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本课题属于北戴河区教研服务中心杨絮飞主任主持开展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化研究》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数学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学语言是一种以数学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言。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数学教学语言始终是数学教师传授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工具。我们力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寻求与新课程背景相适应的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优化。课题实施一年多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2008年3月-6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一)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明晰数学教学语言及语言规范化的含义。1.数学教学语言:顾名思义,是将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有机的融为一体的教学语言。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的传递﹑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和体现。好的数学教学语言,可以把看来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体现数学的思想和美。2.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通过明文规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法,推广那些合乎规范的现象,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现象,使人们共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二)了解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在搜集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数学教学语言的研究,正在引起数学教育界的重视。网络书籍中关于"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方面的研究资料很多,相对来说,体现素质教育精神与新课程要求的微观教学行为体系及观察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因而数学教师语言教学行为规范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这项课题研究的意义与难度。(三)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了解了课题实施现状的基础之上,我们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二、2008年9月至今:课题具体实施阶段。(一)08年9月-10月,制定并发放调查问卷,完成第一次问卷调查。为了了解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我们制定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调查问卷。问卷共涉及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1.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吗?2.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作用是什么?3.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规范化包括哪些方面?4.在备课的过程中,是否注重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5.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学语言特点是什么?6.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精彩,您会关注到哪些?7.数学教师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可能会影响哪些?8.您认为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为了使调查结果有说服力,我们对海北路小学、育花路小学、北戴河小学三所学校的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三所学校中既有偏远农村小学,又有师资水平及办学水平均较高的城市小学,很有代表性。(二)08年11月-12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共发出问卷34份,收回有效问卷34份。从问卷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老师们对于数学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对自身教学语言的作用认识得还不到位;对于"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过深入的思考;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很大。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感觉到尽快帮助数学教师认识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确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规范意义重大。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数学教学用语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三)2009年1月至今,随时走进数学课堂听课,侧重记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用语不规范现象,撰写研究案例。在实际走进课堂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普遍的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1.普通话发音不准确,使用方言:个别老师普通话发音不准确,主要体现在平、翘舌音混淆,导致发音不正。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使用方言:如"那个",读成"nei ge";"大哥",读成"dage"等。2.语言重复罗索,不简约:有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语言重复罗嗦,拖泥带水,抓不住重点。如在要求学生拿出与卡片上一样多的小动物放在盒子里时,教师说:"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一样多"这个词是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教师不去运用,而使用了较繁琐的语言;还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是不是?""明白吗?""懂了吗?""啊",这些词语在课堂中反复出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3.教学语言运用不准确:如一年级教学生感知5的数量时,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5?"这个问题叫学生无法理解;又如,在教学生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时,当学生按要求将相同颜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就是教师叫这样分的。其实应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再如,在教学生数的组成时,学生将8个圆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师问:"为什么8能分成3和5?"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明确,叫学生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4.语言不合逻辑:数学语言必须符合逻辑,也就是数学语言要符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说话前后矛盾;而把"整除"与"除尽"混为一谈,就是违背了同一律;再如有的老师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随意改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改动一字,犯了违反逻辑性的大错误: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5.评价语言或千人一面,虚浮夸饰,或责问连声:数学课堂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连忙对其他学生说:"他回答得怎么样?来点掌声吧!"所有的鼓励性评价语言均被掌声或者"好,不错"所代替;个别教师还常在课堂中厉声发问"懂不懂?"、"怎么还不明白?",遇到一些反应慢的学生,有些教师将这种责问升级为训斥。6.教学语言不完整: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对学生口语表达的示范,也是教学知识的剖析。因此,教师语言要清晰完整。一位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加法时,给学生作直观演示:"同学们看老师左手拿几支铅笔?(生答4根),再看老师的右手拿着几支粉笔?(生答5支),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生答一共是8)。"教师边说边写了5+3=8。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口头编加法应用题,有个学生举手就说:"我家有5个人,一台电视机,一共是多少?"这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一共是6。由于教师选择的实物教具不确切,同时加之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完整,使学生把不是同一类的物品加在了一起。(一台电视机十5个人=6)把学生教糊涂了。7.教学语言过于直白,欠缺生动性:数学知识本身抽象、枯燥、单调,过于直白的教学语言,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上几点,是在我们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三、初步得出的主要结论:1.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随意性较大,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数学教学用语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2.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应该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之外,还要注意体现教学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简约性、生动性等特点。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工作调整,不再主抓数学教学工作,所以进课堂听课的机会不断减少,致使课题研究进展缓慢。2.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提炼教学语言规范化的相关指标时,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五、下一步研究的计划与打算:1.将积极争取进课堂听课的机会,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搜集实践案例。2.在教研员及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下,从搜集的大量的实践案例中,提炼、设计出教学语言规范化的相关指标,以多项选择的方式在全区老师中进行调查问卷。3.与课题主持人一起讨论制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在区内试行推广。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3-23
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工作总结05-13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06-08
课题研究个人心得体会09-04
“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12-15
教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4-26
(优秀)课题研究个人心得体会07-29
教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8篇)12-12
教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15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