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23 15:42:4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书笔记汇编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楼梦读书笔记汇编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

  与曹公有约,犹怜黛钗情

  帘外雨潺潺,与曹公有约,手捧红楼,不免愁绪溢满心头,在“花柳繁华池,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中自是香艳如云,情到深处,犹怜黛钗情。

  与曹公有约,我怜黛玉至深情。

  对于黛玉,雪芹先生无疑是倾注了深沉的爱和无限的怜悯。黛玉倾城娇绝世,但同时红颜薄命的悲凉命运她亦是无法逃脱。“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美丽人儿面对世态的炎凉,曾道:“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面对现实的冰冷,曾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面对易逝的容颜,曾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于冷月夜葬花,末了泪尽香消,她为爱而生,也为爱而玉殒。神瑛侍者在三生石畔用甘露浇灌一株绛珠小草,便引发了“还泪”报恩之事,在保守的封建大家族中她又怎可要得“木石之缘”,她对宝玉用情之深,只为他而落泪,悲痛之余宝玉已为他人之夫,一段矢志不渝的爱情被无情毁灭,她以生相殉,终了之时仍心念此生至爱,“宝玉、宝玉你好……”情未了,言怎尽?纵使沧海桑田、海枯石烂这份情又何以了?“苦绛珠魂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多少性情中人为之落下哀痛之泪,悲其悲、泣其泪、伤其伤……

  与曹公有约,我怜宝钗至理情。

  对于宝钗,雪芹先生亦是是好生怜惜,生得自是妩媚,又不失才情,在悲的阴霾下她也摆脱不了孤守空闺的悲剧命运。宝钗似雪,她有着雪的高洁之气,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她始终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家族衰落,自小帮助母亲打理家中事物,她并非是无情,只是这女儿的柔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被岁月禁锢。或许人们会说宝钗有心机、通世故,但这是出于她的一番好意,不曾有过害人之心,反而体贴他人,尊敬长辈;或许人们会说宝钗冷漠,但在贾府中她毕竟算是个外人,“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或许是最好的处事方法;或许人们会说宝钗贪恋名利,但她是想规劝宝玉入仕以振兴贾府这“百年望族”;或许……“山中高士晶莹雪”的美哩淑贤终究没有打动宝玉的心,他选择了逃避,逃避原本属于他的.振兴之责,遁入空门,留下了宝钗孤苦一生,宝钗待人至理,他怎知宝钗的良苦用心呢?

  黛玉对宝玉之情至深至纯,宝钗对宝玉之情至理至善,黛玉得到的是爱情,宝钗得到的只是姻缘。一个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一个是金玉良缘,冥冥之中似乎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哀怨缠绵,感慨此致我不禁长叹:既生瑜何生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雨停,风依旧肆意的吹。合上红楼,放眼远眺,心随风渐行渐远,与曹公有约,我犹怜黛钗绵绵情……

  红楼梦读书笔记2

  小时候,我只喜欢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后来通过妈妈的介绍,我开始“进攻”四大名著了。其他三本我都看了不下三遍,可唯独不愿意看《红楼梦》。当时七八岁的年龄,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十一二岁再拿起这本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潇湘惊梦”。一天夜里,林黛玉怎么也睡不着,过了好一阵子,半睡半醒之间,忽然看见贾雨村来道喜,接着许多人都进来了,说黛玉要嫁给继母的一个亲戚家。黛玉十分害怕,就去求祖母,没想到祖母也不同情她。后来,她找到了宝玉,宝玉得知后用匕首插进自己的心脏。黛玉吓坏了,随之突然惊醒,她这才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个梦。

  林黛玉是贾母之女的女儿,金陵十二钗中与薛宝钗并列榜首,以芙蓉称之,与宝玉是姑表妹,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是宝玉知己、恋人,林黛玉因为家中父母先后去世,所以居住在贾府,林黛玉容貌倾国倾城,才华横溢,在《红楼梦》中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说的便是林黛玉。

  但是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其性格孤傲,有一张利嘴,所以在下人那里自然没有能说会道的薛宝钗受大家的喜爱。林黛玉的'死一方面是因为身体的疾病,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她生性多疑、冷漠、自恋,也是导致她早夭的重要原因之一。

  读一部好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更多。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合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红楼梦读书笔记3

  很遗憾,直到这个年纪才完整的看完了一遍红楼梦。起初很担心自己读不下来,但一开始就被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和优美的诗词吸引了,曹公的书果然不能错过。原来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红楼梦,还有那么多红学家研究红楼梦,一本小说而已。 看完才知道,里面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了。小说并没有多少扣人心弦的.情节,大都是宁荣两府家长里短的琐事。小说里的诗词优美, 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了,唯一的遗憾是曹公没有完成作品就故去了。 后二十章虽然是按照小说的发展路线来走,但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这本小说就是古代封建大家庭的缩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女人都很有才,说一不二的贾母,善于察言观色的凤姐,而相对来说男人有些无能。 在封建礼教下的社会,女人掌权会有很多的弊端:首先, 在封建社会女人是不能接受教育的,像贾母、凤姐能够掌权管家完全是靠天赋;其次,在封建社会女人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出门办事必须找男人,这就导致了权利的分散及里外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两府日益衰败的一个原因。

  红楼梦读书笔记4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

  《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述说了从小失去母亲的林黛玉,被父亲寄养在外婆家——贾家,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注定了黛玉的多愁善感,虽有贾母的爱护,后来与贾宝玉渐渐相恋,但是结局却不完美。由于凤姐使的“调包计”,让贾宝玉误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因此气绝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哎,这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就这样被毁了!

  《红楼梦》的故事太感人了,我常常在书前落泪,读了它,我也懂了不少道理。我们不能像凤姐那样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也不能像贾宝玉的`父亲那样不顾他人意愿、霸道自私,要做一个单纯、自信、真实的自己!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林黛玉,她虽然身世可怜,多愁善感,身体脆弱,但她有很强的才女之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诗赋超群。我也非常钦佩《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敢怒敢言,用这本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一部《红楼梦》感动了多少人,激励了多少人!这部佳作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懂了很多!事事不能完美,而生活也是如此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5

  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几篇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

  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圆中的女性,大多是一群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象!作者在《红楼梦》中除赞美了众多女性的生命的美和美的生命,还写出这些年轻生命的美的被毁灭―――即青春和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的开头借“曹雪芹的.自云”,说出一番写《红楼梦》的动机,与女子有关。他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哉?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因此要把自己半生潦倒“编述一集,以告天下;我之罪固所不免,然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编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提出要为“我半世亲闻亲见的这几个女子”“闺阁昭传”。为闺阁作传,即为女儿作传,亦即为年轻的、充实的、纯洁的女性作传,表现这一类女性的美的生命和生命的美,以及这种美的被毁灭,。由此,曹雪芹为女儿家立传的初衷也就可见一斑了。

  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几篇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圆中的女性,大多是一群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

  红楼梦读书笔记6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他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唬得他疯疯傻傻。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宝玉由于从小在丫鬟姐妹们的身边游荡,很喜欢女儿,而不喜欢男人。贾宝玉是一个女儿尊贵洁净神力论者,“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是宝玉的名言他将女儿神圣化,说“女儿”两字比佛教的阿弥陀佛和道教的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尊贵无比,不许手下小厮随便乱说,否则凿牙穿腮,他读书时须得两个女儿陪着才认得字。每当他被打疼痛之时,他便姐姐”“妹妹”地乱叫,说这样叫了以后便不痛了,女儿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因此,宝玉喜爱女儿,日夜同她们厮混在一起。

  宝玉跟女儿们之间也是发生了各种事情。就说宝玉与黛玉的凄美爱恋,这是红楼梦里面的一大重头戏。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为木;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口中衔玉而生,而玉是女娲娘娘补天所余的一块石头,为石,所以有“木石前盟”之说。《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中曾借宝玉之口唱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足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人可比,但宝黛两人最后仍是落得个劳燕分飞终成空的下场。宝玉与黛玉是知己,两人之间的爱是诚挚和深厚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方旧手帕都可以心领神会,可谓是灵魂伴侣,真正达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

  宝黛两人是自由恋爱,对于两百多年前的他们来说,是公然违反伦理道德的,是大逆不道的,这也正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他们的爱情不能修成正果是必然的。不管两人彼此之间爱得有多深,在当时都是不可能被社会和家庭所允许并认可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分手的悲剧。他们的爱恋已经触碰了道德的底线与根基,作为名门望族的贾氏家族,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建立在叛逆思想基础上的宝黛爱情,必然与家族利益发生尖锐的对立,因而为家族统治者所不容。宝黛爱情在封建势力的高压下曲曲折折地发展,最后遭到毁灭。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在家庭操控下还是与薛宝钗结了婚。

  在结局宝玉出家做了和尚。各个角色死的死,惨的惨,出家的出家,贾府没落了。

  作者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

  红楼梦读书笔记7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确其妙地方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杯具为重要资料,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活泼描述,而深入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活泼地描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范围雄伟,构造严谨,人物活泼,语言精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色,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段,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杯具。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色,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芳香。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亮,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慧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常",令人徒加评论。不仅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力美,梦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错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景,构成性情“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经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常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述,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录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活泼的刻画。

  《红楼梦》在思想资料和艺术技巧方面的精彩造诣,不仅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并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器重和研讨,有法国评论家称颂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风趣,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全部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本事。”

  红楼梦读书笔记8

  袭人为什么不死?——红楼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袭人本是贾母之婢,本名蕊珠。宝玉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昔人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把蕊珠更名为袭人。宝玉初试云雨情,是在袭人身上,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格外尽职。

  宝玉与青灯古佛相伴之后,袭人的去留就成了问题,虽然她与宝玉老早就有身体上的关系,但名义上还是个丫头。于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决定,叫她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她些东西。袭人的哥哥花自芳托亲戚作媒,将她说与城南蒋家。

  袭人听到后,哭得哽咽难言,一心想死。

  袭人本想死在贾府,恐弄坏了老太太的好心,心想,还是死在家里。回去见了哥嫂,住了两日,见家里哥哥办事不错,若死在家里,岂不是害了哥哥?还是出嫁了再作打算。岂知过了门,蒋家办事极其认真,全都按着正配的规矩。一进了门,丫头仆妇都称奶奶。袭人此时若要死在这里又恐害了人家,辜负了一番好意。那夜原是哭着,不肯屈就的,那姑爷却极柔情地承顺。到了第二天开箱,这姑爷看见一条红汗布,方知是宝玉的丫头。又故意将宝玉所换的那条松花绿的汗巾拿出来。袭人看了,方知这姓蒋的'就是蒋玉函。始信姻缘前定,弄得袭人真无死所了。

  与金陵十二钗中正册和副册中的其他女子比起来,花袭人的归宿应是不错了。其不能尽节于宝玉,这恐怕与袭人的性格有关。

  一是对主子不忠。袭人服侍贾母时,心中便只有贾母;服侍宝玉时,心中便只有了宝玉。当然,宝玉和贾母是直系血亲,无可厚非。但如果用在别人身上,便如失去主人的犬一样,后主饲之,便为后主看家。失去了宝,便委身于蒋玉函,正是其性格使然。

  二是虚伪。袭人出身低微,未曾受过教育,她深得贾母和宝玉的信任,与她巧妙的伪装分不开。她曾对宝玉说:“你真爱念书也罢,假爱也罢,只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爱读书的样子来,也叫老爷少生些气,在人跟前也好说嘴。”可见袭人骨子里,就有讨好主子的天性。宝玉出家后,袭人各种要死要活的表现,怎能说不是她欺骗别人的表现?和袭人相比,其他红楼女子的死,如金钏、尤三姐、晴雯,哪一个死得犹犹豫豫?她们是真想死,就义无反顾,只有袭人是真不想死,才左右为难。

  如此看来,袭人并非贞烈女子,她的所言所行有几分让人厌恶。

  读了红楼梦中的花袭人,我方明白,为什么生活中许多好人,活得艰难,活得很累,有时想一死了之。而那些左右缝圆、见风使舵的人却如鱼得水,活得自在。其实这些好人缺少了点弹性和灵活。如果不影响别人,像袭人一样虚伪一点,也未尝不可。

  如果从正面看袭人,袭人也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境,要给自己找一条活下去的理由,活着比什么都好。说话做事,不要自私任性,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必要时,伪装一下,又何尝不可?某种程度上讲,袭人的做人是艺术化了的,既让别人快乐了,又保全了自己,何乐不为?

  这么看袭人,我倒觉得袭人有几分可爱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9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主要故事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识,在成长中相知,以"木石前盟"为信念相爱,但最后宝玉却终究在半清醒状态下被骗而娶了长辈眼中"金玉良缘"的薛宝钗,而林黛玉终只有落得焚稿断痴魂归离恨天,故事是以宝玉清醒后终还是以出家来断尘缘酬知己而薛宝钗怀孕守空房为结局的。

  《红楼梦》从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出发,以贾史王薛四家为背景,反映盛极而衰的规律,又以甄士隐刘姥姥等底层人物体现了社会不平等。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古代女子进宫到底是好是坏?以贾元春为例,当日太监前来宣旨,贾政得知,高兴极了,荣府上下引以为荣,元春进了宫,荣华富贵,金银珠宝,享用不尽,今日回府便赏赐一番。离开父母,离开家园,孤身在异地,温暖少了,欢笑少了,想那元春只身在宫中,昔日的姐妹不在身边,连个说话的知心人也没有,更恨宫廷险恶,处处提防;规矩重重,处处小心,能有快乐吗?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回头看世间悲喜,自有人评说。

  李嫫嫫呀李嫫嫫,你为什么那么冥顽不灵呢?的确,宝玉自小喝你的奶,你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你的奶或许宝玉就不会这么壮了,但是,与其说你有伟大的胸襟,不如说你居“功”自傲,厚脸皮。

  做人以谦虚为本,你以为自己了不起,难道别人也这么说吗?放现实点,想想看,宝玉给晴雯的`包子你吃了,给袭人的酥酪也装进肚子了,人家没怪你也算运气了。如果宝玉再大发脾气要你走,那个老太太哪会把你留下?骄傲自负的苦果可吃不得。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每次读红楼梦,总有种说不出的悲伤,爱在心头,恨也在心头。一部石头记,仿佛是一张爱恨交织的情网,让人萦绕其中,回味其中。

  依稀记得邂逅红楼梦原著,是在一个冬日午后,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任思绪在暖风中自已回荡,携来一本厚厚的书,仔细的回嚼,不知不觉已深陷其中,爱与恨,情与愁,伤与悲,出世与入世,众多天上人间的奇女子,已经把我带到了那个钟鸣鼎食之家了。不由一阵唏嘘,遂感叹曹公的心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本书无论看了多少遍,仍旧是一片痴心。每每读到宝玉与黛玉悲剧的爱情,不由潸然泪下。他们的生命还没有开始,命运已经做了无情的安排,贾府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在黛玉眼中,原来只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地狱。无奈父母早亡,寄人篱下,这“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大观园中,唯一能和她交心的就是贾宝玉。正像那位癞头和尚说,两人相见便相爱,相爱便注定是场悲剧。仓央嘉措也曾说:“第一最好不相见,如何便可不想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命运还是让他们相爱了,在宝玉邂逅无数女子后,他才渐渐明白,他心中最爱的,最不能忘记的还是他的林妹妹。也难怪在读到她的诗时,众人无不称赞林妹妹的'才华。而他却为了她的诗独自落泪。因为在她的诗中,他看到了她的孤独与无奈,看到了她满腹的才华。

  他们的爱情不是简单的儿女情长,而是一颗孤独心灵与另一颗孤独心灵的碰撞,像是一个人在茫茫旷野里行走,忽然遇到一个同行者。像歌词中写的那样,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他们前世的“木石前盟”注定此生相识相爱。当黛玉写下“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宝玉痛彻肺腑,撒花于水中,恸哭在地。苍茫尘世里,这冰清玉洁的爱情该如何安置?他们注定爱得苦,爱得累,在无情命运与强大世俗夹击下,渺小而无助。当宝玉结婚喜庆之时,黛玉便也香消玉殒与潇湘馆中,她已将毕生的眼泪还给了他,一缕渺渺芳魂,终将回归离恨天。

  张爱玲曾说三大恨事之一是红楼梦未完,但我觉得,完与不完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茫茫尘世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孤独的心为另一颗心生命的允诺。“白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无缘为何相识,有缘为何别离?命运总是制造这样无解的难题。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黛玉于《红楼梦》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她是一个传奇,她不是大观园里盛开的百花,而是那一杆湘竹,千般容貌,万般才情,都只不过是用来点缀她。

  在《黛玉葬花祭花魂》中突出了黛玉的敏感与多疑,在黛玉敲门时,晴雯没有开门,黛玉又听见宝玉宝钗在说说笑笑,不禁留下了眼泪,第二天宝玉来找黛玉,黛玉哭个不停。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己的离别仇绪,她写的句子多悲伤,总是想到死,老分散,衰败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湘玉与黛玉月下作诗。湘玉做了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却了【冷月葬花魂】。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有融化走向荣华,而且还大胆的控诉了封建贵族价级的元耻和坠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他不但指出这一家族的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价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与死亡。

  红楼梦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袭人、宝钗......但我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因为作者把林黛玉与众不同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在《黛玉葬花祭花魂》这篇文章里面,突出了林黛玉的多疑与敏感,多疑表现在黛玉在敲怡红院时晴雯没有开门,黛玉又听见宝钗与宝玉在里面说说笑笑不禁流下了眼泪。敏感表现在宝玉来找黛玉黛玉哭个不停。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著《红楼梦》,感触很深。

  首先,我对书中那封建、腐朽的社会制度无比痛恨。在当,时女子的地位很低,只有男子才能参加科考,女子只能在幼时学习识字,到了一定年龄就得下学。而且,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呆泄,女子只能呆在家中,足不出户。我认为林黛玉的病与人们的这一观念有很大关系。请大家设想一下,人闷在家中不接触新鲜事物,难免会有孤独和寂寞感,这样会导致人们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最终导致林黛玉因病而亡。而男子得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贾宝玉就是一个例子,全府上下只有他一个男孩,而服侍他地女子却多不胜数。

  其次便是王熙凤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在我看来,王熙凤虽然尖酸刻薄、蛮横拔踄但她最后的下场让人心寒。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细细品读红楼,看他们如棋盘般的人生走到残局。花落人亡,红楼梦段,曾经的荣华富贵被时光的青苔缓缓淹没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不得不被曹雪芹的文笔所折服,可谓一滴水照见太阳,半辫花描绘世界。在这个大家族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人的爱情纠葛,我听过最动听的情话就是“这个妹妹我见过”。

  在当时的社会三,人的爱情是在长辈的操控下的.,记得凤姐将暹罗国进贡的茶叶赠与姐妹们,并问大家怎么样,宝钗说味道轻,其他人也说茶一般,唯有黛玉说好喝,宝玉听了便要将他的茶送与黛玉,但凤姐说,她要送并与黛玉开玩笑:“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从凤姐的话中不难看出贾母希望二玉成家的心思。

  王夫人是中意金玉良缘的,她对宝钗则是满意的,尽管元妃省亲时对二人的评价相同——“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娇花软玉一般。”这是对二人“貌”的评价。作诗之后,元春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这是对二人“才”的评价。可是元妃端午节时赐的东西,只有宝玉和宝钗是一样的,这也表明了元妃的立场,且让贾母无话可说。

  在这种多数人都支持金玉良缘的情况下,黛玉却深得我的喜欢。黛玉的命运无疑是个悲剧,从她进入贾府,到与宝玉相爱,最后早早夭亡,泪逝而尽。不过这也许也是一件好事,她没有经历贾府后来的衰败。

  黛玉是个敏感的女子,他的性格就像猕猴桃,外面是很不起眼的褐色果皮和浑身的毛刺。但剥开果皮,里面却是颜色晶莹味道鲜美的果肉,这里面的内容才是黛玉性格的实质。她常常会使一些小性,记得周瑞家的送宫花,黛玉冷笑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锐家的听了,一声不言语。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感情既敏感又脆弱,此时她并不在乎这花有多高的价值,她在乎的是自己在贾府众人眼中的地位是不是遭到贬低,说到底还是心中的自卑感需要一种外在的强势和自尊心去维护与捍卫。

  黛玉是个很少有等级观念的人,她怜恤下人,对香菱等丫头均是平等的,“黛玉正在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然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回头看,不是别人,却是香菱。而香菱想学诗,黛玉毛遂自荐做老师,甘愿为香菱效劳,完全是情同姐妹。就连大观园里人人厌恶的赵姨娘,她也没有另眼相待,赵姨娘前来拜访,黛玉忙赔笑让座,说难得姨娘着想,怪冷的,亲自到来,又命人倒茶。

  黛玉是个聪慧的女子,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元春省亲时,宝玉被作诗难住,完工在一旁的黛玉看到后,急忙又作一首赐予宝玉,获得元妃和称赞。史湘云入社后,请大家吃蟹赏菊时,大家纷纷题诗,黛玉先是从容不迫,最后时辰挥就一首,一举夺下“花魁的称号。

  黛玉在封建制度下向往着自由恋爱,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她对爱情执着却不乏真诚,对世俗不屑一顾,令她显得更加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她如同一株芙蓉,在当时的社会傲然挺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共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黛玉的疑问,侧面描写出了王熙凤在家中地位非同一般。

  头上戴着束发嵌玉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一大串的外貌描写,对于主角描写极为详细,详略分明。

  第三章写了贾雨村官复原职,林黛玉初进大观园。

  通过一连串的语言,动作,刻画了王熙凤虚伪,玲珑见风使舵的'形象。

  林黛玉谢绝邢夫人的挽留,不仅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感激,表明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处事处处留心,言行小心谨慎。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述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感情故事。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神地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情重多心的林黛玉,喜欢扎在女孩子堆里,不爱读书的贾宝玉,稳重老练,娴静可爱的薛宝钗,善于算计,媚上欺下的王熙凤。阅读红楼梦对提高我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忙。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杯具,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咀嚼一生。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对书中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还有每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感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3-14

红楼梦读书笔记12-02

《红楼梦》读书笔记11-16

《红楼梦》读书笔记10-18

红楼梦每回的读书笔记11-30

红楼梦读书笔记(实用)07-09

(热)《红楼梦》读书笔记07-10

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04-25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01-08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