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讨课活动总结

时间:2021-06-12 11:03:11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语文研讨课活动总结

  不经意间,一个难忘的活动结束了,我们通常会学习到一些做人的学问,你会有什么样的总结呢?那么如何把活动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研讨课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研讨课活动总结

  语文研讨课活动总结1

  语文教研组于20xx年6月3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线上教研活动。其主旨是:通过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开展以基于“线上教学进行有效复习的学习活动设计”为主题。更主要的是为语文组教师搭建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线上平台,进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一、活动概况

  这次教研活动,全体语文组16名教师相约云端。针对语文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按照《新常规》的要求,基于“线上教学进行有效复习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教学设计。观看两位老师的录播课后集体线上分享,研究成果自主汇报,分享研讨和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二、查找不足

  1.课堂教学

  研讨主题还给学生,但是有些学习材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迁移,需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2.研讨

  有个别教师的评价缺乏理论依据。在点评之前需要更多地了解该课例。

  三、研讨反思:

  每位教师就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线上反思和汇报,交流成果,资源共享。学校领导鼓励教师深刻反思,积累资料,多出成果,写好相关教学设计,评课稿,论文或案例,及时推荐参评或发表;并建议我们加强科技手段,把活动过程拍摄下来,以便反复研究。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培训。

  以钉钉为平台,通过这样循序渐近的,持续的主题教研,老师们都认为:“其实不是我们没有什么可研究,而是我们对许多研究点视若无睹,就在我们教学中,就蕴涵着无限丰富的研究对象,以前是我们缺乏一种敏感性。”相信通过我们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主题教研将会更加出彩,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更加出色!

  语文研讨课活动总结2

  语文教研组于20xx年3月20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线上教研活动——齐聚线上教研,交流共享经验。其主旨是: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为语文组教师搭建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进而深入研究“学习活动设计”这一主题,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活动情况

  活动中,在《新常规》的指导下,本次教研围绕聚焦新常规设计教学设计主题进行了研讨。因为学习活动的设计源于《新常规》,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难题,更主要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思想意识、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主题教研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为我今后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查找不足

  虽然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成为今后教研工作的课题。

  1.课堂教学

  学生活动(独立操作与合作交流)时,教师成为“局外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在前面或是在某一个位置,“眼巴巴”地站在那儿,等待学生自学成果的出现。即使有时会深入学生中间,也是在观望学生的合作学习或是独立操作的进度,看似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给人留下了“局外人”的印象。

  2.研讨

  注重形式,脱离主题。在研讨过程中,个别教师对教师提供的课例评价得多,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完全脱离了教研主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以常规教学工作为基础,将学习活动式的教学融入日常课堂中。

  2.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促进主题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3.以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运用,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这次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全体语文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

  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教研活动的研究,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大家在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时,不但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在思考和探究中去用好新教材。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创新教学的理念,改进教学的方法,推进语文教学的提升。部编教材是新教材,语文的水很深,需要大家共同探讨,一起成长。下半年将全面铺开统编教材,唯有思考才能向前,唯有行动才能进步。过去、现在与将来,南湖小学语文组全体成员都会在小语这条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前进,望小溪终能汇成滔滔江河,奔向更宽阔的天地。

  语文研讨课活动总结3

  为了能有效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模式更有特色,更有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本学期开学,我校决定开展课型系列研讨活动。

  我们低年级语文组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先征求本组教师的意见,然后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本期我组进行系列课型研讨活动的方案。方案制定后,再由教师讨论,进一步修改,就这样制定了可行性非常强的活动方案。

  我们教研组决定以校本教研为形式,重点研究语文学科讲读课教学的内容、形式等,首先我们在组里讨论了讲读课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上?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在讲读上要;紧扣课文中心,精读精彩句段,采用多种手段,诱思深悟质疑,”努力把;读练思”落到实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四点:一是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底;二是着眼全体,时刻为;学”着想,三是千方百计,思考为;练”服务,四是质疑问难,保证时间充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使学生掌握;自求获得”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紧接着我们又在本组进行了第一轮的公开课,这次公开课由我们组年轻教师冉艳楠老师来执教,她讲的是苏教版第三册的《小鹰学飞》。在讲课前我组先进行了集体备课,以说课的形式来进行。结合本课我组进行了研讨,研讨像这样的讲读课应该怎样来上?首先由于这是低年级的课,我们认为应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创设情境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其次,给低年级上课要用接近儿童的语言,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我们还认为课上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样化的。通过研讨,冉老师上了第一次公开课,在这次课上冉老师听取大家的意见,在讲课文时有条理地引入,也逐步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来理解课文,但整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还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著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在不能用自己的力度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这句话深深地启迪了我们这一组,因此本组通过评课,大家都认为,还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要尽量放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觅疑学思。

  通过这一次的研讨,冉老师又上了第二次公开课,这一次《小鹰学飞》这一课上的很精彩,课上老师创设的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小鹰学飞的境界中,加上创新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次评课,我们教研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认为在语文讲读课中要抓;五巧”,即巧导入、巧设问、巧用电教、巧结合、巧用板书。

  但是通过这几次的研讨活动,我们组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讲读是不是要教师用很多的问题串起来,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怎样才会让我们的课堂变成有效的课堂?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怎样引导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

  紧接着,我们教研组开展了第二轮公开课,这轮公开课由我来执教,讲的是苏教版第三册的《梅兰芳学艺》。先后讲了两次,在讲这课时:

  首先,我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团花图案作背景,再辅以梅兰芳的头像做成课件出示,一开课,就营造出浓浓的民族味道,为学生了解京剧作了铺垫。通过让学生欣赏梅兰芳唱戏的片段,使学生对梅兰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导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读懂第一段,明白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唱戏的料子,并且知道什么是;料子”?接着,由这样一个不具备唱戏条件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成就?这个问题引出课文第三段,在这一段中抓住;世界闻名”、;京剧大师”这些词来理解梅兰芳所取得的成就,并用讲故事来使学生明白大师是指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人。抓住;勤学苦练”来使学生知道他的这些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再接着由;勤学苦练”这个词引出第二段,在这段中抓住;紧盯、注视”这些词来理解课文,理解词语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先让学生说,再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眼睛会说话,这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结合实际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里学习的四字词语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等词的回忆和读,使学生结合梅兰芳学艺的事情,既弄明白了这些词的意思,又使学生更加懂得梅兰芳的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这一次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和交流,我们的目的是想研讨交流一下低年级语文的讲读课应该怎样来上?下面几点是我们组积累所得的体会:

  一、教学过程中要搞清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放任主体,并不是将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仍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迁就。例如,当在课堂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做出果断的结论。

  二、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因为只有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时可采取以下三个;角色转换”,以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增添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的不断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

  低年级语文组课型系列研讨活动总结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思想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三、要激发学生的情。

  在激发时要讲策略,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联想、想象也同样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阅读中的表情是从句子中、词语中理解出来的,并不是强加进去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一株紫丁香》中学生轻轻地走进小院,载下紫丁香,用此来表达对老师的爱戴。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学生尊师的心情,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四、处理好语感和质疑的问题。

  1、一点搞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阅读课应该有个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其中知疑问难阶段是阅读教学最深入阶段,其任务就是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

  2、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和质疑在程序上谁先谁后,在实践上谁重谁轻,要因文而异,辩证处理。一般说,文学性较强的科文、古诗词、儿童诗歌,教学可以感悟在先,质疑在后,并在感悟上多花时间,构成;感悟型”教学模式;常识性课文、说理性较强的文艺性课文、语言故事等,教学时可以质疑在先,感悟在后,在质疑解疑上可以多花些时间,构成;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第三,要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因势利导的帮助学生讲解疑。

  五、合理反馈,适当拓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老师应少讲多引导学生读,让学生多说、多想。教师必要的讲并非是讲课文,而是启发、指点、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等各种活动,以帮助学生合理课文脉络,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如课本剧表演、看图复述和故事续编等。拓宽了学用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