其在相应的欠发达地区发起成立一家村镇银行,以打破试点乡镇、试点县市层层向上争取无门的难堪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
(二)调整方式:改“发起成立”为“组建成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村镇银行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支持的是弱势区域、弱势群体和弱势产
业,应当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在部分难以找到主发起人的欠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定县市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改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为地方财政出资组建成立。
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不在于谁发起。因此,不能因为找不到主发起人而影响村镇银行试点进程,进而影响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和惠民政策的落实。
(三)优化布局:改“抓大”为“扶弱”。根据《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坚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优先原则,充分体现“扶弱”的优惠政策,力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尤其是目前处于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要设立村镇银行,切实解决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四)坚守宗旨:改“弃农”为“惠农”。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有关部门应敦促村镇银行履行职能,坚守宗旨。一是量化考核。规定村镇银行对当地“三农”的信贷投入不得低于70%,吸收的存款原则上应用在当地经济发展上,防止“资金进城”和“农转非”现象的发生。二是价值回归。村镇银行要立足“三农”,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增加金融供给,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形成合力:改“取”为“予”。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理应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六是监管部门应出台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进行适度的有序竞争,增强村镇银行的活力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6
一、前言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构建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无法一蹴而就。对于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独特意义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履行职责,开拓发展,必须通过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形象,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进而实现行业、网点和人员的共同进步。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7
一、松散合作关系下的银保业务发展疲态渐露
由于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银行保险业务已经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关注焦点。尤其是那些在近几年开业的人寿保险公司,为了使自己的保费收入水平尽快上规模,都不约而同地将银行保险业务列为公司首要发展业务。但是,那些较早开展银保业务的公司,如平安人寿和太平洋人寿,它们对该项业务的发展策略已日益趋于谨慎。平安人寿是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始作俑者,但是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主动限制银保业务规模,2004年、2005年两年下达的银保业务保费指标都是60亿,大大低于同业公司如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人寿的计划数字。太平洋人寿的银保业务2003年全年保费收入达140亿,但是在随后的两年中,该公司银保保费收入计划数字均在120亿左右。从上表的数字还可以看出,新华、泰康和太平洋人寿在今年银保保费数字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在我国较早发展银保业务的公司正逐步限制银保销售规模过快增长,以实现保证业务规模稳定发展。对银行保险业务规模的控制说明了保险公司正在反思银行保险业务:除了较大的业务规模以外,银行保险还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什么呢?保险公司发现在与银行仅维持松散合作关系的前提下,银行保险并不能给公司带来较理想的利润和对公司业务长期发展的良性推动力。松散合作关系下的银保业务发展动力正变得后劲不足。
二、对银行保险现行运行模式的分析
1.松散型“销售联盟”是我国银行保险的基本运行模式银行保险是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基于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在国际上,银行保险最初产生于银行领域。从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来看,银行保险的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根据一体化程度的不同,依次为销售联盟、合资公司、兼并收购和设立新公司直接进入。与西方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严格来讲,我国的银行则是属于保险领域最先引进的一种保险创新的产物。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尚处于“销售联盟”阶段,银行与保险公司双方的合作关系比较松散。2.对松散型“销售联盟”运行效果的设想及检验在我国银行保险业务起步之时,保险公司和银行普遍认为以“销售联盟”形式实现的银行保险业务将是一个“三赢”的业务模式,即银行、客户和保险公司三方都能从中得利。这也正是银保业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这几年的运行,该模式表现出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预期中银行、客户和保险公司“三赢”的局面并没有完全出现。相反,伴随着业务的发展,各方都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从这几年的实践看,银行基本实现了预期中的应得利益: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树立了保险代理品牌,初步培养了销售保险产品能力。但是,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过程中,银行的信誉、银行在银行保险客户心中的形象也开始受到保险公司行为的影响。虽然,从法律上讲,银行只是代理人,与产品有关的法律责任要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但是,从客户的心理看,鉴于保险产品是通过银行购买的,绝大多数的客户都会把该产品的评价同银行联系起来,如果该产品确实能带来预期的收益或保险公司为客户提提供的售后服务得到客户的认可,则客户会给保险公司和银行加分;反之,则会减分。这是银行进入保险代理业务的必然结果。保险公司在取得了一定的保费规模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产品和业务管理两大方面:在产品方面,银行保险产品种类单一,银保的保费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分红型的两全保险。万能险、意外险、年金险和健康险虽然也在一些银行的网点上销售,但是与分红型两全保险相比,这些险种的保费收入只是银保总保费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在业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手续费恶性竞争,且存在支付不规范现象。一家银行网点可以同时为多家保险公司代理产品的必然后果就是保险公司之间的手续费竞争。新进入市场的保险公司基本都是以较高的手续费为敲门砖打开市场的。支付手续费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规范的做法是通过转帐支付手续费给银行,这部分收入将进入银行会计核算,可以被监管。但是,除此以外还存在着相当规模的非正常手续费支付,如组织银行人员旅游,给银行人员现金激励,或为银行人员报销各种费用等,这些手法的共同点是保险公司的现金或以现金购买的服务直接作用于银行人员,而不进入银行的会计核算。监管这部分手续费的难度主要在于查不到确切的支付依据。第二,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业务管理制度上相互融合还很不够。双方对对方的业务制度了解甚少,也就更谈不上相互衔接,有时双方业务管理制度甚至出现相互予盾的地方,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不小的麻烦。比如保险公司要求银行把与银保产品的配套的保单、发票列为银行重要单证进行管控,可是一旦作为银行重要单证就必须收回银行库存核销而不是回到保险公司核销,但保险公司非常强调重要单证的及时核销,因此双方的业务制度产生了矛盾。鉴于此,事实上银行只是对保险单证的下发做得比较好,在单证的回收环节上一直存在漏洞,由此导致的单证丢失风险给保险公司的业务管理造成了压力。第三,一家银行同时为几家保险公司代理产品,导致银行在事实上无力无暇把银保代理业务做细做精。一家银行的柜员同时要熟悉几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单证、“银保通”系统出单界面的操作方法等诸多细节问题,这样的工作量基本上已经让银行柜员处于满负荷状态。
三、松散的银保“销售联盟”运行模式不利于银行保险向前发展
“非排他性”是松散的银保“销售联盟”的基本特点,该特点使这种运行模式不利于银行保险继续向前发展。1.排他性合作关系的建立是银行保险成功的前提银行保险之所以成为一种创新就是因为这种业务方式挖掘了银行的.客户资源同时利用了银行的销售资源(银行信誉、营业网络和有关设施等)。与银行建立排他性合作关系即意味着独享该银行的上述资源。
这种排他性合作关系正是银行保险深入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世界银行保险成功典型的法国CNP非常清楚排他的合作关系对今后业务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备受瞩目的法国CNP与国家邮政储汇局合资谈判至今尚未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邮政储汇局不愿放弃目前其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的格局。由此可见,排他性合作关系是成功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前提。2.松散型“销售联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现以松散型“销售联盟”形式为主的银行保险虽然在短短五年时间里获得了极大发展,但是这种形式所固有的“非排他性”引发了不小的负效应,主要有以下两个突出方面:第一,保险公司同时面对同业竞争和银行的压力,最终表现为银保业务成本上升。非排他性的合作关系使得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有机会与银行谈判合作事宜,而谈判关键必然是手续费。从2002年开始,银保业务手续费率开始迅速上升,从当年的1%-2%上升到2003年的2%-4%,2004年则是普遍突破4%,有的甚至到达了5%以上,基本接近保险公司所能承受的极限。同时,为了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保险公司在银行业务上的人力投入不减反增。
推出“银保通”系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银保业务人员的数量,降低人力成本。在但是,各家都推出“银保通”系统的情况下,“银保通”就不再成为一种竞争优势,业务人员的展业能力仍然是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总之,对保险公司而言,银保正在成为一条高成本渠道,盈利能力大打折扣。第二,业务难以深入发展。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只是简单的代理销售,彼此没有长期的共同利益机制,合作关系不稳固,因此银保业务的发展深度一直停滞不前。
从银行保险的展业对象看,目前仍基本停留在银行的柜台客户,其他银行业务部门的资源还没有被发掘;从银保产品的种类看,自2002年以来分红型的两全保险始终是主要产品,而更能为保险公司带来收益的养老险,年金险、意外险等险种,它们在银保渠道销售的保费收入至今未上升到应有的地位,这非常不利于优化银保业务质量,促进银保业务进入良性发展。总之,银保产品结构单一,这只是看到表面现象,从更深层次看,以分红型两全保险业务为主的银保业务质量不高,远未成为保险公司真正倚重的利润中心。如果没有银行的大力合作,保险公司深入发展银保业务、改善业务质量的任何措施都无法得到很好落实。3.合作关系的紧密化是银保业务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关系紧密化意味着双方的客户资源、业务资源和销售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业务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在银行与保险公司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第一,银行“绕道”开设保险公司,典型的有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三家银行都在香港开设了保险公司。特别是交通银行保险公司,已经明确地把自己的业务中心定位在国内。第二,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排他性合作或有排他性倾向的协议,或合作建立专门的银行保险公司。
目前还没有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这种方式加深业务合作,观望气氛很浓。第三,保险公司设立银行,或吸收银行参股。平安是采取这一做法的典型例子,它不仅接受了汇丰的入股,最近还收购成立了平安银行。在业界看来,国内的银保合作十分松散,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目前各家银行面临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也比较多,近期让银行在保险方面做太多重大的改善也不太现实。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增多,银行有足够的精力加强这块业务,银保合作渠道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深度和合作效率方面将日渐改善。松散型的“销售联盟”只是银保业务发展的初级形式。这种合作方式所产生的问题给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惑。银保业务的深入发展需要建立在更为紧密的银保合作基础之上。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8
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支行是一家地方性银行,比起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相对势单力薄,要获得生存的机会,发展的空间,要有一种危机感,要认识到“信贷增幅有限、息差缩小、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资产质量风险上升”的异常严峻生存环境,要以“背水之战”的勇气突破重重围困,开辟新的道路,发展新的前景,创造新的业绩,实现我们支行在新形势下的宏伟目标,走向光辉的明天。
一、大力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升对金融市场的拓展能力
我们支行要从“素质、机制、规模”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客户经理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体系化。提升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狠抓日常培训,使客户经理熟练掌握金融专业知识,熟悉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掌握必要的经济法律法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调研分析能力、较佳的公关能力、良好的`效益理念与风险意识。积极探索客户经理“单兵作战”、“团队作战”等营销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客户经理工作积极性。通过大力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升对金融市场的拓展能力,扩大我们支行经营业务范围,增加储蓄存款。
二、强化中高端客户服务的发展和管理工作,增强吸储工作能力
在当前银行营业网点众多,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占领更多客户资源,我们支行要广泛深入社区宣传,寻找存款新的增长点。在做好柜面服务的同时,建立客户信息档案,细分客户群体,设专人管理,在加强现有中高端客户维护和管理的同时,在大众客户和优质代工单位中培养、挖掘更多的优质客户,保证我们支行的存款稳步增长。另外,我们支行要通过表扬、鼓励,公布员工吸储业绩等方式调动员工吸储积极性。加强个人业务顾问、客户经理、柜员之间的联动,做到不错过、不漏过任何一次吸储机会。
三、加强内控工作、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业不断涌现的案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支行要把加强内控工作、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对员工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员工认识,使大家形成尊规守法的良好习惯,把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位。各级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坚持授权制度,杜绝越权操作;平时对员工多督促检查,做到有错必究,违规必罚;多组织学习,吃透各业务的风险点,减少操作风险,努力实现零违规、零差错,保证各项业务健康稳定发展,争创一流佳绩。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9
一、战略定位与业务创新
明确战略定位:以“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促进消费升级”为核心战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业务创新:
零售业务:深化客户关系管理,推出更多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智能投顾、个性化贷款方案等,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公司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增强企业粘性。
资产管理:顺应资管新规要求,大力发展净值型产品,提升资产管理的主动性和专业性,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二、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布局:加大力度投资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开放式的金融服务平台。
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提升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能力,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移动金融发展:持续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无纸化、无现金交易,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三、风险防控
强化合规管理: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符合监管要求,有效防范合规风险。
提升风控技术: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监测和控制,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确保银行运营的.合法合规和稳健运行。
四、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
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激励机制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企业文化塑造:强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以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10
一、服务品质提升
强化网点服务管控:通过日常工作的不断细化,强化网点服务管控,扩大“神秘人”现场检查范围,加大非现场视频检查频次,建立立体化、多层级的服务监控体系。
提升员工服务技能: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营销团队的专业能力,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推进网点转型:推动网点从交易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顾问体验型转变,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
二、全面管理优化
优化管理流程:对银行内部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建设,确保银行稳健运营。
提升运营效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银行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客户体验优化
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便捷化渠道:持续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功能和服务体验,提升客户使用便捷性。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11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本高质量发展方案,旨在通过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思路
创新驱动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升客户体验。
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数字化改造。
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三、具体措施
产品创新
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引入前沿科技应用于产品开发。
服务升级
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加强客户服务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数字化转型
建设智能化、数据化的业务处理系统,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和效率。
加强数据分析与挖掘,为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拓展服务渠道和范围。
风险管理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加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应对潜在风险。
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科技人才。
加强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升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成立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资金保障: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投入,确保各项措施顺利推进。
制度保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12
一、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成为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方案旨在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提升,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忠诚度。
二、总体思路
客户至上: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综合服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精细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具体措施
客户体验优化
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改善服务环境,提升客户体验。
综合金融服务
拓展业务范围,提供包括存贷款、理财、保险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内部管理提升
加强员工培训和考核,提升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有效应对潜在风险。
四、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成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提升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技术保障:加强科技投入,引入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文化保障:营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13
一、总体思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驱动,全面提升银行服务品质与数字化水平,推动银行从传统业务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服务品质提升:
客户满意度达到90%以上,通过“神秘人”检查、客户反馈等方式进行持续监测。
员工服务技能显著提升,每年至少组织500人次的服务营销培训。
网点转型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超过30%的网点导入转型。
数字化转型:
加强科技投入,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如推广智能客服、在线融资解决方案等。
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
三、具体措施
服务品质提升措施:
强化网点服务管控,实施“神秘人”检查、视频监控等多层级服务监控体系。
加强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提升员工服务技能和营销能力。
推进网点6S管理,提升网点环境和服务效率。
数字化转型措施:
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和设备。
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风险管理措施: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加强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范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 14
一、总体思路
以优化业务结构为核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业务结构优化:
提高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高附加值业务的比重,降低对传统信贷业务的过度依赖。
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增长点。
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确保银行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具体措施
业务结构优化措施:
加大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投入力度,推广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提升银行的社会责任形象。
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
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他保障措施: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关注政策动态和监管要求,确保业务合规发展。
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升银行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银行高质量发展方案】相关文章:
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1-06
学校高质量发展方案(精选15篇)05-22
高质量发展年实施方案05-17
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05-17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05-23
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04-05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05-28
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行动方案(精选9篇)05-18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通用13篇)05-18
教育高质量发展方案范文(通用6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