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24-05-16 17:18:58 宇涛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精选10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省级课题结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精选10篇)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1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长:

  课题组成员: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xx,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xx,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xx,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20xx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xx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xx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xx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学校课题组与教导处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面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今年学校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提高能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学校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

  (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

  (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

  (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20xx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20xx年10月学校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邹慧君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编辑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通过讲座,参与学校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积极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助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储流杰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学校个别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安庆市示范家长学校大观区科普特色学校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2

  自从我校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之后,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保证了我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使学生从繁忙而又紧张的室内课堂中解脱出来,参加体育活动,达到真正的育人育体的宗旨。可是,对于一所西陲边缘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团场学校来说,我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可见,合理开发体育活动资源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利用了校内课程资源(包括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加强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以下是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拓展的一些见解:

  一、合理开发教师资源,实现学科资源整合。

  老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老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各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例如,活动期间,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导;在编排民族舞蹈的时候,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掌握,也离不开舞蹈教师排练;大课间期间,对于班级秩序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老师。可见,开展这些活动光靠体育学科是不够的。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校内场所和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室、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热情参加体育活动。

  新课程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这一重要资源。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开拓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活动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安排了长短跑,篮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体育游戏等。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小型竞赛是非常适合少年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不仅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活跃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荣誉感及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比赛,以单项分散为主,有班级队列比赛,小足球比赛,跳绳,长跑比赛,广播操比赛等。同时,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有特色体育活动,例如:

  1、有趣的瓶子。(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可用砸、滚、拼、搭等方法进行活动。如:保龄球、砸瓶子、换物接力、盖房子、把瓶子当成障碍或目标进行游戏、掷远、套圈等);

  2、神奇的报纸。(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报纸,可用顶、翻、踩、折、掷、踏石过河、纸飞机、过障碍、接力跑、翻斗龙等);

  3、各种动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鸭子走、螃蟹爬、虾子 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练习,也可进行小型比赛;

  4、短绳游戏。(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短绳,可用夹、甩、拉、拼、折等方法;

  5、用短绳做游戏。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图、掷准、拉力赛等);

  6、游戏(贴烧饼、跳皮筋、阳光伙伴等);

  7、长绳。(每班两根长绳,可进行各种方法的长绳练习。如:单人单跳、双人单跳、加减跳、童谣跳、双绳跳等);

  8、素质练习。如:立定跳远、扶膝直腿走、踮脚尖走、高抬腿走、高姿俯卧撑、连续深蹲、原地高抬腿。

  四、合理安排校园场地,严格监督学生安全。

  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见解。总之,开发校内课程资源,要遵循实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则,尽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3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测试计量技术及信息工程类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同时也是许多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或后续课程,在高校理工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较多,需要“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等多门先修课程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该课程成为学生普遍反映的“头疼课”,课题组教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开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借深化课程改革以及专业综合认证的契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二、修订课程大纲

  针对授课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应用需要,进一步修订与完善课程大纲,重点体现为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与具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有对应关系,指明要使学生能够具备何种能力。教学过程围绕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对教学目标的支撑,考核方式要验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授课方式,由于课程内容抽象、公式烦琐,课堂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困难,一些定理、公式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加上学时压缩导致授课速度加快,对一些需要深入讨论的知识点不能一一详尽分析探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用能对理解抽象概念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自主训练,被动接受导致学生仍不能深层次的理解内容的本质,效果的改善不是特别明显。本次教学模式改革宗旨是避免传统、单一的课堂知识讲授,以“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训练,促进知识到能力转化”为目的,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环节。

  这一教学改革方向,具体从修订课程大纲、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和规范考核报告等几个方面制定教学改革建设的方案和措施:

  1.针对授课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应用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完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体系,包括完善教学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授课日历等。

  2.针对传统课程考核试卷成绩权重过高,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重视、考前突击的应试局面,提出多元化考核方式,改变以往以卷面考试为主要评测标准的做法,将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均纳入考核范畴,建立注重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机制。

  3.规范课程考核报告,在完成传统成绩分析的基础上,考核报告围绕对课程目标的达成与毕业能力的达成来量化,并根据达成度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形成教学过程的闭环结构,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撰写有关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教学理论研究论文。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我校“数字信号处理”总学时为40,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4学时。传统考核方式为结课考试占80%,平时成绩20%。由于结课考试权重过高,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重视,通过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的局面,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本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是丰富考核形式,建立基于过程的综合考试方式,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核应全面检查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并且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查所要达成的毕业能力。图1给出了课程考核构成示意图。

  1.结课考试。结课考试各考题对应相应的课程目标,包括概念理解、理论计算、工程问题分析与设计,全面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2.项目作业。项目作业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以团队方式实施,原则每组3―4人,学生团队自我组织和协调关系,通过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相应任务,每组提交研究报告一份。报告需针对各个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查了哪些资料、做了哪些尝试、尝试的效果、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遗留的问题、遗留问题的原因分析、方法的改进创新等,不限于以上各点。项目作业将以答辩的形式进行验收,答辩结束后,学生需及r上交项目研究报告和PPT。报告内容的完整度与答辩过程分析问题的深入程度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正确性、新颖性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3.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4.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和讨论课成绩。作业成绩依据作业的实际得分计算。课堂表现的量化依据是随堂回答问题和讨论课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与拓展能力。讨论课成绩依据学生资料查阅、知识熟练运用及体会、PPT制作等综合评分。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以往以卷面考试为主要评测标准的做法,将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均纳入考核范畴,建立了注重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机制。

  五、课程考核报告规范化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核分析报告的规范化,报告由总表和附表两部分组成。总表与传统的试卷分析类似,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如开课学期、班级、任课教师等,以及考核各环节的比重和成绩分布情况。附表构成如表1。

  其中,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由教学大纲给出。考核报告围绕对课程目标的达成与毕业能力的达成来量化,并根据达成度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形成教学过程的闭环结构。

  六、结语

  本文针对“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特点,提出了课程规范化建设方案。从大纲修订、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分析报告的完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具体实施办法。通过教改使教师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本次改革已在本专业试用一学期,结果表明,该门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考核分析报告中达成度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必然会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谢平,王娜,林洪彬.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刘永红,王娜.“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2):9-11.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4

  一、研究背景

  如今工业发展很快,酒酿这一传统中国食品的制作进程渐渐转至工业化,而手工制作酒酿的方法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解,所以我们提出该研究课题,期望能更多的掌控酒酿的制作方法和关于酒酿的知识。

  二、研究目的

  我为本课题所定的目的为:

  1、了解酒酿的常识,包括酒酿的来源、酒酿的别称、酒酿的发展等。

  2、掌控酒酿的传统制法,能自己亲手做出酒酿。

  3、学会分组研究,自己总结归纳,及时发觉不足并进行改进,最后做出总结。

  三、研究资料及方法

  本课题小组分成三小组进行研究:

  1、【资料调查】:借助各类资料了解酒酿的来历和它的演变进程、明白社么是传统好处上的酒酿,收集关于如何制作酒酿的进程,制作出一份做酒酿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制作进程,为问卷和实践小组服务。

  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问卷,其中应包括调查者是否吃过酒酿,是否爱好吃酒酿和对酒酿味道的评判,对酿的来历的了解,并且是否了解酒酿的制作进程。然后完成这份调查,并且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3、【实践操作】:动手实践,在掌控如何制作酒酿后,尝试着自己收集材料,依照步骤制作酒酿,完成制作后能明白自己的成品是否存在缺点,并进行反复尝试和改进。

  四、研究进程

  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估计9周完成。

  第一阶段:针对【资料调查】开始收集资料,能够透过询问身边的老师同学或家长,也可透过网络、电视节目、报纸及杂志来获取信息,最后以PPT的情势或以打印稿的情势完成。

  估计2周完成

  第二阶段:针对【问卷调查】与【实践操作】,开始着手与问卷的制作和关于酒酿的制作。

  估计2周完成

  第三阶段:针对【问卷调查】开始发放问卷,并且收集问卷;【实践操作】开始对完成的.酒酿进行评判与改进。

  估计3周完成

  第四阶段:针对【问卷调查】与【实践操作】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与归纳,做出最后的小结,最后以打印稿的情势完成。

  估计2周完成

  五、研究成果

  第一我们课题【资料调查】小组开始着手寻觅资料,并找到了酒酿历史悠久,它源于汉,盛于清,是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发酵成的一种甜米酒,而且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别称醪糟、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酒糟等,还知道了酒酿甘辛温,含糖、有机酸、维生素B1、B2等,可益气、生津、活血、散结、消肿等酒酿带来的好处。

  在了解了酒酿的知识后,【问卷调查】与【实践操作】小组开始分别制作问卷和制作酒酿。在问卷中我们提出了关于酒酿历史、是否爱好吃酒酿、是否了解酒酿的好处和如何制作酒酿等问题。在完成调查后,发觉同学们广泛听说过酒酿,且大部分同学都爱好吃酒酿,但在酒酿的历史与制作方法方面却很生疏,在完成问卷后,同学们普遍对酒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与此同时,【实践操作】小组已经开始着手制作酒酿,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都掌控了制作酒酿的步骤。经过了几周的努力,同学们都各自有了收获,并且酒酿也有了成品。图附:

  之后,在指导老师进一步的指导下,制作的酒酿有待改进,有的糯米比较硬、有的味道较淡,在进一步的改进下完成了更好的作品。

  最后,在总结了各小组的资料后,完成了一封关于酒酿的PPT附:

  六、关于本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实践操作】小组在制作进程中问题较多,例如水温、酒酵的用量、放置时间等,但在老师的教诲下,问题一一解决了,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效。【问卷调查】小组在完成调查后,发觉同学们广泛听说过酒酿,且大部分同学都爱好吃酒酿,但在酒酿的历史与制作方法方面却很生疏,在完成问卷后,同学们普遍对酒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透过这次课题研究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养,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真正学会了一项本领,我们坚信我们选取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好处的。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整体来说本次研究型课程获得了成功。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的秦安一幼,有着数量较多的“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同伴的交往、自我认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些“留守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园实际的“留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加强我园“留守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防止我园“留守幼儿”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园留守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异地务工或经商,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由父母一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且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3-6岁儿童。

  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幼儿园留守幼儿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出现了性格缺陷、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三、研究的对象

  以本园3-6岁的“留守幼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指导我园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使在园的“留守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促进“留守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我园“留守幼儿”教育现状,挖掘、总结和提炼现有的好的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园“留守幼儿”实际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组织教师对本班家长开展调查,收集我园留守幼儿在习惯养成、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观察法: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我园留守幼儿一学年的行为习惯发展情况,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通过走访留守幼儿家庭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课题申报阶段(20xx.7—20xx.1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方案,明确分工,并成功申报。2.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3.对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1—20xx.12)课题全面开展,对留守幼儿进行跟踪研究,指导留守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xx.1—20xx.5)1.对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验证,撰写经验论文。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完成课题的结题。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加强家园合作以及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

  家长是游戏活动器具的参与者,使用者,传播者,所以在家长的领域里,有无穷无尽的器具能被他们创造出来,创造条件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利用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制作活动器具,让这些器具成为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器具的重要来源之一。

  4、有效地探究一物多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节约了能源,做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通过这个专题的研究,使我们教师开拓视野和思维,能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5、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幼儿家长都能够真正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将变废为宝,保护我们身边的绿色环境。

  6、丰富了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真正的发挥了自制器械的多用性、实用性,使幼儿的身体动作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对户外器械的使用建立良好的常规和制度,在户外活动中良好的制度不但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还可以减少自制器械的损耗。

  2.保证自制器械的数量。由于是自制的,第一比较麻烦,第二容易破损,所以要保证幼儿自制的数量,做到人手一物。

  3.创设游戏环境和情景,培养幼儿活动兴趣。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体育活动中也应遵循幼儿认知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给幼儿设置有趣的情景和环境,这样幼儿会对活动充满兴趣。

  4.继续思考、探索、开发一物多玩的方法,让自制器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5.自制体育器械的合理搭配。单一地让幼儿玩某一种体育器械,一般不会让幼儿有持久兴趣,如果能将多种自制的体育器械合理搭配,不仅能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还可以达到多项锻炼的目的。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一节课起承转合、热热闹闹、洋洋洒洒,最后的反馈可能连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都不尽人意。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可能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也可能是因为注入式的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机会,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抓手,其基本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尊重学生的整体性与自主性。在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语文自主阅读课堂的构建便是对这一理念的探索与尝试。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由于相对较闭塞的文化氛围,相对落后的硬件设施与配备,加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学生的课堂获得常常有限,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积累也许可以通过机械的训练和记忆有所提高,但阅读理解类题目的考察,学生往往只能空洞地运用技巧,空有其形而不得其义。怎样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继而推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素养的进步也是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尝试解决或改善的。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比较难以产生效能的环节,教师常常归结原因为“学生底子差,习惯没有养成。”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教师在教学传统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愿或不敢放手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优化阅读内容,引导学习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强调阅读中的学生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1、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乡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先,受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学生阅读资源并不丰富,阅读氛围不浓郁,难以养成有效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教法的不合理,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失落。无论是教师的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都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即忽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自学学习课堂要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合作探究,激发想象,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培养自主延生的能力。

  3、语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语文阅读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的主体,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对话与交流,努力做到把关注的目光,洒落在每位渴望知识的孩子身上,为他们的终身与未来着想。

  2、开放性原则: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使世界陡然之间变得很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然以大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更新阅读教学行为,如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体系呈现多样化。使我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互动、互融、互促。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个性化的阅读,理应吸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因为即使是应试教育,里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4、建构主义学习观念: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 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5、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把学生由课堂“一方小池”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从死磕拆解课文到举一反三,饮水思源至课外阅读材料。创建书香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从而得到语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2、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分析与结构能力,能够做到自主解析文本的体裁、内容、主旨等内容,能够自主赏析文本语言,并做出圈点批注。能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

  3、追求多元阅读,阅读文本固然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作为一门具有浓重人文性质的学科,阅读的触角可以多元,如对音乐影视作品的赏析与解构的初步能力。因为音乐的旋律感和结构性及影视作品的画面感与作文写作,阅读体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六、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有效的课前预习需要学生把握文本的特点,有的放矢的确立教学重难点并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2、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方面,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利用“自读提示”找到阅读的门径,把握阅读要点,培养阅读能力,是学法指导不容忽视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文体、理清层次、把握要点、明确要领。

  3、学生课堂学习卡的制作,由学生将自主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小组内进行交流。争取“大家都来做小老师”

  4、课外文本拓展往哪里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触角往经典,名作去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写一写阅读心得体会。

  5、我们是不是只需要阅读文本,通过活动课,将学生的阅读引入更广阔的天地,自然,田野,音乐,影视都是阅读的美好素材。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步骤针对可能影响,学生阅读的各项因素进行详实调查,准确定位所调查学生的现状及症结所在。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实际观测法。通过学生学业成绩测试作出对该课题效果的评判。

  八、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准备: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计划,优化班级语文学习小组,整合优化现有软硬件资源。

  2、实施: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及时进行研究、思考、比较与调整,同时记录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活动和心得体会。

  3、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整理学生的自主阅读材料

  九、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课题开展以来,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一方面建立起班级的图书角,要求学生将自己家里的书精选一到两本,带进教室,由学生管理员统一管理。引导学生利用课间、午间辅导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的阅读。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将学生带进图书室,自 选自读,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需要。再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活动将阅读的内容整理,汇总并反馈。通过演讲、手抄报、写读书心得体会等活动形式,展示阅读的收获与成果。当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并且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喜悦与归属感,阅读的习惯自然就渐渐地形成了。

  2、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从兴趣出发,是一种盲目的,没有目标的阅读,培养阅读的目标意识,是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一份读物到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读”是学生首先需要想到的问题。“是什么”即明确文章的文体,在了解文章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为什么”即感受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情感,明确写作目的,发现总结并尝试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与谋篇布局;“怎么读”即阅读方法的使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圈点批注法,“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队讨论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成果展示法等等。带着目标进入文本,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不仅为学生课前组织有效预习提供了参考,更让阅读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目标达成的效果也更佳,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试教育的惯性引导下,我们总是狭隘的认为,阅读就是对文字的解读,甚至就是对教材上的课文或是对试卷上阅读理解的文章的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或者更功利一些地被理解为,能够回答课后的问题或是能规范地解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教师人为地引导学生肢解文本,甚至断章取义地生搬硬套答题的套路,以期应和答题的所谓“得分点”。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和真正的个人体验和个性化的解读和理解。事实上阅读的形式不仅应该多样,阅读的内容更应该是多元的,读书不仅可以“这样读”还可以“读这些”。教材里的课文应该精读细读,推荐的名著应该赏读品读,其他的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多涉猎,勤探究,未尝不是阅读的好素材。所谓“开卷有益”读一读科技类的报刊杂志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时事类刊物可以深刻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即使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故事会》《幽默大师》《小故事大道理》等等心灵鸡汤类读物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与想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的源头打开了,学生思想的潮水便汩汩地流向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滋润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课题开展以来,对于阅 读内容,我进行了一些尝试,要求学生平时就看过读过的内容进行整合与提炼,每堂语文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演讲或展示,同时,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也做个有心人,看到网络上有趣的微博,报纸上精彩的评论,甚至是视频网站上的有趣演讲都尝试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评一评,议一议。如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大学生活导论》;优酷视频上的《一席》;中央电视台《开讲了》等等,当学生将阅读的触角触及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视野才能被真正地打开,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需要。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入生活。新课标倡导学习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关注知识的积累,更看重知识在生活的运用。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上引导学生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在空间与时间上也希望能够将学生的阅读课堂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从书本走进生活。春暖花开,我带着同学们在校园寻春,组织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以“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秋高气爽,让同学们利用节假日,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庄稼的成长与收获,体会丰收的喜悦与热情,组织开展以《秋意浓》为题的征文活动,并编辑成小报,在学校橱窗中展览;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结合活动内容,布置学生制作感恩卡片,附上自己写的感恩小诗,将感恩之情流淌于精心勾画的图案与字里行间。同时,尝试为学生编写《学生档案》,引导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袋》,每学期,将自己最得意的一次作业、一份试卷、一篇作文,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等等收纳保存,作为平时表现的参考。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外,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关注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阅读内容的乡土气,以及写作指导中写出“乡土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阅读的共鸣,写作的素材。

  5、通过课题研究,解放了老师更解放了学生。一方面,将老师从繁重的填鸭式的教学桎梏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课堂内容的精选与梳理,本着“能让学生做的,自己就尽量不要插手,更不要代劳”的原则,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通过学习卡片的制作,小组作文等形式,将学习活动交给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下,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另外,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大家来做小老师”的活动,根据单元内容与目标,每一单元选择一到两篇自读或讲读课文,提前布置给自觉参与的学 生,并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制定方案,并撰写备课笔记。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热情,对教学的同学文本解读与分析的能力更是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6、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自己教科研的能力,促进了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创新,总结与提高的过程。从开始的方案设计,论证与计划,到真正开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与落实都渗透着对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有“云雾中求索”般困惑的时候,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顿悟的瞬间,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大胆的尝试与实践,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与进步。通过不断的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与丰富,教育论文案例的撰写,课堂实践的创新与求索,自己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十、对课题的思考

  1、不可形式大于内容,自主课堂是将课堂主体让位于学生的尝试,但绝不可以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为了让自主的课堂更加富有效率,教师的引导者的角色需要进一步的被放大。不是学生活动丰富,自说自话,热热闹闹就是自主课堂。课堂的灵魂依然在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学习能力的生成,如果自主的形式大于了学习的内容,那就是本末倒置的浪费时间了。

  2、自主课堂不是创新而是回归,是让课堂教学回归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探索,它折射的不仅仅是课堂观,更多的是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等等。课堂本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只能引导学生思维,生成与巩固,没有办法“代劳”。让阅读回归其本该有的样子,是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初衷。

  3、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的坚持。为了提升个人教科研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课题研究是起点,但绝不会是终点,通过研究,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如理论知识的积累单薄,空有经验积累,缺乏理论支撑。对于发现的规律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归纳与总结。另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性还有待提高,很多的工作若能成为习惯,甚至成为传统,对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想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新形势下会有新的挑战和机遇。最近几年的教学形势变化明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农村中学都开始被动“小班”,我校也与2013年起成为小班化试点学校。同时,省厅“五严”的下达与落实,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靠过去的加班加点肯定是不行了,只有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才是正途。我校根据自身学情开展的“五三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就是一种尝试。网络时代,信息媒介的丰富,信息传播途径的丰富,内容的多样与多元,“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来临等等,这一切都对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挑战更是机遇。我相信乘着教科研的春风,以辛勤与付出浇灌,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7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养,培育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进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制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气,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共性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阅历亲密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理解的资料。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亮民族特色,资料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四周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制造,以至很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慢慢失去流传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进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行忽视的重要好处。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资料,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讨论,我们还注意构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觉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讨论目标、资料:

  1、挖掘、整理和讨论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资料。

  2、探究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讨论的基础上构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讨论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讨论法。

  五、讨论步骤:

  (一)预备阶段(20xx.1-20xx.3)

  1、课题组成员仔细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方案,确定讨论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讨论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详细实施阶段(20xx.4—20xx.5)

  1、对试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依据目标选取活动资料,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究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xx.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参与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讨论成果沟通。

  3、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从时代发展来看,“21世纪,人类将走向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前进动力和以学习能力为生存基础的崭新社会。显然为学生准备多少现成的知识总是不够用的,因此,要促进他们智慧才能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缺乏学习方法、开拓创新以及缺乏科学素养的人。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确定了 这一课题,通过该课题的实施,目的是还给学生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 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在实践中加深或拓宽与课本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方法,提高技能,加深对化学的理解与热爱,使化学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在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以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知识观、评价观的转变,推进探究性学习。构建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途径与措施。

  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5、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学生的探索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的整合。

  四、研究内容:

  选题立足中学化学的基本内容,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化学实验的探究的指导

  1.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的现象和本质。如:在初步接触化学阶段,通过蜡烛燃烧的过程来来讨论物质发生的变化,让学生探究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和外部表现。

  2.设计最佳的实验方案。如:设计实验探究两种或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等等。实验室制取气的活动性大小;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等等。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何从化学反应的条件、原料、化学反应的速率、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3.改进实验装置。改进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时,多采用列举实验不足之处的方法。如: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实验产物污染等,然后再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改进。如,改进课本证明微粒运动的实验方案,减少氨气在教室造成的污染。

  4.开展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的有利,需要学生在课外运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另外,家庭小实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探究的欲望。例如:用鲜花和果汁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家庭净水器,无壳鸡蛋的制取等。

  (二)教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如:氧气、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碳酸盐的检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的研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研究等。

  (三)化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包括新产品、新技术等。如:新颖材料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装修产品对人体的影响;健康绿色食品的开发如有机蔬菜等。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材料与资料共同认识

  (四)化学实验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可以简单地分析和检测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如:淀粉的检测;常见纤维的鉴定等。

  (五)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

  与社会相关的化学问题主要表现在能源、环境、材料三个方面。如:汶河水受到污染的调查;焚烧校园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雨水酸碱程度的调查等。

  (六)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研究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生活为化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题来源。如:洗涤剂去污原理的探究,如何检验硬水与软水,如何除去水垢的探究等等。

  (七)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研究

  许多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还涉及到很多物理、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能量、压强的变化就涉及到物理知识;而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生命现象就和生物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性课题还可以选择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个案追踪法

  找出有代表性的`学生建立追踪档案,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用个案追踪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总体学习效率。

  (二)行动研究法

  用课题组公开课形式,随时切磋方法,达成共识,形成总结性文字材料,提高教学水平。

  (三)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如校本课程

  (四)观察法

  教师观察学生实验的操作、现象、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

  (五)文献法

  通过参考各种文献开扩视野,提高探究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在此阶段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在此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实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实验论文;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教学探究模式的雏形。

  (三)总结阶段:xx年5月——xx年9月

  对实验实施阶段进行总结、反思、归纳和提炼,总结整理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所以在探究性学习中务必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堂教学首先成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不能为探究而探究,而应为适宜探究的单元、课题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例如《同步学习》上的探究题,期中期末试卷、单元检测上的实验探究题,教材上的活动与探究等。有的探究题侧重于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选用,有的侧重于实验的设计创新,有的侧重于物质性质的研究,有的则是课本知识的对比和深入等等,探究的选题和内容的确定也都是开放式的。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在课堂内进行探究式教学。由于时间有限,探究的重点必须要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宜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以引导探究型为主的不同探究类型、不同探究水平的教学过程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探究性课题进行教学。本课题将以教材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尝试在课堂内进行探究教学。课堂探究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思考哪些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哪些过程需要教师指点、启发,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哪些资料和器材。探究形式可以是整堂课,也可以是片段式探究。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力促进了课题的开展

  课题组筹备了一年的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顺利开展。校本课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情景素材,深挖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以身边的物质为切入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到了信息源。如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做的实验有魔棒点灯,水的净化,如何检验硬水与软水,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酸碱指示剂,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探究,制作无壳鸡蛋,如何除去水垢,化学冰箱与冰袋,指纹鉴定及检验加碘实验中的碘元素等等。从而做到立足教材而不拘泥教材,忠于教材而不盲从教材,做好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9

  20xx年1月11日上午,怀着对劳动课题研究的热忱,带着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实中附小东明校区迎来了“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小学开心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会。

  本次《农村小学开心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结题汇报活动由邱雪容老师主持,共分为讲座引领和课题汇报、交流两部分。

  首先是副校长王文艺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农村学校如何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他从依托校外实践基地、依托社区丰富的资源、依托校内课程资源三个方面对“农村学校如何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入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做了详细的指导,为今后的劳动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

  接着是课题组负责人邱雪容老师就课题两年来所做的研究和实践作了详实的汇报。其报告包括了课题的核心概念、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课题所取得的成果等。

  在这次《农村小学开心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活动中,东明校区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参与研讨交流活动。在课题组负责人邱雪容老师汇报后,大家围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计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校长邱志清提出今后学校的劳动教育要扎实、常态化持续开展,要强化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科研载道,行在路上!我校将继续以课题引领发展,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本课题虽然结题,但这不是一个结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10

  一、课题说明

  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如何实现家校共育成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家校共育”的主题为研究重点,探讨如何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创造出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家校共育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探究家校共育的实际意义、方案与方式;

  2、研究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两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3、分析影响家校共育的因素,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4、加强教师在课堂中对家校共育理念的引导与落实,更好地服务家庭、学生和社会。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资料搜集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进行研究。其中,资料搜集法主要是通过文献、媒体等途径搜集和获取相关资料,了解家校共育研究的发展现状。问卷调查法则采用定向、随机两种方式,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家校共育的看法与意见。而数据分析法则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汇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果的揭露。

  四、研究结果

  1、家校共育的实际意义

  家校共育的实际意义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发展。家校共育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资源和经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中的角色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家庭中接受了大量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学校则是孩子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空间,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

  3、影响家校共育的因素

  影响家校共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区域性差异、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存在的基本问题包括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不同、家长和教师间的沟通不畅、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等。

  4、加强教师在课堂中对家校共育理念的引导与落实

  加强教师在课堂中对家校共育理念的引导与落实是推行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家庭教育的理念,教育学生不断发现和利用家庭和学校的资源,理解父母和老师希望他们取得心理、认知和行为上的进步,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

  五、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了家校共育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广家校共育,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家校共育协调工作,构建家校共育平台,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意识,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共同育人。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协调和共同育儿将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带来卓越的价值。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7-09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2-21

有关课题结题报告11-01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2-04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10-08

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04-07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模板范文11-10

校本研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精选14篇)03-29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通用10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