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河南过中秋节的习俗
月是故乡明,自古以来中秋就代表着团圆。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在外的家人都要在这天力争赶回,合家团聚。那么一家人团聚就只是吃个月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河南过中秋节的习俗,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铁塔燃灯
铁塔燃灯是开封地区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蒸月饼
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夜设茶果月饼焚香祭月
南阳地区,旧时中秋节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圆之意。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面向月亮许愿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此外,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
是不是感觉河南中秋风俗习惯乐趣无穷,其实,中秋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走出去,可以一路领略风情,还可以目睹一下别样的乡情。
河南中秋节好去处
鸡公山风景区,被誉为“避暑胜地”,青分楚豫,气压嵩衡,蜚声中外。鸡公山至今已有百年开发历史。1902~1920年美国传教士李立生、施道格两次登山,尔后在西文报纸上大肆宣扬鸡公山景色幽雅、气候凉爽,适宜避暑。之后,在华西方人士纷至沓来,历经几十年的建造,鸡公山由一个茺芜偏僻的深山野岭,变成了一座比较繁华的山城,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嵩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东距河南省会郑州74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7公里。嵩山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嵩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总面积为149.4平方公里,下辖少林景区、崇阳景区、中岳景区。嵩山是万山之祖,文化圣山。八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佛、道、儒三教荟萃、相融相生。
河南中秋节美食
油茶
油茶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油茶配料为面粉、花生、芝麻、香油、核桃仁、葱等,味道浓郁,咸香适口。南阳油茶为泊来品,其起源与佛教文化有一定有渊源。
博望锅盔
锅盔是用白面烤制的一种特色食品。外形似锅,又类头盔,通体白色,如生面晒干一般,直径一尺余,厚二寸,每个重达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饥,且久放不坏。
芝麻叶面条
马店芝麻叶面条,海河路和黄山路交叉口路北那家,鸡头鸡爪挺辣。
胡辣汤
许昌风味小吃多姿多彩,首当其冲的便是河南最为著名的——胡辣汤。虽然没有没有周口逍遥镇的胡辣汤有名,但也有着许昌自己的味道。
河南人怎么过中秋节?
燃灯、串亲戚、拜月、赏民俗
提到中秋节,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其实在河南各地,还有许多中秋节的习俗。
◆走亲戚
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重要程度不亚于春节。在河南,每年这个时候也是秋忙的时候,可是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对于亲情的传递,带上月饼,买上水果礼品,就开始了走亲串友。
走亲戚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这些都是要去看望的,带去的月饼要留下,有的还会互换一下,互相品尝,有的还会评论各自做得怎么样。一般会在亲戚家吃饭,主人会做一桌子菜,自然会把最好的都拿出来。席间,频频举杯,叙说着各自的收成。
◆赏民俗
中秋节也是一个观赏民俗的好时机,人们沉浸在节日氛围内,各种庙会上或者集市上,民间艺人的出现让节日变得热闹非凡。
在淮阳太昊陵,琳琅满目的动物土偶——泥泥狗,举目可见。这些泥泥狗囊括了形形色色的奇禽异兽,大有尺余,小如拇指,造型奇特,古拙神奇,别具一格,奇禽怪兽达200多种。各种图案,浑厚古朴,极具楚漆器文化的格调,因此被海内专家誉为“真图腾活化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俗
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 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 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 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 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 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在《闲情试说时节 事》一文中描述说,中秋节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 ,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 “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 ,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古时中秋燃灯之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三、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 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 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四、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 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 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袭了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太阴君”是由 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 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 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 妃子、格格等一行,行完礼,就算礼成。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 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 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 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 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五、熬夜
中国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六、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 ;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七、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八、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 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 炒田螺的习惯。
九、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十、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河南过中秋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安徽过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12-13
古人过中秋节的习俗-其他节日12-26
古代过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08-29
潮汕人过中秋节有什么习俗12-13
中秋节赏月习俗01-30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1-12
中秋节习俗的作文12-10
中秋节习俗作文02-03
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