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计划

时间:2021-06-25 20:03:51 计划 我要投稿

【必备】个人计划4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个人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个人计划4篇

个人计划 篇1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同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两份设计迥异的案例。第一位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声情并茂地说:“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通过不断的启发,让学生找出它们“轴对称”的共同特点。这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第二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电脑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小段中国传统喜庆场面,其背景用一个巨大的红双喜衬托。教师让学生回忆手工课上剪“红双喜”的方法过程,揭示“轴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进入电脑资源库,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作用;即时训练时,教师请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性,完成电脑中没有画完的画;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运用手工剪纸、或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或选用电脑绘画技术等,利用轴对称图形绘一幅你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所感。

  乍看第一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两节课,不难发现第一节课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第二位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找图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两节课放在一起一比较,便凸现出第二位教师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在bbs中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个人计划 篇2

  一、关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解读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不仅仅是教委对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

  “以学为主”,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突出的是学生学习这个主体,体现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主体,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当堂达标”,强调的是每一节课上的目标的达成,这个目标,无论是显形的,还是隐形的,无论是多重的,还是单一的,都是要求在学习后有所收获,有所成效。这是在学习活动的质量上程度上的具体要求,以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

  1.“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内涵理解:

  (1)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是贯彻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什么是“尊重”,怎样做才叫“尊重”?这是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2)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服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是就一节课上,不是就一时的表现,而是要在课堂的活动中,看到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看到学生明天的发展,未来的前途。那么我们的每一步教学行为,都要为培养学生的能力着想,为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着想。

  (3)致力于教学方式的革新,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是促进提升自主学习质量的保证,最终“教是为了不教”;

  (4)确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活动,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提起语文课,一下子就会想到的是老师讲课,现在有的课堂是让学生在讲课,学生怎么能讲好课呢?不过是利用这种形式进行参与和体验罢了。说语文课,不如说语文课是一种活动,一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是双向活动。

  (5)关注知识的达成,关注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为“学”服务

  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中,包含四部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我认为,这四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基本理念。我重点谈“先学后教”、“多学少教”。

  “先学后教”,是让学生的学习在先,教师的教在后。那么,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呢?我认为,这个先学,可以是学生的预习,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预习,是“先学”最具体最集中的体现。

  先学的内容①在老师没教的情况下,学生先学习一些比较容易学会的知识内容,比较浅显的内容,在字面上就能发现的问题,并且凭借已有的知识体系能够解决的问题。②先学,是学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学明白的内容,就让学生自己学习,用不着老师再讲。③先学,还要通过学习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是要发现问题,查找自己不会的内容,先找出来,先划出来。先学,也要有教师的指导,如给预习提纲,给学案,否则,学生的预习是盲目的,无效的。

  预习时不要让学生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些老师在学案中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本课的主要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但不是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解决的,有些问题老师还要借助参考书才能解决的,让学生自行解决,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白费时间,也导致学生照着参考书找答案现象出现,所以说,有些活动完全是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造成的。

  多学,就是多参与,多活动,多体验,从一个被动接受者、旁观者变成直接的主动的参与者、主角。

  后教,就是在学生预习之后,在学生有了亲身感受之后再教。后教,是要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充分活动的基础上。

  少教,教的要精,教的要深,教的要高,或蜻蜓点水,或画龙点睛,或一语中的,或一针见血,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达到拨云见日、醍醐灌顶的功效。

  3.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的“当堂”,是指学生活动的每一节课,更确切的说,是正在进行学习活动的每一节课。“达标”应指达成目标既完成学习目标。归结起来,“当堂达标”就是每一节课要按时完成学习目标。这是不容质疑的,每一节课都是应该完成教学目标的,但在以往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是没能实现这一达标的要求。

  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功能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每一节课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换句话,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当堂达标”是多元化的、综合性的。每一节课,每一文章,每一章节内容学习目标的确定,尤其是新的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是围绕三个维度来确定的。那么对于目标达成的评价,就要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要从知识和能力的达成,学习过程和方式方法,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上来衡量。同时,还要以“学”为基础,来进行衡量和评价。学生参与的范围,参与的程度,参与过程中的实际效果等,都要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内容。所以说这个目标的达成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是综合性的,也就是说,评价指标要多元化。

  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学习目标的达成也是不同程度的,是要有层次的。我在一节语文课上,听到了一个小组的朗读展示,两位女同学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两位男生读得一般,但是,老师以及学生在的点评中,提及的不是这两位女生读得如何好,而是一致肯定和表扬那两位男生,都说这两位男生的朗读有明显的进步,这是这两位男生在这节课上朗读能力的达标。只要是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就是在达标。所以说,在衡量达标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当堂达标”是有层次性的。不同的内容,达标的要求与程度要因人而宜。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达到不同的指标。以语文为例,基础知识,达标率要超过85%;朗读能力,100%要准确、流畅,60-80%要有感情地朗读,能恰当地表现其内涵。在衡量达标的过程中,还要关注过程性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进程,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让评价功能真正发挥作用。

  达标,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有的能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有的是相对而言的,不能一概而论。有的课堂上虽然学生一直在活动,一直在从事着学习的活动,但是没有什么收获,没有什么进步,就不能算是达标。

  活动了不等于达标,活动质量不高也不等于达标,学生能说出答案,能做出试卷上的题,也未必是达标,达标是多元化的,综合性的,是有层次的。

  二、实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过程中的误区

  在实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误区。

  以形式代替学习,以活动代替训练,认为学生活动就是“以学为主”了,就能达标了,这是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1.没有目标和要求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毫无目的与要求地学习。如读文,或自读,或小组内的互读,或在全班上的展示,虽说是在读,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虽说都是学生的活动,但只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没有层次上的目标要求,就是一个劲地让学生读,读来读去没有多大的变化,这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重复,在同一个水平上的徘徊,没有提高和进展,这样没有效率的活动,不能说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也并非是“以学为主”。

  在马滴达学校上了两节作文指导课,是一、二、三年级一起上的。我就解读材料这同一内容,对不同年级就有不同活动内容和要求:一年级是读材料,要求要准确流畅有一定的语气;二年级是复述材料,要求是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流畅全面完整地复述;三年级概括这则材料,要求是准确、精到、简洁、完整。这三个学年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各自进行着相应的活动,努力地认真地为完成不同的任务而进行着学习活动,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各司其职,也各有所获。

  有目标和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了准则和方向,没有目标和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同无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也就没有什么效果和效率了。

  2.没有指导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为了体现“以学为主”,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竟然成了一个局外人,袖手旁观,沉默寡言,甚至是一言不发。不管学生会不会学,不管学生学得如何,不管学生做得对不对,不管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听之任之,放任自由。该引导的没引导,该点评的不点评,该补充的不补充,该强调的不强调,是缺少教师引导的学生活动。学生的经历和阅历,限制着他们在学习中的认识和领悟,也势必影响着他们在学习中的程度和效率,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不能删除和剪切的。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又如同无头的苍蝇,茫然的不知所措,这样的学习活动实质上就是在瞎胡闹,是对“以学为主”的误解。

  还是以在马滴达学校上课为例。在学生经过分析材料后,我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材料中归纳出观点、启示或结论,一年级的一个小组得出这样结果: 发现错误

  走向成功 面对错误 面向错误的态度和方式

  改正错误

  能得出这种结果,是我没想到的,一年级的学生在这节课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他们不仅对材料的主题有了准确的认识,还能做出清晰的富有一定逻辑性的排列,这是难能可贵的,是提炼概括能力强的体现,但不是没有问题,这时教师的指导就要跟上。我在肯定学生学习成果后,又一一地进行了点评,指出问题所在,对学生的深入学习进行了引领性指导。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是正确的,中间的“面对错误”则有问题了,因为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都包含在面对错误之中,所以面对错误放在这里是不妥当的,我让学生把“面对”改一改,换个词语,经启发学生换成了“承认”,我又在后边加了括号,并写出:面对错误的态度和方式方法。这种补充修改,不是只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板书或答案,而是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路,是对思维方式的指导、引领和训练。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正是我们语文课上最缺失的。

  又如,学生在点评作文时,提到一位学生的作文题目《把握人生的导航标》,都说好,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有感觉说不出,也不会说。我就把这个标题写到黑板上,领着学生一起进行分析,从导航标说起,再分析其比喻句式的特色,从中学生渐悟到了更深层的内涵,我又把另一个题目拿出来,《知错必改,善莫大焉》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感受其好处,准确、精炼、形象,富有深意,还独特新颖,别具一格。我们在很多课堂上看到学生学习不到位,不深刻,不透彻,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及时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原有的基层上有提升,有升华,再上一个高度。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丢掉。

  3.没有组织管理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活动,没有秩序,没有约束,没有组织管理,没有监督检查,老师都反映说,这种学习方式使课堂乱套了,没法管理了。这个没法管理,就是没能及时的组织,严格的管理造成的。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形成一定的规律,达到一定的模式,是要有过程的,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训练养成才能形成的,这就要有教师的组织与管理,要有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要有组长的训练,要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训练,要有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没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没有一个由呆板到忙乱再到灵活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活动中加强组织管理,要时时监督学生活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否则就会让学生的活动大放羊,就可能乱成一锅粥。洋思中学校长说得好:“放手不等于放任,自学不等于自流”。组织管理,是新课堂教学方式发展的保障。

  4.学生学习活动中有展示,而无训练。

  在学习活动中,有的课堂从预习到展示,几乎都是学生的活动,似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应该是能够达标的,但实质上还是不能达标,为什么?课堂上缺少训练,缺少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缺少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缺少训练的课堂是不能保证达标的。因为,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取,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活动出来的,活动不等于训练,只有科学训练,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最终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5.学生有学习活动,但不细致,没有质量,不能落到实处。

  各种学习活动仅局限在形式上表面上,为形式走过场,学生的活动是为了教学环节而活动,是围绕着教学内容而转的,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的,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收获而活动的,这种活动也没有实在意义。

  预习课上,就是让学生拿着参考书找答案,找到答案了,预习活动就完成了,缺少学习独立的体验过程,更缺少学生独特的体会和见解,这种自主学习只是在形式上,实质上是没有意义的。

  展示课上,就是说答案,把答案说完了,课就讲完了。我认为,展示,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手段,一种形式,不是最终目标,展示的过程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是深入研读的过程,这里有表演,更要有学习,有训练,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感受。

  到某校观看集体备课活动展示,在《端午的鸭蛋》一课上,学生有一个活动是《卖鸭蛋》,我觉得这个活动一点意义也没有,只是在搞笑,只是在走形式,活动了半天就说出了高邮的鸭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是双黄的”,又是在白白浪费时间。什么叫效率?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叫有效率,把时间都白白的浪费掉了,还能有什么效率而言。所以,有时,有的课堂,为了跟风走形式,反而成绩下降,不是课改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是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没落实到实处所至。

  6.重视尖子生的学习活动,忽视学困生的发展进步,不能面向全体。

  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能为选拔而教育,还要为大多数的学生服务。几个学生好不是好,几个学生能达标,也不算是达标,还要照顾到其他学生。而往往有些教师的教学只是为少数几个尖子生服务的,课堂上围绕几个尖子生转,这样的课堂肯定不会达标的,也不可能达标。有的老师是改变了教学方式,也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最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几个尖子生的表演,其他学生仅仅是个陪衬而已,显然,这样课堂不可能达标的,因为几个人的达标,是不能算达标的,要的全体,全部学生的达标。

  在马滴达上的前两节课时,一年级的两名男生不太参与,表现不积极,课后崔校长介绍说一年级就这两名男生不太好,女生都好。当上作文讲评课时,我就让每个学生都发言。我这样要求的,我们的发言是按座位的顺序来进行,每个学生都要说,说不好不要紧,说错了不要紧,说不了多可以说少嘛,但一定要说,如果没想好,站着继续想,什么时候想好了,说完了,就可以坐下。这么一说,两轮下来,没有一个不发言的,没有一个没按时坐下的,那两名男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大家共同的活动之中,表现也不算差。

  关注学困生,并特意为他们设计一些环节和内容,才能让他们跟上大家的步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建议

  1.加强学习,澄清思想认识。在不断的学习中,树立起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真正意识到“以学为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学习先进的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要局限在形式上,表面上,而更应该在思想上。

  2.建立课改领导小组,直接参与、指导、引领、管理、监督,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一定要进行科学管理。

  一是要把有思想,好研究的,并且喜欢创新的教师组织在一起,通过合作研究,在沟通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提高实验研究的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全面;

  二是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和管理。如要有一定的数字统计和记录:学生成绩统计表(纵向的,横向的),课堂活动记录表,包括学生活动情况统计,参与的人数,活动的次数,自主活动的时间、合作探究的时间、展示活动的时间,学生活动的程度,优、良、中、差,教师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内容,等等,有了这些数字的统计,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有所了解和认识,才能判断出是否正确,才能为下一步工作做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否则,就会一团糟,或无所适从。

  3.研究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摸索,不断地进步,形成适合本校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如预习导言的建立;如思想交流栏的建立。

  4.宏观把握,微观调控,灵活地科学地进行实验研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不要一刀切,一个标准来衡量,要形成符合自己学科、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

  5.重视方式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重视能力的训练。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贯彻落实中,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跟风走形式,不能盲目追热点,要认真地学习,反复地思考,潜心地研究,在实践中真切地体验,终究会有所发现的,更会有所提高。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耐心和等待,还需要理解和支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多少年早已形成的习惯,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想做改革大潮的弄潮儿,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个人计划 篇3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知自己应该向骨干教师多学习,因此我会不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为更好地加快自己的成长步伐,我愿同王凤云老师共同学习,一同进步,并履行我的职责和义务。

  1、制定出为期三年的个人成长提高计划。多聆听专家讲座报告。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视野,并充分内化。

  2、主动和导师开展谈心活动,学习导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多参与专题研讨。主动参与到专题研讨中去,积极探讨教改问题,寻求教学策略,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

  3、经常有目的的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或专著,并有针对性的做笔记,养成撰写教学随笔的习惯,积极与他人交流学习体验和收获,提出疑难问题,在师傅的指导下,每年完成一篇论文。

  4、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5、每月向导师提供一份典型教案,请导师指导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能力。努力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各方面多问多学,帮助自己尽快掌握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使自己尽快深入领会并具体体现我校优秀教育文化和先进教育思想。

  6、业务方面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7、每月至少听师傅一节课,每学期作校内汇报课一节。多进行教学反思。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应当是在持续的自主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行为、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的过程。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实践、组织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加强实践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

  8、注意保留完整的听课及教育教学活动记录,供验收使用。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 我自信在自己的努力奋斗中,定会很快的成长起来。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个人成长计划,从教学业务、专业技能、师德师建中,提升自己。

个人计划 篇4

  校长研修立足于校长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校长也是学生。对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要深入不断地学习,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所以,作为校长在接受培训的同时,也要主动自修,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接受新思维的挑战,“优秀教学校长培训工程”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借此东风,我要不断加深研修水平,努力提高自我素养和管理水平。

  一、我心目中优秀教学校长的标准——我努力的方向

  “优秀教学校长”,首先是个教学校长,校长的前面加了一个“优秀”字,就多了些内涵,多了些责任。当好教学的指挥员,要把握教学的大局,洞察教学的细微变化,及时应变,措施得力。 教学校长不仅是职务,更是一种职业,它要求必须具备这个职业所需要的一切素质。

  (一) 牢固的专业基础

  优秀的教学校长,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行政能力,必须有科学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一句话,教学校长必须是教育专家。

  (二)先进的教育思想。

  优秀的教学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坚定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有追求教育真谛的激情,为探索最科学、最适应、最全面的教育教学模式而献身的精神;要有对学生成长、对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科学发展、教育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尽可能地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校发展规律、师生共同成长规律,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

  (三)高强的人格魅力

  古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也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业务校长是教师的排头兵,应时时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要坚守工作岗位,严守工作纪律;带头备课、上课、上示范课,撰写论文等等。在业务上,业务校长好比比武场上的“教头”,堪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要做到“自己讲课高质量,指导别人高水平。”此外,坚持每天“转一转”,校园旮旮旯旯留下身影;“听一听”,稍有空闲就蹲班听课;“谈一谈”,经常与教师或学生交心;“议一议”,和领导层、教师及时沟通有关情况;“想一想”,及时总结反思一阶段工作,找出不足;“学一学”,能坚持学一点理论文章,在点滴中求提高。以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潜移默化,逐步影响锻造一批肯吃苦、善学习、业务强、能战斗”的教师队伍。

  (四)卓越的教学实践

  卓越的教学实践是检验校长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行政能力,我认为校长的思想水平和行政能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校长的行政能力在整个教育实践中是极其重要的,脱离了行政能力和教育实践的教育思想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有远离功利、淡泊明志的心态,不急功、不争利、不折腾、不浮躁,自觉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深入教育教学实践,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评判,这是教学校长必须坚持的原则。

  (五)无畏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教学校长必须具有的个性。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成“名”的必经之路。作为教学校长,要有创新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勇于创新的胆识和行为。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实施,改革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校长要立足学校这一基础教育的阵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在教育改革中必须具有无所畏惧的创新精神,既做领军人物,又做普通一兵。

  (六)激荡的教育情怀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有效互助的工作环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不可缺的成长环境。教师只有积极参与到教研组和谐组织的建设中,通过同伴间的有效互助,才能获得更多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并在实践之中不断成长与进步。因此说,校本管理与教师个体发展之间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支持,教师同伴与同伴之间离不开互助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只有将这些关系放在学校大的文化背景中来思考,校本教研管理才富有真实的生命意义。教学校长就应当承担这一责任!

  二、优秀教学校长的基础发展点——我的自我分析

  1、优势分析:

  (1)具有丰富的基层学校管理经验,对工作始终持有一份信心和执着。

  我于1994年7月从天津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缘诚小学任教,先后任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20xx年11月调入河东区香山道小学副校长至今,分管教学、科研、电教。先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大专、大本学历, 20xx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不管我的岗位在哪里,我始终保持着对教育教学的一份热爱,坚信自己的工作一定会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全心的付出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各级领导对于我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优秀党员、区优秀教师,区级“敬业爱生”先进教师、区首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九五”“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区班主任标兵。多年的基层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经历,使我从逐步适应到日臻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学校管理经验,对于工作中的各种变动具备了较强的应变能力,也有信心和勇气迎接工作中的每一个新的挑战。

  (2)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工作始终拥有一份情怀与审视。

  “爱岗敬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情怀。对于教育事业,我始终如一的虔诚、善思。多年来,我总是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是自己拥有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管理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开展课堂教学竞赛,进行教育教学调研,积极做好新课改的实验和推进工作,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评比并获得佳绩。我经常在反思中审视着自己的课堂,审视着自己的教学,审视着自己的管理,始终以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开展着工作。凭着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我一路坎坷一路歌地走到了现在。

  (3)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对工作始终怀有一份探索与憧憬。

  18年来,我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始终未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不断探索,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20xx.11年参与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习策略训练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已顺利通过鉴定为A级,20xx天津教学研究室《新课程理念下的绿色课堂》顺利结题,20xx参与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题;20xx主持的河东区级课题《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评价》已顺利结题、20xx参与研究的《学校绿色生态文化建设与学生创造力培养》获得第三届教学成果三等奖。20xx年承担课题《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在列为天津市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有二十几篇论文获奖或发表于各类教育教学刊物上,教学管理经验在2次在区里做典型发言,得到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4)具有较强的引领意识和人格力量,对工作始终怀有一份理想与痴迷。

  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别人要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我坚持以学习促提高,以正己树形象,用实干带实干,用创新推发展,在追求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对教师的困难疾苦热情相助,全力为教职工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正是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理想与痴迷,支撑着我一路走来,事事敢为人先,件件身先士卒,在教师中有良好的口碑。

  2、不足剖析:

  (1)长期担任行政职务,学科教学专业素养略显不足,指导力略打折扣。

  平时课堂教学中我尽管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活动,但因为长期担任行政职务,限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等多方面原因,学科教学的素养略显不足,教学指导上的力度和深度上有所欠缺,在教学管理上基本形成本校的特色,但是。

  (2)专业发展意识不足,教育理论的学习杂乱无序,不能实现理论学习与管理实践的有效对接。

  一直以为就这么工作着、努力着、实践着就是在发展,并未意识到只有在思考中行进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因而在平时被动应付工作较多,对于理论方面的学习时间花得较少,对于日常教学和管理的反思不够,不能实现理论学习与管理实践的有效对接,有碍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专业发展水平及管理实效。

  (3)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战略以及支持系统的有效统整能力亟待提高,思考能力有待加强。

  “勤学就要勤思,勤思就该勤实践,勤实践又能促思考。”思考是我发展的关键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个人觉得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思考还有待加强。

  三、优秀教学校长的名校长成长之路——我的研修措施

  (一)研修策略

  1、在学习中提高素养。

  要想成长为一个专业化的校长,必须博学多识。作为一个校长,首先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在初中化学教学专业上进一步学习、研究、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必须认真阅读教育管理、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人民教育》、《天津教育》之类的综合性教育杂志,为做好校长、加强管理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我还将通过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名校学习、撰写个人教育博客等途径,不断改造自己的教育认识、教育观念,逐步形成教育理念,从而完善自己的管理思想。

  2、在实践中追寻跨越。

  管理的积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反思应该成为我基本的管理之路。在管理实践中,我将着力锻炼自己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以及管理智慧和艺术,在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等方面根据学校现有水平进行思考、规划、整合,然后付诸实施,加大推进力度,定期对自己所做的管理工作进行诊断与反思,以“有效”和“高效”为前提,不断调整管理方法,在管理实践、诊断反思、不断调整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校长专业能力。同时,我将进一步拓展校长专业成长的途径,利用网络广交校长朋友,广泛交流学校管理方略,多方学习教学管理经验,积极寻求专业成长土壤里的“肥料、阳光和水分”,让自己的专业之路越走越宽。

  3、在改革中实现突破。

  学校的管理重在思想的引领,校长首先要具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眼光,才有可能办出一所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在行动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在跟进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是我坚持行走在管理之路的基础。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正确把握教育内涵,转变与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观、人才观、质量观、管理观、师生观、教学观、德育观,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眼光。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本着“管理锐意进取,教学突破创新”的原则,继续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养成;继续“绿色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推广,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在反思中明晰方向。

  使专业自主发展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优秀教学校长不是光靠培养就能成就的,而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会以名师、名校长为榜样,进一步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进行审视,寻找工作中的漏洞,特别是细节上的管理,同时要注重记录、调整与创新,让反思成为工作新的生长点,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和管理风格。

  5、在科研中获取成果。

  进一步夯实科研理论知识,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做到科研中反思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带动他人;努力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探索出针对性较高的科研措施、方法、步骤,并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实现科研能力的新突破。

  6、在交流中生成智慧。

  一是走出去,积极到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一些名校考察,向名家学习;二是请进来,建立学校学术报告厅,主动邀请各地校长、专家、名师来校讲学、交流。

  (二)分阶段发展目标构想:

  第一阶段:20xx.1.——20xx.6.:

  1、通过第一阶段的系统学习和思考,从实际出发,认真修订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写博,让写博成为工作习惯;坚持反思,让反思成为提升途径。全面总结和反思自己多年学校管理的得失,用论文、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适时发表。撰写读书笔记、随笔、体会等。

  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每天听评课不少于一节。

  3、进行校本教研改革,探索创新校本教研的新模式。组织开展“同课异构”、课堂达标等业务练兵活动,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校本教研拓展到网络,继续“绿色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4、同时做好《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实践研究》实验工作,总结研究经验,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

  5、积极参加各种校长继续教育及培训活动,校内举办1次专题讲座。

  第二阶段:20xx.07.——20xx.12

  1、全面完成培训期第二阶段的学习,运用学习成果实现学校管理措施的改进和水平的提升。利用并创造多种机会,向全国名校和先进单位学习,寻求专家理论支持,促使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

  2、积极参与有关学术交流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撰写1-2篇论文。

  3、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人人参与,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碰撞观点、交流思想,打造学校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团队,构建专业成长共同体。

  4、注重过程、务实研究、努力推进,切实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达到发展目标的策略和措施。

  5、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设定专业成长目标,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榜样、培训导引、课堂教学磨练、加强反思笔耕等具体措施推进团队建设,争取培养更多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6、为本校教师举办1次专题讲座。

  第三个阶段:20xx.12——20xx.6

  1、持续学习和改进,提高自身驾驭教育规律的能力。学习中勤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做到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的有机结合,提高学习的成效。撰写读书笔记、随笔、体会等,形成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思想,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2、回顾、总结校本教研经验,推出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策略。

  3、认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管理工作实践,实现经验规则化、规则概念化,并以文集的形式汇报,争取出刊个人专业成长录。不断研究、总结提升。收集整理自己参加培训的过程性资料,认真撰写总结,注重反思提高,通过个人成长带动学校发展。

  总之,有幸成为优秀教学校长培训工程人选之一,为期一年半的培养期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专业成长、全面提高的平台,使我有机会进一步体悟基础教育的内涵,我将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内涵与人格魅力并形成个人风格,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敢当历史责任的优秀教学校长,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学校、奉献给教育事业。

【【必备】个人计划4篇】相关文章:

1.【必备】个人计划三篇

2.【必备】个人计划9篇

3.【必备】个人计划5篇

4.【必备】个人计划3篇

5.【必备】教师个人计划10篇

6.【必备】大学个人计划3篇

7.【必备】教师个人计划4篇

8.【必备】教师个人计划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