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制度

时间:2023-10-20 18:02:58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工艺管理制度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艺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1

  1.目的

  为加强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职责与分工

  3.1主管部门:公司行政部。适时地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2相关部门:各部门应按照公司管理要求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

  4.内容与要求

  4.1本制度的变更是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人员变更:新入公司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公司的人员等。

  4.1.3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4.1.5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管理变更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人员变更管理

  4.3.1公司新进员工和调换岗位的员工,按照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4.3.2外来施工队伍按照《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3.3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4.4工艺变更管理

  4.4.1工艺变更由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部门、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操作人员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4.5设备设施变更管理

  4.5.1设备设施变更由变更部门负责制定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制度等,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

  4.5.2在报废、拆除生产设施时,按照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6场所变更时由所属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变更交底和安全注意事项。

工艺管理制度2

  1 凡是属于以下条件之一的均为工艺隐患:

  1.1 能够引起工艺运行条件变化的。

  1.2 错误指导工艺运行条件变化情况的。

  1.3 不能够指导工艺运行条件变化情况的。

  1.4 工艺运行条件已危及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

  2 工艺隐患的分类:

  2.1 对于工艺运行条件已危及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和能够引起工艺运行条件变化的工艺隐患为较大工艺隐患。

  2.2 对于错误指导工艺运行条件变化情况的和不能够指导工艺运行条件变化情况的工艺隐患为一般工艺隐患。

  3 工艺隐患的`反馈:

  3.1 车间内部工人查出的工艺隐患,向车间进行反馈;较大工艺隐患车间负责向厂长办反馈。

  3.2 车间查出的工艺隐患,车间内部能够处理的车间内部处理,车间不能够处理的,车间向厂长办反馈。

  3.3 厂长办查出的工艺隐患,要及时反馈至相关的车间。

  4 工艺隐患的整改:

  4.1 车间内部工人查出的和车间查出的工艺隐患,由车间进行整改,车间内部不能进行整改的由厂长办协调进行整改。

  4.2 厂长办查出的工艺隐患由相对应车间进行整改,对于某一车间不能自己进行整改的由厂长办进行协调其他单位共同进行整改。

  4.3 对于需停车进行整改的工艺隐患,如不危及安全生产,报请分管领导同意后,借停车机会进行整改。

  4.4 对于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隐患,确实需停车进行整改的,报请生产、安全经理同意后停车进行整改。

工艺管理制度3

  煤矿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是一种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类型,近年来全国发生过多起煤矿水害事故,集团公司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水害事故。为引起各矿和有关单位对矿井防治水的高度重视,加强安全工作刚性考核,有效地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特规定预防水害事故安全管理红线如下:

  1、采掘生产必须由地质部门提供盘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等有关的地质资料,回采和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地质预报和水文地质预报。违反上述规定,免去地质科长职务。

  2、井下和地面探放水工程必须编制正规的探放水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大型探放水工程设计报集团公司审批。违反上述规定免去矿总工程师职务。

  3、巷道掘进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长探短掘”的原则,由掘进队或矿专门指定的队伍进行探放水工作。违反上述规定的免去分管开拓工作副矿长职务。

  4、回采工作面采前必须对上层采空区积水进行疏干排放,严禁顶水采煤。违反上述原则的`免去生产矿长职务。

  5、采掘作业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备必要矿井、盘区和工作面的排水系统,杜绝无排水系统生产的现象。违反上述原则免去生产矿长职务。

  6、有承压突水危险性的矿井必须进行突水危险性评价,不进行此项工作的追究矿总工程师和矿长责任。

  7、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中必须明确采掘工作面的排水系统和设施的配置,对不按设计安装管路、水泵、形不成排水系统,造成水淹工作面事故,追究分管准备工作副矿长和生产副矿长的责任。

  8、没有地测机构或地测机构不健全,发生重大地测工作失误,免去矿长职务。

  9、测量给线、开口、贯通必须严格执行测量规程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不能造成无效进尺或不能正常贯通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免去分管测量工作科长职务,并追究地质科长和矿总工程师责任。

  10、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按国家、省市和集团公司有关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工艺管理制度4

  一、工厂环境

  1、工厂环境卫生由办公室负责管理,监督有关部门搞好环境卫生。

  2、各个部门对职工进行文明生产教育,使职工认识到文明生产对提高职工素质,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

  3、厂区内的物品堆放要划区,布局合理,保持道路通畅。

  4、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要划出固定位置放置。

  二、车间、仓库卫生

  1、车间仓库卫生由各单位的负责,厂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

  2、仓库内不得吸烟,油漆等易燃品存放处要有禁烟防火标志。

  3、车间、仓库内的设备,物资排放整齐,并有标记,有防潮,防火措施,布局合理,道路通畅。

  4、配电盘要固定良好,导线排列有序,接触良好。

  5、职工要作到自学遵守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严守岗位,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文明生产。

工艺管理制度5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档案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技术档案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公司工艺、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按照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对公司各车间、科室所形成的各类工艺、技术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三条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档案法及有关档案工作的条例及法规》,认真做好档案的保密、保存工作,确保工艺、技术档案的完整、系统和安全。

  第四条对所收集的工艺、技术档案要认真核对,并认真填写详细的收集登记表,认真履行双方经办人签字手续。

  第五条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好案卷的质量关,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内容的有机联系,分类清楚、组卷合理、完善、准确、系统,标题要简明扼要,装订整洁美观。

  第六条工艺、技术档案的查阅和借阅:

  1、查阅:

  ⑴公司内部科室、车间与所查阅的工艺、技术档案有直接关系的.,可以经安全生产部主任同意,并在《查阅登记表》上写明所查阅的档案文件名称、查阅时间,最后签字备案。

  ⑵非本公司人员查阅工艺、技术档案,必须经主管副总批准认可,比较重要的工艺、技术档案文件必须经总经理签字批准,并在《查阅登记表》上写明所查阅档案的文件名称、查阅时间,最后写明查阅人的所在单位、姓名。

  2、借阅:

  公司所有工艺、技术档案只准在档案室内查阅,一律不准借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公司生产副总和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

  第七条工艺、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每半年对所管辖的档案文件进行一次检查和鉴定工作,对查出的破损档案文件要及时修补或复印,确保档案文件的完好率达100%。

  第八条严格按“五防”要求做好档案文件的管理工作,“五防”即:防潮、防丢失、防泄密、防损坏、防虫蚀。

  第九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做到文明服务、严格管理,否则按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工艺管理制度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文件根据我厂产品的生产性质、生产类型和产品的复杂程度以及工种状况,对常用的工艺文件规定了完整性。

  本文件适用于变压器新产品的生产。老产品的工艺整顿也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t4863-93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gb/t6583-1994质量保证术语

  jb/t9167一1998工艺装备设计管理导则

  jb/t9165.1-1998工艺文件完整性

  3、一般要求

  3.1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主要依据,要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2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应在产品设计、试制、鉴定和生产的各个阶段相应编制完成。

  3.3产品的生产性质是指样机试制、小批量试制和正式批量生产。样机试制主要是验证产品设计结构,对工艺文件不要求完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批试制主要是验证工艺,所以小批量试制的工艺文件基本上应与正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相同。不同的是后者通过小批试制过程验证后的修改补充,更加完善。

  4、工艺文件种类

  4.1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记录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情况的一种工艺文件。

  4.2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4.3产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

  产品全部零(部〉件(设计部门提出外购件的除外〉在生产过程所经过部门(科室、车间、小组和工种〉的工艺流程,供技术科、供应部使用。

  4.4焊接工艺卡片

  用于对复杂零(部〉件进行电、气焊接。

  4.5特殊工序操作指导卡

  4.6典型零件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制造具有加工特性一致的一组零件。

  4.7标准零件工艺过程卡片

  用于制造标准相同、规格不同的标准零件。

  4.8装配工艺过程卡片。

  4.9工艺守则

  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

  4.10工序质量分析表

  用于分析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每个特征值-操作者、设备、工装、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程度,以使质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的一种工艺文件。

  4.11工序质量控制图

  用于对工序质量控制点按质量波动因素进行分析、控制的图表。

  4.12产品质量控制点目录

  填写产品中所有质量控制点的零件图号、名称及控制点名称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4.13外协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外协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4.14外购工具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特殊外购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的一种工艺文件。

  4.15专用工艺装备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全部专用工装的编号、名称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4.16工位器具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全部工位器具的编号、名称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4.17专用工艺装备图样及设计文件

  专用工艺应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包括专用工装设计任务书、装配图、零件图、零件明细表、使用说明书(简单的专用工装可在装配图中说明)。

  4.18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填写产品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需消艳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4.19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

  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汇总填写的一种工艺文件。

  4.20工艺总结

  新产品经过试制生产后,工艺人员对工艺准备阶段的工作和工艺、工装的使用情况进行记述,并提出处理意见的一种工艺文件。

  4.21产品工艺文件目次产品所有工艺文件的清单。

  4.22车间定置管理图

  在车间定置中,用于表明物品与场地关系的布置图。

  4.23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图

  是生产对象由投入到产出,经过一定顺序排列的检验关系图。

  4.24产品检验流程图。

  4.25油漆工艺卡片。

  4.26检验卡片。

  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零件、部件的质量特性的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4.27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指导卡。

  指导工序质量控制点上的工人生产操作的文件。

工艺管理制度7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稳定和提高工厂产品质量、严格工艺纪律,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内容及要求

  2.1总则

  严格工艺纪律是加强工艺管理重要内容,是建立工厂正常生产秩序、确保产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工厂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2.2工艺纪律管理内容

  2.2.1企业领导及职能部门的工艺纪律。

  2.2.1.1企业要有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和完整、有效的工艺管理标准及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2.2.1.2工艺文件必须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2.2.1.3生产安排必须以工艺文件为依据,并做到均衡生产。

  2.2.1.4凡投入生产的.材料、毛坯和外购件、外协件必须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2.2.1.5设备必须确保正常运转、安全、可靠。

  2.2.1.6所有工艺装备必须按工艺要求设置,并应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计量器具及工艺装备应坚持周期检定,并保证量值准确、统一,工艺装备完好。

  2.2.1.7要有专业培训规定,做到工人初次上岗要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做到定人、定工种。

  2.2.2生产现场工艺纪律

  2.2.2.1车间技术质量负责应组织职工进行工艺规程和车间工艺纪律的学习,车间领导应对工艺纪律贯彻执行负责。

  2.2.2.2操作者要认真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生产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对有关时间、温度、压力、真空度二电流、电压、材料、配方等工艺参数,除严格按规定执行外,还应做好记录,以便存档备查。

  2.2.2.3精密、大型、稀有设备的操作者和焊工、锅炉工、电工及质量检测人员等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操作证,凭操作证操作。

  2.2.4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必须经验证、鉴定合格后纳入工艺文件方可正式使用。

  2.3工艺纪律的检查与考核

  2.3.1工厂必须建立健全的工艺纪律监督体系,是加强工艺纪律检查确保不断提高工艺文件质量和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2.3.2全厂性的工艺纪律应由分管副厂长委托技术科组织质检科、供应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检查评定,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应由质检科负责日常监督,技术科进行抽查,车间领导负责进行日常检查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2.3.3工艺纪律主要考核内容:

  a.工艺管理机构、职能落实和人员配备;

  b.工艺管理制度是否完备;

  c.技术文件的准确率,完整率与统一率;

  d.工艺文件的贯彻率;

  e.设备完好率;

  f.工艺装备的完好率;

  g.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率;

  h.生产的均衡率;

  i.定人、定机、定工种的符合率;

  j.定置管理的定置率和文明生产情况。

  2.3.4检查与考核

  2.3.4.1全厂性工艺纪律大检查每半年一次。

  2.3.4.2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由质检部门负责日常监督,各车间技术质量负责人负责日常执行情况的检查(有记录),技术科对各车间上报反馈表进行抽查核对签字,上报有关职能部门。

  2.3.4.3技术科负责按月对照车间工艺纪律对车间进行抽查,每月至少2次。

  2.3.4.4各车间工艺纪律月度考核由技术科负责。

工艺管理制度8

  第一条为了加强项目对主要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项目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危险源,是指在危险源明白卡上所规定的危险源。

  第三条存在主要危险源的部门,其部门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四条对主要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有权向安全协调办公室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举报。

  第五条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制度;

  (二)主要危险源明白卡;

  (三)主要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第六条项目在施工前应填写《主要危险源明白卡》,报送安全协调办公室备案。

  第七条对新产生的主要危险源,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当及时报送安全协调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项目安全协调办公室应建立健全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主要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制度。

  第九条安全协调办公室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现场安全员或现场负责人对从业人员应当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可按照新员工培训方案进行实施)。

  第十条安全协调办公室或现场负责人应当将主要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一条各施工单位应当在主要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主要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各施工单位应当对主要危险源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监控,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并记录在案上报机械部和安全协调办公室进行备案。

  第十三条各施工单位应当对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将检查情况报送安全协调办公室。

  第十四条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主要危险源,各施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报告安全协调办公室或有相关监督安全职责的部门。

  第十五条安全生产协调办公室应当制定主要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危险源基本情况;

  (二)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应急设备与设施;

  (四)应急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五)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六)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七)培训与演练。

  第十六条安全协调办公室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

  第十七条安全协调办公室应当建立主要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系统,对主要危险源实施分级监控,并对各类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第十八条安全协调办公室应当定期对主要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

  (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措施落实情况;

  (三)主要危险源的登记建档情况;

  (四)主要危险源的安全检测、监控情况;

  (五)主要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六)主要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七)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八)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

  (九)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情况;

  (十)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十一)主要危险源日常管理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安全协调办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主要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相关单位立即排除。

  第二十条安全协调办公室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相互配合、互通情况,并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对主要危险源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工艺管理制度9

  1范围与应用领域

  1.1目的

  为统一、规范工艺安全信息管理,保证材/物料、工艺、设备等安全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工艺安全管理活动提供基础资料,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以及为其服务的承包商。

  1.3应用领域

  本程序应用于公司研究、工艺设计、技术改造、生产、储存和运输操作中与毒性、易燃易爆性、化学反应性和其他危害相关的工艺安全管理活动。

  2参考文件

  公司《工艺安全信息管理规范》

  《工艺危害分析管理办法》

  《设备完整性管理程序》

  《新设备质量保证管理程序》

  《技术和设施变更管理办法》

  《事故事件管理规定》

  《培训管理程序》

  3术语和定义

  3.1工艺安全信息:是指物料的危害性、工艺设计基础和设备设计基础的完整、准确的文件化的信息资料。

  3.2工艺设计基础:是对工艺过程及参数的描述,包括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工艺参数、工艺参数的限值及超出限值的后果等。

  3.3设备设计基础:是指设备设计的依据,包括设计规范和标准、工程数据、工程图、设备负荷计算、设备规格、厂商的制造图纸等。

  3.4化学反应性: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趋势。

  3.5化学反应性危害:可能出现化学反应失控的状况,并且该反应有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通常伴随有温度升高、压力升高、气体产生或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的现象。

  3.6失控反应:因为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的速率超过冷却能力而使得反应失去控制(如以温度和压力的快速增加为标志)的情况。

  3.7自反应物质:能够发生聚合、分解和重组反应的物质。反应的启动可能是自发的、通过能量输入的(如热力或机械能量)或通过能提高反应速率的催化行为的。自反应物质也包括能自燃、形成过氧化物、与水反应的物质或氧化剂。

  3.8本质较安全工艺:应用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设备、原料或工艺步骤的工艺流程。

  3.9化学反应矩阵:是一种系统的、定性的分析工艺中反应危害的技术。典型做法是制作一个矩阵,列出工艺中和有关公用工程中所使用的材/物料以及可能进入工艺中的杂质,材/物料同时列在矩阵的第一排和第一列,然后通过相互交叉检查每排与每列中材/物料,系统地评估可能发生的危害反应。

  3.10psm关键设备:因失效可能导致或促使工艺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环境影响的设备。

  3.11标准操作条件(soc):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料组分等参数在正常运行时满足工艺调整要求的最大值、最小值、设定值,以及偏离的后果和预防或纠正偏离的操作。

  4职责

  4.1企管法规处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

  4.2生产运行处负责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并为基层单位提供工艺设计基础方面的技术支持。

  4.3机动设备处负责设备设计基础的管理,并为基层单位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4.4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材/物料的危害性的管理,并为基层单位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4.5工程管理部负责向业务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提供新改扩建项目中所涉及的工艺安全信息资料。

  4.6电子商务部负责向使用部门提供所采购化学品的msds和设备的技术说明书、操作手册等资料。

  4.7人事处负责组织本程序的培训。

  4.8综合服务中心档案室负责公司工艺安全信息的储存管理。

  4.9各相关单位负责本单位工艺安全信息的收集、建立、维护与更新。

  5管理要求

  5.1工艺安全信息的构成

  5.1.1 材/物料的危害性数据至少包括:

  5.1.1.1 物理性质数据通常可包括:分子量、热容量、蒸气压、燃烧热、粘度、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凝固点、相对蒸气密度、水溶性、比重、颗粒度、ph值、熔点、物理状态/外观、沸点、气味(一般情况和嗅觉极限)、表面张力、临界温度/压力汽化热、稳定性、不相容性、分解性等。

  5.1.1.2 化学反应性数据通常可包括:

  a)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信息:稳定性、分解产物或副产物,发生聚合反应和失控反应的'可能性,应避免的条件;

  b) 不相容性:化学品、杂质、设备设施选材、建筑材料和公用工程(如仪表风和循环水等)相互之间可能的反应;

  c) 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数据:反应热,不稳定开始的温度和能量释放的速率;

  d) 反应活性大或不稳定的中间产品、产品或副产物的生成;

  e) 确定意外混合或失控反应产生的毒性或易燃易爆性物质的种类及其生成速率。

  5.1.1.3 易燃性数据通常可包括:

  a) 易燃性特征(如,闪点、燃烧下限、燃烧上限和自燃温度);

  b) 适用时,燃烧所需最低氧气浓度;

  c) 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如自燃、自氧化、绝热压缩);

  d) 粉尘特性(如颗粒粒径分布、最低点燃温度、最低点燃能量、最低爆炸浓度);

  5.1.1.4 毒性数据通常可包括:

  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 最高容许浓度。(参见gbz2.1-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5.1.1.5 腐蚀性数据。腐蚀性以及与施工材质的不相容性。

  5.1.2 工艺设计基础至少应包括以下数据:

  a) 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及化学品相关反应的说明书;

  b) 工艺流程图;

  c) 设计确定的工艺物料的最大储存量;

  d) 主要控制参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和组分等)的安全操作范围;

  e) 非正常工况的后果评估,包括对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f) 物料和能量平衡。

  5.1.3 设备设计基础应当包括以下数据:

  a) 工艺设备的建造材质,包括工艺管道、设备的材质;

  b) 带控制点的管道仪表流程图;

  c) 电气设备危险等级区域划分图;

  d) 泄压系统的设计及设计基础;

  e) 通风系统的设计;

  f) 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

  g) 安全系统,如联锁、监视、监测、控制系统等;

  h) 设备的设计依据、设备负荷计算、设备规格、厂商的制造图纸等;

  i) 工程图、工程数据等;

  j) 关键设备清单等。

  5.2工艺安全信息的移交

  5.2.1 对于新改扩建项目:

  5.2.1.1 工艺安全信息资料,由工程管理部收集,项目竣工后向专业主管部门移交,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2.1.2 竣工资料, 由工程管理部向综合服务中心档案室移交,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2.1.3 专业主管部门及时向使用单位移交工艺安全信息资料,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2.2 对于技改技措项目和装置检修项目,由项目施工主管部门(机动设备处或工程管理部),及时向使用单位移交工艺安全信息资料,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2.3 对于日常采购的化学品和成套设备,由电子商务部向使用单位移交工艺安全信息资料,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3工艺安全信息管理

  5.3.1 各单位应针对工艺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物质,包括:原料、中间产品、催化剂、添加剂、产品和废弃物等,结合5.1条款的要求和msds,收集、识别并建立工艺安全信息文件和物资间化学反应矩阵,以便供使用者查阅。

  5.3.2 各单位应根据装置物料的变化,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随时更新相关工艺安全信息文件和化学反应矩阵。

  5.3.3 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管理范例参见附录1。

  5.3.4 专业主管部门每年至少对各单位工艺安全信息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监督整改,并保留相关证据。

  5.3.5 各单位应组织工艺安全信息以及更新后的工艺安全信息的培训,具体执行《培训管理程序》。

  5.3.6 各单位应将更新后的工艺安全信息,以及传递到相关部门,并保留相关证据。

  5.4工艺安全信息文件管理

  5.4.1 各相关单位应确保本单位所有工艺安全信息文件都有专人或岗位负责管理,建立相关工艺安全信息清单,并以清单的形式进行受控管理,详见《技术文件和资料管理办法》。

  5.4.2 工艺安全信息文件以电子文档、纸制或两者的组合形式进行存档,以便员工使用。以电子文档形式存档的工艺安全信息,应进行备份,每半年进行一次校对,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5.4.3 工艺安全信息文件的防护、复制、过期信息的销毁和保留,具体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6管理系统

  6.1资源支持

  公司现有资源都是协助实施本程序的可利用的资源。

  6.2管理记录

  企管法规处负责本程序各版本的留存记录和修改明细。

  6.3审核要求

  公司主管部门、所属单位和部门都应把工艺安全信息作为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必要时可针对工艺安全信息组织专项审核。

  6.4复核与更新

  本程序应定期评审和必要时的修订,最低频次自上一次发布之日起不超过3年。

  6.5偏离管理

  本程序所发生的偏离应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偏离应书面记载,其内容应包括支持偏离理由的相关事实。每一次偏离的有效期不能超过一年,逾期须重新申报。

  6.6培训和沟通

  本程序由人事处负责组织培训和沟通。

  6.7解释

  本程序由公司企管法规处负责解释。

工艺管理制度10

  为了更好地支撑公司招投标业务,收集有效的、精准的项目信息,不断开发新的业务,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第一章术语

  第一条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对项目信息筛选、收集、分析、汇总、上报、备案及后期对有效项目信息的跟进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把项目信息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有效决策。

  第二条项目信息是指我公司从事的业务范围相关联的项目信息。收集者首先要熟悉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公司业务范围、公司资质、公司业绩,准确地去判断有效信息。

  第二章项目信息收集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实、精准,准确性是对收集工作最基本要求,收集者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进行准确的辨别,不断审查。

  二、全面性原则

  要求收集面要广泛,全面完整,只有广泛、全面的收集信息,才能确保我们占得市场先机;

  三、时效性原则

  项目信息的价值在于该信息是否能及时地提供,即时效性。招投标项目均有时限性,只有项目信息及时有效,才能把握机会,做充分准备。

  第三章项目信息收集的方法

  一、客户群体:我公司主要面向的客户有刑侦(公安、司法)、医疗疾控(医院、疾控中心等行业或单位。

  二、市场范围:目前我公司业务面向全国市场,主要的业务布局在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云贵川、广东省、重庆市、上海市、深圳市。

  三、收集渠道:目前项目信息主要从各类招投标网站中去收集,目前我公司常用的招投标网站如下:工程大数据平台、安徽省招标投标信息网、优质采、信E采这几大招投标网站,也可以通过各代理机构网站及目标客户群体的.官方网站。

  四、项目阶段:包括立项批复、勘察、设计招标(包含大楼设计及实验室专项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包含大楼设计及实验室专项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招标、资格预审、标前公示、施工招标(含大楼土建及专项实验室)、中标公告等,通过项目不同标段落实查找不同时期的进度和招标信息。

  五、查找方式:首先快速地浏览可用信息,没有的再在每个网站上面进行关键字输入查找,例如:实验室、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食品药品等,网站会把这类信息统一列出来,便于查找,关键字可参考客户群体内容。查找信息要求收集者要做到对我公司的业务范围及业绩内容非常了解,能够敏锐、精准地抓取关键字,快速筛选有效信息。有的网站还需要VIP会员才能够查看的,可以将项目信息名称或关键字复制到百度进行详细搜索,或进入其官网查找。

  六、筛选汇总:将有效的项目信息按查找时间进行有序登记,包括项目名称、业主单位名称、项目进行阶段、信息发布时间、超级链接等关键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领导,领导要求重点关注的项目做出醒目标记,并持续关注后续进展情况,项目进展有最新情况应及时更新项目登记表并向总经理汇报。项目信息汇总表见附件1。

  七、查找时间:鉴于招投标信息量大,信息收集人员每工作日下班前应至少重点浏览以下网站:重点浏览以下省份:安徽省、山东省、云贵川、广东省、重庆市...

  八、项目信息收集注意事项:1)浏览当日的项目信息最好在次日的早上再进行一次查漏补缺,避免招标代理机构当日发布信息时间太晚而遗漏,并将信息表电子版发给领导;2)学会抓住关键字快速浏览,某个关键字搜索不到可以调换关键字或减少关键字再次进行搜索;3)不能因我公司资格条件达不到而放弃项目,不能因项目小而放弃项目。4)熟悉掌握我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

  第四章职能职责

  项目收集工作应该配备1~2名项目信息收集专员,其工作职责为:

  1、常用网站的维护及新网站的拓展运用;

  2、负责每天浏览相关网站收集有用项目信息;

  3、负责对项目信息的筛选、评审;

  4、负责有用项目信息的汇总、呈报;

  5、将上级要求关注的重点项目进行标记,实时跟进最新项目进展,并汇报给上级;

  6、项目信息的归档、整理;

  7、协助领导下载所需的项目招标公告或招标文件;

  完成领导临时交待的其他事宜。

  公司考勤休假管理规章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11

  1、制造工程部为公司各项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的主要执行部门,各工序、机台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及本部门制订的各项工艺管理制度。

  2、本部门的工艺管理工作由部门分管领导负责,下设工艺员。

  3、工艺员负责对各工序的'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及监督管理,对违反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的工序及相关人员有批评、指正的权力;对发现的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其它问题有责令相关人员立即整改、解决的权力。日常检查结果将作为内部考核依据。

  4、各工序人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现行工艺标准及工艺规程,严把质量关。对出现的工艺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应立即向维修人员、科长、工艺员直至部门分管领导反映、汇报,并在交接班记录上作好详细记录。

  5、各工序水份、温度、流量等工艺技术参数的变更,必须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

  工艺员将有工艺员签字、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签字的“工艺变更通知单”下发至相关工序,操作人员见单后按变更后的工艺标准执行。

  没有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的“工艺变更通知单”,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工序工艺参数进行更改调整,工序操作人员有拒绝执行的权力。

  6、对于新增加或试验配方:根据市场策划部的生产、工艺要求通知书,工艺员拟订“工艺执行通知单”,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至各工序执行。

工艺管理制度12

  一、为保证我公司出口产品符合国家相关出口检验检疫标准,公司实行厂检员管理制度,要求厂检员尽心尽责配合检验检疫部门开展工作。

  二、厂检员必须及时学习并掌握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对竹木藤草制品出品的各项检疫要求,并对全厂生产、组装、包装各部门员工做好宣传工作,保证防疫工作有效开展。

  三、出口货物开始生产时,及时跟踪原材料、半成品,及早确保原材料及半成品进行防虫、防蛀、防霉处理,到位充分,在达到检疫要求后进行成品生产工序。

  四、成品生产时,按照各产品属性要求,进行抽检,严格控制水分,如有不符合要求及时反应到相关部门,产品包装时确保内盒中放置足够的防虫防霉防蛀剂。如碰到有不符合防疫标准的情况,厂检员有权力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整改后继续生产。

  五、厂检员必须定期对原料堆放、生产车间、包装车间、成品堆放区进行防虫、防潮处理,包装纸箱及其它辅料仓库的`防疫处理。

  六、厂检员要做到及时与报检员、检验检疫部门信息沟通,在国家政策及相关法规有变化要求时,及时反应到公司各管理部门

工艺管理制度13

  公司工艺纪律管理及考核办法

  (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工艺纪律是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贯彻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文明生产而制定的某些有约束性的规定,工艺纪律是确保公司有秩序地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法规之一。

  第二章工艺纪律的主要内容

  第一条现场作业管理的工艺纪律

  1.工艺文件的管理

  1.1工艺文件是指作业指导书、装配流程卡、工艺附图、参数对照表、样板、设备操作规程等能够及时而有效地指导员工进行正确而规范化操作的正式文件;

  1.2职能部门下发的工艺文件应达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并能有效地指导生产;

  1.3总装车间班组成员负责工艺文件、样板的完好性,在产品上线生产前,班组成员要把工艺文件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摆放到生产现场的指定位置;

  1.4工艺人员在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时,要坚持'三按'(按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工艺文件)进行操作,发现文件不正确时,要及时反馈修改文件,总装车间班组长和一线员工有责任对其发现的文件错误及时反馈以使文件能够持续有效指导生产;

  1.5一线员工要熟悉当班机型的工艺文件,生产时要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及作业要求的规范化动作要领正确地操作,要保证操作与工艺文件规定的一致性。发生工艺文件规定模糊或产生歧异时,以现场工艺指导为准。现场工艺对工艺文件拥有最终解释权。

  2.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的管理

  2.1职能部门下发的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必须是盖有受控章的正式文件,对于非正常渠道下发的非正式文件,总装车间有权不予执行;

  2.2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与其他工艺文件一样在指导一线员工生产操作时具有严格的约束力,总装车间相关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技术通知规定的内容进行正确生产操作;

  2.3现场工艺有责任对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进行必要解释或补充,并要求总装车间相关人员按文件规定贯彻执行。现场工艺对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拥有最终解释权;

  2.4总装车间应对职能部门下发的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进行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3.过程检验管理

  3.1过程检验是指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自检、互检、首检以及终检等活动,目的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成品一次下线合格率;

  3.2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进行自检和互检等活动,一线员工要熟知当班机型当班工位自检内容和互检内容;

  3.3总装车间应在每条生产线的成品下线工位或关键岗位设置不少于一人的终检工序,进行终检操作的人员要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熟知本岗位终检内容;

  3.4总装车间应安排固定人员对每天开工时生产的第一台产品或发生转机型时的生产线进行首检工作,首检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文件规定进行并保留相关文字记录以备查询。

  4.缺陷管理

  4.1缺陷管理是指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时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或之前发生过的异常现象由当班操作人员与当班班组长自行解决,对于难以判断异常原因或较重大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现场工艺,由现场工艺协调解决;

  4.2一线员工发现同一物料连续三件存在同样缺陷或缺陷物料数量比例较高时,应立即停止该工序操作并通知班组长及现场工艺协调解决。

  5.标识管理

  5.1标识管理是指总装车间班组长或一线员工在生产工程中进行的具有追溯性的文字记录;

  5.2《工序记录卡》的使用与管理

  5.2.1总装车间在线生产过程中每台机器都要附带相应的《工序记录卡》,《工序记录卡》的内容记录了每台机器当班生产时的原始状态。一线员工在完成当班工序操作后要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填写相应的工序记录状态;

  5.2.2总装车间要定期对终检完成后的《工序记录卡》分类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5.3一线员工进行在线性能检测或其他关键重要岗位时,要严格按照工艺文件的要求或现场工艺的指导进行相关检测记录,并对记录的内容负责;

  5.4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要按要求进行标识。

  第二条现场定置管理的工艺纪律

  1.总装车间场地规划的定置管理

  1.1总装车间现场所有用途不同的区域都应有明确的界线和标识,并应有相应的'责任人负责管理;

  1.2总装车间现场所有地面区域划线应清晰、美观,各类标识(地面标识、标识牌)都应完好有效;

  1.3总装车间现场所有物品摆放均应严格按照车间定置管理平面图进行。

  2.总装车间物料周转器具、工作台等辅助性工具的管理

  2.1总装车间生产现场所有物料周转器具、工装板、工具、工作台(柜)、板凳等辅助性工具均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定置摆放;

  2.2总装车间生产现场存放的周转器具最高高度不得超过1.5m;

  2.3总装车间所有周转器具、工装板、工具、工作台(柜)、板凳等辅助性工具都应有编号,必要的情况下要有责任人标识;

  2.4室内总装线、部装线在使用工装板进行生产时,应严格遵守《工装板使用注意事项》的相关规定;

  2.5一线员工要遵守文明生产的相关规定,对于物料周转器具、工装板、工具、物料等要轻拿轻放,更不能野蛮推、拉总装生产线上的产品。

  3.总装车间物料、半成品、成品以及返修机的管理

  3.1物料的管理

  3.1.1总装车间现场物料要分类摆放,物料包装要求整洁、整齐;

  3.1.2总装车间生产现场原则上只允许摆放正在生产机型的物料,如遇特殊原因停线转机型时,相应的退返物料和半成品机需退回临时物料存放区(非拉式物料不允许滞留生产线),并在显着位置标识清楚,在临时物料存放区存放的退返物料由总装车间负责进行防水、防尘、防盗等安全管理,超过三天以上的退返物料应由车间开单退回仓库;

  3.1.3总装车间生产现场存放物料最多数量应不超过当日排产总量,大型钣金件、配管、电控部件及其他物料必须用规定的周转器具按规定位置有序摆放;

  3.1.4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应及时将不合格标签贴在缺陷位置的旁边,写明故障原因和发现故障时间,放到指定的不合格物料临时存放区;

  3.1.5拉式物料统一放在拉式物料架上,并标识清楚,拉式物料架上的物料标识应与盛放物料一致。

  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拉式物料统一由车间现场领料员领取,每次领取拉式物料的数量要适中,严禁一次性把拉式物料全部放到线上;

  3.1.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包装袋、包装布,不能重复使用或外协厂家不要求回收的要立即置于垃圾箱中,能重复使用的要及时拆叠、摆放整齐并定期清理出现场;

  3.1.7总装车间和仓库有责任对各自存放的物料进行防水、防尘、防盗等安全管理。

  3.2半成品、成品及返修机的管理

  3.2.1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故障机(成品机或半成品机)需要返修时,由发现故障者在《工序记录卡》的指定位置上写明故障现象和发生故障时间,并周转至指定的待返修区;

  3.2.2总装车间生产现场成品存放区应将未检成品、已检合格成品、已检不合格成品区分存放并按规定标识清楚。

  第三条工装夹具及设备管理的工艺纪律

  1.工装夹具的管理

  1.1工装夹具的定义:简称工装,是指生产制造过程中用于测试、操作等生产辅助手段,包括测试工装、夹具、刀模、刀具、专用量具(包括计量器具)以及辅具。

  1.2总装车间生产现场投入使用的工装夹具必须有明确的标识,标明工装名称、有效期、保管人等内容。投入使用的所有工装必须是有效的;

  1.3工装夹具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规定进行;

  1.4所有工装夹具必须由规定的保管人负责维护保管,不使用的工装须放置在规定的区域,每天生产结束时工装保管人必须及时清理所负责的工装夹具;

  1.5工艺装备应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计量器具应按规定周期定检,以保证量值正确、统一;

  1.6工装夹具的其他管理规定应严格按照商技字[20xx]005号《工艺装备管理办法》进行。

  2.设备及动力能源方面的管理

  2.1总装车间所有设备必须有专人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和设备完好率;

  2.2总装车间一线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并能够排除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常见故障,对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公司设备主管进行协调处理;

  2.3总装车间要有专人按要求定期检查水源、电源、气源(包括压缩空气、氧气、液化石油气、氮气)是否在使用要求范围内,以确保水、电、气等能源的正常供应;

  第四条生产现场不合格品管理的工艺纪律

  1.不合格品的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均称为不合格品;

  2.总装车间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物料时,必须及时在物料缺陷位置旁边贴好不合格标签,并注明物料名称、缺陷原因以及发现日期等内容;

  3.作好标识的不合格物料应放置在不合格物料临时存放区内,对于不合格物料也应轻拿轻放并摆放整齐,以保证物料的完好性;

  4.领料员应对不合格物料临时存放区定期清理,当日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不能滞留现场一个工作日以上。

  第五条一线员工培训上岗的管理

  1.总装车间在新职工(包括临时工、轮换工)上岗前必须组织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工艺纪律教育,经考试合格者方能上岗操作;对特殊工序(如焊接、电工),操作人员还必须持有相应的岗位上岗证书(或持颁发的具相同效力的许可证);

  2.新产品批产后,要对班组长和生产工人进行新产品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可以在试产时同步进行),对受训人员的态度和掌握程度要进行检查和考核;

  3.总装车间对于需要轮岗的员工要组织进行新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或相关人员认可后方可轮岗;对于关键重要工序操作人员的轮岗,还必须经现场工艺口头或书面认可;

  4.工艺人员应定期对各个部门进行工艺纪律的宣贯,保证工艺纪律的宣贯率;

  5.总装车间还应对车间的安全、文明生产按相关规定要求(6sk检查规范)进行负责。

  第三章工艺纪律的管理

  第六条工艺纪律贯彻执行和检查考核由总经理助理和技术工程部部长全面负责。

  第七条总装车间主任(财务部)负责本车间(仓库)的工艺纪律管理日常工作。

  第八条现场工艺参与车间工艺纪律管理日常工作,对工艺纪律管理负协同责任。

  第四章工艺纪律的检查制度

  第九条工艺纪律实行日常检查、周检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

  第十条日常检查:车间主任与车间班组长、现场工艺共同负责车间日常工艺纪律管理(并制订车间一级的工艺纪律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发现违反工艺纪律现象及时纠正,同时记录在工艺纪律检查表上。

  第十一条周检:由技术工程部每周五以前进行一次工艺纪律检查,并填写'工艺纪律周检记录卡'。

  第十二条由技术工程部部长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工艺纪律检查,并填写'工艺纪律月检记录卡'。

  第十三条技术工程部把每次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把上月/上次检查结果不符合项作为下次检查的重点。

  第五章工艺纪律的考核

  第十四条技术工程部把每次工艺纪律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通报,各部门根据检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评)。

  第十五条工艺纪律的考核方式分为通报(批评或表扬)、罚款、奖金等三种形式,对于因违反工艺纪律而进行的罚款将进行专款专用。

  第十六条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细则见附表一。

  第十七条对各部门在周(月)检查中,每扣罚超过1分,进行50元的累积处罚(如:扣罚3.2分,则罚款150),同样每奖励超过1分,进行50元的累积资金奖励。

  第十八条多部门责任项目,按考核时部门责任分别计分。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技术工程部负责修订、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原**商字[20xx]027号文件作废。

  附:

  1.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细则

  2.工艺纪律月(周)检查记录卡

工艺管理制度14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2组织职责

  2.1全厂工艺管理由厂技术科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技术厂长主管。

  2.2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2.4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本厂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技术科审核,主管厂长批准实施。

  3.3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科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3.4技术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工艺变更

  4.1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4.2工艺变更程序

  4.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工艺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技术科,并填写工艺变更审批单。

  4.2.2技术科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车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技术厂长审批。

  4.2.3工艺变更后,由技术科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4.2.4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厂技术科制定技术方案,并由工厂技术审定委员会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5生产过程管理

  5.1技术科为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

  5.2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时由技术科负责评审处置办法,并发放产品质量跟踪单,由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标识控制与跟踪。

  5.3对生产中的不合格品,车间应查明原因,并制订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技术科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部门。

  5.4关键过程管理

  5.4.1关键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过程。

  5.4.2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由厂技术科设置关键过程,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过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技术科定期检查。

  5.4.3关键过程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技术科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措施提高过程能力;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过程能力处于受控状态。

  6工艺事故的'管理

  6.1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6.2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工厂安全管理制度。

  6.3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6.4对工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在三天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公司。

  7工艺质量记录管理

  7.1工艺记录主要包括岗位操作记录,生产交接班记录,中控质量分析记录,巡回检查记录(工艺、设备、机修),工序能力分析记录,工艺月度总结,工艺变更文件等。

  7.2工艺质量记录要求

  7.2.1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

  7.2.2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仿宋化。

  7.2.3记录有误时允许及时杠改,杠改率≤3‰。

  7.2.4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7.3工艺质量记录的保管工艺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负责收集保管,技术科工艺质量记录由工艺负责人保管。

  8奖惩办法

  8.1对工艺改进及新产品开发、工艺管理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奖励办法按公司及工厂有关文件执行。

  8.2对违反工艺管理规定,对产品质量和消耗造成影响,违反工艺操作规程造成损失的人员进行考核,按《专业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工艺管理制度15

  1、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维修的,资料管理人员须及时建立维修档案。

  2、维修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维修合同、维修项目、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存根)及结算清单等。

  3、档案存放要有序,查找方便,并应做好六防工作,即防盗、放火、防潮、防鼠、防尘、防晒,保持档案存放处清洁卫生。

  4、不准损毁、涂改、伪造、出卖档案,档案资料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

  5、各班组负责人要对本部门使用的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负责,在现场不得存有或使用失效的文件、资料。

  6、根据档案的`内容、性质和时间等待征,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存放、归档,电子档案要及时备份。

  7、各班组每年对档案进行一次核对清理,并将所保存的档案整理后交办公室统一归档。已经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资料,由办公室按规定处理。

  8、档案的借阅必须办理规定手续,借阅者对档案的完整、清洁负责,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借、复印。

  9、机动车维修档案保存期两年。

【工艺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电子工艺专业实习报告03-30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04-25

收音机电子工艺实习报告05-18

电子工艺实习心得体会03-22

金属工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04-26

《食品工艺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04-25

电子工艺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学习总结04-25

会计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04-25

支票管理制度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