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28 14:35:5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

      

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已引起团市委的重视,2000年,团市委成立了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为我市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家爵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乃至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2004年11月至12月,团市委成立专门调研组, 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就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课题组首先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随机选取了100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他们进行了个性成熟度测评。课题组共发放问卷100份、个性成熟度测验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 92%,有效率88%。随后,又分别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辅导教师、团委书记和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课题组经过综合分析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情况后得出结论:在哈尔滨市青少年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和解决,已经成为影响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强势诱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1、对“健康”的认识尚不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全面含义的诠释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和症状,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一种身心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种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与支柱。然而,调查显示,仍有10.9%的被调查者认为“身体健康就是真正全面的健康”(见表1)。

表1:您认为一个人全面的健康应是什么?

项  目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有效百分比(%)

10.9

17.4

71.7

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心路历程中最为躁动不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青少年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摆在他们面前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学习、交往、发育、升学、就业等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给他们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与考验。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与过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们幻想一切顺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实际的现实面前,他们又面临着各种压力,要承受各种困惑、烦恼、挫折、忧伤乃至不幸。处在这种现实中的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击,部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承认自己经常伴有焦虑不安、精神抑郁、冷漠、恐惧、易怒、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症状(见表2)。

表2:请选出您有过的下列行为?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时常焦虑不安

4.7

恐惧

3.3

神经衰弱

3.3

精神抑郁

3.6

易怒

6.9

冷漠

10.5

自卑

4.3

逆反心理

9.4

情绪稳定

3.3

乐观

13.4

开朗

15.6

积极进取

6.9

敏感

7.2

多疑

5.1

其他

2.5

3、心理问题普遍困扰青少年。在调查目前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程度时,有31.5%的大学生认为一般,15.2%的大学生认为较差,有5.4%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差;有3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朋友常受心理问题的干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1.8%的人认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迫切或极为迫切。在团市委2004年组织开展的“哈尔滨青年生存发展状况”的调查中也显示:当代哈尔滨青少年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但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4、个性成熟程度较低。课题组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个性成熟度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28.4%的大学生个性欠成熟,不善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善于观察问题的各种复杂因素,不能准确地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56.8%的大学生个性具有两重性,一半老练,一半幼稚;只有14.8%的大学生较为成熟,能很得体的处理大部分事情,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建立起较良好的人际关系;接受测验的大学生中尚无一人达到很成熟老练的程度。

5、人际交往障碍不容忽视。据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粗略统计:社交(即人际关系)障碍占该中心所接待心理疾患的28-30%。调查问卷也显示:有8%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孤独”,分别有7.2%和5.1%的大学生敏感、多疑(见表2、表3)。

表3:您或您的同学、朋友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学习或考试压力

4.7

家长的语言暴力

2.2

老师的语言暴力

1.1

同学的语言暴力

2.5

未来就业压力

13.8

怀疑自己的能力

10.1

挫折

12.3

自卑

14.5

敏感

9.8

清高

3.6

孤独

8

社会不良文化影响

6.2

6、青少年心理问题不能得到科学引导。青少年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轻生、犯罪、自毁前程等严重事件。然而,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有了烦恼和痛苦多采用抽烟、喝酒、睡觉、上网聊天等消极方式对抗(见表4)。

表4:您或您的同学、朋友产生心理问题后常用排解方式?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项目

有效百分比(%)

读书

4

向朋友或同学倾诉

17.4

写信写日记

10.9

睡觉

5.8

向老师、家长倾诉

5.1

喝酒、抽烟

6.2

假装高兴

3.3

顺其自然

13.8

看电影、录相或听音乐

9.4

上网玩游戏或聊天

8.3

自我安慰

10.1

心理医生热线或其他媒介

2.5

找心理医生

2.2

其他

1.1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学习压力。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14.5%人表示面临学习或考试压力(见表3)。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也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而团省委的一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有6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5%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5.9%的中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2、教育缺失。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而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师生关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灵成长的大片土壤。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调查中,有71.7%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差”,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暂时的个别现象。

   3、家庭影响。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在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及团委书记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单亲家庭。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更是一语中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

4、校园暴力。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不沾边儿的事,但严峻的事实是:校园中的确存在着暴力行为。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们接待的来访青少年中,因受校园暴力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趋严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抢劫,即高年级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被抢者如果没有钱或者钱少就会被殴打,而被抢者由于遭到威胁往往不敢向老师或家长反映,导致实施抢劫者愈发猖狂。而学校及家长往往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点对准校外,却忽视了同为学生的校内施暴者。校园中的抢劫现象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许多被抢学生日后想起当时情景仍感到很害怕。

5、社会环境。伴随社会转型成长的当代青少年,不仅时刻感受和体验着竞争的无处不在,而且他们也必须面对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价值取向: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大钱→无法享受生活→枉为人生。“金榜题名有人喝彩,名落孙山被人轻视”、应试教育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影响等社会风气更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与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个性。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为此,共青团组织要加大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力度,加强服务青少年的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水平。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团队组织和教育部门要充分正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审时度势,深入剖析,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改变当前空对空的说教方式,在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工作方法、活动渠道等方面大胆进行创新,树立新观念、充实新内容、创造新方法、拓宽新渠道,以人为本,立足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将德育工作“虚功实做”,着力提高工作成效。

2、帮助青少年正确缓解压力。痛苦、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以积极的健康愉悦的心理正确认知和评价压力,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冲突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掌握一些虽不能治本,却在具体情境中有其实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过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应来从外到内改变情绪;要给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内的适当的心理支持,从而有效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提高应对纷繁复杂现实生活各种挑战的能力;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并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二要注重同伴之间的关系。青少年渴望同伴间的友情,同伴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影响,要通过有效的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三要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在高起点上塑造教师完美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增进师生感情;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和工作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训练;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相关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四要优化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青少年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体制,有针对性地指导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何自我调适;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09-07

农村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9-08

城市贫困群体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08-13

社会养老问题调查报告08-22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8-06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8-27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之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8-31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9-03

关于小学生近视问题调查报告09-27

关于某县农民党员先进性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报告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