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

时间:2024-08-28 12:05:18 林强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飞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转眼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有得有失,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自查报告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自查报告书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精选5篇)

  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 1

  根据xxx银行重要业务连续性计划,我行在xx年度按照计划先后成功开展了三次模拟真实业务,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演练检验了灾难备份系统的可用性,验证了灾难切换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升我行对突发事件的协同处置能力,检验了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可用性,也促使我们不断更新完善业务连续性计划,现将业务连续性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业务连续性计划

  为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的重要业务,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确保各项重要业务的连续性、高效性,我行于20xx年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该计划中明确了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及职责,明确了我行重要业务系统,确定了业务恢复优先次序,制定了重要业务恢复目标,包含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演练的内容、流程及频率。

  (二)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情况

  我行于20xx年xx月将核心业务系统托管于xx,同年xx月在xxxxxx建设了同城灾备中心,对核心业务系统、柜面业务系统、ic卡系统实现了、二代支付系统实现了应用级灾难备份,达到第五级灾备水平,rp0实现数据零丢失,rto达到小于4小时。在xxx建立了数据级灾备对核心业务进行数据级备份,rpo小于等于24小时。

  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情况

  业务连续性计划测试与演练包含应急执行小组应急处理的有效性,故障解决的准确性,进行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后的正确性与运行效率检验,使用用灾备系统接管系统服务后的正确性与运行效率,外部资源的协调情况等。由应急执行小组制定了演练方案,联合外包商由各成员按照演练计划、演练时间安排进行测试演练。

  (一)二代支付系统应急切换演练

  为保障xxx银行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高应对各类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 x月xx日组织开展了二代支付系统应急演练。本次演练包括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各类故障的应急处置。作为一年一度的应急演练,本次演练在往年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补充,内容更加全面,场景更加真实,整个演练过程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核心系统、xxx柜面系统、xx系统切换演练 x月xx日凌晨x点到x点xx分,在总行科技信息部、风险管理部、运行管理部、零售业务部等部门与xxxx公司配合完成了对核心业务系统、xxx柜面业务系统、xxx系统、业务网络的同城灾备切换演练。本次演练模拟xxxx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性事件,启用xxx灾备中心进行生产,演练完成后,将业务回切到xxx数据机房。本次演练业务验证采用真实银行卡和银行账户进行测试,灾备切换和回切后的业务 验证均取得了成功。本次演练贴近实战场景,验证了同城灾备环境的可用性,同时通过演练检验了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我行的应急恢复团队能够按照应急处理预案中的角色分配,快速处理故障。

  (三)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

  x月xx日,由计划财务部牵头组织开展了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本次演练由计划财务部牵头,董事会办公室、风险管理部、行政办公室、运行管理部、科技信息部、金融市场部、审计部、小微金融部、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积极配合并全程参与。前期准备阶段各部(室)多次协调,研究制定演练方案,推敲演练细节,共同制定了方案。演练场景一是网点搬迁,部分客户不知情,造成不良舆论,提前支取存款,产生挤兑,现金库存告急;演练场景二是同业市场资金紧张无法通过正回购筹借资金,导致我行流动资金紧张,资金缺口xx亿元,该信息被误传,大批储户围堵营业机构,要求提取存款,各网点现金库存告急。

  通过此次演练,实战检验了我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对进一步增强流动性风险意识、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本年度按照业务连续性计划开展了几次应急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提高了我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下一步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工作还有:

  (一)修订业务连续性计划

  我行使用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是xxxx制定,在核心系统托管后,部分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对业务连续性计划进行修订,要确保该计划的切实可行,最好专门指派一个或多个员工来履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编制以及定期测试和维护这个计划的职责。

  (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学习

  业务连续性计划是一套基于业务运行规律的管理要求和规章流程,使一个组织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以确保关键业务功能可以持续,而不造成业务中断或业务流程本质的改变,它包含了确定关键业务、确定支持关键业务的`资源和系统、估计潜在的灾难事件、选择计划策略、如何实施策略、测试和修订计划等方面。我行业务连续性计划方面还未与专业人才,需要培养一名或多名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专业人才,可参加灾难恢复协会的相关培训,充实我行专业人才队伍。

  (三)网银系统的应急切换演练

  由于我行的网银同城灾备系统于20xx年xx月完成建设,上一次的重要信息系统应急切换演练未包含网银系统,下一步需要制定网银系统的灾备应急切换演练的计划和方案。

  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 2

  在过去的xx年可谓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以互联网为资源、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将不断涌现,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也正悄然发生变化,建立在大数据和新技术基础上的线上融资、支付方式、数据管理、财富管理等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

  互联网全天候服务的模式,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对数据基础设施架构带来冲击:传统架构在扩展性、实时性、可靠性方面都有所欠缺;数据量激增要求商业银行的it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伸缩性;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产生的海量交互数据需要进行实时挖掘分析,以创造和改进产品与服务。商业银行需要对it基础设施架构进行改良与创新,对自身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从管理和技术等两方面对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进行探讨。

  一、管理方面

  银监会《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发[2011]104号)是我国在“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域的第一份监管指引,旨在“强化事前监管要求、建立事中处理流程、明确事后报告路径”,我们主要关注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业务影响分析、业务连续性计划与资源建设、演练及持续改进、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

  1.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方法及建议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是将业务连续性计划通过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演练等流程与业务活动充分融合,提供一个可自我治理和自我维护的业务连续管理体系。采用基于业务流程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关键环节风险识别、业务影响分析等方法,制定覆盖银行全部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同时有针对性的为不同风险场景制定应急预案,对于关键资源开展备份建设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建设工作,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开展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测试和演练,识别和分析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不足,并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持续开展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维护工作。

  2. 组建合适的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

  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开展,首先必须取得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所以业务连续性管理必然是自上而下的产物,是管理层意志的体现。在筹备伊始,银行管理层便应指定分管行长,主导发起及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提升银行内部对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外部要求和内部需求上的理解认同度,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奠定协同协作的基调。

  无论从外部监管要求来看,还是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性质来说,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属于银行全面风险体系项下,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作为全面风险主管部门应全程参与工作的指导、开展、评估、监督等环节,统筹进度和节点要求,协调项目团队内外部工作事项。

  项目团队中还应包含信息技术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由其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对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在业务影响分析过程中对关键信息系统、系统恢复能力及系统重要程度提出观点;对信息系统rto及rpo目标进行设定;提供信息系统支持,协助业务条线部门完成业务连续性管理要求。

  此外,银行业务种类繁多,各业务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银行的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也应被纳入项目团队作为主要团队成员。业务部门人员的加入将有助于在重要业务流程的梳理、业务影响分析的评定、风险分析、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3. 开展业务影响分析

  在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模式后,由业务连续性管理主管部门牵头进行卡中心全部业务的业务影响分析,识别出卡中心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点业务,识别业务的关键性资源,识别资源的面临的风险敞口并制定缓释、转移、接受等风险策略。

  每个业务在开展过程中都有所需依赖的关键资源,关键资源主要包括人员、场所、系统三类,如信用卡制卡业务,其依赖于主机系统提供制卡文件、卡务管理人员进行制卡数据核对和制卡管理、制卡外包公司在特定制卡场所进行制卡作业,以及卡本身,这些都是制卡业务所依赖的关键资源。

  同时确定业务的恢复优先级别,作为未来业务连续性资源分配的依据和基础。综合参考业务发展的要求、业务中断影响分析的结果、业务恢复成本、管理层的要求和关注,确定业务rto、rpo。

  4. 完善业务连续性计划及资源建设

  业务连续性计划应包括重要业务及关联关系、业务恢复优先次序、重要业务运营所需关键资源、应急指挥和危机通讯程序、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要求、各类预案以及预案维护管理要求、残余风险等内容。将应急预案覆盖面与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匹配,补充相关高风险应急预案。对各类应急预案的层次进行整理,并对不同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进行优化。通过iso20000 框架内各流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打破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减少服务可用的时间或者最小化业务活动中断影响的流程目标。

  对重要业务运营所需的关键资源,建立备用资源计划。对备用业务和办公场所资源、备用信息系统运行场所资源、备用信息技术资源、备用人力资源等,以及电力、通讯、消防、安保等资源缺口进行建设与落实,明确备用资源归口部门。

  5. 持续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及持续改进

  制定业务连续性演练工作计划和工作指引,对经识别的纳入业务连续性管理范畴的重要业务制定演练计划,确保可以覆盖全部重要业务。按照演练计划安排,提前进行人员安排和任务分工、编写演练方案和手册,按期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详细记录演练过程,尤其关注演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过程,演练完成后进行总结,并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文档优化。

  6. 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自动化的it运维工具力争出错率趋近于零,可以有效减轻人工控制流程的负担,商业银行需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测手段,应从单纯信息系统监测向业务监测发展,从被动监控到主动监控,加强关键业务时点的系统压力监测,建立科技与业务部门间、银行与监管机构、外部单位间的风险信息提示与共享。对事件实施分级分类处置,按照业务应急预案,通过减少服务功能、缩小服务范围,保障关键、紧急的业务处理,利用替代系统、手工记账、分支机构或其他行支付渠道等手段进行业务应急处置,加强对外沟通,最大程度降低负面影响,而非一味等待信息系统的恢复。

  近年来国外一些银行在发生重大事件后,不是因为中断造成的损失而难以为继,而是丢掉了客户的信任、丧失信誉而逐步走向衰落的。因此加强危机管理尤显重要,应设置专职部门负责危机处理,加强舆情监测、信息沟通和发布,以消除或降低负面影响。

  二、技术方面

  当前银行运营高度依赖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在有力支撑银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同时,也导致用户信息和业务处理的.高度集中,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因为突发灾难造成关键业务数据丢失或信息系统故障,将严重影响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营。

  1. 通过冗余技术构建高可用系统

  高可用技术主要是通过冗余技术来提高it设备的可用性。服务器的高可用性,不仅取决于硬件的可靠性,还可通过结构冗余来实现开放平台应用服务器的高可用。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性技术主要包括提高应用可靠性的多点接入架构、业务处理的负载均衡模式以及数据库的高可用技术。例如网络银行业务,适合应用多点接入架构、负载均衡模式,在多个地点冗余地部署相对独立的多套应用系统来提供多个访问接入点,多个业务处理节点同时处理相同类型的业务,并自动实现负载均衡,当其中一个节点的应用系统异常,访问请求能够被自动路由到正常节点处理,实现无缝地接管系统应用。

  数据库的高可用可通过数据冗余和结构冗余来实现,数据冗余一般通过磁盘复制和数据备份来完成,结构冗余可通过集群、热备份等技术来实现,在一些大型web应用的发展,相应的数据处理需求在增加,横向扩展集群以提升性能成为企业的共同策略。

  2. 加强灾备系统建设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均已采用“两地三中心”的高可用体系,建设了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大大提高了抵御灾难的能力。按照生产和灾备系统的运行关系划分,灾备模式可以分为主备模式和双活模式:

  (1)主备模式

  灾备系统处于热备份状态,当生产环境发生灾难后才启用灾备系统,而通常在主备切换时,业务的连续性会受到影响。

  (2)双活模式

  灾备系统与生产环境处于“双活”状态,同时负载部分生产交易,任何一地发生灾难后,另一处系统可实现业务的无缝切换,对核心业务影响较小。由于“双活”模式在确保灾难备份和恢复功能的前提下,将日常运营和应急备份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灾备资源,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的青睐。

  在“双活”模式下,灾备机房和生产机房各自承担部分的银行柜面业务,当生产机房发生灾难性事件无法工作后,灾备机房仍能确保主要部分的柜面业务不受影响,在此我们建议首选“双活”模式。

  商业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个长期、全面、持续完善的过程,应结合自身整体业务规划目标,统筹整合技术和业务力量,确保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 3

  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ⅲ》明确指出,操作风险是由于不确定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由于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机房环境、通信电力等不确定性因素发生故障,导致业务中断或者出现差错,势必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资金、名誉等造成损失。近年来,国际社会、银行家日益关注操作性风险防控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因而建立一套以业务连续性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防控体系,防止运营中断事件发生或者即使发生要能快速应对,是商业银行确保业务连续运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银行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明确要求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业务,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运营秩序,提高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要求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形成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要求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确保重要业务在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快速恢复,降低或消除因重要业务运营中断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业务持续运营;要求根据本行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营规模以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和风险偏好,确定适当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战略。

  一、业务连续性风险防控的现状

  1、风险防控工作初见成效

  经过几十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截至xx年12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48.05万亿元,总负债137.92万亿元,客户数量、日交易量、交易金额都增长迅猛,运营中断事件一旦发生则其影响严重。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进风险防控工作,并已初见成效,为防范业务中断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成绩表现如下:

  首先,应急管理体系已经构建。商业银行确立了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加强了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了统一的应急响应流程和通知报告机制,规范了第三方技术提供者行为,增强了运营中断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其次,应急处置能力已经具备。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灾备恢复演练,加强内部部门之间以及银行与通信、电力、银联等外部机构之问的联防协作,提高了应对信息系统运营中断事件的能力和信心。

  再次,灾备系统建设已经展开。商业银行积极推进“两地三中心"(同城互备、异地灾备)建设,可以有效应对城区内运营中断事件(建筑物倒塌、社区电力中断、通信设施毁坏等)、区域性运营中断事件(地震、洪灾、战争等)。商业银行对信息系统进行了灾备等级划分,明确了不同等级信息系统灾备要求。大多数商业银行建立了同城灾备环境,保障核心业务数据安全,在运营中断事件发生时确保核心业务快速恢复。例如:四大银行的灾备系统基本成熟,业务连续性方案建设有待完善;股份制银行的灾备系统趋于成熟,业务连续性方案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商业银行的灾备系统处于起步阶段,业务连续性方案建设有待推进;外资银行的部分灾备系统已经完善,业务连续性方案已经完善。

  2、风险防控工作存在不足

  商业银行在业务连续性风险防控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力度,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部分商业银行对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对风险防控缺乏必要的理解,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认为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建设“投入大、收益小”。部分商业银行的大部分风险防控参与的人员来自于it部门,业务连续性计划仅作为运营中断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未建立系统性的风险防控组织体系。

  其次,部分商业银行应对运营中断事件的业务恢复目标不明确,灾备资源的有效性保障不足,灾备系统建设覆盖面不够,存在缺乏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交易有效梳理、开放系统数量庞大、交易路径过于复杂、灾备系统覆盖重要交易不足等现象。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灾备中心,但业务分类分级、差异化的业务恢复目标不明确,灾备切换演练未能真正贴近实战,灾备人员配置、应急演练有效性验证等方面存在不足。

  再次,部分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完善,业务应急机制匮乏,外部应急协调不足,没有业务层面应急管理机制的开发和演练,场地应急、人员应急等风险防控重要环节缺乏实质性的建设。部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演练仅停留在信息系统层面,缺乏涵盖业务、技术和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全行性协同演练,导致应急和灾备恢复能力的有效性无法得到验证。在信息系统应急演练中,业务部门配合不足,业务人员参与力度不大,业务覆盖不全,一旦出现意外,应急预案可能无法发挥作用,与外部机构的协作联动也明显不足。

  最后,部分商业银行的灾备环境建设缓慢,“两地三中心”正处于建设阶段,无法投入使用,运营中断事件一旦发生,灾备环境无法承担应有职能。部分商业银行的灾备中心目前只停留在核心账务数据保护层面,运营中断事件一旦发生,很难实现重要交易的快速恢复、重要客户及交易数据的快速恢复。

  二、业务连续性风险防控的建议

  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防控业务连续性操作风险,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能在运营中断事件、技术缺陷等因素发生时起到积极作用,确保全行业务连续稳定的能力,建议商业银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提升对风险防控的认识,建立常态化评估维护机制

  企业层形成风险防控文化,管理层加强风险防控认知,员工层提高风险防控意识,自觉自愿参与风险防控各流程活动,将其提升到全行战略层面。建立风险防控的评估机制,科学建立风险防控计划和活动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持续改进、提高效率,要建立一套高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2、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贯彻落实,充分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实践案例和标准规范。

  建立完善的运营中断事件恢复组织体系和运营中断事件应急恢复流程。科学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系统推进应急体系、灾备系统建设。成立灾备应急组织,包括应急领导小组、业务恢复小组、应急恢复小组、技术支持小组、行政支持小组等。加快集中式营运中心共享场地建设,各个中心之问实行互备运行,当一个办公场地发生场地级的运营中断事件后,其承担的业务自动并迅速转发到其他共享场地而保持业务连续性。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明确责任、落实职责。

  3、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多部门应急协作联动机制

  虽然商业银行多个部门建立了应对运营中断事件的`应急预案和组织机构,但部门间的条块分割管理使协调较为困难,难以形成合力,极大地影响了应急效能。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内,要深入推动有效的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建设,制定联合应急预案,成立跨业的应急处置小组,加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统一协调,提高处置能力;对外,要加强商业银行与电力、电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整合资源,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和预警。制订商业银行与其他政府部门的跨业应急预案,提高商业银行应对运营中断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应急演练工作

  积极开展行业性应急演练和金融跨业应急演练,鼓励风险防控的演练活动,组织协调由金融管理部门、基础设施供应商、多金融机构的联合演练,持续提高风险防控的实践能力,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业务连续性能力。为了确认连续性计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和优化运营中断事件恢复流程,应定期安排不同级别的运营中断事件恢复应急演练。根据运营中断事件恢复演练的不同级别和参与范围,组织系统级运营中断事件恢复演练、应用级运营中断事件恢复演练、业务级运营中断事件恢复演练(或称“灾备总体恢复演练"),主要是为了验证全行运营中断事件恢复应急处理能力,演练范围涉及全行境内外所有机构。

  5、进一步加快灾备环境体系建设,形成真正可以承担运营中断事件的灾备体系方案

  (1)加快灾备环境建设。“两地三中心"模式可以满足运营中断事件场景下的恢复要求,实现更灵活的风险应对。在架构布局上,同城双中心采取双活模式运行,具备并行的、基本相同的业务处理能力,通过高速链路实时同步数据。同城双活中心用于区域级运营中断事件恢复,当出现社区运营中断事件引起某个中心失效时,可在基本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双中心间的应急切换,保持业务连续运营。异地灾备中心用于同城双中心的运营中断事件恢复,当出现大范围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同城双活中心同时失效时,可以用灾备系统接管重要业务。

  (2)加快核心业务灾备系统建设。大部分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灾备架构由同城双活生产系统和异地灾备系统组成,同城双活生产系统数据采用同步复制技术。正常情况下,核心业务运行在两个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上,当一个中心核心业务发生运营中断事件时,可以无缝地将业务切换到另一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并确保数据零丢失。异地灾备系统采用异步复制技术实现磁盘数据镜像。当同城双活核心系统同时发生运营中断事件时,由灾备中心的专职人员实施运营中断事件恢复系统应急切换工作,系统可以在2小时内接管全行核心业务,最大数据丢失时间在2分钟以内。

  (3)加快开放平台灾备系统建设。大部分商业银行针对开放平台应用种类繁多、系统数量庞大、运营中断事件恢复需求差异大,以业务影响分析为基础,制定了应用系统灾备等级标准,可以分为6个层级的应用等级划分并实施差异化配置标准。在等级划分上,注重对柜面业务、atm、pos、电子渠道等关键业务实现端到端的高等级灾备保护,即当某应用系统被“高等级”应用系统实时调用,则其灾备等级要保持和“高等级”应用系统一致。

  (4)加强分支机构灾备系统建设。商业银行要减少分行、分支机构机房部署的系统,减轻营业网点与数据中心的通信网络的依赖性,必要时可以直接连接总行数据中心。分行机房一旦发生运营中断事件,通过通信部门及时切换,直接连接总行数据中心,确保分行辖内业务的连续运行。

  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 4

  银行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银行通过提供服务,提供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金融的产品,为人们进行金融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支付和结算渠道。近期,因为国内银行的很多服务项目从免费成为收费项目,或者费用有显著的提高,例如,银行卡的年费,银行账单的打印费等,引起了社会大众积极的讨论。

  一、银行卡的收费现状

  1、信用卡收费。

  其实国内银行收费之“乱”由来已久,一朝叫停谈何容易。从银行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账单打印费、重置密码费到跨行取款手续费等等,几年来收费项目越来越多。银行之间收费差别也较为悬殊。以开具一份存款证明为例,工行收费50元,中信银行只收10元,足足相差4倍,银行收费何其混乱。而当账户余额变动收到短信提醒,你正称赞银行服务周到,殊不知银行却在悄悄收取短信通知费。种种“不厚道”的收费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凸显的是某些银行错位的效益观念。

  2、借记卡收费。

  再来谈谈银行借记卡的收费,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储蓄卡。因为借记卡不具有透支消费的功能,年费也很少。一般的普通的借记卡年费都在十元左右。借记卡作为工资卡,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包括很多企业的养老金也通过借记卡发放。可是作为工资卡,很多是收取年费的。目前中行,工行,农行,建行的工资卡年费均不免单,除了部分单位与银行有过特殊约定,可以适当减免外,其余工资卡均按普通借记卡收取年费。因为不同单位开户的借记卡会有所差异,年费收取标准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普通借记卡,四大行的年费标准都为每年10元。而交行,光大,中信,深发展银行均对工资卡免收年费。除了年费,还有小额账户管理费。对于工资卡而言,工行,中行,建行都将小额账户管理费免除了,只有农行如果日均少于500元,将会被收取每季度3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光大,中信,深发展等中小银行都表示,暂时不会征收小额帐户管理费。

  二、各家银行对银行卡收费的处理方法

  十几元钱看是小事情,可是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工资卡的收费是否可以避免呢?一般普通客户是无法选择银行的。通过哪家银行发放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是由公司的账务部门或者主管领导决定的。那么银行能否提供一些理财服务,使客户享受到工资卡的减免优惠呢?银行应该是可以考虑的。建议银行可以开设一些针对工资卡用户的服务。银行可以推出一些理财产品,如果工资卡客户选择购买这些理财品种,就可以得到减免工资卡年费的优惠。例如,可以设置最低存款余额,当客户日平均余额大于一定数目后,银行会对工资卡的年费给于优惠方案。也可以为客户设计活期较定期的理财方案,即工资卡的活期余额数在一定的数目以上,就自动转存为定期储蓄,而参加该理财活动的客户能得到免工资卡年费的好处。还有工资卡作消费卡,当客户用工资卡消费达到一定的笔数或金额,就可以得到银行的一些额外的奖励。这些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益的事情。

  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应当等于服务种类和服务价格的乘积。现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似乎进入到一个误区,为短时间内提高中间业务收入而单纯提高服务价格。事实上发展中间业务的真正有效方式,是通过金融创新增加服务品种,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实现总的服务量的增加。

  我们来关注一下一百年前的银行。1915年,陈光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业。这家不起眼的银行初创之际,号称10万资本,实际上都没有收足,只有75000元,他个人名下不过区区5000元,有一部分还是朋友替他垫支的,开业时全部员工不过7个人,被人叫做“小小银行”或“小上海银行”一元开户、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礼券储金、教育储金、通知存款、……。所谓“一元即可开户”,在当时的金融业就是一个大大的创新之举,也是为人所不屑为、从小处做起的最好体现。当时有开钱庄的为了讥讽他们的做法,派人专门来刁难,拿100元要开100个存折,即使如此要求他也毫不引以为烦,更不以为耻。他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曾这样恳挚地告诫员工:顾客的生意,无论大小,从百元乃至一元,都不能轻看。因为顾客光顾本身的厚意就该感谢,就算没有一元钱的生意,也要热忱款待。他提出,对于顾客必须尽力予以便利,对于商人必须努力以求亲近,对于营业不必急于近利,最要紧的使上门的顾客感受到热闹的气氛。顾客的心理往往喜欢去热闹的地方。“热闹之肆,必为人所信用,不可因徒劳无利,而存嫌恨之心。”

  从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来来看,陈光普是很懂消费心理学的。金融产品是个特殊的消费产品,但是金融产品最终还是要有普通的消费者来关心,来光顾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的消费是有习惯性和僻好性的。一家商铺消费者经常地光顾,那么他会看到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他才会有消费的可能性。消费者心理学掌握如此熟练,陈光普才能在银行的营业中在运用得如此灵活。十六年后,这家“小小银行”早已成为显赫的“南三行”之一,成为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参天大树,而他是也是名副其实的金融老大!

  小银行做大是有道理的,只不过这些道理,要经营者不断地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学金融的学生,如果只是说照搬教课书,那中国的银行业会越整越糟糕,到处是乱收费,到处是抱怨,几乎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对象!

  三、国家对商业银行收费的政策制约

  当然,关于商业银行服务价格问题,国家发改委此前已表示,正在研究起草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将对商业银行有关服务收费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规范。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商业银行执行相关服务价格前,应至少提前5个月进行公告。商业银行应在相关营业场所显著位置、主要媒体和商业银行网站进行公告,使客户享有获得价格信息和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客户在使用服务前明确表示不接受相关服务价格的,商业银行应及时终止相关服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客户接受服务。

  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 5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信贷、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为了保障银行业务的合规性和良好运营,银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自查和评估。本文将重点探讨银行业务自查报告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自查报告的重要性

  1、推动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

  银行业务自查报告作为对内部管理的一次自我审视,能够推动银行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通过自查报告,银行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业务合规运营。

  2、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自查报告有助于发现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帮助银行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自查报告中的改进措施,银行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3、符合监管要求和规定

  作为金融机构,银行必须符合监管部门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开展自查报告是履行监管责任的.重要手段。自查报告能够帮助银行及时了解监管要求,确保自身业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避免违规风险和处罚。

  二、自查报告的实施方法

  1、制定自查标准和流程

  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监管要求,制定合适的自查标准和流程。自查标准应涵盖业务合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自查流程应明确各项自查内容、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员。

  2、开展全面细致的自查工作

  银行应根据自查标准和流程,开展全面细致的自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检查、内部风险控制的评估、员工岗位责任的落实情况等内容,确保自查工作覆盖全面、深入到位。

  3、撰写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

  自查工作完成后,银行应撰写自查报告并提出整改计划。自查报告应客观真实地反映自查结果和存在问题,整改计划应包括针对问题的具体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员,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4、落实整改措施并持续跟踪

  银行应按照整改计划,认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建立持续跟踪机制,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及时总结自查经验,完善自查制度,不断提升自查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总之,银行业务自查报告是银行管理的重要工作,具有推动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符合监管要求等重要意义。银行应严格按照自查标准和流程,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做到问题发现及时整改,不断提升自查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为银行业务的安全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风险自查报告04-07

风险排查自查报告04-11

企业风险自查报告10-12

风险管理自查报告04-17

银行业务员风险防范心得体会09-29

保险风险排查自查报告02-27

风险防控自查报告04-11

风险自查报告15篇04-07

安全风险评估自查报告09-28

信贷风险自查报告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