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球状闪电》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球状闪电》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球状闪电》读后感1
这本书是最近搬家过程中发现的,以前没读过的书都被我搬到新书架上,等着一本本的读完。
一天,准确的说是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有空就看的状态一口气读完的。
刘慈欣的三体,我之前读过也写过,觉得这个人太牛了,靠自己的想象力创建了一个宏伟的宇宙视觉的体系。这本球状闪电,目录前有这么一句话“本书中对球状闪电特性和行为描写均已真是历史记录为依据”这才是你看完后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是虚构的,然而有那么真实。我一直都说矛盾同时存在的都是厉害的,虚构和真实同时存在的感受,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厉害。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在15岁生日之夜,遇到球形闪电,父母意外双亡开始的。球形闪电在一瞬间穿过书柜,冰箱把父母变成灰,而书柜和冰箱甚至父母坐过的凳子都是完好无损的,而冰箱里面的.生的事物都熟了,而主角陈博士的贴身衣服被烧成灰,而身体无恙,一切就从这种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开始。
从此,陈博士开始追逐球形闪电的真相。学气象,发现其实要学电磁学和物理,发现要建立模型,更该学的是数学。一个大学生,没有那个年纪的生活,只泡在图书馆学这些艰深枯燥的理科。书里的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情景的描述都很有深意,也很有用,是很多后续的伏笔。
印象深刻的就是:图书馆中的姑娘最后和陈博士结婚了。多年后回到房子中,发现了家中没有那么多的灰,以及一半黑一半白的头发,揭露了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是以一种宏状态存在,活在另一个肉眼不可见的云状态,只有有任何“观察者”云塌陷,人消失。包括后来陈博士的导师张彬的手稿有已故妻子的笔迹,甚至陈博士的墓碑上有最终捕捉“弦”并且产生聚变的关键公式,都是被球形闪电击中的人给活着的人的提示。
这还不算完,更妙的是最后林云在镜湖上以云状态陈述自己对武器的疯狂心理,以及丁仪看到的林云和核基地被球形闪电武器无差别击中的孩子们的照片,还有最最最后花瓶中偶尔出现的蓝色玫瑰几乎是从头到尾的贯串,让你不断的不断地觉得球形闪电的神一样的存在。
还有一点就是球形闪电的整个书中的递进式的展现过程,层层深入,一层层剥开真相,真的老牛了。一开始的陈博士的谜团,然后张彬导师的忠告告诉没有希望,然后遇到林云,一切开始全力的研究,最后利用 home的网络让20xx台计算机帮忙计算公式,被发现,陷入僵局,又被一个留言带到西伯利亚,展开更深一层的解密,就是三十年的庞大研究,结果就还是失败,制造出27次球状闪电,但参数无一次一样甚至没有任何规律,无法复现。一丁点的希望之火被冷水浇灭。
就当陷入绝望,陈博士突然想到灯一直在,只是没电,所有没光,悟出了实际球形闪电是一种不常规的结构,根本不需要制作,因为一直都存在,重点应该想怎么找到它发现它。然后就是了捕捉球形闪电,而认识了物理狂人丁仪,后面捕捉并且看到,到制作成武器……每一步都是递进递进递进,抽丝剥茧欲罢不能,这个结构真的是写的太牛了。
特别赞的一本书,强力推荐。好看。
《球状闪电》读后感2
首先纠正我对于薛定谔的猫的错误理解,我之前看到神兽的解释,草率的认为,这不就是一个实验有两种可能性么,但是这个猫总归是死了或者活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能有多大的困扰,我甚至开始幻想涉足物理学,顺便拿个物理学奖了。这些当然是玩笑话,是这个问题太难了,每每看到薛定谔的猫的长篇解释,我身体中那个不求甚解的小人总会把我拽向我热爱的篮球场。(关于薛定谔的猫我也只是大概了解,不懂装懂的状态,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很有意思,很有思想性的一个难题)
回到正题,我是准备很长时间才下决心去读这本书的,不像看三体的时候那样的仓促,遇到难读的地方草草带过,这次的准备包括看了好多大刘的短篇小说,尤其是那些‘六分仪’出过场的小说。虽然做足了准备,还是在开篇被深深的拷问了一下,这个拷问很简单,就是“你的理想是什么?”。
"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唯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着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比如我迷上了画画,虽然知道自己成不了梵高。"
这一段是主人公生日的时候他爸爸说的,而我恰巧是昨天,在我生日这天读完的这部书,也就算是给自己一个浪漫的生日礼物吧。在我迈向那面“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向右无限远”的墙又更近一步的时候,我陷入了困境。我的理想是什么,很可悲,我还不知道。
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宋老师(大志哥)告诉我,遇到不会的题,先把他放一放,去看后面的题。所以我就怀抱着这种纠结心态,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不算长,情节紧凑,三个上下班路上时间和一个晚上就读完了。作品中的故事主线是描述一群人研究球状闪电历程,这些个历程就是在印证开篇的问题,如何过一个美妙的人生。陈博士迷上了球状闪电,林云迷上了武器研究,丁仪迷上了物理学。
这部小说再一次勾起了我对上一个时代的向往,在我心中那是一个有梦想的时代。我的网易云歌单里藏着一些老歌,总被小飞机和闪电侠嘲讽,说我老气横秋。看电视剧也是,比如之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说的是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事情。我给别人推荐过这部电视剧,同样被嘲讽了,看着名字就像是中老年看的电视剧。哈哈哈,我就像是一个推销员,拿着一些自以为是精品的东西,但是总是失败。看完这部电视剧,我也经常幻想我能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种树,种三十年,然后回首,看着那郁郁葱葱的森林,这是时间送我的礼物,也是我送给自己的礼物,一段时间。
失败的推销员,还是要推荐一下这部作品《球状闪电》,体验一下电工那支笔下对一件事执着的浪漫。
最后,薛定谔的司:我是一个直男、小司、大司、老司、司坑、司神、傻叉、乖孩子、开心果等多种状态叠加在一起的,在你们不观察我的时候我可能是其中的一种状态,但是当看到我的时候,我就坍缩成了其中的一种状态。
《球状闪电》读后感3
“美妙的人生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出自《球状闪电》,刘慈欣所作。
自从他人推荐买下这本书后,我就迷上了它,对它爱不释手,两周时间便风卷残云地阅览完了——这,就是科幻的魅力啊!如今回味起来,我发现,在复杂硬核的物理知识下,是不同的人的钻研史。
主角是一名孤儿,父母在他12岁生日那天被突如其来的球状闪电击杀成一堆骨灰,然而,他们的椅子却毫发无伤,死一般的冰凉。从此,主角踏上了解开球状闪电之谜的旅程,为此献出他的一生。这条路上,他会遇到同样追逐球状闪电的张彬教授,独具个人魅力研究新概念武器的林云少校。在废弃的3141基地中听沧桑的老毛子诉说他的往事,也会在雷电研究基地与神神叨叨的丁仪共同工作。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为一个项目付出一生,只不过命运给予他们不同的结局。
就像张彬,他和他妻子身为科研工作者,偶然地见到球状闪电,便不停地去追求它。光阴如流水般飞逝,他妻子因过于急切地研究球状闪电而在一次研究中不幸牺牲,张彬孤身一人奋斗三十多年,数学模型演算了一遍又一遍,存放盒都排了一整堵墙,仍然无突破。他的妻子,就像航海家葬身海洋,死得其所。而张彬,却在一次次失败的痛苦中,得不到任何回报。宛如一个大难不死却全身残废的植物人,他没有死,但他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相似的经历也在老毛子身上发生。所以,人生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用其一生走的路,到头来却发现开始时便已走错,而正是这些人,让后来者找到了正确的路。是球状闪电告诉我钻研路上必有牺牲。
比起前面所说的,物理学家丁仪就成功得多。整本书自从他的出现就有了升华。在故事情节上,丁仪的出现使球状闪电的性质之谜迎刃而解,让雷电研究基地的武器开发项目更进一步。在知识层面上,他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那里的电子有篮球那么大,而原子核则在它几百公里之外,而我们,只不过是宏观宇宙中的一个原子。正如书中人物所说,丁仪这个物理直男,就是超人,超脱于世,不识人间烟火。然而,在本书结尾,这个有点神经质的人竟也有了女朋友。这也是他的一个突破啊!球状闪电告诉了我,你不向前迈步,怎能知道世界的美妙呢?
其实,钻研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惰性自我们呱呱坠地时便将伴随我们一生。然而,人类是懒惰的,又是好奇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世界的`宏大。小时候,蹒跚地走在小区里,我会感到小区大得让人迷茫;之后,我们望向大海,会感叹它一望无际。如今,望向漆黑的夜空,我们知道,这后面藏着无数的恒星,无限空间,而自己,又是多么渺小!此时,钻研的种子在心中萌芽,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所以,钻研使我们有了一双好奇的眼,和一颗坚持的心。
因为无知,我们不得不求知,而越是求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未解之谜待我们解决。我觉得,这本书更是对所有科研工作者的致敬。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开启你钻研的征途。不管目的地是多么虚无飘渺,都一往无前。美妙的人生需要钻研,趁尚未老去,就赶紧启程吧!无论结果将我们导向何处,在路上的你永远是最美的!
【《球状闪电》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闪电的作文02-05
有关闪电作文07-27
关于闪电的句子12-12
闪电的作文6篇07-14
闪电的作文(通用15篇)07-27
山西闪电富翁博士班与您分享:博弈论在经营与营销上的应用论12-30
吉林闪电富翁博士班与您分享:吉利完成沃尔沃收购的四大追问12-30
朔州闪电富翁博士班与您分享:BP新CEO:新官上任的三把“火”12-30
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04-25